2018年中国政法大学光明新闻传播学院881新闻传播学综合二之新闻采访学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doc

上传人:q****9 文档编号:120683713 上传时间:2020-03-0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年中国政法大学光明新闻传播学院881新闻传播学综合二之新闻采访学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8年中国政法大学光明新闻传播学院881新闻传播学综合二之新闻采访学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年中国政法大学光明新闻传播学院881新闻传播学综合二之新闻采访学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8年中国政法大学光明新闻传播学院881新闻传播学综合二之新闻采访学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一、概念题1 诽谤【答案】诽谤主要指新闻报道过程中出现的捏造事实,损害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的行为。我国宪法第三十八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民法通则、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都对此有详细的规定。其显示出公民、法人的人格尊严是受法律保护的。侮辱、诽谤他人,既是不道德行为,又为法律所不容。 2 新闻寻租【答案】新闻寻租,是指媒介组织机构利用掌握的新闻报道权利,为自身谋取不正当的政治、经济利益; 用报道权换取物质利益,使媒体成为像房屋、土地

2、那样可以出租而获利的手段,甚至以收取高额费用撤消监督稿件。新闻寻租行为的一个典型是媒介机构被商业组织收买,为这些商业组织进行变相的“有偿新闻”,或者为了经济利益,主动对商业机构进行要挟。还有一种情况是“封口费”,即媒介采访到商业机构的一些不利的新闻后,商业机构通过给予媒介机构一定的经济补偿来要求信息的不发布。新闻寻租是在暗中进行的,以谋取金钱和政治利益为交易,本质是新闻贿赂。 3 带主观框框调查【答案】带主观框框调查,是指“背鞋找脚”、“按图索骥”式的调查。这种调查,用事前想好的框框去套实际,合则取,不合则舍,结论不是产生在调查研究的末尾,而是在它的先头。这种调查,和有意弄虚作假在性质上虽有所

3、不同,但它是主观主义作风的一种表现形式,是调查研究的大忌。这种主观主义的求证方法,在有些人看来很省事,其实很有害,因为它不是从事物的总和中去把握事物的本质,弄清事物的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结果必然得出歪曲事物本质的结论。同时带主观框框调查,还容易导致这样的后果:“两耳不闻题外事,一心只想塞框框”,看不到实际生活中出现的新变化,新问题,题目会越来越少,思想会越来越狭窄,报道会越来越简单化。如此发展下去,记者会变得懒惰起来,在采访中不动脑筋思考,不愿付出艰苦的劳动。4 新闻敏感【答案】新闻敏感是指新闻工作者及时识别新闻价值的能力,即新闻工作者的感官对新闻人物、新闻事件、新闻事实所蕴含的新闻价值的敏锐

4、感知能力。这是新闻工作者必备的能力,是一种职业敏感,是长期从事新闻实践的经验和结晶。新闻工作者能不能在纷纭繁杂、浩如烟海的新闻事实中,及时发现与敏锐分辨有价值的新闻事实,其直接着力点靠新闻敏感。西方新闻界通常称新闻敏感为新闻嗅觉,或称“新闻鼻”、“新闻眼”。新闻敏感来自高度的工作责任感,来自对形势、政策和报道思想的透彻了解,来自对情况、资料的积累和研究。在新闻采访的实践中,新闻敏感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能“一触即发”,迅速抓住新闻事实; 能“慧眼识珠”,准确鉴别事实的新闻价值所在及其大小; 能“见微知著”,从人们习以为常的现象中挖掘出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 能“落叶知秋”,对某些重大新闻

5、事实的出现作出科学的预见。 5 “反调查”【答案】“反调查”是指记者在调查某一事件时,有些人为了掩盖他们的错误,维护他们的私利,背着记者而进行的一种调查活动,妄图以此推翻记者调查的结论。碰到这种情况,记者要排除种种障碍,依靠党,依靠群众,认真做系统的周密的调查研究工作,找出可靠证据,打破“反调查”。 6 网络采访【答案】网络采访是借用网络进行的采访。它仍属于采访方式范畴。网络采访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网络采访是指新闻记者为了撷取新闻素材,运用网络技术和网络手段,获取一切相关信息的活动和过程。它强调的是网络采访的信息收集功能。狭义的网络采访是指新闻记者在无法亲临现场、也不能用或不宜用电话采访时

