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河南师范大学713教育经济学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doc

上传人:q****9 文档编号:120651488 上传时间:2020-03-0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年河南师范大学713教育经济学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7年河南师范大学713教育经济学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年河南师范大学713教育经济学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7年河南师范大学713教育经济学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一、名词解释1 国民收入分配结构【答案】国民收入分配结构是指国民收入分配按其最终使用性质划分的积累资金与消费资金的比重及其内部构成,还包括按社会各阶层及社会集团划分的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即它们在国民收入分配中所占的比重。 2 学校产品经营【答案】学校产品经营是指学校按照教育市场需求,以其拥有的或所控制的经济资源为基础,以培养出能够满足教育市场需求的教育产品为基本手段,以教育产品的数量和质量来获取效率和效益的经营活动。学校产品经营是学校经营的基本模式,提供产品是学校的基本功能。学校经营中的产品即教育产品,是指学校所提供的能够满足市场需求的教育

2、成果,其形态可以是不同规格的学生,也可以为各种形式的教育服务。学校产品经营有以下几个特点:学校产品经营的基础是学校资产;现有的学校资产在学校经营中一般是非交换对象;学校产品经营的核心是根据教育市场需求状况及其变化趋势决定培养什么、培养多少、如何培养;教育投入活动主要围绕强化教育产品的开发对学校资产的需求来进行。学校产品经营的运作模式主要有教育产品开发、教育市场开发、学校品牌开发等。 3 教育产权【答案】教育产权是教育范畴内的经济学概念,是指拥有举办教育机构财产的权利,即人们围绕着教育财产所结成的权利关系。从实际意义分析,教育产权主要是指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财产权,简称学校产权或教育组织和机构的

3、财产权利;从经济学角度分析则包括学校和教育机构财产的使用权、占有权、支配权、收益权和处置权等。教育产权的特征:教育产权具有产业性和公益性特性。学校所提供的教育服务若进入教育市场,表现出来的是产业性;学校若组成一个非营利性法人组织结构,不加入市场进行交易活动,则表现为共有或公有产权特性。教育产权具有强制性和排他性。教育产权具有一定的法权形式,可得到法律和契约的保护。教育产权主体若属于私人产权,则具有明显的排他性;教育产权主体若为国家或集体公有产权,则具有排斥其他人员侵占或分割的排他特性。 二、简答题4 什么是教育规模经济?形成适度规模经济的条件是什么?【答案】教育规模经济是指单位平均经常成本因学

4、生人数增加而下降的情况;反之,教育规模不经济则指单位平均经常成本因学生人数增加而上升的情况。教育规模经济的形成是基于以下三个条件:(1)资源利用的充分性教育资源的充分利用应在不突破资源整体性和不可分性的限制下,使学校规模扩大;在不影响教育功能的情况下,使教育资源获得百分之百的使用率。(2)教育资源使用的适当性教育资源使用的适当性是指把资源功能的特性用在相当的需求场所。学校规模扩大,建筑设备种类增多,个别用途的建筑及设备也可出现,从而有利于教育质量的提高。(3)教育规模扩大的有限性教育规模的扩大是有限度的,如果规模扩大产生各种不经济的缺陷,必将损害教育功能,此时,单位学生成本即使减少也不能叫做教

5、育的规模经济。在这一条件下,教育规模的扩大应以资源充分运用后即停止,否则规模继续扩大必将衍生各种缺陷,其中最严重的缺陷就是人际关系疏离和行政僵化。因此,教育规模经济的形成应取决于三个条件:一是教育资源的充分利用;二是教育资源的适当运用;三是规模扩大但不衍生不经济缺陷。 5 结合实际说明我国当前居民的教育消费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解决的对策建议。【答案】(1)我国当前居民的教育消费存在的主要问题教育消费中的盲目性。当前我国居民教育盲目性的消费心理有以下几种:消费动机具有较强的社会性,更多的是为适应社会的需要,如出国热、考研热等;父母望子成龙及尽义务心理;大众心理和竞争心理,教育消费趋同,赶时髦,进

