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学院805经济学之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doc

上传人:q****9 文档编号:120625146 上传时间:2020-03-0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年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学院805经济学之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7年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学院805经济学之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年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学院805经济学之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7年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学院805经济学之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一、名词解释1 开放经济【答案】开放经济是指开放的商品市场和开放的资本市场,存在物品与劳务的国际贸易,以及国际金融市场上的资本流动。相对于国际贸易而言,引入了进口和出口,以及净出口(贸易余额)的概念。对于国际的资本流动,引人了资本流入和资本流出,以及资本净流出(国外净投资)的概念。而连接国际贸易和国际资本流动之间关系的正是贸易余额和资本净流出这对密切相关的经济变量。与开放经济相对应的是封闭经济。在封闭经济中,国民收入核算恒等式没有包括净出口,所以国内产出等于国内支出。但在开放经济中,除非净出口为零,否则

2、国内产出不等于国内支出。当国内产出大于国内支出时,净出口为正值,对国外有物品和劳务的净出口; 当国内产出小于国内支出时,净出口为负值,这时对国外物品和劳务有净进口。 2 财政政策【答案】财政政策是指政府变动税收和支出以便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变动税收是指改变税率和税率结构。变动政府支出是指改变政府对商品与劳务的购买支出以及转移支付。则政政策利用变动政府预算(包括税收和政府支出)来影响总需求,从而达到稳定经济的目的。其特点是政府用行政预算来直接控制消费总量和投资总量,调节国家的需求水平,使总需求和总供给达到理想的均衡状态,从而促进充分就业和控制通货膨胀。从其内容上看,则政政策包

3、括则政收入政策和则政支出政策。前者的政策手段主要是税率,后者的政策手段主要是政府购买(支出)。从对经济发生作用的结果上看,则政政策分为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前者是指降低税率、增加转移支付、扩人政府支出,目的是刺激总需求,以降低失业率。后者则包括提高税率、减少转移支付、降低政府支出,以此抑制总需求的增加,进而遏制通货膨胀。财政政策是需求管理的一种主要手段。 3 棘轮效应【答案】棘轮效应由美国经济学家杜森贝利(J.S.Duesenberry )在收入、储蓄的消费行为理论中提出。杜森贝利认为,消费者易于随收入的提高而增加消费,但不易随收入的降低而减少,即卜去容易下来难。 消费,以致产生

4、有正截距的短期消费函数。这种特点被称为“棘轮效应”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奠基人凯恩斯主张消费是可逆的,即绝对收入水平变动必然立即引起消费水平的变化。针对这一观点,杜森贝利认为这实际上是不可能的,因为消费决策不可能是一种理想的计划,它还取决十消费习惯。这种消费习惯受许多因素影响,如生理和社会需要、个人的经历、个人经历的后果等。特别是个人在收入最高期所达到的消费标准对消费习惯的形成有很重要的作用。 4 菲利普斯曲线【答案】英国经济学家菲利普斯根据1861-1957年英国的失业率和货币工资变动率的经验统计资料,得出货币工资增长率与失业率之间存在替换关系,故称之为菲利普斯曲线。后来的学者用物价上涨率(即通货

5、膨胀率)代替货币工资上涨率,以表示物价上涨率与失业率之间也有对应关系:物价上涨率增加时,失业率下降; 物价上涨率下降时,失业率上升。这就是一般所说的经过改造后的菲利普斯曲线。菲利普斯曲线如图所示。 图 菲利普斯曲线菲利普斯曲线提供的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的关系为实施政府干预、进行总需求管理提供了一份可供选择的菜单。它意味着当通货膨胀率过高时,可通过紧缩性的经济政策使失业率提高,以换取低通货膨胀率; 当失业率过高时,采取扩张性的经济政策使通货膨胀率提高,以获得较低的失业率。对于菲利普斯曲线具体的形状,不同学派对此有不同的看法。普遍接受的观点是:在短期内,菲利普斯曲线向右下方倾斜,而长期菲利普斯曲

