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656美学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doc

上传人:q****9 文档编号:120683620 上传时间:2020-03-0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年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656美学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8年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656美学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年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656美学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8年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656美学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一、名词解释1 审美活动【答案】审美活动是人类的一种基本的活动方式,它存在于人类丰富的现实生活中。审美活动区别十其他活动的三个特点:首先,人在审美活动中的存在不同于日常生活中的存在,它是一种超越性的存在方式。其次,人的审美中存在不同于异化活动中的存在,它是一种自由的存在方式。最后,人在审美中的存在不同于人的现实存在,它是一种应然的存在方式。从根本上说,审美活动就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最具本质性的存在方式。 2 距离说【答案】“距离说”是由瑞士心理学家、语言学家、美学家布洛提出的美学理论,又称“心理距离说”。它要求人们自己与外物分离。

2、“距离”这种审美现象完全是超脱人的实用功利日的的,从实际生活中超脱出来,与宇宙人生保持一定的距离,冷静地、客观地观察事物。即客体才成为审美的客体,才有对客体的审美的欣赏,在欣赏中才有审美的愉快。因此“心理距离”是产生美与美感的根源。“心理距离说”成为心理学美学的一个重要的分支。 3 移情说【答案】“移情说”是在西方现代美学中影响最大的流派之一,也是心理学美学流派中最有代表性的一种理论。德国心理学家、美学家立普斯是“移情说”的主要代表和创立者,他真正从心理学出发,对移情说作了全面、系统的阐明的。立普斯的“移情说”是建立在唯心主义基础上的,把审美对象与审美欣赏都视为同一个自我,即没有自我的欣赏、没

3、有自我的移情,也就没有美的对象。移情现象是一种“外射”作用,即把我的情感“外射”到事物身上去,使它变成事物的属性,达到物我同一的境界。 4 科学美【答案】物理学领域的一些大师认为:“科学美”表现为物理学理论,定律的简洁、对称、和谐、统一之美,也就是说,“科学美”主要是一种数学美、形式美。科学家对于美的追求,在物理学的研究中有重要的作用。 5 技术美(功能美)【答案】技术美(功能美)给人的愉悦是一种复合体,包括生理快感,美感和某种精神快感。在当代,越是高档的产品,美感在这个复合体中占得比重就越大。 6 美学【答案】美学是研究美、美感、审美活动和美的创造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关于美的问题包括美的普遍

4、本质,美的根源、特征、形态及美的主客观统一性等; 美感问题包括美感的性质、特征及影响美感产生与发展的客观因素与心理因素等; 审美活动规律包括审美经验与审美意识的形成、美育的有效实施等,美的创造活动规律包括提高审美主体的对美的感受能力和创造能力,包括人们如何按照美的规律进行各种艺术创作,在生活中创造美等。 7 荒诞主义戏剧【答案】荒诞主义戏剧是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在法国兴起和形成,而后流行十戏剧舞台的一种文艺思潮流派,是现代戏剧流派之一。“荒诞派戏剧”这一名词最早见于英国戏剧评论家马丁艾思林1962年出版的荒诞派戏剧一书,它是作者对20世纪50年底啊在欧洲出现的贝克特、尤内斯库和品特这类剧

5、作家作品的概括,荒诞派戏剧的哲学基础是存在主义,否定人类存在的意义,认为人与人根本无法沟通,世界对人类是冷酷的、不可理解的,他们对人类社会失去了信心,这是二战后西方一资本主义社会现实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荒诞主义戏剧没有完整连贯的情节,没有戏剧冲突,舞台形象支离破碎,人物语言颠只倒四,它表现的世界是荒诞的,人生是痛苦的,人与人的关系是无法沟通的。 8 席勒式与莎士比亚化【答案】席勒式与莎士比亚化是马克思在致斐拉萨尔信中,针对拉萨尔在剧本的观念图解式提出的文学理论观点。“席勒式”主要是指在作品中缺少现实生活的真实性,只追求抽象的时代精神,以致人物变成了这种精神的单纯的传声筒。马克思所维护的是现实主

