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江苏师范大学语言科学学院640艺术学基础知识[专业硕士]考研题库.doc

上传人:q****9 文档编号:120653287 上传时间:2020-03-0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年江苏师范大学语言科学学院640艺术学基础知识[专业硕士]考研题库.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7年江苏师范大学语言科学学院640艺术学基础知识[专业硕士]考研题库.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年江苏师范大学语言科学学院640艺术学基础知识[专业硕士]考研题库.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7年江苏师范大学语言科学学院640艺术学基础知识专业硕士考研题库一、名词解释1 意境【答案】意境是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重要范畴。在艺术中,意境是指艺术作品所创造的审美意象整体达到情与景高度融会、艺术家自我与客观物象实现深刻交流而体现出来的艺术境界。意境理论最先出现于文学创作与批评。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文学创作中有“意象”说和“境界”说。在长期的美学探讨的基础上,王国维在人间词话提出的意境说产生了重大影响:意境首先是“情景交融”,艺术家将自己的情感注入到对象之中,成为一种客观化的情感,即移情于景,借物抒情。意境不仅只是情与景的融合,而且也是艺术家的思想、审美观念及审美理想与客观景物的融合。2

2、共鸣【答案】共鸣是指在艺术鉴赏过程中鉴赏者为作品中的思想情感、理想愿望及人物命运所打动,从而形成的一种强烈的心灵感应状态。共鸣可以发生在不同鉴赏者鉴赏同一部艺术作品中,也可以发生在不同时代、不同阶级、不同民族的鉴赏者之间。其产生一般需具备两个基本条件:艺术作品要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和迷人的艺术魅力; 鉴赏者应怀有相同或相近的审美情感与审美心态。 3 判断力批判【答案】判断力批判是德国哲学家、美学家康德著名的“三大批判”中的最后一部。此书分审美判断力批判与目的判断力批判两部分,前一部分重点分析美与崇高两个范畴:后一部分则从审美判断力的“主观合目的性”转向自然界有机组织的“客观合目的性”的探讨,辩证地

3、表述了康德自己的自然观。书中亦论及艺术与天才的问题,阐述了艺术与自然,科学工艺品与手工艺品的区别,认为美的艺术是天才的艺术。判断力批判是德国古典美学的奠基之作,对费希特、席勒、谢林、黑格尔、叔本华等人,乃至整个欧洲和后世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4 戏剧【答案】戏剧是一种表演艺术,其特点是由演员扮演角色,在舞台上当众表演有一定情节的故事。在中国,戏剧是话剧、歌剧、舞剧、戏曲的总称; 而在西方,戏剧仅指话剧。世界各国戏剧都由古代的歌舞演变而来,逐渐发展成由文学、美术、音乐、表演等多种成分组成的综合艺术。戏剧的基本要素是矛盾冲突。通过不同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展开情节,构成戏剧性,反映社会生活,达到教育规

4、劝的目的,并使观众获得美的享受。 5 艺术符号【答案】艺术符号是符号学文学批评的术语之一,语出德国哲学家卡西尔的人论。卡西尔认为“艺术可以被定义为一种符号语言或符号体系”,它是对“人类经验的构造和组织”。艺术符号与日常言语符号的差别不在手段而在日的,前者表现美感,后者表现概念。后美国学者苏珊朗格提出“艺术是表现人类情感概念的符号”,她认为艺术符号不但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部分,更是浓缩情感记忆的生命精神。艺术符号具有任意性的特点,即声音与意义的结合是任意的,二者没有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完全是使用语言的社会集团自然而然地形成的习惯。 6 古典主义音乐【答案】古典主义音乐有狭义和广义两种解释:一是指

5、18世纪中叶至19世纪初形成于维也纳的一种乐派,即“维也纳古典乐派”; 二是泛指17、18、19三个世纪的音乐创作,其中包括古典时期以前的巴洛克音乐、罗可可音乐和古典时期以后的浪漫派音乐,也包括维也纳古典乐派的音乐。 7 题材【答案】题材是艺术家对客观社会生活的提炼和概括的内容。题材来自社会生活,但又经过了艺术家的选择和加工,成为作品主题得以表现的基础。广义的题材是指艺术作品中所表现、描绘的生活、情感的范围或性质,也称取材范围。狭义的题材是指构成作品内容的基本材料,也就是作品表现出来的具体的生活形态。在小说、电影、绘画等作品中,题材就是指作品所具体描绘的事件、人物和故事。 8 妙悟【答案】妙悟

