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大连海事大学公共管理与人文学院617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doc

上传人:q****9 文档编号:120648750 上传时间:2020-03-0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年大连海事大学公共管理与人文学院617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7年大连海事大学公共管理与人文学院617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年大连海事大学公共管理与人文学院617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7年大连海事大学公共管理与人文学院617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一、简答题1 实践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关系是怎样的?【答案】实践是一个以主体、中介和客体为基本骨架的动态的发展系统。其中,实践的卞体是自主性和能动性的因素,实践的客体是制约性因素,实践的工具、手段则是把主体与客体连接起来,使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得以实现的条件和中介。实践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关系体现在如下方面:(1)从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特点和实质看,在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中出现了目的和手段、创造者和被创造者之间的关系。正因为如此,在实践过程中主体一方面受到客体的限定和制约,另一方面又不断发展自己的能力,超越现实的

2、客体。主体和客体之间的这种关系就是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实质。(2)从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内容和结果看,这种相互作用是通过主体对象化和客体非对象化的双项运动实现的。主体对象化是指,人通过实践使自己的本质力量转化为对象物。主体的对象化是主体通过对象性活动向客体的渗透和转化,即主体客体化。人类一切实际活动的结果都是主体对象化的结果。 在主体对象化的同时,还发生着客体非对象化的运动。所谓客体非对象化,指客体从客观对象的存在形式转化为主体生命结构的因素或主体本质力量的因素,客体失去对象化的形式,变成主体的一部分。人通过改造对象的活动消化精神产品,使之转化为主体意识的一部分,也是客体非对象化,即客体主体化

3、的表现。主体对象化和客体非对象化或者说主体客体化和客体主体化的双向运动是人类实践活动两个不可分割的方面,它们互为前提、互为媒介,人们就是通过这种运动形式不断解决着现实世界的矛盾。这种运动形式是客体对主体的制约性和主体对客体的超越性的生动表现,也是人类实践活动的本质内容。 2 简述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答案】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具体表现在:(1)二者是相互区别的矛盾的普遍性有两重含义:“其一是说,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 其二是说,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这就是通常所说的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矛盾的特殊性或个性是指

4、矛盾的性质、地位以及解决矛盾的具体形式各有其特点。a. 矛盾性质的特殊性。b. 矛盾地位和矛盾方面的特殊性。c. 矛盾解决形式的特殊性。(2)二者是相互联系的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就是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的关系。这一共性个性、绝对相对的道理,是关于事物矛盾的间题的精髓,不懂得它,就等于抛弃了辩证法。矛盾的特殊性作为个性包含着矛盾的普遍性即共性,共性寓于个性之中; 矛盾的普遍性又贯穿于矛盾的特殊性之中,共性统摄着个性。共性与个性相互联结、相互制约,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就人类的认识程序来说,是由个别到一般、共性,然后又用这一般、共性的东西,去研究新的、个别的、特殊的事物,从而补充、丰富和发展这

5、种共同的本质的认识。科学认识便是这种循环往复、不断深化的过程。 3 为什么说实践是认识发生的现实基础?【答案】之所以说实践是认识发生的现实基础,是因为:(1)实践提出了人以观念方式把握世界的客观要求,即提出了人认识世界的必要性。从认识发生的动力学角度讲,是实践给认识发生提供着根本的驱动力。(2)实践以工具性活动作为条件保证,使主体对客体的观念把握即形成人的认识成为现实的可能。 从认识的客体来看,正因为有了实践这种人所特有的工具性的操作活动,才能够具体地暴露事物内部的各种属性和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使之成为人的观念所把握的内容。从认识的主体来看,实践不但促进了人脑的发展,而且通过活动的内化,产生了