6、线是一条垂直线,表明在长期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不存在替换关系。 5 古典总供给曲线与凯恩斯总供给曲线【答案】古典总供给曲线又称为长期总供给曲线。按照古典学派的说法,在长期当中,价格和货币工资具有伸缩性,因此,经济的就业水平就会处在充分就业的状态上。当经济处于充分就业时,经济的产量水平也将位于潜在产量或充分就业的水平上,不受价格变动的影响。因此,古典学派认为,总供给曲线是一条位于经济的潜在产量或充分就业产量水平上的垂直线。凯恩斯总供给曲线是水平的,表明厂商在现有价格水平上愿意供给所需的任何数量的商品。其含义或基本思想是:由于存在失业,厂商们可以在现行工资水平上,获得他们所需要数量的劳动。因而,

7、他们的平均生产成本被假定为不随产出水平变化而变化。于是,他们愿意按现行价格水平,提供需求所要求的数量。 二、简答题6 导致总需求曲线和总供给曲线变动的因素主要有哪些?【答案】(1)在给定的价格水平上,任何使总支出曲线向上或向下移动的因素,都会使总需求曲线移动。这些因素主要有:消费需求尤其是消费者对耐用品购买的变化; 投资需求的变化; 政府支出和税收的变化; 净出口的变化。例如,政府支出增加或税收减少,会使总需求曲线右移,扩张性财政政策实行时情况即如此。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导致总需求曲线变动的主要因素具体表现为:第一,预期。对未来收入、通货膨胀和利润的预期都能影响到今天的支出或者购买计划。预期收入

8、的增加会增加人们今天计划购买的消费品数量,并增加总需求。预期未来通货膨胀上升增加总需求是因为人们决定在今天较低的物价时多购买产品与劳务; 第二,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政府通过税收和转移支付、政府购买等财政政策手段来影响经济。政府也可以通过增加货币供给或者减少货币供给来调整总需求; 第三,世界经济。影响总需求的两个主要世界经济因素是汇率和国外收入。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汇率上升减少了总需求。国外收入的增加也增加了本国的出口,从而增加了本国的总需求。(2)促使总供给曲线移动的主要因素大致有:天灾人祸。严重的自然灾害或战争会减少经济中资本数量,从而使任一数量的劳动能够生产的产量减少了,于是总供给曲线

9、会左移; 技术变化。例如,技术进步会使既定的资源生产出更多的产量,从而使总供给曲线右移; 风险承担意愿的变化。如果经济生活中风险增加,厂商愿意供给的数量会减少,从而总供给曲线会左移; 进口商品价格变化。如进口商品价格上升,那么厂商生产成本上升,厂商在原有产品价格水平上生产减少,从而使总供给曲线左移; 劳动意愿的变化。如果人们变得更偏好闲暇,那么在既定工资水平上劳动供给会减少,从而使总供给曲线左移。 7 新凯恩斯主义和原凯恩斯主义在非市场出清假设问题上有什么差别?【答案】新凯恩斯主义和原凯恩斯主义都坚持非市场出清的假设,但两者的非市场出清理论存在重大差别:(1)原凯恩斯主义非市场出清模型假定名义

10、工资刚性,即假定如凯恩斯所言,“劳工间有公,开协定或默契,不愿接受较低工资而工作”“劳工确实不愿意接受较低货币工资而工作,现行货,币工资减低时,确实会引起罢工等现象”“劳工们坚持不让货币工资降低”(凯恩斯著就业利息,而新凯恩斯主义非市场出清模型假定工资和价格有戮性,即工资和价格不和货币通论第二章)是不能调整,而是可以调整的,只是调整十分缓慢,需耗费相当时日;(2)原凯恩斯主义非市场出清理论缺乏微观基础,没有阐明为什么价格和工资具有刚性,新凯恩斯卞义模型则增加了原凯恩斯主义模型所忽略的两个假定:经济当事人最大化原则和理性预期,使非市场出清理论有了微观基础,突破了原凯恩斯主义的理论框架。 8 简述IS-LM 模型的内容和意义。【答案】(1)IS-LM 模型的内容凯恩斯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虽然论述了利息和收入水平的关系,但陷入了循环推一、名词解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