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河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之外国教育史考研冲刺密押题.doc

上传人:q****9 文档编号:120650527 上传时间:2020-03-0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年河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之外国教育史考研冲刺密押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7年河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之外国教育史考研冲刺密押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年河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之外国教育史考研冲刺密押题.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7年河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之外国教育史考研冲刺密押题一、简答题1 简述资源管理学习策略及其类别。【答案】资源管理学习策略是辅助学生管理可用环境和资源的学习策略,包括时间管理策略、学习环境管理策略、努力管理策略、学业求助策略。时间管理策略是指通过一定的方法合理安排时间、有效利用学习资源; 学习环境管理策略主要涉及如何有效选择安排干扰较小的环境学习,充分利用学习情境的相似性等; 努力管理策略主要涉及掌握一定方法排除学习干扰,使精力能有效集中在学习任务上; 学业求助策略指当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如何向他人请求帮助的行为。 2 简要比较相关课程、融合课程、广域课程三者的异同。

2、【答案】相关课程、融合课程、广域课程是三种不同形态的综合课程,它们之间既有相同点,也有不同之处,具体分析如下:(1)二者的共同点相关课程、融合课程、广域课程都是以学科为中心的综合课程。以学科为中心的综合课程是以学科或文化知识或亚文化知识为课程整合的基点,课程整合的核心主要源于学科。这种综合课程试图打破或超越各分科课程自身固有的逻辑,形成一种把不同学科内容有机整合为一体的新的逻辑。(2)三者的不同点相关课程、融合课程、广域课程对学科之间知识的综合程度不同。相关课程是把两门或两门以上学科知识综合在一门课程中,但不打破原来的学科界限的课程。例如,物理、化学、数学在某些主题上的联系,历史、地理、公民在

3、某些主题上的关联,等等。相关课程可以克服分科课程彼此封闭、各自为政的缺陷,通过寻求不同学科之间的内在联系,使学生学习的知识彼此整合起来,有助于优化生的认知结构。当教师了解不同学科之间的关联以后,也可以彼此配合,避免对知识的不恰当重复。融合课程是指打破了学科界限,把有着内在联系的不同学科知识合并成一门的课程。例如,历史、地理公民融合为综合社会科,物理、化学、生物融合为综合理科,等等。融合课程并非原先几门传统学科的拼盘或混合,而是打破或超越了被融合的各学科的固有逻辑,形成了一个新的有机体融合课程的逻辑。由此看来,融合课程在学科综合的程度上远远超出相关课程。广域课程是将各科材料依性质归到各个领域,再

4、将同一领域的各科材料加以组织和排列,进行系统教学的课程其目的是为了使学生能够高度整合分科课程,以便能与生活联系起来。它与相关课程、融合课程相比,其综合范围更加广泛。广域课程在其出发点上与融合课程存在某种相似:都是围绕一个所选择的组织核心而将分支学科组织为一个新的课程整体,而且被整合的每一门学科都将失去其独立性。但广域课程与融合课程也有区别,广域课程在范围上要比融合课程来得大。融合课程的范围主要限于与学科有关的领域,而广域课程不仅百科与学科有关的领域,人类所有的知识与认知领域都可以被整合。 3 简述进步主义教育运动的始末。【答案】进步主义教育运动是19世纪末美国出现的教育革新运动,是南北战争后为

5、适应工业革命、城乡变化、开发边疆和大移民的需要而出现的社会改革运动的组成部分。其“实验室”主要是美国的公立学校,相对于欧洲“新教育”来说,进步学校更关心普通民众的教育,更强调教育与社会生活的联系,更重视从做中学,更注重学校的民主化问题。美国的进步教育运动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兴起期(19世纪末1918)、成型期(19181929)、转折期(19291943)、衰落期(19441957).,被杜威称作“进步(l )兴起期(19世纪末1918).19世纪末,帕克创造了“昆西教学法”教育之父”。1896年,杜威创办芝加哥实验学校,在他的影响下许多进步教育实验以各种形式展开,一些人受杜威影响,试图

