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华南师范大学02402社会心理学(同等学力加试)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doc

上传人:q****9 文档编号:120625988 上传时间:2020-03-0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年华南师范大学02402社会心理学(同等学力加试)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7年华南师范大学02402社会心理学(同等学力加试)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年华南师范大学02402社会心理学(同等学力加试)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7年华南师范大学02402社会心理学(同等学力加试)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一、名词解释1 基本归因错误【答案】基本归因错误是指个体在进行归因时,经常会把他人的行为归因于人格或态度等内在特质上,而忽视他人所处情境的重要性的现象。产生基本错误归因的原因包括:总有一种对自己活动结果负责的信念,所以更多地从内因去评价结果,而忽略外因对结果的影响;因为情境中的行动者比其他因素突出,所以人们把原因归因于行动者,而忽略其环境背景。基本归因错误有时还表现为行动者与观察者之间的偏差,当人们评价他人时习惯于作内部归因,而对自己进行评价时,习惯作外部归因。 二、简答题2 简述挫折侵犯假设。【答案】(1)基本观点挫

2、折侵犯假设认为:挫折是指阻碍个体达到目标的情境,也指行为受阻时个体产生的心理紧张状态。社会心理学研究的挫折主要是前者。挫折侵犯假设最初由多拉德(J.Dollard ,1939)等人提出。他们认为“侵犯永远是挫折的一种后果”,“侵犯行为的发生,总是以挫折的存在为条件”,人类在遇到挫折时具有做出攻击反应的天赋倾向,个体遭遇挫折后,其目标不能实现,动机得不到满足,必将引起个体对挫折源的外显的或内隐的攻击,而且认为攻击总是由挫折引起的。伯科威茨进一步修正,修正后,认为挫折可导致侵犯,但也可导致其他行为后果,攻击或侵犯只是挫折引起的一种主要反应。该假设对挫折与攻击之间关系的定量描述:a. 欲发动攻击的意

3、识和强度与受挫的程度成正比;b. 抑制攻击性活动的作用与预期攻击活动可能受到的惩罚程度成正比;c. 一般而言,若挫折的强度是常数,则对某一攻击活动预料的惩罚越重,就越难产生攻击活动;若预料的受到惩罚的程度是常数,则挫折的强度越大,就越容易引发攻击性行为。(2)应用该理论假设提出后,被犯罪心理学用于解释犯罪的原因。该理论认为许多犯罪行为是由于犯罪人遭受某种挫折后产生的攻击行为,而且认为经济、职业和教育方面的地位低下,智力低下,青春期容貌和身材的缺陷,私生子,离婚等这些情况容易使人产生挫折感。 3 你怎样理解沟通与社会化之间的关系?【答案】沟通一般是指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流过程,是人与人之间发生相互

4、联系的最主要的形式。社会化通常是指个体在社会影响下,通过社会知识的学习和社会经验的获得,形成一定社会所认可的心理一行为模式,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的过程。一个人进行社会化的过程,就是他和其他社会成员进行沟通以及不断学习的过程;而人也就是在不断的与他人和社会发生相互联系的过程中进行社会化的。因此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要理解沟通与社会化之间的关系,需掌握以下几点:(1)人作为一个沟通主体是进行社会化的内部条件之一。作为信息加工和能量转化系统的人类有机体必须与外部环境保持相互作用,必须接受外界的各种刺激,才能够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而人进行社会化的内部条件之一就是人作为一个沟通主体有其进行正常的交往的生理

5、基础,是一个具有能动性的主体。(2)作为人与人之间沟通桥梁的语言是社会化得以实现的条件。人们日常社会生活中大部分沟通都是借助于语言来实现的。由于语言的存在,人类祖先的经验得以积累下来,并直接构成后人赖以社会化的最为重要的文化环境。而社会化的本质是社会经验的传递,而利用语言作为工具并不断进行的人与人、代际之间的沟通为这种传递提供了实现的条件。(3)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所提供的信息是具有社会性的信息。这种信息对于人来说比一般的物理性刺激更为重要。缺乏沟通经验的人往往缺乏安全感,与他人进行正常的交往能力较差,相应的社会化的过程就会受到障碍。 4 分析服从与依从的区别及心理机制的差异。【答案】依从与服从有

