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杭州师范大学教育学院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之简明中国教育史考研仿真模拟题.doc

上传人:q****9 文档编号:120651658 上传时间:2020-03-0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年杭州师范大学教育学院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之简明中国教育史考研仿真模拟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7年杭州师范大学教育学院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之简明中国教育史考研仿真模拟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年杭州师范大学教育学院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之简明中国教育史考研仿真模拟题.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7年杭州师范大学教育学院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之简明中国教育史考研仿真模拟题一、名词解释1 陕北公学【答案】陕北公学是抗日战争初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培养干部的学校,1937年成立于延安。其任务是对于知识青年给予“对抗战必要的理论与实践”的学习和训练,主要是培养行政干部、民运干部和文化工作干部,学习期限为23个月,校长是成仿吾。陕北公学的课程是叮分军事七分政治,科目有社会科学概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与民众工作、游击战与军事常识、时事讲演等。1941年与女大等校合并成立延安大学。陕北公学从1937年到1941年四年之中培养了一万多名干部分赴华北、华南、华东各抗日前线。 2 九品中正制【答案】九品

2、中正制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选士制度。魏晋南北朝时期分裂动乱,乡亭里地方组织遭受破坏,致使汉代以来的“察举”推荐制度难以实行。这时豪强地主垄断政权,形成了势力强大的门阀世族集团。曹王即帝位之后,听从吏部尚书陈群的建议,推行“九品中正制”:设置大小中正官,品第人物,依家世和才德区分为高下九等(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作为任官授爵的根据,然后再按品授官,实际上承认了门阀世族集团的特权。后门阀世族集团势力逐渐走向衰落,庶族地主的势力抬头并不断扩大,他们在掌握经济实力的基础上要求参与政治,分享政治权利,于是九品中正制在对门第出身的要求方面不断放松,而对考试的要求方面却越来越严

3、。九品中正制到隋文帝时开始废除,代以科举考试制度。 3 卧碑文【答案】卧碑文是清代用以约束在学生员的教条,因其镌刻在卧碑之上,故名。顺治元年(1644)二月制晓示生员卧碑,立于太学门外,九年颁发卧碑文于直省儒学明伦堂。首列序文,要求生员明白朝廷设学礼士的用心,全要养成贤才,以供朝廷使用,诸生皆当上报国恩,下立人品。其要日有以下几个方面:生员当立志学为忠臣、清官,凡利民爱国之事,更宜留心,生员居心忠厚正直,读书方有实用,出仕必作良吏; 生员不可干求官长,交结势要,希图进身; 生员当爱心忍性,凡有司官衙门不可轻入,即有切己之事,止许家人代告,不许干预他人词讼,他人亦不许牵连生员作证; 为学当尊敬先

4、生,为师亦当尽心教训,勿致怠惰; 军民一切利病,不许生员上书陈言,如有一言建白,以述制论,黝革治罪; 生员不许纠党多人,立盟结社,把持官府,武断乡曲,所作文字,不许妄行刊刻,违者听提调官治罪。此外,尚存关于学校管理、课程设置、教师考核等规定,参阅大清会典事例礼部学校典训士规条。 4 乡村教育思潮【答案】乡村教育思潮是中国20世纪20年代中期兴起的教育思潮。其基本观点为:主张把教育活动中心由城市转向农村,致力于农民教育和农村社会改造; 要求加强教育与社会生活的联系,改善农村的经济与生活,加强教育的社会化、社会的教育化,提倡教学做的统一。主要代表人物有黄炎培、陶行知、晏阳初和梁漱溟等人。它的出现是

5、中国农村社会矛盾极端尖锐化的反映,也是对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农民革命的一种反应。它冲击了中国传统的教育教学理论,但乡村教育运动的失败也证明教育救国的改良主义是行不通的。 5 六学二馆【答案】六学二馆是唐代中央官学的简称。六学指国子监所属的国子学、太学、四门学、书学、算学和律学。二馆指门下省所属的弘文馆和置于东宫的崇文馆。隋唐时官学有了较完善的发展,唐在隋的基础上,中央设有国子学、太学、四门学、书学、算学、律学六学。六学中前三学似属大学性质,学习儒家经典,后三学似属专科性质,六学属于直系,归国子监统领。此外,唐还设有崇文馆、弘文馆和医学,属于旁系。弘文馆、崇文馆这“二馆”为收藏书籍、校理书籍和研究

