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东北师范大学中国古代史(跨学科加试)考研复试核心题库.doc

上传人:q****9 文档编号:120625162 上传时间:2020-03-0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年东北师范大学中国古代史(跨学科加试)考研复试核心题库.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7年东北师范大学中国古代史(跨学科加试)考研复试核心题库.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年东北师范大学中国古代史(跨学科加试)考研复试核心题库.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7年东北师范大学中国古代史(跨学科加试)考研复试核心题库一、名词解释1 太康失国【答案】太康失国是指夏朝政权易手事件。夏启死后传位给太康,太康终日宴饮、游乐,不恤民事,荒淫无道,引起内乱,从而促使内部矛盾日趋尖锐,外部四夷背叛。东夷有穷氏首领后羿看到夏王朝内部矛盾重重,则乘启子武观叛乱之机,起兵攻入夏都,赶走太康,“因夏民以代夏,夺取王位。史称“太康失国”政”。 2 算缗【答案】“算缗”是指商人、手工业者和高利贷者必须向政府申报资产的税法规定,于汉武帝元狩四年开始推行。如果商人瞒报或者是虚报自己的财产,那么不仅要没收所有财产还要罚戍边一年。 3 昭宣中兴【答案】昭宣中兴是指西汉昭帝、宣帝

2、统治时期出现的中兴局面。昭帝前期,霍光辅政,继续奉行武帝晚年的政策,多次减少徭役和赋税; 放弃酒榷政策,改归民营; 又在首都长安和各郡县,就是将国有土地出借给贫苦农民耕种,不收租税。宣帝广置常平仓,控制物价; 还“假民公田”刘询即位后,更着力整顿吏治,推行一系列政治经济的措施如招抚流亡、安定民生等,使社会生产重新得到恢复和发展。这些办法都促进了汉中社会的安定。史称“昭宣中兴”。 4 傣禄制度【答案】俸禄制度是指战国时各国任用官吏时给予官吏薪体的制度。至战国中期,随着封建官僚制度的建立,国君一般不再分封土地作为各级官吏的报酬,而是给以一定数量的粮食作为傣禄,有时赏给部分钱币或黄金。根据官位的高低

3、来衡量棒禄的多少,于是“臣尽死力以与君市,君垂爵禄以与臣市”的新格局就此形成。傣禄制度的实行,便于国君用利害关系控制各种官吏。5 牛李党争【答案】牛李党争是中国唐朝后期统治集团内部争权夺利的宗派斗争。牛党以牛僧孺、李宗阂、杨嗣复为首领,多是进十及第者,代表庶族地主李党以李德裕、郑覃为首,多以门荫入仕,代表十族地主。牛李党争从宪宗时期开始,一直延续到宣宗时期,前后斗争数十年。基于出身、政见的差别以及个人恩怨的关系,两党的官僚围绕着一些具体的政策、措施而进行激烈的门户之争。就主要问题而言,比较重要的有两个:一是如何对待科举取士。李党主张废进士科,按门第取士。牛党则赞成科举制度,反对按门第取士。在这

4、个问题上,牛党胜于李党,因为科举是通过考试选拔人才,虽然也有弊病,但总比按门第取士要合理进步。二是如何对待藩镇割据。李党重视统一,主张以武力讨伐藩镇的叛乱。而牛党多主张对藩镇妥协姑息,只求平安无事,不求统一。在这个问题上,李党胜于牛党。两党斗争最激烈的时期是在文宗时期,武宗时,李党得势,牛党的首领被贬逐到岭南。宣宗时,牛党重新得势,李德裕被贬逐,死于崖州(今海南省琼山)。到此牛李党争才基本结束。 6 租庸调制【答案】租庸调制是指唐前期在均田制基础上实行的一种赋税制度。租庸调按丁征收,每丁每年交纳粟二石,称为租。每年植桑区交纳绢二丈、绵三两,种麻区交纳布二丈五尺、麻三斤,称为调。每丁每年服徭役二

5、十天,闰月加二日。如果不服徭役,每天折纳绢三尺或布三尺七寸五分,称为庸,也叫“输庸代役”。如果政府额外加役,十五天免调,三十天租调全免。隋朝规定五十岁以上的人才能以庸代役,而唐朝将此加以推广并制度化,并规定了役期的最高天数。这些都使农民有较多的时间从事农业生产,有利于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7 宣政院【答案】宣政院是元代掌管全国佛教事务和统辖吐蕃地区的官署名。元世祖至元元年(1264)置总制院,至元二十五年(1288年)改名宣政院。宣政院以帝师总领,长官为院使,秩从一品。下设同知、副使、金院同佥、院判、参院等官,官属得有选用,地方置僧禄司僧正等分理僧尼之政,隶于宣政院,至大四年(1311年)废

