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河北师范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比较文学与外国文学复试之比较文学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doc

上传人:q****9 文档编号:120651431 上传时间:2020-03-0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年河北师范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比较文学与外国文学复试之比较文学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7年河北师范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比较文学与外国文学复试之比较文学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年河北师范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比较文学与外国文学复试之比较文学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7年河北师范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比较文学与外国文学复试之比较文学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一、简答题1 简要论述西方当代译介学研究所经历的三个发展阶段。【答案】方当代译介学研究迄今己经历过三个发展阶段:(1)20世纪70年代末由以色列学者佐哈依据结构主义理论所创立的“分层系统”理论阶段。(2)20世纪80年代初英国学者提奥赫曼斯初具后结构主义理论品质的“译者隐喻语言映射”理论阶段。(3)20世纪80年代中川以后结构主义理论为基础所创立的“文学调控”理论阶段。 2 什么是西方中心主义?【答案】(1)西方中心主义是指一种以西方文化为中心来理解他种文化的思想方式。(2)西方中心主义呈现为两种形式西方

2、人对于自身文化的扩张; 其他民族对于西方文化的盲日崇拜。 3 “语言工具观”和“语言阐释观”的基本区别是什么?【答案】就译介学的理论出发点而言,其早期的关注重点主要在语言的各种用法之上,可大体归入“语言工具观”和“语言阐释观”这两个范畴,二者间的基本区别主要有:(1)语言工具观将语言看作交际工具,可表达思想和意义; 语言阐释观将语言看作阐释工具,可以建构思想和意义。(2)语言工具观所表达的思想来自语言本身; 语言阐释观则以意义建构现实,并且根据不断变化的文化与社会语境打上现实的烙印。(3)基于“语言工具观”形成的译介学理论要求客观传达信息,努力建构文本类型; 基于“语言阐释观”形成的译介学理论

3、要求阐释文本的创造性价值,尽力描写译入语中所打上的原文烙印,而阐释的基础则是译本的社会功能及效果。 4 并无“比较文学”之名的中国学术为什么又有事实上的比较文学研究?【答案】并无“比较文学”之名的中国学术又有事实上的比较文学研究的原因在于:(1)中国古人向来强调“通达”主张只有从多个角度来观照才能看清“庐山真面目”。中国古人常说要“圆鉴”、“通达”、“达观”,即是此种观念的表现。(2)中国古代的学术研究也是如此,常从不同的视点来进行“散点透视”这种观照习惯的缺点是不易形成固定的专业意识,但对于跨民族、跨语言、跨文化、跨国界与跨学科的比较文学来说,却是一种十分难得的先天性优点。由此可见,只要与外

4、来文化有相对深入的交流与接触,中国人便极易产生一种不期而然的“比较文学”意识与眼光。而中国自秦汉以来,便与西域一带的国家乃至更远的阿拉伯国家有着频繁的接触与交流。 5 中国当代比较文学的旺盛之势主要有哪些具体表现?【答案】从总体上看,中国比较文学在经历了一段曲折之后口趋兴盛,成果越来越多,声势越来越大,影响也越来越深远。此种兴盛之势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建立了专门从事比较文学研究与专业人才培养的系所,创办了专门的比较文学刊物,成立了各级比较文学协会,并与国际比较文学研究的大潮逐渐接轨合流。(2)产生了大量高质量的比较文学研究成果中华书局1979年出版的钱钟书的巨著管锥编,可以视为中国比较文

5、学史上的一座丰碑。自80年代以来,比较文学的专著与论文集何以如此层出不穷,在数量上超过了以前所有阶段的总和。所有这些论著与论文,或作影响研究,或作平行研究,或作阐发研究,或作跨学科研究,每一方面都有杰出的成果,而且数量都不少。(3)出现了大量研究比较文学的成果编辑了多种比较文学教材,建立“比较文学中国学派”的要求日趋强烈。这一时期对比较文学的研究,充分讨论建立比较文学的意义,介绍比较文学的基本知识,并因此出版了许多著作、论文集与教材。更为主要的内容是探讨中国比较文学的研究方法,并进而讨论是否应该建立以及如何建立“比较文学中国学派”的问题。总之,当代的中国比较文学已是越来越兴盛,而且还将有更大的

