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通史复习一

上传人:xmg****18 文档编号:120669212 上传时间:2020-02-08 格式:PPT 页数:47 大小:1.1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近代史通史复习一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中国近代史通史复习一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中国近代史通史复习一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中国近代史通史复习一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中国近代史通史复习一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近代史通史复习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近代史通史复习一(4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近代史通史复习 近代中国史总体概述 一 时间范围 1840年鸦片战争 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 是中国民主革命从兴起到胜利的历史 共近110年 前期 1840 1919年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就民主主义革命 后期 1919 1949年 从五四运动到北平政协会议 新民主主义革命 二 基本问题 1 社会性质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 革命性质 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 3 主要矛盾 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 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 两大主要矛盾规定了近代中国的历史问题 就是要推翻帝国主义 本国封建主义和官僚主义的压迫与统治 争取民族独立 社会进步和人民幸福 4 两大任务 求得民族独立 人民解放

2、实现国家富强 人民富裕 前一任务为后一任务的实现扫清障碍 并创造必要的前提 后一任务是前一任务的最终目的与必然要求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资产阶级领导 三民主义为指导思想 资产阶级共和国为前途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无产阶级领导 马列主义 毛泽东思想为指导思想 新民主主义国家为前途 三 分期界标 五四 运动 政治民主化 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经济工业化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思想科学化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生活西方化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四 中国近代化的沉浮 五 内容主线 1 资本主义国家侵华 手段 军事

3、 政治 经济 文化 经济侵略 商品输出 资本输出 中外反动势力的勾结 2 中国资本主义发展 民族资本主义 产生 初步发展 短暂春天 艰难发展 官僚资本主义的产生 发展和覆灭 3 思想解放运动发展 地主阶级 新思潮 洋务派 中体西用 思想 民族资产阶级 早期维新思想 维新思想 革命思想 三民主义 新文化运动 资产阶级 无产阶级 无产阶级 毛泽东思想 4 反对外来侵略的斗争 农民阶级 太平天国运动 义和团运动 资产阶级 百日维新 辛亥革命 地主阶级 洋务运动 光绪支持变法 清末 新政 无产阶级 六 近代历史特点 变化剧烈而复杂 1 生产方式多样 多种经济成分并存 2 阶级结构复杂 多种阶级成分并存

4、 3 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错综交织 4 中国式列强共同控制 侵略的半殖民地这样一种特别状况 一 时间范围 1840年 1919年 共近80年 二 基本线索 列强入侵 与中国封建统治者互相勾结 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国人民反侵略 反封建斗争 争取民族独立和社会近代化 三 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期 1840 19世纪60年代 第一部分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1840 1919年 1 经济方面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兴起 1 自然经济已经开始逐步解体 但仍占主导地位 2 近代工业的创办 近代工业是指使用大机器生产 不同于传统手工劳动的手工业 洋务派

5、近代工业的创办 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 及其影响 民族资本主义 私人资本主义 的产生 3 外国资本主义的侵入 中国被迫逐步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一 阶段特征 1 封建制度衰落 西方列强侵略中国 近代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 政治方面 1840 1842鸦片战争 英国 签订 南京条约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856 1860第二次鸦片战争 英国 法国 签订 北京条约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加深 两次鸦片战争中国军民的斗争 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 太平天国运动 随着洋务运动的展开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出现资产阶级早期维新派 他们在政治上主张革新 实行君主立宪制 但是早期维新派还没

6、有形成完整的理论 也没有付诸实践 2 随着民族危机加深和阶级矛盾的激化 近代中国展开了维护国家主权追求民主进步的反侵略反封建斗争 民族民主革命 3 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开始出现 3 思想方面 鸦片战争后 随着西方文化的侵入 中国传统文化开始受到冲击 受西方先进思想 包括科技思想 启蒙思想 的影响 中国传统主流思想 儒家思想 受到冲击 向西方学习成为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学习过程一浪高过一浪 1 新思想的萌发 师夷长技 学造器物 林则徐 魏源等地主阶级抵抗派 师夷长技以制夷 地主阶级洋务派 中学为体 西学为用 2 维新思想 主张君主立宪制 仿行制度