6、是文艺美学术语。“妙”、“悟”早见于六朝文献,为当时玄学、佛家常用词汇。佛教用语时意为从迷惘状态中解脱开来,以直觉感知本体的心理过程与境界。后泛指对某一事物本质的直观领悟,或对于某一艺术意境深邃内蕴的透彻理解和评味。故严羽说:“禅道惟在妙悟,诗道亦在妙悟。” 9 互动性【答案】互动性是指社会交往活动,主要是人的心理交感和行为交往过程。德国社会学家G. 齐美尔在其于1908年所著的社会学一书中最早使用“社会互动”一词。美国社会学家、社会心理学家及哲学家米德在总结前人成果的基础上发现:人类心智的发展、“自我”意识的形成和社会组织与制度的建立是社会互动的主要过程,也是社会互动产生的主要条件。互动的类

7、型主要有:语言的互动与非语言的互动; 正式的、有组织的互动与非正式的、无组织的互动:传统的、习惯方式的互动与现代的、创新方式的互动等。 10绘画【答案】绘画是以线条、色彩、块面等造型艺术手段,塑造具有一定内涵和意味的平面视觉形象的艺术样式。它在美术门类中应用最为广泛,并且居于基础地位。绘画可以由创作主体根据自己的经验,描绘出取材于社会和自然的一切可视形象。在照相术发明以前的漫长岁月里,绘画是用直观形象记录和反映现实的主要手段。绘画是造型艺术中最为自由的一种类型,题材极为广泛。因使用的物质材料和技法不同,分为许多品种,其中主要的是油画、水墨画、版画等。二、简答题11如何认识社会历史批评?【答案】

8、(1)社会历史批评的内涵社会历史批评是一种强调艺术现象与社会历史的联系,注重分析揭示其认识功能、社会价值、历史意义的艺术批评形态。(2)社会历史批评的基本出发点任何艺术现象的出现都有其特定的社会原因,任何艺术作品的产生都与艺术家的人生经历及时代背景相关。因此,社会历史批评在分析具体的艺术现象时,不是将艺术现象孤立地看待,而是将其还原到社会历史的整体框架之中,试图把握艺术作品中潜在的社会因素,揭示艺术现象得以形成的社会根源,并从社会发展进程的角度对艺术现象作出评价。(3)社会历史批评的发展社会历史批评是产生较早的批评形态,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孟子的“知人论世”说,文心雕龙中多次论述的时代、社会

9、对文艺的影响,基本上都是从社会历史着眼的。这种批评形态成为中国艺术批评的主要传统。西方的社会历史批评也十分发达,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就关注到艺术作品与社会的关系,18世纪意大利历史学家维柯开创了社会历史批评学派,19世纪的狄德罗、斯达尔夫人、丹纳等都是社会历史批评的主要代表人物。(4)社会历史批评的利弊社会历史批评对于发掘作品的思想价值和社会意义无疑具有深入独到之处,但有时过分强调历史时代与社会环境对艺术的影响,存在着忽视艺术审美规律的偏颇,甚至流十庸俗社会学的批评,以政治取代艺术,以艺术之外的社会评判掩盖对作品自身的艺术分析。 12简述艺术发生的历史过程。【答案】艺术产生于文明社会之前,当时各

10、种社会意识形态如哲学、道德、宗教、艺术浑然一体,没有明确的区分,也没有“纯粹的”艺术。原始艺术的显著特征就是混沌性。原始艺术从逐渐摆脱它的混沌状态到产生文明社会“纯粹”的艺术形式,大致分为四个阶段,具体表现为:(1)艺术发生的上限人所创造的第一件工具大约三百万年前,人类制造的第一把石刀产生了。人们认为工具是艺术发生的上限,原因具体表现为:工具与艺术都是人类的创造,艺术的创造是工具创造的逻辑发展。工具是人类社会的起点。艺术发生的前提和条件都是在人们使用工具、改造自然的基础上产生的。工具促进了形式美感的产生。原始人在实践中逐渐形成了独立的审美形式,原始工具的形成是后来造型艺术形式美的摇篮。一、名词解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