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曲阜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之当代教育心理学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年曲阜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之当代教育心理学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7年曲阜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之当代教育心理学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一、简答题1 什么是知识的保持和遗忘? 知识遗忘的进程怎样?【答案】(1)知识的保持与遗忘知识的保持保持是指识记过的经验在人们头脑中的巩固过程,即信息的存储过程。保持是识记和再现的中间环节,在记忆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没有保持也就没有记忆。知识保持是一个动态过程,存储的信息在内容和数量上都会发生变化。数量方面的变化,主要表现为保持的数量随时间的推移而逐渐下; 在内容方面,由于每个人的知识经验的不同,加工和组织经验的方式不同,人们保持的经验可能有,保持的内容比原来识记的内容更简略、更概括,一些不太重要的
2、信息趋于消失,而主要内容及其显著特征被保持; 保持的内容比原来识记的内容更详细、更具体、更完整、更合理和有意义。知识的遗忘遗忘是指记忆的内容不能再认和回忆,或者再认和回忆时发生错误。能再认不能回忆称为不完全遗忘,不能再认也不能回忆称为完全遗忘; 一时不能再认或重现称为暂时性遗忘,永久不能再认或回忆称为永久性遗忘。遗忘的发展是不均衡的,其规律是先快后慢,呈负加速型。(2)知识遗忘的进程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H.Ebbinghaus )对遗忘发展的进程最早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他自己既当主试又当被试,独自进行实验,持续数年之久。为了对结果进行数量分析并排除过去经验的干扰,他采用了无意义音节作为记忆材料
3、。采取重学法(又称节省法)来检验记忆的效果,得出了著名的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研究表明,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而且遗忘的过程最初进展得很快,以后逐渐缓慢; 过了相当的时间后,几乎不再遗忘。遗忘的发展是小均衡的,其规律是先快后慢,呈负加速型。 2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如何有效组织教材的直观?【答案】直观是学生在实物、模像和言语刺激物的作用下,通过各种感官及大脑的复杂反映活动,从而在头脑中形成有关实物的特征与联系的感性认识的过程。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应有效组织教材的直观。(1)灵活运用各种直观形式为了提高直观的效果,应根据教学的需要和问题的性质,灵活选用直观形式,注意词和形象的结合。实物直观和模像直
4、观的选用。实物直观虽然真切,但是难以突出本质要素和关键特征; 而模像直观虽然与实际事物之间有一定距离,却有利于突出本质要素和关键特征。因此,一般模像直观的教学效果优于实物直观。词(言语直观)与形象(实物和模像直观)的配合。必须加强词与形象的结合。形象的直观过程应该受到词的调节,以组织学生的注意,提高感知的目的性; 形象的直观结果应以确切的词加以表述,以检验直观效果并使对象的各组成要素进行分化; 应依据教学任务,选择合理的词与形象的结合方式; 由于言语直观是通过唤起学生头脑中的表象而起作用的,如果缺乏相应的表象支持,学生的想象活动就难以展开,也难以达到言语直观的目的; 在言语直观过程中,必须注意
5、学生是否具有有关的记忆表象,并想方设法丰富学生的记忆表象。教师的言语描述必须讲求质量,注意语言的形象性和确切性。(2)运用感知规律,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运用强度律、差异律、活动律、组合律等感知规律有效地观察直观对象,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强度律表明,作为知识物质载体的直观对象(实物、模像或言语)必须达到一定强度,才能为学习者清晰地感知。因此,在直观过程中,教师应突出那些低强度但重要的要素,使它们充分地展示在学生面前; 在讲授过程中,教师的言语应尽量做到抑扬顿挫、轻重错落。差异律是指对象和背景的差异影响着人们的感知效果。对象与背景的设置可从两个层次分析:在物质载体层次,涉及的是如何在板书设计、教材编