7、民主思想逐步产生 资产阶级早期维新派主张革新 实行君主立宪制 4 社会生活方面 鸦片战争后 随着西方文化的侵入 中国传统文化开始受到冲击 近代中国的衣食住行和大众传媒发生了巨大变化 5 外交 闭关锁国的局面逐渐被打破 中国被迫日益对外开放 二 考点解析一 列强侵华 一 鸦片战争1 时间 1840年 1842年2 背景 必然性 英国 中国 3 原因 根本原因 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 掠夺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 战争的爆发是历史的必然 直接原因 中国的禁烟运动 1839年 林则徐 虎门销烟 4 结果 中国战败 1842年签订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南京条约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 1 失败根本原

8、因 落后的封建制度不敌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 1 割让香港岛 注意 不是整个香港 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 2 南京条约 内容及危害 其中五口通商和协定关税有利于英国打开中国市场和掠夺中国原料 反映了发动战争的本质意图 鸦片战争后 其它主权的沦丧 领事裁判权 片面最惠国待遇 居住及租地权 五口通商章程 军舰 巡查贸易权 外国传教士传教权 中美 望厦条约 2 赔款2100万银元 加重中国人民负担 开创了侵略者对中国勒索赔款的恶例 3 五口通商 损害了中国的贸易主权 打开了中国沿海门户 4 协定关税 中国开始丧失关税自主权 1 社会性质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进入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2 社会主

9、要矛盾 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 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 5 影响 3 经济上 自然经济逐步瓦解 中国逐步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4 思想上 向西方学习 新思潮的兴起 5 结论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1 时间 1856年 1860年2 原因 根本原因 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扩大侵略权益 直接原因 列强提出修约要求 遭到清政府拒绝 3 重大事件 1858年 天津条约 1860年 北京条约 1860年英 法联军 火烧圆明园 俄国侵占北方15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 从19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 二 第二次鸦片战争 政治上 中国丧失更多的领土和主权 中外反动势力开始勾结 共同镇压人民的反抗 半殖

10、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4 影响 经济上 外国侵略势力扩张到沿海各省 并伸向内地 加紧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实践上 清政府权力结构发生变化 一部分官绅开始主张学习西方 长技 自强求富 兴起了洋务运动 1 清朝日趋衰落 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面临着严重的封建统治危机 2 读书人大多埋头在经书中寻章摘句 远离社会现实 沉浸在 天朝上国 的迷梦中 3 士大夫中的一些有识之士提倡经世致用 主张社会变革 革除社会弊端 三 西学东渐 开眼看世界 新思潮 1 历史背景 4 中国与西方世界的联系扩大 西方的科学技术和文化思想逐渐传入中国 西学东渐 5 外国侵略造成的民族危机使爱国知识分子从 天朝上国 的梦幻中惊醒 6

11、 目的 放眼世界 学习西方 探求新知 寻求强国御侮之道 成果 四洲志 介绍世界五大洲三十多个国家的历史 地理和政治概况等内容 是近代中国第一部系统的世界地理志 华事夷言 主要了介绍了外国人对中国的看法 作用 上述书籍对当时的抗英斗争提供了参考 2 睁眼看世界的人 代表人物及其主张和活动 1 林则徐 近代中国第一个睁眼看世界的人 形势 在广州禁烟期间 目的 知已知彼 做法 重视收集有关西方国家的信息 派人打探西方情报 请人专门编译西方书籍和报纸 2 魏源 近代学习西方思想的启蒙者 动机 受林则徐委托 著作 海国图志 在 四洲志 的基础上增补了大量资料编成 地位 是当时第一部由中国人编撰的最详备的