6、义的艺术表现规律,反对的是唯心主义的观念化的倾向。莎士比亚化是马克思提出的莎士比亚戏剧创造中的现实主义美学原则。“莎士比亚化”作为现实主义艺术的基本特征和创作规律的形象化表述,是马克思、恩格斯运用科学世界观对莎士比亚创作经验和创作特点的概括和总结,是马克思、恩格斯针对戏剧创作中存在的“把个人变成时代精神的单纯的传声筒”的缺点而提出的创作原则。二、简答题9 简述自然的美与人生活的联系。【答案】(1)作为人的生活环境而出现,或者是为人们提供生活资料的来源它们是人类生活,劳动所小可缺少的东西。正是由于人和自然建立了这种广阔的联系,人才小仅对那此改造过的自然,而且也对一些未经改造的自然产生兴趣。(2)

7、未经改造的自然美和生活实践的联系的一个重要中间环节,即形式美的问题形式美是从体现一定内容的美的形式中概括出来的。由于人们在审美活动中,直接感受到的是美的事物的形式,经过成千上万次的重复,人们仅仅看见美的事物的“样子”(形式)而不去考虑它的内容,便能引起美感。(3)自然美的某些特征还可以与人的性格品质相似中国古代画论中有不少论述自然美与生活的客观联系。同一自然事物有多种属性、特征,其中有的特征是美的,有的特征却是丑的。自然事物与生活的联系,还表现在同一自然事物的同一自然属性,在不同条件下可以成为美的或丑的。所以在评价自然美的时候,如果脱离开自然与生活的客观联系,就会失去客观依据。10柏拉图的迷狂

8、说。【答案】(1)“迷狂说”“迷狂说”是柏拉图提出的命题,他认为高明的诗人都是凭灵感来创作。“迷狂说”包含两层含义:一是“神明凭附”,它是“迷狂说”的基本内涵,即神灵凭附在一般诗人身上,使其打造出动人的诗歌作品; 一是“灵魂回忆”,它要比“神明凭附”更“高贵”一些。“灵魂回忆”中灵魂对美的追求不是出于被动的“神灵凭附”,而是出于某种对理念美的怀恋,因而是自觉的灵魂,这种自觉的灵魂按照美的阶梯有次序地逐步上升。(2)“迷狂说”的理性主义立场柏拉图的迷狂说揭示了灵感的来源和非理性特征,并极大地弘扬了非理性精神,但迷狂说在他整个理性主义体系下仍坚持了理性主义的立场。在古希腊,迷狂往往是与宗教巫术联系

9、在一起的,柏拉图沿用了这一观念,认为神圣的米矿石“神灵的享赋”,在柏拉图看来,灵魂依附肉体只是暂时现象。它本质上是努力向上的,竭力挣脱肉体,飞升到天上神的世界,即永恒普遍的“理念”世界。如果它再次依附于肉体,投身人世时,人世的事物使它依稀回忆“理念”世界的美的景象时,创作者欣喜若狂、眷恋爱慕的情绪。但是,这种境界并不是丧失理智、陷入激情的泥潭而不能自拔,而恰恰是热爱理智而置世俗一切于不顾,才被执著于尘世幸福的人说成是迷狂。因此,迷狂说本质上是理性主义的。 11简述美感的潜伏功利性。【答案】(1)美感的潜伏功利性美感作为一种特殊的反映形式,是形象的直接性和情感的愉悦性的统一,是有社会功利目的的。

10、美感功利性的来源:美的对象的功利性和所表现的社会生活内容。美感功利性是在非功利性后面潜伏着的美感的社会功利性是由事物的实用性发展而来的,某种事物一旦获得审美价值之后,人们可以力求仅仅为了这一价值而去获得这一事物,而忘掉这事物的价值的来源,甚至连想都不想一下。这也只是说明美感的功利性是潜伏的,蕴含在愉悦性之中。美感的社会功利内容集中地表现在它的物化形态的艺术上美感不仅给人以赏心悦目、心旷神怡的喜悦,使人身心得到更好的娱乐和休息,而且就在这种喜悦中给人以精神上的影响,提高人的思想境界,丰富人的情感和情操,使人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进一步激起为美好生活理想和改造环境而积极奋斗的热情,从而潜伏着更深广的社会功利内容。一、名词解释考研试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