6、止,凡僧人诉讼悉归有司。至顺二年(1331)又在全国各地置广教总管所十六所,元统二年又废止。吐蕃有大事,则置行宣政院往当地处理,唯重大军事行动需与枢密院商议:延祐五年,又置行宣政院于杭州,总江浙僧政。宣政院所辖吐蕃之地,分置吐蕃等处宣慰司,吐蕃等路宣慰使司和乌思藏、纳里速、古鲁孙三路宣慰司,其官僧俗并用,军民兼管,主要官员由帝师和宣政院荐举,朝廷任命。 8 郑国渠【答案】郑国渠是指战国时期秦在关中开凿的水利工程。秦国采纳韩国人郑国的建议,并由他主持在关中渭水以北兴修大型灌溉渠。其西引径水东注洛水,长达300余里,灌溉面积号称4万顷。郑国渠的修建使关中成为沃野,为秦进行统一中国的战争提供了重要的

7、物质保障。其也是迄今为止最早在关中建设的大型水利工程。 二、简答题9 为什么说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的民族大融合时期及其对历史发展的影响?【答案】(1)魏晋时期曹操统一北方,扩大了北方民族的接触和了解,蜀汉平定南中,吴国招抚山越,都安定了地区民族关系,加速了民族融合。魏晋时期,北方少数民族匈奴、鲜卑、揭、氏、羌大规模内迁至黄河下游,四川、甘肃少数民族在川、陕间移动,有的起义、有的起兵,打击了晋的统治。永嘉年间数以百万L 一的北方汉民族迁徙到南方,造成南方经济变化和民族关系的变化,使南方经济发展起来。(2)南北朝时期北方少数民族政权更迭,北魏鲜卑族实行“混一戎华”政策,把中国早己形成并正在发

8、展的统一多民族国家这一大事业向前推进了一大步。他们采取分土定居,改变狩猎游牧为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转向以农业为主。他们设太学,重视用儒学培养官僚,重用汉人士人,对北魏法律及文化的发展都起了巨大作用。北魏孝文帝改革更以法律形式,加速少数民族汉化的过程。让鲜卑族用汉服、汉语,鼓励与汉人通婚等,本身就具有民族融合、同化的过程。北魏末年,各民族大起义爆发,这次大起义体现了各民族劳动人民根本利益的一致性。在共同斗争中民族关系得到改善,加深了民族间的了解,促进了民族团结和民族融合。所以说,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历史上民族大迁徙、大同化、大融合时期。 三、论述题10如何评价汉武帝?,中国古代政治家、战略家,期

9、间对内改革朝政,【答案】汉武帝(前157年前前87年)加强中央集权; 对外击破匈奴、遣使西域。执政后期,与民生息,为其后的昭宣中兴奠定基础。(1)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继续打击地方割据势力汉武帝于公元前127年采纳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规定诸侯王除由嫡长子继承王位,规定凡在诸侯王国任官者,地外,其他诸子在王国范围再行分封为侯国。汉武帝推行“左官律”位低于中央任命的官吏,并不得进入中央任职。实行附益法,严禁封国的官吏与诸侯王结党营私。,设刺史按“六条问事”迁徙豪强; 任用酷吏诛杀豪强; 分全国为十三部(州)。以上措施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基本上结束了汉初以来诸侯王割据的局面,地力豪强势

10、力受到了一定的打击,中央政权加强了地方的控制。加强中央集权,由尚书、中书、侍中等组成,成为实际的决策机关,以限制相权。设“中朝”(或称内朝)压相为首的“外朝”逐渐成为执行政务机关。颁行新的选用官吏制度。除按军功爵位选拔官吏和“任子”、“赀选”郎官之外,汉武帝推行察举制、征召制,并选用博士子弟。加强军队和法律建设。中央增设八校尉、期门军、羽林军、水军; 法律更为严密烦苛。新财经政策改革币制,铸币权收归中央。公元前113年,汉武帝下令禁止郡国铸钱,销毁私铸钱币,把钱币大全收归中央,成立了专门的铸币机构,由钟官、辨铜、技巧三官负责铸造五株钱。汉武帝采纳孔仅和东郭咸阳的建议,把冶铁、煮盐、酿酒等私营权收归政府,在地方设立盐铁专卖署,由国家垄断经营,从而增加中央政府财政收入。公元前81年,曾议罢盐铁官营事,记录成盐铁,取消了酒的专卖和关内铁官。 论一、名词解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