12、世界史地著作 是探寻 学习西方富国强兵道路的启蒙书 思想 师夷长技以制夷 含义 学习西方的长处 以富国强兵抵抗西方的侵略战胜敌人 是悉夷 师夷 制夷的三位一体 首先 悉夷情 是 师夷 的必要前提 其次 师夷长技 是 攻夷 制夷 的重要手段 最后 制夷 是 师夷 的最终目的 实质 师夷长技以制夷 是对外国侵略 挑战的积极回应 影响 成为近代中国学习西方的口号 同时也是对几千来传统心态的一次挑战 迈出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 3 徐继畬 著作 瀛环志略 内容 系统介绍了世界各国的历史 地理 政治和风俗等情况 影响 产生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4 姚莹 著作 康輶纪行 内容 介绍中国西南地区的实际情况

13、 特别关注了西藏地区 提醒人们注意英国对西藏的侵略野心 以林则徐 魏源为代表的清朝抵抗派所提出的 师夷长技以制夷 思想为后来洋务派思想的形成以及洋务运动开展奠定了思想基础 3 评价 是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开端 激励着近代中国有识之士去探索强国御辱之道 在国外 海国图志 受到了日本志士的重视 对日本的明治维新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1 进步性 新思想的代表者大多是封建上层官僚 他们的根本目的是为了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 他们只提出了学习先进技术以御外侮的主张 当然也就无法使中国真正找到一条富强御侮的道路 在社会效果上 并没有形成向西方学习的强大思潮 而是仅仅局限于封建统治阶级上层的极少数人 更没有进行一

14、定规模的政治实践 2 局限性 四 太平天国运动 1851年 1864年 1 鸦片战争后 外国产品大量涌进中国 使沿海农民和手工业者纷纷失去生计 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使民族矛盾尖锐 1 爆发原因 2 清政府的沉重捐税和地主的土地兼并和盘剥 封建统治的腐败导致阶级矛盾激化 根本原因 3 连年不断的自然灾害 自然灾害严重 4 西方宗教的影响 将西方基督教与中国的民间宗教相结合 创立了 拜上帝会 2 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 1 金田起义 1851年初 建国号 太平天国 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 2 永安建制 标志着太平天国初步建立政权 3 定都天京 1853年 标志着太平天国建立了与清王朝对峙的政权 4 北

15、伐 西征和天京突围 太平天国进入军事上的全盛时期 5 天京事变 太平天国由鼎盛走向衰落的转折点 原因 直接原因 定都天京以后 领导者革命进取心减退 领导集团内部争权夺利 根本原因 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天京事变的影响 天京事变严重削弱了太平天国的战斗力和凝聚力 太平天国转入到防御阶段 天京事变成为太平天国由鼎盛走向衰落的转折点 在这种情况下 太平天国重建领导核心 暂时稳定了政权 6 太平天国后期的防御战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 中外反动势力开始相互勾结 共同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这也是由当时中国社会的性质所决定的 7 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失败标志 1864年 天京陷落 意义 太平天国运动是一场农民阶级反封建反

16、侵略的战争 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封建统治和外国侵略者 同中国以往的农民战争相比 在思想上 组织上都高出一筹 是几千年来中国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提出 天朝田亩制度 3 太平天国的意义和教训 教训 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 说明农民阶级作为小生产的代表 缺乏科学理论武器的指导 承担不起领导中国民主革命的重任 4 性质 一场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革命运动 主观上 战略上的失误 偏师北伐 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根本原因 a 经济上 农民是分散的个体小生产者 不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 b 政治上 不能提出切实可行的革命纲领 c 思想上 不能用科学的理论作指导 d 组织上 难形成统一坚强的领导核心 A 阶级局限性 5 失败原因 a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 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的力量过于强大 这是以往农民战争从未遇到的新情况 b 由于民族资本主义产生较晚和发展的不充分 当时的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未成熟到领导农民革命的程度 没有先进阶级领导的农民战争必然要失败 B 时代局限性 客观上 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6 新 特点 1 所处时代新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 起义原因新 既有剥削 又有外国侵略 3 起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