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江苏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645中国通史之中国古代史考研题库.doc

上传人:q****9 文档编号:120648472 上传时间:2020-03-0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年江苏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645中国通史之中国古代史考研题库.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7年江苏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645中国通史之中国古代史考研题库.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年江苏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645中国通史之中国古代史考研题库.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7年江苏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645中国通史之中国古代史考研题库一、名词解释1 昭宣中兴【答案】昭宣中兴是指西汉昭帝、宣帝统治时期出现的中兴局面。昭帝前期,霍光辅政,继续奉行武帝晚年的政策,多次减少徭役和赋税; 放弃酒榷政策,改归民营; 又在首都长安和各郡县,就是将国有土地出借给贫苦农民耕种,不收租税。宣帝广置常平仓,控制物价; 还“假民公田”刘询即位后,更着力整顿吏治,推行一系列政治经济的措施如招抚流亡、安定民生等,使社会生产重新得到恢复和发展。这些办法都促进了汉中社会的安定。史称“昭宣中兴”。 2 读史方舆纪要,是我国古代汉族历史地理、兵要地志【答案】读史方舆纪要原名二十一史方舆

2、纪要,专著。常简称方舆纪要是清朝初年顾祖禹所撰,全书共一百三十卷。作者于明亡后隐居不仕,历时三十年,约在康熙三十一年(1692)成书。着重考订古今郡县变迁,详列山川险要战守利害。 3 论衡【答案】论衡是指东汉思想家王充的论著,是一部宣传无神论的檄文,也是一部古代唯物主义的哲学文献。“衡”字本义是天平,论衡就是评定当时言论价值的天平。它的目的是“冀悟迷惑之心,使知虚实之分”。王充认为万物由元气构成,反对天人感应说,反对有神论,发展了古代的天道自然观。他还认为精神依存于形体,形须气而成,气须形而知。但是,由于受当时生产水平和知识水平的限制,他对某些自然现象的理解有时会发生错误,不得不用天命来解释社

3、会事物变化的终极原因,用骨相来解释个人的贵贱天寿,因而陷入了宿命论 4 黄老思想【答案】黄老思想是指秦汉之际兴起的道家思想,即假托黄帝和老子的思想,实为道家和法家思想结合,并兼采阴阳、儒、墨等诸家观点而成。汉初,经济凋敝,社会残破。刘邦为稳定社会秩序,恢复发展生产,采纳陆贾的建议,用“无为而治”的思想指导政治。因战国时期的道家学者假托黄帝之命撰写了黄帝四经等著作,故黄帝在一段时期内也被当做道家的代表人物。黄老之学适应了汉初希望安宁、清静的普遍社会心理。东汉时黄老之学与谶纬迷信相结合,演变为自然长生之道,对原始道教的形成产生了一定影响。 5 董仲舒【答案】董仲舒是西汉思想家、哲学家。著有春秋繁露

4、82篇、举贤良对策3篇。曾任博士、江都相和胶西王相,汉武帝举贤良文学之士,其建议“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为武帝所采纳,致使儒学成为中国社会的正统思想,影响长达两千多年。其绝其道,勿使并进”学以儒家宗法思想为中心,杂以阴阳五行说,把神权、君权、父权、夫权贯穿始终,形成帝制神学体系。他也提出了天人感应、三纲五常等重要儒家理论。 6 八王之乱【答案】八王之乱是指西晋中后期司马氏同姓王之间为争夺中央政权而爆发的混战。与乱者主要有汝南王亮,楚王玮、赵王伦、齐王同、长沙王又、成都王颖、河间王顺、东海王越,以杨骏被杀后卫灌、汝南王司马亮辅政,并与贾后对抗为起始,以东海王司马越夺取大权宣告结束,前后

5、历时16年,为中国历史上空前的大内证,引发了西晋亡国和以及近300年的动乱,使之后的中国进入五胡十六国时期。西晋皇族中参与这场动乱的王不只八个,但八王为主要参与者,且晋书将八王汇为一列传,故史称“八王之乱”。 7 总督【答案】总督是指清朝地方军政大员。一般两省或三省设一总督,每省设一巡抚,无巡抚省份,由总督兼理。总督官从正二品。乾隆时全国共设有八个,即直隶总督,管辖今河北省及内蒙古一部分地区,驻保定;两江总督,管辖江苏、安徽、江西三省,驻江宁;三闽浙总督,管辖福建、浙江二省,驻福州;两湖总督,管辖湖南、湖北二省,驻武昌;陕甘总督,管辖陕西、甘肃二省,驻兰州;四川总督,驻重庆,又驻成都;两广总督