6、重点班,上特色班、实验班等;实现自我价值心理等。费用支付形式的单一性。教育消费包括子女教育消费和成人自身的教育消费。而我国当前居民的教育消费中,子女教育消费要远高于成人自身的教育消费。就家庭为子女求学而支付的各种费用而言,教育消费的费用支付形式比较单一,主要来自于家庭的收入及多年来的储蓄。对于昂贵的高等教育费用,更是如此。教育消费中的浪费现象。教育消费的盲目必然导致教育消费的浪费。当前居民教育消费中的浪费现象较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复读,不仅浪费了个人的资源,对国家有限的教育资源也是一种浪费;二是在选择专业时的趋同性,导致国家人力资源的不合理配置,实际上也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教育消费中存在高

7、消费现象。教育消费中的高消费现象一方面体现为教育消费费用超过了个人家庭的承受能力,是不考虑回报的高消费,另一方面体现为教育消费超越经济发展对人才的实际需求。(2)解决问题的对策积极引导各级各类教育消费,使之成为有效的教育消费需求。政府及相关部门针对一些不正常的消费需求,不是完全满足它,而是需要正确引导,使居民树立健康、新型的教育消费观,减少消费的盲目性。加大政府对教育的投入。政府应该创造条件满足居民多层次、多样化、个性化的教育消费需求。不仅要保证政府投入渠道到位,而且要改革办学体质,拓宽教育经费筹措渠道,允许办学实体多样化并进行扶持,放办学权给学校,支持学校以不同形式进入企业或同企业合作,走产

8、、学、研相结合的路子,极大丰富教育消费市场。非义务教育阶段逐步实现让教育消费者自己支付教育费用。教育消费者本身应该对自己的教育消费行为负责,包括承担教育费用、选择教育消费的方式、决定教育消费的时间、选择教育消费的对象等。政府或学校可以通过实行贷学金制度,完善教育消费信贷及其他资助体系,实行奖学金制和减免学费制等措施帮助有困难的个体实现其教育消费。这样既能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的教育消费需求,又能切实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树立教育服务观念,满足教育消费者的质量要求。教育服务的提供者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采取灵活多样的办学形式、教学管理制度;同时允许有一定知名度的评估机构按国家规定的标准定期对国立的、

9、民办的及私立的学校排列名次,目的是将竞争机制引入教育领域,使不同所有制学校处于平等竞争的环境之中,提高教育经费的利用效率。 6 影响教育的社会需求的因素有哪些?【答案】教育社会需求是指在一定社会历史发展阶段上,基于国家未来经济与社会发展对劳动力和专门人才的要求而产生的对教育有支付能力的需要。影响教育社会需求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主要有社会人口、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以及政府的政策等,具体如下:(1)社会人口状况由于教育的对象是人,主要是儿童和青少年,因此,一个国家人口构成情况,包括其基数、增长速度和年龄构成,决定着教育社会需求的基本规模和走势。人口基数大,增长速度快,人口构成年轻化,则未来一定时

10、期内,学龄人口所占比例会持续较高,社会对教育需求的需求量相应较大,需求的教育层次较低。发展中国家大都具有这样的特征。相反,人口增长速度慢,人口构成趋于老龄化,学龄人口所占比例低,社会对教育需求的需求量相应较少,教育社会需求层次相对较高。(2)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从两个方面影响教育社会需求。一是影响教育社会需求层次,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越高,专业分工越细,对人们教育层次和类别的需求便越高越复杂;二是影响教育社会需求持续性,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越高,整个经济呈现迅速变化的态势,经济结构与就业结构不断调整,社会对教育具有持续的需求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经济生活。(3)政策导向一般来说,教育是一项国家事业,教育的社会需求是通过政府的教育规划和政策体现出来的,政府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和努力程度、政府的教育政策就成为影响教育社会需求的重要因素。这种影响不仅表现为教育需求的数量上,而且还表现在教育需求的结构上。例如,实施义务教育,义务教育的年限长短和实施期限对教育需求量产生重大影响。上述这些因素对教育需求的影响也是非均衡的,它们的作用、途径、程度和范围,在不同社会、同一社会的不同时期都不尽相同。一、名词解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