6、把学习和劳动、抽象的和实用的以及个性的和社会的等因素结合起来。(2)成型期(19181929).1919年,进步教育发展协会建立,1920年该协会提出了进步教育的七项原则。1924年,协会创办进步教育杂志,这一时期,进步教育本身日益专业化,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成为进步教育运动中心。杜威担任协会的名誉主席。(3)转折期(19291943).20世纪20年代末,由于进步教育运动的专业化倾向,使其失去了公众的理解和支持,与此同时,进步教育内部出现分化。以拉格为代表的教育家强调“儿童中心”的教育,而以康茨为代表的教育家则强调“社会中心”的教育。1929年的大萧条严重影响了美国进步教育运动的发展。一方面

7、,它使进步教育运动发生转向,此前强调儿童中心和个人的自由发展,此后更加意识到学校的社会职能。此外,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进步教育运动的重心逐步从初等教育转向中等教育,这种转变集中反映在“八年研究”上。另一方面,大萧条加剧了进步教育运动内部的分裂,“改造主义”正是这种分化的产物。进步教育运动还受到新保守主义教育思潮的攻击。(4)衰落期(19441957).1944年,美国的进步教育运动进入衰落阶段,进步教育协会更名,成为欧洲新教育联谊会的一个分会。1955年,协会解散。1957年,“美国教育联谊会”进步教育杂志停办,标志着美国教育史上一个时代结束。进步教育运动衰落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进步教育运

8、动不能与美国社会的不断变化始终保持同步;进步教育理论和实践本身存在许多矛盾和局限:进步教育运动在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的多元化与运动的相对统一性之间,存在矛盾,导致了运动内部的分裂;改造主义和各种保守主义的抨击,在很大程度上击中了进步教育的要害,以及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之间也加速了其衰落的进程。 4 简述知识中心课程的主要特点。【答案】(1)知识中心课程理论也可称为学科中心课程论,以斯宾塞、赫尔巴特、布鲁纳为代表。其主要特点有:主张学校课程应以学科的分类为基础;以学科教学为核心,以掌握学科的基本知识、基本规律和相应的技能为目标。(2)知识中心课程流派主要有要素主义和永恒主义以巴格莱为代表的要素主义强

9、调课程的内容应该是人类文化的“共同要素”。其主要特点:a. 提出课程设置原则中首先要考虑的是国家和民族的利益; b. 学校的课程应该给学生提供分化的、有组织的经验,即知识,而最有效能和最有效率的方法就是学科课程。这种课程的重要特点在于它是由若干门学科组成的,每一门学科有自己特定的组织。以赫钦斯为代表的永恒主义认为教育内容或课程涉及的第一个根本问题就是:为了实现教育目的,什么知识最有价值或如何选择学科,那就是具有理智训练价值的传统的“永恒学科”。其主要特点:进一步阐明了名著课程和教材所具有的优越性,认为学习名著比学习一般教材更能对一个人的智力提出挑战,更能促进学生智慧的发展 5 简述凯兴斯泰纳的

10、“公民教育”与“劳作学校理论”。【答案】凯兴斯泰纳是德国教育家,是19世纪后期流行于欧美的劳作教育思潮的主要代表人物和推动者。其主要教育著作有:德国青年的公民教育、公民教育的要义等。凯兴斯泰纳的公民教育论是当时德国的“国家主义教育”政策的产物。他指出,培养有用的国家公民是国家公立学校的目的,也是一切教育的目的。(1)公民教育的中心内容是通过个人的完善来实现为国家服务的目的。在他看来,“有用的国家公民”应具备三项品质:具有关于国家的任务的知识;具有为国家服务的能力;具有热爱祖国、愿意效力于国家的品质。(2)劳作学校是一种最理想的学校组织形式,是为国家培养有用公民的重要教育机构。凯兴,斯泰纳主张为实现公民教育的目的,必须将德国的国民学校由“书本学校”改造成“劳作学校”并强调公民教育、职业教育和劳作学校的关系是目的、手段和机构的关系,它们是“三位一体”的。他规定劳作学校的三项任务是:a. 要帮助学生将来能在国家的组织团体中,担任一种工作或一种职务,即“职业陶冶的预备”一、简答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