6、着根本的区别:服从的引发,具有某种强制的特征;面对请求者的请求,依从者必须有一定的认同,才会顺应其要求去行为。命令者与服从者之间存在着规定性的社会角色联系;请求者与依从者之间并没有规定性社会角色关系的束缚。服从的理由是外在的;依从的理由是内在的。 5 社会心理学四大学派理论的各自特色及主要差异。【答案】(1)行为主义学派的社会心理观及其新理论刺激反应理论(联结理论/强化理论)动物与人的大部分行为是后天学习的结果,是有机体在遇到某种刺激,引起某种行为反应受到强化而构成联结的结果;而复杂的行为则是一系列简单的刺激一反应联系单位的联合。许多社会心理学家使用联结理论解释与探讨社会学习与社会行为发生机制

7、。模仿论模仿是个体在社会生活中主动仿效他人言行的社会心理现象,可以通过延伸刺激一反应关系与强化的概念来加以理解。人类许多社会行为都是通过人际相互影响一一模仿而习得的,可以通过一般学习原则的使用来予以说明。模仿论被用来解释儿童的社会行为和谈论的习得、维持纪律和遵从社会规范、态度的形成与改变、挫折一侵犯以及助人等亲社会行为的发生等。社会学习理论人的一切社会行为都是在社会环境影响下,通过对示范行为的观察学习而得以形成提高或加以改变的。社会学习论在教育社会心理学中有相当大的影响,常被用来讨论与解决如电视节目的消极影响等现实问题。社会交换理论社会交换理论是霍曼斯等采用经济学概念来解释社会行为有赖于相互强

8、化而得以持续的理论。由社会交换理论引出的人际相倚作用理论,对策与决策研究、社会比较的探讨等引起了当代社会心理学家的极大兴趣。(2)认知学派的社会心理观及其新理论格式塔学派的理论该理论主要包含知觉组织原则、同型论、顿悟学习理论、心理和行为的场论思想等,从整体和关系的角度研究心理与行为,认为个人的行为不是对外界刺激的一种孤立的、简单的反应,也不是许多反射弧机械的总和,它是通过心理物理场,特别是认知活动的整合而做出的。任何一种环境必须通过人有组织的相关的认知活动才可能引起行为反应。认知是行为的先导与决定因素,社会心理学的研究重心是认知活动方面。场论和群体动力学理论a. 场论勒温认为人是一个复杂的能量

9、系统,它在外部环境的包围与影响下存在着一个由E,(environment ,心理环境)和P (person , 人)构成的个人生活空间(life space of person, 简称LSP )也是一个心理动力场(psychodynamics field)。人的各种行为都是外部环境通过人的自我状态(P )和心理环境(E )两种力量相互作用所构,即行为是环境与人的成的心理动力场而发生的。勒温提出了一个公式:B=f(P ,E )=f(LSP )函数,或说是心理生活空间的函数。b. 群体动力学勒温把B=f(P , E )=f(LSP )的公式推广到群体过程。他把P 看成是许多人,把E 理解为准社会的

10、心理环境,这样就构成了群体的生活空间。个人在群体中生活,其行为不仅取决于个人的,而且也受群体心理动力场的制约。 生活空间(LSP )群体动力学基于整体比部分重要的观点,认为群体作为一种由内在关系组成的系统,其影响力或作用远大于单独个体。一个已经建立的群体有共同的社会目标和价值标准,因此会形成凝聚力使个体的动机更容易偏向群体的目标。所以引起群体变化而改变个体的观念或行为习惯比直接去改变个体要容易;而群体价值观没有改变,就很难使个体放弃群体标准来改变原有的主见。认知相符理论和一致性理论认知相符是指人只要意识到自己的信念、观点或态度与其他观点或行为有矛盾,就会自发地去调整自己原来的观点,去与正常逻辑关系相符。认知相符理论是以认知趋向一致的状态或倾向性来解释个人心理活动和外部行为变化的社会心理学理论。(3)精神分析学派的社会心理观及其新理论一、名词解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