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曲阜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之当代教育心理学考研题库.doc

上传人:q****9 文档编号:120651552 上传时间:2020-03-0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年曲阜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之当代教育心理学考研题库.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7年曲阜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之当代教育心理学考研题库.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年曲阜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之当代教育心理学考研题库.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7年曲阜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之当代教育心理学考研题库一、简答题1 请结合教学实际,谈谈认知一发现学习论和有意义接受学习论的异同及其对教学工作的指导意义。【答案】(1)认知一发现学习论和有意义接受学习论的异同布鲁纳是美国著名的认知教育心理学家,提出了认知一发现学习说,主张学习的目的在于以发现学习的方式,使学科的基本结构转变为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奥苏伯尔根据学习进行的方式把学习分为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又根据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认知结构的关系把学习分为机械学习与意义学习,并认为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有意义的接受学习。他们的学习理论有一些相似之处,但是也有许多的不同。相同

2、布鲁纳的发现法强调学生用自己的头脑去亲自获得知识,奥苏伯尔的接受学充分利用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的同化作用。虽强调的侧重点不同,但都特别重视学生认知结构的作用,重视学生认知结构的构建;布鲁纳和奥氏接受学习的含义都是模糊的,未能弄清接受学习的本质,都不是一种完备的科学理论。不同学习的实质不同:布鲁纳发现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学习任何一门学科的最终目的是构建学生良好的认知结构,而构建良好的认知结构常常需经过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例如教师在讲循环系统的详情时,学生可能己经模糊地知道了血液循环,但不管新旧知识如何,学生都获得了一定知识的提高,还要对其进行转化,接着要对所学习的知识进行检验。奥

3、氏的意义学习是指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学习“等边三角形”的概念时,其实质是三条边相等的三角形,而等边三角形与以前学习的三角形之间的联系就是整体与部分的联系,但是这种联系是非人为的。教师所起的作用不同:发现学习是指教师起到引导者的作用,引导学生去发现学习。而接受学习不同于发现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学习者接受事物意义的学习。接受学习也是概念同化过程,是课堂学习的主要形式。同样学习惯性定律,发现学习的老师则让学生回顾坐车刹车时的感受,想象当时的场景来体会惯性定律,而接受学习的教师则先呈现惯性定律,让学生首先学习具体的这个概念。适用学习的年龄范

4、围不同:发现学习可以是年龄小的儿童,而奥苏伯尔的接受学习适合于年龄较大、有较丰富的知识和经验的人。(2)认知发现学习论和有意义接受学习论对教学工作的指导意义认识发现学习论可以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在学习的过程中,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能去积极探索问题,既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觉性,也有助于学生学会思考问题,从而构建新的知识体系;有意义接受学习能节省学生探索规律的时间,首先习得的一般经验之后,学生就可以在实际的情境中或者通过观察回忆等方式来理解知识,从而能将所习得的知识牵引到类似的问题情境中去。 2 简述菲茨与波斯纳提出的操作技能形成阶段及其特点。【答案】菲茨和波斯纳提出了三阶段模型,将动作技能的形成过程

5、分为认知阶段、联系阶段和自动化阶段三个阶段。其各自含义与具体特点如下:(1)认知阶段及其特点练习者要将组成某种动作技能的活动方式反映到头脑中而形成动作映象,并对自己的任务水平进行估计,明确自己能够做得如何。在该阶段:对示范动作,或者参考书、参考图示进行观察,需要了解所要学习的动作技能的动作结构和特点,以及各组成动作之间的联系,从而在头脑中形成动作映象。(2)联系阶段及其特点在这个阶段,学习者的注意力己从认知转向动作,逐渐从个别动作转向动作的协调与组织。开始把个别动作结合起来,以形成比较连贯的动作。但是他们常常忘记动作之间的联系,在动作转换和交替之际,往往出现短暂的停顿现象。(3)自动化阶段及其

6、特点这是技能形成的最后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学生所学习的动作技能的各个动作在时间和空间上己联合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并巩固下来,各个动作的像话协调以达到自动化。 3 学习需要的形成主要有哪两条途径?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如何有效运用?【答案】(1)学习需要的形成的两条途径学习需要是指个体在学习活动中感到有某种欠缺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状态,其形成主要有直接发生和间接发生这两条途径。直接发生途径:即因原有学习需要不断得到满足而直接产生新的更稳定更分化的学习需要。 间接发生途径:即新的学习需要由原来满足某种需要的手段或工具转化而来。(2)在教学实践中的运用利用直接发生途径,主要应考虑如何使学生原有学习需要得

7、到满足。教师应耐心有效地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精心组织信息量大、有吸引力的课堂教学,以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同时,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了解到知识的价值,以形成掌握更多知识、探究更深问题的愿望。从间接途径考虑,主要应通过各种活动,提供各种机会,满足学生其他方面的要求和爱好。学习需要形成的两条途径要配合使用,不可偏废。因为只有间接途径转化而来的间接动机而无直接途径产生的直接动机,学习动机难以巩固和发展:但仅有直接性动机而无间接性动机,又易使学习情境狭隘,阻碍学习动机的进一步发展。 4 知识掌握过程中的应用的特点与意义是什么?【答案】广义的知识应用,指依据己有的知识经验去解

8、决有关的问题。而狭义的知识应用主要指作为掌握阶段之一的知识的应用,即指学生在领会教材的基础上,依据所得的知识去解决同类课题的过程。其特点与意义如下:(1)知识掌握过程中应用的特点应用范围一般限于同类事物掌握过程中知识的应用,其范围一般限于同类事物,是抽象知识的具体化过程。把从一类事物中抽象与概括出来的知识,推广到同类具体事物中去,使抽象知识同具体事物建立起联系的过程。应用不同于领会知识的领会与知识的应用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应用是在领会的基础上进行的,同时又是对知识领会的检验与发展。领会与应用在知识掌握的进程上是有顺序性的,不能任意违反。知识的领会是具体事物的抽象化过程,知识的应用是抽象知识的具

9、体化过程。应用不同于解决实际问题知识掌握过程中的知识应用虽然也是通过解决各种形式的问题来体现的,但这些问题多是以课业问题的形式提出的。解决课业问题既可以表现为应用已学知识完成有关的口头作业或书面作业,也可以表现为应用知识去完成实际操作或实地作业。解决实际问题主要是指学生自觉能动地应用已学知识于社会实践,解决或发现生活和生产中的实际问题。(2)知识掌握过程中应用的意义应用是知识掌握不可缺少的一个阶段通过组织学生做习题,解答问题,互改作业,练习等应用的形式,一方面可以对教学效果进行检查与反馈,另一方面也可以加深学生对所获得的知识的理解,巩固所学的概念、原理等。应用的过程也是学习的过程,是真正地掌握

10、知识所必需的一个阶段。应用促进广泛的迁移借助于抽象概念或一般原理的具体化,可以使学生很快掌握其中的种概念或特殊的法则。知识掌握过程中的应用是一种比较简单的迁移形式,但这种形式又是必不可少的,尤其在知识掌握阶段。通过应用,可以促进知识的娴熟的掌握。只有熟练地应用知识,才有可能灵活地、创造性地应用知识。迁移即是灵活地、创造性地应用知识的具体体现。应用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由于学生所学的知识往往不是他当前生活所急切需要的,而是为将来学习与工作做准备的。因此,学生不易体会到所学知识的实际作用,也难以产生成就感。对培养学生的自觉的学习需要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只有加强知识的实际应用,才能使学生体验到所学知识的意义与作用,从一、简答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