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上海外国语大学新闻传播学院641传播学实务考研强化模拟题.doc

上传人:q****9 文档编号:120622031 上传时间:2020-03-0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年上海外国语大学新闻传播学院641传播学实务考研强化模拟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7年上海外国语大学新闻传播学院641传播学实务考研强化模拟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年上海外国语大学新闻传播学院641传播学实务考研强化模拟题.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7年上海外国语大学新闻传播学院641传播学实务考研强化模拟题一、简答题1 简述麦克卢汉的媒介“三论”。【答案】麦克卢汉的媒介“三论”的主要观点包括:(1)媒介即讯息这是麦克卢汉对传播媒介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的高度概括。其含义是:媒介本身才是真正有意义的讯息。即人类有了某种媒介才能从事与之相应的传播或其他活动,因此,真正有意义、有价值的讯息不是各个时代的传播内容,而是这个时代所使用的传播工具的性质、它们所开创的可能性及其带来的社会变革。在麦克卢汉看来,每一种新媒介的产生都开创了社会行为的新方式,媒介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也是区分不同社会形态的标志。(2)媒介:人的延伸这个观点的含义

2、是:媒介是人的感觉和感官的扩展或延伸。文字和印刷媒介是人的视觉能力的延伸,广播是人的听觉能力的延伸,电视则是视觉、听觉和触觉能力的综合延伸。每种媒介的使用都会改变人的感觉平衡状态,产生不同的心理作用和对外部世界的认知和反应方式。这个观点说明,不同的媒介具有不同性质的社会影响。(3)“热媒介”与“冷媒介”“热媒介”与“冷媒介”是麦克卢汉就媒介分类提出的两个著名概念。对这两种媒介的分类标准,麦克卢汉本人未进行明确的界定,人们只能根据他的叙述进行推测。一种解释是:“热媒介”传递的信息比较清晰明确,接受者不需要动员更多的感官和联想活动就能够理解,它本身是“热”的,人们在进行信息处理之际不必进行“热身运

3、动”; 而“冷媒介”则相反,它传达的信息含量少而模糊,在理解时需要动员多种感官的配合和丰富的想象力。麦克卢汉的这种分类并没有一贯的标准,而且存在着逻辑上的矛盾,它本身并没有多少科学和实用价值,重要的是它说明不同媒介作用于人的方式不同,引起的心理和行为反应也各具特点,研究媒介应该把这些因素考虑在内。(4)麦克卢汉媒介理论的意义与局限性意义:它开拓了从媒介技术出发观察人类社会发展的视角,并强调了媒介技术的社会历史作用。麦克卢汉关于“媒介即人的延伸”的观点对理解不同媒介的作用机制富有启迪意义,他的关于“地球村”的预言,也是符合当代世界的发展趋势的。局限性:a. 麦克卢汉把媒介技术视为社会发展和变革的

4、惟一决定因素,而忽略了生产关系和社会关系等各种复杂的社会因素的作用;b. 在麦克卢汉的理论中,看不到人的主体性和能动性,人似乎成了完全受到自己所发明的媒介技术或工具主宰的对象;c. 麦克卢汉理论的全部依据都集中在媒介工具对中枢感觉系统的影响上,并由此出发解释人类的全部行为也是片面的。 2 什么是大众传播的“共鸣效果,、“累积效果”和“遍在效果”?【答案】“共鸣效果”、“累积效果”和“遍在效果”是强调大众传播对社会成员环境的重大影响的三个概念。德国学者诺埃尔诺依曼认为,在以电视的高度普及为特征的现代化信息社会,大众传播对人们的环境认知活动产生重大影响的因素,表现在以下方面:(1)多数传播媒介的报

5、道内容存在着高度的划一性和类似性,容易在社会上造成“共鸣效果”。(2)同类信息的大众传播活动在时间上具有持续性和重复性,这容易使它们的影响沉淀下来,产生“累积效果”。(3)大众传播是一种跨阶层、跨群体的传播活动,其信息抵达范围十分广泛,因而具有普遍的影响,产生“遍在效果”O这三个特点使大众传媒为公众营造出一个意见领袖,而人们由于惧怕社会孤立,会对优势气候采取趋同行动,其结果,造成“一方越来越大声疾呼,而另一方越来越沉默下去的螺旋式过程”。因此,在现代社会,大众传播对人们的环境认知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3 试述受众观变迁的概要。【答案】对受众的认识,经历了一个从“大众”到“市场消费者”再到“权利主