6、教授儒家经典三位一体的场所。 6 三舍法【答案】二舍法是王安石改革太学时的一条重要措施。其主要内容是:将太学生员分为外舍、内舍、上舍三个等级,生员依学业程度,通过考核,依次升舍。初入学为外舍生,相当十预科生或旁听生,外舍升内舍,内舍升上舍。平时有品行和学业的考察记录,每月由任课教师举行“私,每年由学校举行“公试”,外舍生考试和平时行艺合格者可依次升入内舍。内舍生,每两年试”由政府派员与学校会同举行上舍试,考试和平时行艺合格者可依次升入上舍。上舍生中学行卓异者,可由太学主判直接推荐做官,等于科举及第。其他人根据学业成绩,可分别得到免发解、免省试的待遇,等于减少了部分科举考试的程序。王安石的长远目

7、标是逐渐让“三舍法”取代科举考试。三舍法是在太学内部建立起严格的升舍考试制度,对学生考检和选拔力求做到平时行艺与考试成绩相结合,学习优劣与对他们的任职、使用结合。这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太学教学质量,同时又把上舍考试与科举考试结合起来,融养十与取十于太学,无疑提高了太学的地位。总之,万舍法是中国古代大学管理制度上的一项创新,他不仅对宋朝的学校教育产生了积极作用,而用对后来元、明、清的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7 庠序【答案】庠序是中国古代地方所设的学校,后来用为一般学校的通称,痒相传起源于虞舜时,庠就是养育教育的意思。序起源于夏,有东序、西序之分,是当时贵族子弟习代,一称“米廪”射的地

8、方。孟子指出:“设为庠、序、学、校以教之。庠者,养也; 校者,教也; 序者,射也。,对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库; 学则三代共之,皆所以明人伦也。”开办库序的目的在于“明人伦”学生进行伦理道德教育。 8 鸿都门学,因校址位于洛阳的鸿都门而得名。鸿【答案】鸿都门学创办于东汉灵帝光和元年(178年)都门学在性质上属于一种研究文学艺术的专门学校,规模曾发展到千人以上。鸿都门学的创办是统治集团内部各派政治力量的较量在教育上的反映,同时也与汉灵帝的个人爱好有密切关系。由于汉末宦官集团政治势力的膨胀,太学生站在官僚集团一边与宦官集团展开斗争。宦官集团便投汉灵帝所好,怂恿灵帝办鸿都门学,利用教育培养拥护自己的知

9、识分子鸿都门学的学生由地方长官或朝中三公举荐,大多在政治和爱好上与汉灵帝相投合。学校专以尺犊、辞赋、字画作为教学和研究的内容,毕业后多封以高官厚禄。因此,它受到官僚集团的猛烈抨击。鸿都门学的学生在政治上代表宦官集团的利益,但鸿都门学本身在教育上具有独特的意义。首先,它打破了儒学独尊的教育传统,以社会生活所需要的诗、赋、书画作为教育内容,这是教育的一大变革。其次,鸿都门学是一种专门学校,作为一种办学的新型形式,为后代专门学校的发展提供了经验。同时,它也是世界上最旱的文学艺术专门学校。 9 “壬戌学制”【答案】“壬戌学制”是1922年北洋政府颁布的学校系统改革案中提到的学制系统,是,亦称“新学制”

10、年为旧历壬戌年,故称壬戌学制。为区别于民初的“壬子癸丑学制”。新学制以下列七条标准为依据:适应社会进化的需要:发挥平民教育精神:谋个性之发展:注意国民经济力:注重生活教育:使教育易于普及:多留地方伸缩余地。新学制在学校系统总说明中提出:学制分期大致以儿童身心发展为根据,采取纵横活动主义,教育以儿童为中心,顾及学生个性及智能,高等、中等教育之编课采用选科制,初等教育之升级采用弹性制。壬戌学制采用美国学制的一种,即“六三三四”制,规定初等教育6年(初级小学4年,高级小学2年); 中等教育6年(初级和高级中学各3年,师范学校6年,其中后期师范3年); 高等教育36年(大学46年,专门学校3年以,入学

11、年龄为6岁。学制附则还规定:注重天才教育,得变通年限及教程,使优异之智能上)尽量发展; 对于精神或身体上有缺陷者,应施以相当之特种教育。新学制注意到了制定学制与中国的国情、经济发展需要、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及人民生活水平之间的关系,是前一时期教育改革的一个综合成果。但学制的主要缺点是在移植美国综合中学制上脱离了当时中国的实际,因而在实行中困难很大,本欲加强的方面,如职业教育、师范教育反而被削弱。 二、简答题10大学在教育史上有什么意义?【答案】大学是礼记中的一篇,礼记是战国末至汉初儒家学者论述“礼”的著作汇编,是儒家学派分化后又趋融合的产物。礼记中有不少内容与教育有密切关系,还有一些篇章是直接记述或论述教育的,大学就是其中之一。自程朱之后,大学便从礼记中分立一、名词解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