6、,借助互联网络,通过电子邮件、聊天室、电子公告牌、新闻组、网络调查等工具,与确定或不确定的采访对象进行数字化交流,以获取相关信息,弥补传统采访方式的不足所进行的活动。它突出强调网络采访的条件性和辅助性功能。 7 虚假新闻【答案】虚假新闻是指为了达到某一目的而采用发布假信息达到欺骗当事者的一种舆论,未能真实反映客观事物本来面貌,带有虚假成分的报道。虚假报道、虚假信息通过不同渠道出现在不同媒体上。对于社会和受众,是严重的伤害; 而对于新闻界自身,是致命的毒瘤。不但损害了媒体公信力,也给国家、社会带来危害。 8 “深入实际,深入群众”【答案】“深入实际,深入群众”是记者在采访工作中,需要遵循的一条正

7、确的采访路线。深入实际,是指深入客观实际,深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以及围绕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进行的工作实际。深入群众,是指深入人民群众,特别是深入人民群众的主体一一广大的工人、农民、士兵和知识分子。深入实际,深入群众的采访路线,是党的根本路线即群众路线在记者采访中的具体体现。这条采访路线,是由我们的新闻报道要反映和指导客观实际决定的,是我们的新闻报道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需要。它的思想理论基础是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 9 第一手材料【答案】第一手材料,是记者不经过任何中间环节和中介人转述,直接从客观事物或事件现场得来的材料。它包括记者的直接观察和物证材料。

8、对记者而言,第一手材料最接近客观存在的新闻事实源,较之第二、三手等间接性材料,它的可靠性、准确性的程度更高,还可以作为间接性材料订正、检验的重要手段和途径。要注意对材料进行认识上的加工:核实材料的真实性:鉴别材料的全面性:判定材料的深刻性。 10隐匿性观察【答案】隐匿性观察,又称参加性匿名观察,是指记者不公开自己的身份,像微服私访那样去观察。在这种观察中,记者要变成被观察的某个现场或群体中的普通一员,直接参与其中的活动,以便在观察到一些真实情况后,再作决定。在这种观察中,被观察对象往往会不做任何掩饰,把一切问题暴露在记者面前。采取这种观察方式所获得的材料具有雄辩的说服力。 二、简答题11简述斯

9、诺延安采访的过程和意义。【答案】(1)斯诺延安采访的过程埃德加斯诺是第一位到达陕甘宁根据地采访的外国记者。1936年6月中旬,他以美国记者的身份到达西安,7月初到达离西安最近的红色据点一一安塞县自家坪。从7月到10月中句的3个多月里,他在陕甘宁边区进行了广泛的采访活动,10月12日离开保安,同年11月14日,上海英文报纸密勒氏评论报首先发表他采写的长篇报道与共产党领袖毛泽东的会见以及他拍摄的毛泽东头戴八角军帽的照片。1937年12月间,上海英文报大美晚报等英美报纸相继发表他采写的陕北报道。美国的生活杂志登载了斯诺拍摄的70多幅照片,亚洲杂志发表他采写的来自红色中国的报道。在此基础上,1937年

10、他又撰写成30多万字的红星照耀中国出版,并一版再版。这些报道很快被译成中文,1937年在上海秘密出版的外国记者西北印象记就收集了斯诺的13篇陕北报道。(2)斯诺延安采访的意义最早向世界报道了中共和红军的真相,使人民惊奇地发现,“原来还另外有一个中国”; 斯诺在采访中对错问法的运用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这不仅有助于他采访的顺利、深入地进行,也是他在采访技法方面留给后人的经验财富。 12座谈会采访和记者招待会采访在运作上各有些什么特殊要求?【答案】从新闻采访的主体与采访客体(采访对象)之间的关系(主控权的掌握及参与人数)这一层面上看,座谈会采访与记者招待会采访是正好相反的两种采访样式。一、概念题考研试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