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辽宁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811哲学基础理论考研导师圈定必考题汇编及答案.doc

上传人:q****9 文档编号:120600825 上传时间:2020-03-0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年辽宁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811哲学基础理论考研导师圈定必考题汇编及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6年辽宁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811哲学基础理论考研导师圈定必考题汇编及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年辽宁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811哲学基础理论考研导师圈定必考题汇编及答案.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6年辽宁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811哲学基础理论考研导师圈定必考题汇编及答案一、简答题1 你是怎样理解“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答案】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1)人的本质是具体的、历史的。现实的个人是在现实的社会关系中从事实践活动的人。由于人的实践活动始终要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进行,所以特定社会关系的现实性就成为个人的现实性的重要内容。个人是处于社会关系中的存在物。构成人的本质的人类社会性,就是人作为实践主体的现实规定性,具有具体的历史的特点。既然人是社会的存在,那么也就必然是历史的存在。人的历史性表明,人的本质是在人的活动中历史的形成

2、的,又处于历史的变化之中,人在本质上是社会历史的存在。a. 处于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历史条件下的人具有不同的社会存在形态,因而相应地具有不同的本质。不属于仟何历史时期,不依赖仟何历史条件的先验的、抽象的、永恒的人的本质是不存在的。 b. 人的社会存在形态及其本质是一个历史发展过程,人既继承了以往历史积淀下来的优秀文化,又创造着新的历史文化。人类在创造和发展自己的社会历史的同时,也创造和发展了自己的存在和本质。人的存在和本质只能是一种变化和发展中的存在和本质。(2)马克思主义认为资本主义的理论“人性自私论”是错误的。人性自私论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基本理论,是制定方针政策的出发点。2 事物变化的多向

3、性有哪些表现?【答案】事物变化的多向性主要表现为三种方向的运动:(1)单一水平的运动,即同一等级运动形式之间的变化;(2)下降的运动,即从高级形式向低级形式、从有序向无序、从较复杂向较简单的变化,如化合物和有机体的分解,生命体的死亡以及一切机械的、光的、电磁的、化学的和生命的运动向热运动形式的转化;(3)上升的运动,即由低级向高级、由无序向有序、由简单向复杂的运动。其中,上升性在多向运动中占主导地位。3 分析实用主义真理观的错误【答案】实用主义真理观的错误体现在以下方面:(1)实用主义的真理观是主观唯心主义的真理观,他认为“有用即真理”。这种真理观用真理的有用性代替了真理的客观性,人的认识是否

4、具有真理性不在于它是否有用,而在于它是否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真理可以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并取得成功,当然是有用的,但有用的不一定是真理。谎言、谬论诡辩、欺骗等等,对于某些认识大有用处的,然而它们绝不是真理,而是谬误。可见,实用主义的真理观是错误的。(2)凡真理都是有用的,但是有用性并不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只有实践才能满足真理本性的要求,成为检验真理的标准。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根本标准。4 从哲学的角度看,物质形态的同构性有哪些特点?【答案】关于不同层次的物质形态结构的同构性,从哲学角度分析,大体说来有三大特点:(1)任何结构都具有不均匀的共同特征,即有核心与非核心的构成。任何结构的形成都

5、是对“嫡增加”所体现的均匀性的克服,就是说,事物要素以一定的方式结合时,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必定小是绝对均匀的,有稀密简繁之别,较密集复杂处是其结构核部分,较稀散简单处则是其非结构核部分。原子有原子核,细胞有细胞核,银河系有银河核,太阳是太阳系的核心,彗星有彗核,地球有地核,人脑则是人的核心部位,社会的构成中也有其内在的核。现代科学所揭示的信息与嫡的矛盾,正是结构非均匀性的内在矛盾,它是物质形态结构中的普遍矛盾。(2)任何结构都具有旋转(周期、节奏)的共同特征。宏观世界的星系、恒星、行星、卫星、微观世界的电子、原子核、基本粒子等,都具有自旋和他旋或兼而有之的特征。(3)任何结构的有序态的维持都