6、体”的变化过程。不过,这些有关受众的不同认识,并不是一种简单的、连续的线性关系,它们是从不同角度形成的对受众的不同理解。受众的各种特性或者说侧面,其实早就并存不悖,只是由于大众媒介发展状况的不同,以及社会历史背景的差异,使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人们对受众的理解往往向某一方面倾斜而己。(1)社会学中的大众社会理论对传播学的影响,主要在20世纪20.30年代。人们将受众等同于大众社会里的大众,认为受众是一种分散的、被动的存在,很容易被大众媒介传递的信息所操纵和改变,大众传播则是一种单向的过程,大众媒介在其中居于垄断和控制的地位,社会影响力巨大。(2)20世纪40年代以后,许多社会学和社会心理学的研究

7、陆续发现,受众其实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被动,在接触大众媒介之前,他们往往已有自己的固定看法和预存立场,而且,单个受众总是归属于一定的集团或群体,群体的态度和规范往往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他们的立场和对于媒介讯息的接收。(3)将受众视为信息消费者和市场营销对象也是一种由来己久的观点。从19世纪30年代便士报在美国诞生时,到20世纪中期以后,媒介的公司化、集团化经营成为主流,跨行业的媒介垄断集团出现,“受众即市场”的观点也愈加影响深远。(4)将受众视为权利主体的思想,可追溯到17, 18世纪的资产阶级革命时期。依据“天赋人权”、“自然权利”等政治学说,早期的资产阶级学者认为,表达自由是公民自然权利的

8、一个组成部分,也是民主政治赖以实现的基础。 4 简述尼尔. 波兹曼提出的“媒介环境学”(义译为“媒介生态学”)中的研究对象“作为环境的媒介”的含义以及对现今传播学的意义。【答案】1968年,尼尔波斯曼首次正式提出媒介生态的概念,并将其定义为把“媒介作为环境的研究”(Mediaecologyisthestudyofmediaasenvironments )。麦克卢汉在他的理论中提出,人通过使用媒介,逐渐被媒介影响,某些与媒介相一致的感觉器官得到扩展,从而造成文化偏向于某种感觉而忽略其他感觉。媒介作为一种环境结构,制约着我们的感觉、思维和表达方式。(1)波斯曼提出的媒介生态,就像意识形态,是人们理

9、解和想象世界的框架。因此,波斯曼提出“媒介即隐喻”、“媒介即认识论”。人们思考、感知、谈论和表现身边的世界时,不是站在传播媒介之外,而是处在传播媒介的符号结构中。(2)波斯曼还在麦克卢汉的“媒介的内容是另一种媒介”的基础上提出,我们所面临的环境往往不只有一种媒介的代码和语法。不同媒介之间还存在相互影响,它们共同构成了我们的媒介环境。因此媒介共存对我们产生的影响,以及它们如何互动产生新的合成环境,也是媒介生态学关注的问题。(3)媒介生态学,弱化了麦克卢汉理论中的决定论色彩,从认识论的角度,提出了媒介格式对符号编码、解码的影响。媒介环境就像墨镜,它并不决定人们看到什么,但是会影响人们看到的世界的色

10、调。和麦克卢汉不同,波斯曼在对媒介影响的讨论中,带有明显的批判色彩和道德评价,他更关注媒介技术是否促进个人发展和社会民主,他对电子媒介的评价带有悲观主义的色彩。他的理论中有梭罗追求自然、恢复传统生活的乡愁,也有现代西方存在主义哲学对技术理性的反思。当然,媒介可能是不良后果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但它不是唯一的或决定性的因素。5 信息爆炸易产生哪些不良后果?【答案】信息爆炸使得“新闻的草率和浅薄,正在腐蚀着阅读它的人们的思想,损害人们持续地思索和专心一致的精神力量,降低人们的欣赏情趣这种读物只有使人心变得冷酷,使良心失去敏锐的感觉,以至于不再感受到痛苦。”其实,信息爆炸的后果远不止这些,从大的方面讲,还包括:(1)信息泛滥据日本信息流通调查报告估计,人类标准供给信息量每10年约增加4倍,而个人消费量几乎没有大的变化。如此日积月累,过剩的信息必然堆积如山,最终会造成信息“雪崩,、信息洪水,危害社会和人类自身。(2)信息超载这是指社会信息量超过个人或系统能力所能接收、处理或有效利用并导致故障的状况。它表现为:受传者对信息反应的速度远远低于信息传播的速度; 大众媒介中的信息量大大高于受众所能消费、承受或需要的信息量; 大量无关的没用的冗余信息严重干扰了受众对相关有用信息的准确分辨和正确选择。(3)信息浪费一、简答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