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江苏师范大学文学院文学概论考研复试核心题库.doc

上传人:q****9 文档编号:120653288 上传时间:2020-03-0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年江苏师范大学文学院文学概论考研复试核心题库.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7年江苏师范大学文学院文学概论考研复试核心题库.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年江苏师范大学文学院文学概论考研复试核心题库.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7年江苏师范大学文学院文学概论考研复试核心题库一、名词解释1 文学接受【答案】文学接受是一种以文学文本为对象、以读者为主体、力求把握本文深层意蕴的积极能动的阅读和再创造活动。它是指读者在特定审美经验基础上对文学作品的价值、属性和信息的主动的选择、接纳或抛弃。文学接受的形式包括文学阅读、文学欣赏、文学批评、文学研究等。其中最主要和最基本的是阅读与欣赏。文学接受对于作品审美价值和社会功能的实现,对于激励作家的创作,对于推动文学事业的进一步繁荣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2 艺术形式【答案】艺术形式是艺术作品内部的组织构造和外在的表现形态以及各种艺术手段的总和。艺术形式包括两个层次:一是内形式,即

2、内容的内部结构和联系;二是外形式,即由艺术形象所借以传达的物质手段所构成的外在形态。在任何艺术作品中,内形式与外形式是结合在一起的,只有通过一定的艺术形式,艺术作品的内容才能够得到表现。艺术形式具有意味性、民族性、时代性、变异性等特点。构成艺术形式的要素有:结构、体裁、艺术语言、表现手法等。 3 纯文学【答案】纯文学是近现代西方唯美主义思潮的文学主张。纯文学论者主张艺术至上,认为艺术本身就是目的,他们反对文学中的道德因素和理性因素,否定文学的功利性、社会性,将文学看作个人的消遣。纯文学的思想可以追溯到康德等人关于审美活动非功利性的论述。1873年,英国佩特在文艺复兴史研究一书中,提出艺术是生活

3、的目的,表现了“为艺术而艺术”的倾向,其后的王尔德、叶芝等人也有类似的主张。 4 陌生化【答案】陌生化是由俄国形式主义评论家什克洛夫斯基提出的一个著名的文学理论,是西方“陌生化”诗学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也是西方“陌生化”诗学的成熟标志。陌生化理论强调的是在内容与形式上违反人们习见的常情、常理、常事,同时在艺术上超越常境。陌生化的基本构成原则是表面互不相关而内里存在联系的诸种因素的对立和冲突,正是这种对立和冲突造成了陌生化的表象,给人以感官的刺激或情感的震动。 二、简答题5 如何理解文学活动及其意义?【答案】(1)文学活动的意义文学活动基本上属于精神活动的范畴。它作为一种审美精神活动在人的生活

4、活动中处于重要地位,并且具有意识形态特征和一定的美学意义。人类文学活动的美学意义,其实讲的是人与对象的关系,这种人与对象的关系应用于文学创作,是一种诗意情感的关系。它能引起人的自觉能动的、含目的性的文学创造,让人的本质力量充分地得到体现。换言之,人的生活活动,无论是物质的生产活动还是精神创作活动,都是人意志的表现,从精神创作活动方面来看,文学活动也是一种展现的方式,并因此而呈现一定的美学意义,具体表现在: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一种自由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一种诗意情感的关系;人可以通过“自然的人化”使得自然成为具有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通过文学创作和欣赏,人的本质力量可以让“人化的自然”尽情展现出来

5、。总之,文学活动本身是一个包含诸多方面的复杂系统,同时又是作为人的整个社会活动的一个子系统而呈现出来的。文学作为一种活动,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现象。与人类的其他活动相比,既有共性,又有特性,文学作品是人写的,是直接或间接地写人的,并且是为了人的需要而写的,人是文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6 怎样理解文学的意识形态属性?【答案】(1)文学从本质上说是意识形态文学作为意识形态,一方面最终决定于社会的经济基础,也就是说,对于文学的情形归根到底要由经济基础来说明; 另一方面,它与经济基础的关系不是直接的,而是间接的和有距离的,它往往要与上层建筑中政治、法律等中介的环节与经济基础发生联系,而经济基础对于文