6、具有某种“力”的共同特征。当然,这里所说的“力”,并非只是指物理学、化学中所讲的“力”,而是使诸要素结合起来的一种结构力。当代科学证明,自然界存在着引力、磁力、强力、弱力四种相互作用力,前两种是存在于宏观世界中的强相互作用力,后两种是存在于微观世界中的弱相互作用力。生命有机体、社会有机体的结构力更为复杂,但任何结构的有序态必定以各种要素之间的结构力作为存在的基础,这是物质形态不同层次的结构的同构性的又一体现。5 简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含义及一者的辩证关系。【答案】(1)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含义感性和理性既是人的认识的两种基本形式,又是认识运动过程的两个基本阶段:生动的直观是观念反映过程的第一

7、阶段,即感性认识阶段; 抽象的思维是观念反映过程的第二阶段,即理性认识阶段。认识的辩证运动表现为由生动的直观上升到抽象的思维以及与此相应的由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飞跃。(2)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认识过程中的两个不同的阶段,彼此相互区分又相互联系,二者之间不存在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依赖。a. 理性认识来源于感性认识。从认识的内容和顺序上看,人们总是首先接触一个个事物的现象,得到一定数量的感性材料,然后运用科学的抽象思维,才能透过现象抓住本质,形成理性认识。 b. 感性认识有待发展为理性认识。认识的任务在于经过感觉而达到思维,达到对事物的本质、规律性

8、的认识。为此,就必须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既不存在纯粹的感性认识,也不存在纯粹的理性认识。二、论述题6 试用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关系原理,阐述十七大报告中发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哲学依据。【答案】(1)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的原理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对程的始终。矛盾的特殊性是指具体事物的矛盾及每一矛盾的各个方面都有其特点。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的统一。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特殊性中包含着普遍性。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2)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及其辩证关

9、系原理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哲学依据。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共性和个性有机统一的观点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对我们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它是人们正确认识客观事物矛盾的关键。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的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是在正确认识我国的国情基础上提出来的,是把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结合起来的结果。它是科学认识力一法和实践力一法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是从各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中总结概括出来的,对各国具体实践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是矛盾的普遍性; 各国的国情、环境、历史条件又不同,具体实践必然又有自己的特点,这是矛盾的特殊性。二者相结合,才能找到适合自己国情的正确道路,搞好革命和建设。

10、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出的理论基础就是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结合的原理。它是坚持将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各国具体实践相结合这一原则的理论基础,也是建设和发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哲学依据。所谓中国特色,即矛盾的特殊性,坚持社会主义是矛盾的普遍性,只有把二者辩证统一起来,才能真正做到既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又能根据中国实际国情发展社会主义。三、辨析题7 唯心主义就是主张精神和理想的崇高作用。【答案】该观点是错误的。具体分析如下:唯心主义之所以称为唯心主义,并不是因为它推崇精神和理想的崇高地位,而是因为在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回答中,主张精神是世界的本原,精神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推崇精神和理想的崇

11、高作用与认为精神是世界的本原不是一回事,因此,小能把二者混为一谈。8 凡是亲眼所见,亲耳所听都是直接经验【答案】该观点是错误的。具体分析如下:亲眼所见,亲耳所听是感性认识的感觉阶段,是对客观事物本质的真实的反映。是直接的感性经验。由于认识主体和客体的局限性和特殊性,有些是对客观事实的真实反映,有些则是不符合客观事实的虚假反映或骗局。视觉和听觉是感性认识,它们具有直接性、丰富性,但是它的缺点是直观性和表面性,不能深入、全面地反映事物,有待于在感性经验的基础上,用科学态度加以分析,上升为理性认识,才能把握事物的本质。该命题夸大感觉在认识中的作用,将感觉与事实相混淆,在理论上容易导致主观唯心主义。一、简答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