6、排、授课技巧等方面恰当地加大对象和背景的差异,突出直观对象,即直观对象与感知背景的差异; 在知识本身层次,涉及的是新旧知识的安排,如何使己有知识在学习新知识时起到经验作用,即通过什么样的手段、途径唤起某些旧知识,使旧知识能成为学习新知识的支撑点,即直观对象与知识背景的差异。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这一层次尤应注意。在直观过程中,应注意在活动中进行直观,在变化中呈现对象。要善于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作为知识的物质载体,使知识以活动的形象展现在学生面前; 并注意在变换背景知识的条件下多次突出对象知识,从而造成一种活动的态势。组合律表明,凡是空间上接近、时间上连续、形状上相同、颜色上一致的事物,易于构成一个整体
7、为人们所清晰地感知。因此,教材编排应分段分节,教师讲课应有间隔和停顿。(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知识传递过程的成效取决于教师和学生借助于一定媒体的协同作用。在直观过程中,教师通过对一定直观教材的操纵,其效果如何,主要取决于学生的观察能力。因此,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必须认真组织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观察前,必须让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任务,进行有关知识的准备,并拟定详细的观察计划。 观察过程中,要认真培养学生观察的技能和方法,让学生把握合理的观察程序,并认真作好观察记录。一般应先由整体到部分,再由部分到整体。观察后,要求学生对观察结果和资料进行分析、整理和总结,写出观察报告。这样,可以大大促进学生
8、观察的积极主动性,并使观察过程变得更认真。(4)让学生充分参与直观过程在直观过程中,应激发学生主动积极、切实参与的热情。在可能的情况下,应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操作,改变“教师演,学生看”的消极被动的直观方式。 3 结合教学实际论述建构主义的学生观【答案】(1)建构主义强调,学生并不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在口常生活中,在以往的学习中,他们己经形成了丰富的经验和看法。(2)这种在没有现成知识经验前提下的解释,并不是都是胡猜乱想,而是从他们的经验背景出发而推出合乎逻辑的假设。所以,教学不能无视学生的这些经验,另起炉灶,从外部真正地装进新知识,而是要把儿童现有的知识作为学习新的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儿童从已有
9、知识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3)教学不是知识传递,而是知识的处理和转换。教师应该重视学生自己对各种现象的理解,倾听他们的看法,洞察他们的这些想法的由来,以此为根据,引导学生丰富或调整自己的理解。需要与学生共同就某些问题进行探索,并在此过程中相互交流和质疑,了解彼此的想法,彼此做出某些调整。(4)由于经验背景的差异,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常常各异,在学生的共同体之中,这些差异本身便构成了一种宝贵的学习资源。教学就是要增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使他们看到那些与他们不同的观点,从而促进学习的进行 4 从系统论的观点来看,教育的本质是什么? 教育系统的基本结构如何?【答案】(1)教育的本质教育的本质即确定教育
10、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本质特征,从系统论的观点来看,教育的本质是: 教育是一种人际交往系统,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系统,由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构成。教育系统中的人际交往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有直接的,也有间接的; 有具有一定组织形式自觉进行的,也有无一定组织形式自发进行的; 有交往双方在同一时间地点进行的,也有在不同时间地点进行的等等。教育系统以经验传递、造就人才为其主要内容。传递由传授者与接受者双方的协调一致的交往活动构成。教育系统中所传递的经验由人才造就的需求决定。人才是指能适应发展着的人类社会生活的要求,能参与社会生活,承担社会职能,完成社会活动的社会成员。经验,在主客体相互作用过程中,在主体对客体能动反映的基础上所产生的主观产物。教育系统中所传递的经验主要有三种,即知识、技能与规范。教育系统以促进人类个体社会化、满足社会的存在与发展需求为根本职能。教育系统的根本职能是促进人类个体的社会化,以满足社会的存在与发展需求。狭义的教育,就是通过知识、技能与规范等经验要素的传递,来促进人的能力与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从而促进人类个体社会化。广义的教育,由“教学”与“养育”组成。教育“养育”人的任务,即组织和改善学生的生活和活动,使学生通过发现及创造以获得各种直接经验,以完成“养育任务”,促使其身心全面协调健一、简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