6、发展空间、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6 简述文学与宗教的互渗为比较文学进行跨学科研究所提供的学术背景及可能性。【答案】文学与宗教的互渗为比较文学进行跨学科研究所提供的学术背景及可能性主要表现为:(1)文学与宗教的交叉互渗关系在西方欧美和东方中国都是共同的比较文学的跨学科研究主张从文学与宗教的交叉互渗中寻找双方共通的规律,这种共通规律也是从文学与宗教的差异性中显现出来的。(2)希腊精神原型与希伯莱精神原型共同构成了西方文明生成发展的两大源头希腊精神是哲人的思考,而希伯莱精神则是宗教的信仰,由于中世纪在西方文化发展史卜形成漫长的统治,所以在历史的早期,宗教即携带着它的信仰渗透于文学的创作和批评中,成为西

7、方文学研究者和比较文学研究所关注的问题。在基督教神学这里,宗教把哲学与文学统一在自身的信仰下发展,宗教、哲学与文学是共生的。(3)中国以儒、道、释统称传统文化的内在精神在这种统称中我们已经无法把文学从儒、道、释三种宗教形态中界分出来,可以说,儒、道、释除了释放他们的哲学思想以外,作为三种宗教文化形态己经在最大的外延上涵盖了中国古代文学的创作与批评两个方面,中国古代文学及中国古代文论的发展历程中,有许多文学作品、文学思潮、文学运动、文学流派、作家、批评家及所操用的术语都深受儒、道、释在哲学和宗教层面上的影响。 二、论述题7 “二战”前后比较文学发生了什么样的“危机”? 你怎样认识韦勒克对比较文学

8、发展史的贡献?【答案】(1)“二战”前后比较文学发生的“危机”美国耶鲁大学教授雷纳韦勒克在1958年国际比较文学学会第二次全会上作的报告题为比较文学的危机,他认为比较文学“岌岌可危”,“其最严重的标志是至今未能确立明确的课题和独特的方法论”。巴尔登斯伯格、梵第根、伽列和基亚使用的是“一套陈旧过时的方法论”,是加在比较文学身上的“包袱”,“使它一直受制于陈腐的19世纪的唯事实主义、唯科学主义和历史相对论”。韦勒克接着指出了这套陈旧的方法论所造成的恶果:比较文学的一个初衷是为了打破国别文学研究的孤立主义和19世纪学术研究普遍存在的狭隘的民族主义,可是,梵. 第根对“比较文学”和“总体文学”的区分却

9、把比较文学缩小为两国文学之间的“外贸”,只关注翻译、游记、“媒介”等文学作品之外的东西,“仅仅研究与外国来源和作家声誉有关的材料数据”。法国比较学者仍然没有摆脱民族主义的影响,他们的“爱国主义动机使研究变成了奇怪的记录文化账的体系,希望为自己的民族歌功颂德”。韦勒克对法国学派的批评反映了当时正崛起于美国的“新批评”思潮对僵化、保守的实证主义的挑战。韦勒克认为“真正的文学研究关心的不是死板的事实,而是价值和品质”,对历史方法的一味偏好,使文学研究只关注“事实联系”,把文学自身的美学价值丢到一边,根本背离了文学研究的目标。韦勒克在报告的最后呼吁学者们必须面对“文学性”问题,使文学研究成为“人类最高

10、价值的保存者和创造者。”(2)韦勒克对于比较文学发展史的贡献韦勒克意识到法国学派的主张陷入了方法论的危机在比较文学逐渐学科化的流变中,小少学者对当时占据主导地位的法国学派的诸种观念进行反思,韦勒克也参与了此类学术活动。他意识到法国学派的主张尽管自成体系,却陷入了方法论的危机,不能适应世界发展形势与各科重构的需要。韦勒克对学科发展历程诸种问题的先觉、全面深刻的洞察及其所作出的相关论断韦勒克对于比较文学学科的诸种概念与范畴的界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当时的学科走向。在比较文学的危机一文的基础卜,他还于1965年与1970年相继发表了今日之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学的名称与实质等文章,进一步发展并完善了其关于比较文学研究的一系列理论主张。韦勒克对学科理论建设的关注及对方法论及存在模式等问题予以透视的注重韦勒克的学术活动在比较文学的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特别是对于学科名称的一、简答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