6、学的作用也不是直接的,也要通过政治等中介环节才能发生支配性的作用。(2)文学的意识形态属性作为意识形态,文学具有普遍的属性,也具有特殊的属性。文学的普遍属性:一般意识形态文学是人的一种活动。马克思主义从哲学的存在与意识的相互关系理论出发,把文学活动看成是一种人的主体对于客体的认识与反映。马克思、恩格斯都认为,不是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而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不是意识决定生活,而是生活决定意识。”马克思、恩格斯清楚地指出:唯物主义历史观与唯心主义历史观的不同,就在于“始终站在现实历史的基础上,不是从观念出发来解释实践,而是从物质实践出发来解释观念的形成”。文学的特殊属性:审美意识形态文学的审

7、美意识形态属性,是指文学的审美表现过程与意识形态相互浸染、彼此渗透的状况,表明审美中浸透了意识形态、意识形态巧借审美传达出来。具体地说,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表现在,文学成为具有无功利性、形象性和情感性的话语与社会权力结构之间的多重关联域,其直接的无功利性、形象性、情感性总是与深层的功利性、理性和认识性等缠绕在一起。如果从目的、方式和态度三方面来看,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表现为无功利性与功利性、形象性与理性、情感性与认识性的相互渗透状况。 7 谈谈你对文学话语的理解。【答案】(1)概念“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因为文学正是由语言构成的; 但严格说来,在具体的文学活动中,文学却是以话语的方式存在的。

8、文学是一种话语。话语是特定社会语境中人与人之间从事沟通的具体言语行为,即一定的说话人与受话人在特定社会语境中通过文本而展开的沟通活动。(2)文学活动是一种“话语实践”文学作为“话语”,应当被理解为一种以“审美意识形态”方式运行的社会实践。当诗人或小说家精心组织自己的文学作品,要在特定的读者群体中造成强烈的感染效果,以便实现自己在想象中调整社会权力关系的意图时,他实际上就是在从事一种“话语实践”。而相应地,读者阅读文学文本,也是为了在想象中调整自己的存在状况、自己所身处于其中的社会权力关系,这同样也是在从事一种“话语实践”。(3)文学话语的要素说话人,是体现在文本中的叙述者或抒情者角色和作家因素

9、,这是话语活动的两主体之一; 受话人,是阅读文本的接受者角色和读者因素,这是话语活动的另一主体;文本,是供阅读以便达到沟通的特定言语系统(有时也称话语系统),这是话语活动的符号形式;沟通,是说话人与受话人之间通过文本阅读而达到的相互了解或融洽的状态,这是话语活动的目的;语境,是说话人和受话人的话语行为所发生于其中的特定社会关联域,包括具体语言环境和更广泛而根本的社会生存环境。 8 为什么说美学的观点和历史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批评的总原则和方法论?【答案】之所以说美学的观点和历史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批评的总原则和方法论,原因在于:(1)美学的和历史的观点作为批评的最高标准即一种方法论和原则从根本上讲

10、,是因为它既反映了文学作为意识形态的普遍规律,又体现了文学这种特殊的意识形态,即审美意识形态的特殊规律。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美学观点和历史观点,作为批评的最高标准,作为指导各种具体批评的基本原则和方法论思想,应该是确定无疑的,也是为文学批评实践所证明了的。社会主义的文学批评必须加以坚持和发展。(2)美学的观点和历史的观点有其基本内涵并相互联系按照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实践,美学的观点和历史的观点作为方法论思想和基本原则是有其基本内涵并相互联系的。就美学的观点而言,在评价文学作品时,最重要的是看作家的创作是否符合艺术的规律和遵循正确的美学法则,是否有艺术独创性和较高的审美价值。就历史的观点一、名词解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