6、人所特有的认识结构和认识图式,形成了专属于人的认识能力,这是认识发生的关键。(3)实践促进了人的社会交往及语言、符号的产生和发展,使人的认识活动具有了社会性和公共性,其水平不断提高,成为人所特有的社会性的智能活动。 4 简述哲学的基本派别及其历史形态。【答案】哲学的基本派别: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科学主义与人本主义。(1)唯物主义经历了三个基本发展阶段,表现为三种基本历史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和现代辩证(历史)唯物主义。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肯定物质是世界的本原,主张世界的物质统一性。但是,他们把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归结为某一种或几种具体的“原初”物质。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是同近代科学相

7、联系的,克服了古代唯物主义的朴素性。但是,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也有其严重缺陷,即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不能把唯物主义原则贯彻到历史领域的不彻底性。(2)唯心主义有许多流派,但归结起来不外两种基本形态: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思想看做人们头脑中所固有的、主观自生的,把个人心灵、意识、观念等夸大为第一性的东西,否认物质世界和客观规律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其代表人物如中国明代的王守仁(“心外无物”)、英国的贝克莱(“存在就是被感知”)。客观唯心主义把某种“客观精神”说成是先于并独立于物质世界而存在的,物质世界则是这种“客观精神”的产物、表现或附属品。其代表人物如中国宋代的朱熹(“理

8、在事先”)、古希腊的柏拉图(“理念世界”)、19世纪德国的黑格尔(“绝对观念”)等。在当代,除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外,又出现了科学主义与人本主义双峰对峙的两大哲学思潮。因此,在对哲学派别斗争的理解中,探讨科学主义与人本主义的内涵及其相互关系,是十分必要的。(3)科学主义,主要是指19世纪中叶以来逐步盛行起来的一种哲学思潮或哲学运动。当代科学发展极其广泛的技术应用,使一些自然科学家和哲学家认为“精确”的科学是伟大的,而“思辨”的哲学是渺小的,只有用实证科学(自然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去改造哲学,才能使哲学变成“科学的哲学”。科学主义作为一种哲学思潮或哲学运动,有其特定的理论内涵和历史内涵,不能

9、把科学主义混同于对科学的崇尚和倡导,更不能把科学主义混同于科学精神。科学精神是对真理的追求并为之奋斗的精神,即“求真”的精神,是面对现实探索规律的精神,即“求实”的精神。把具有特定内涵的“科学主义”与人类为真理而斗争的“科学精神”区别开来,批判“科学主义”而弘扬“科学精神”,是我们应有的基本态度。(4)人本主义有三种含义:一是指14世纪下半期发源于意大利并传播到欧洲其他国家的哲学和文学运动,它构成现代西方文化的一个要素; 二是指德国古典哲学中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哲学; 三是指当代西方哲学中与科学主义相对应的,以人的本质、价值、地位等为研究重心的哲学思潮,其中,存在主义是一种具有典型意义的人本主义

10、。 5 为什么说在意识产生过程中劳动起了决定性作用?【答案】之所以说在意识产生过程中劳动起了决定作用,是因为:意识不仅仅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更重要的是社会的产物。意识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并随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要真正理解意识是社会的产物,必然要追溯到劳动,因为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劳动为意识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客观的需要和可能。人的劳动同动物活动的根本区别在十制造和使用工具。制造和使用工具改造外部世界的劳动不仅要求人们认识事物的现象,而且要求人们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这是动物的感觉和心理所不能胜任的。正是在劳动这一客观需要的推动下,产生出人的抽象思维能力,产

11、生出人类意识这种高级的反映形式。(2)作为思维外壳的语言也是在劳动过程中产生和发展的。“语言是一种实践的、既为别人存在因而也为我自身而存在的、现实的意识。语言也和意识一样,只是由于需要,由于和他人交往的迫切需要才产生的。”语言的产生,使人脑能够用词来概括各种感觉材料,进行抽象思维活动,使人类获得了交流思想的工具,从而推动了人类意识的发展。 6 怎样才能正确地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答案】意识是对物质世界的主观映像。作为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意识具有其独特的功能,具有巨大的能动作用。正确地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1)必须遵循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2)必须具备必要的物质手段。一、简答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