6、,管辖广东、广西二省及南海诸岛,驻广州;云贵总督,管辖云南、贵州二省,驻贵阳,又驻云南。八大总督中,直隶、四川总督各兼其省之巡抚事,陕甘总督亦兼甘肃巡抚。至光绪末年,又増设东三省总督,合为九督。由此可见中央是将地方权力牢牢握在手上的。 8 战国七雄【答案】战国七雄是指中国历史上战国时期的七个最强的诸侯国。春秋末年,诸侯国林立,各国为了扩大实力,纷纷变法改革,变法完成以后,各国频繁开战,大国不断兼并小国,到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前221年)实力最强的七个诸侯国分别为燕、齐、楚、秦、赵、魏和韩,这七个国家被史学家称作“战国七雄”。 9 澶渊之盟,辽【答案】澶渊之盟是北宋与辽朝(契丹)之间订立的和约

7、。宋真宗景德元年(1004年)萧太后与辽圣宗亲率大军深入宋境,真宗畏敌,欲迁都南逃,因宰相寇准坚持,无奈亲至澶州(今河南濮阳)督战,宋军大胜,辽恐腹背受敌,提出和约,主和的真宗于次年初与辽订立和约,协定宋每年贡辽岁币银十万两、絹二十万匹,因澶州又名澶渊,遂史称“澶渊之盟”。此后宋、辽之间百余年间不再有大规模的战事,礼尚往来,通使殷勤,为中原与北部边疆经济文化的交流创造了条件。 10孟子【答案】孟子名轲,战国邹(今山东邹县)人,著名的思想家,著有孟子一书。他是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裔,川答曾受业十子思的门人。他将孔子的学说继承并发展,其核心思想是“仁”、,主张“保民”,反对诸侯混战,反对残酷的剥削和

8、压迫,对当时各国的“义”。他主张行“仁政”政治和战争多有所抨击。性善论是他仁政学说的哲学基础。因此他也是内发论的代表人物。政治上他倡导“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主思想,这是奴隶社会崩溃、庶民地位提高的反映。 二、简答题11简述改土归流的含意与作用。【答案】(1)改土归流的含义改土归流是指明清时期在西南地区推行的地方行政区划和地方官吏任命改革。土司制度是在唐宋时期羁縻州县制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承认各少数民族的世袭首领地位,并给予其官职头衔,以进行间接统治,其实质是“以土官治土民”。土官可以世袭,土司之间或有争斗,常为患边境,使中央政令难以贯彻实施,形成政府离心势力。鉴于土司制度的弊病,明清

9、两朝的统治者大多主张实行改土归流政策,在条件允许的地区取消土司世袭制度,设立府、厅、州、县,派遣有一定任期的流官进行管理。康雍乾时期清朝国力强盛,雍正开始大规模推行改土归流。,云贵总督鄂尔泰上书建议取消土司世袭制度。雍正命其在云南、贵州、雍正四年(1726年)四川、广西等省,撤销土司,在原土司地区设立可以随时任免的流官,同时清查户口,丈量土地,征收赋税,建城池,设学校;并废除原来土司的赋役制度,与内地一样,按地亩征税,数额一般少于内地;又命贵州按察使张广泗在黔东南推行改土归流政策,在设立府县的同时,添设军事机构。云南、贵州改土归流的目标,到雍正九年基本实现,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新设营汛部伍的抽

10、调使当地力量空虚,部分清军抢掠财产,一些流官贪赃枉法,肆意增加赋税徭役,给原土司叛乱提供和可乘之机。,贵州古州、台拱地区苗民上层挑拨百姓叛乱,在丹江、黄平、凯里雍正十三年(1735年)等厅州县为患,雍正派兵镇压未果。乾隆帝继位后,任命张广泗为七省经略平定叛乱,后下令取消新区赋税,按当地习惯审理民事纠纷,以巩固对改土归流地区的统治。(2)改土归流的意义据清史稿第十三卷,志九十五,载:食货一之户口田制,三四八二页有,乾隆二十二年“甘肃番子土民,责成土司查察”。雍正朝的改土归流只局限在西南少数民族的部分地区,改土归流地区也还保留了不少土司的残余势力。但改土归流废除了土司制度,减少了叛乱因素,加强了中央政府对边疆的统治,有利于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中国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经济文化的发展有着积极意义。 12简述两汉政府与匈奴之关系。【答案】西汉与匈奴的关系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即汉初屈辱性的“和亲”阶段、汉武帝时期大规模的战争阶段和“昭君出塞”以后的和睦相处阶段。(1)西汉前期(刘邦到武帝即位前期)60多年,汉匈之间的关系以和亲为主。一、名词解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