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村普法讲稿

上传人:xmg****18 文档编号:120600792 上传时间:2020-02-07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6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农村普法讲稿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我国农村普法讲稿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我国农村普法讲稿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我国农村普法讲稿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我国农村普法讲稿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我国农村普法讲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农村普法讲稿(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业.专注农村普法讲稿 各位领导、同志们:大家好!非常感谢xx镇党委、政府给我提供这个平台,让我能够有这样一个机会与在座的各位最基层的干部一起共同学习和交流。今天,我将结合我在法院工作近20年的感受,尤其是我在xx法庭工作一年多的感悟,与大家一起交流。我交流的主题是:树立法治意识,服务农村基层。我的开篇想从两部影片说起,一部是秋菊打官司,另一部是被告山杠爷。 秋菊打官司:中国西北某个小山村,秋菊家要建一个辣子楼,村长不让,因为上头文件在这里,这是现代秩序,是法律文明。 但是秋菊的男人骂村长“下辈子断子绝孙,抱一窝母鸡。”村长一生气,踢了男人的下身这又是乡土社会的经典作为了。然后就是秋菊挺着大肚

2、子,奔走在乡、县、市里,秋菊要个说法,在电影中出现最多的一句台词是“我要找个说法”。 她就是要通过现代秩序,法律程序来解决一个乡土内的问题,她要村长赔礼道歉,这是面子问题,是乡土社会看重的东西,即便是村长赔偿了两百块钱,但秋菊要的是一个说法,不是钱。 其实就是老百姓追求法治的萌动。 而到最后,这两套体系的冲突到了极其尴尬的地步。 村长不计前嫌半夜抬难产的秋菊去生孩子,还是大雪天的,如果没有村长,秋菊可能就死了,儿子也可能没有了。 秋菊感谢村长,要村长来喝满月酒,可是在喜乐的热闹气氛中,村长却被抓走了,因为按法律程序,村长构成了犯罪,要坐牢。 然后影片以秋菊的尴尬结束了。 中国社会分为两套秩序,

3、一是乡土社会的民间秩序,一是官方的秩序,这在中国农村尤其体现得明显。在农村,最大的权力者是村长长老,民间舆论是评判行为的最主要力量,人情是联系人们关系的最大纽带。面子是他们所追求的东西。而在现代秩序中,权力者是政府、是司法机关,评判行为的力量是法律,是国家强制机关,联系人之间关系的是合作关系或者利益,利益是人们的追求。 当然,我们甚至在这个普法的时代背景下将秋菊作为学习法律运用法律的典范,特别在那个九十年代,更具有现实意义。但对于今天而言,给我们有了新的启示:我们的干部在依法治理本镇、本村、本单位时,如何将现代秩序与乡土秩序邮寄结合,为此具有中国特色的司法制度应运而生,如人民陪审员制度、人民调

4、解制度、信访制度、司法调解与行政调解、人民调解对接制度等等。另外就是我们的干部在干群矛盾中,要对照检查自我,襟怀坦荡,在村民纠纷中要引导村民学会道歉,常言说:“三句好话暖人心”,使纠纷能够化解,当事人能够握手言和。 再说影片被告山杠爷,影片讲述了上世纪90年代在四川山区的一个偏僻小村中,一个女人在村委书记“山杠爷”门前上吊自杀。几天后,县检察院接到匿名举报,就来村中调查杠爷。他们听了四个关于杠爷的故事: 第一个故事。自杀的女人虐待婆婆,婆婆忍无可忍,到杠爷那里去告状。随后,杠爷就在村子放电影时大肆羞辱女人,还请来女人的父母看她出丑。女人气不过,晚上打婆婆,杠爷将她绑起来游村。女人觉得很没面子,

5、就在杠爷家门口上吊自杀了。 第二个故事。几年前,村中的男人都出外打工,使得耕地都荒芜了。杠爷决定让全村劳力回家种田,但是一个农民在信中跟自己老婆讲到不打算回来。这封信恰好在杠爷手中,还被他拆开让人在大庭广众之下念了出来。农民老婆知道此事后很生气,就是不听杠爷的,坚决不给老公写信让他回家。杠爷只好让村中的人去外地将农民找了回来。 第三个故事。村中一个农民因为迟交公粮,杠爷罚他再多交出二分之一的粮。农民不服,杠爷只好将他捆起来关了三天,而且这三天只给喝水不给饭吃。 第四个故事。村子修建水库时,一个党员带头反对,杠爷就当众打了他好几个耳光。之后,这个党员就非常听从杠爷的领导,还依靠修建水库承包的池塘

6、致了富。 以上四个故事,检察院工作人员听完后很矛盾。他们知道杠爷已经违法,但是这些被杠爷“整”过的人,并不嫉恨他,而且还感激他,杠爷的所作所为也给村子带来了富裕和平安。可是法不容情,几天后杠爷被抓走了,山杠爷自知违法,临行前,他有条不紊地交待着村里的工作,送行的人们在一声声“杠爷”中跪满一地。在检察院调查情况时,村民们还猜测是谁告了杠爷,并一一替杠爷求情。最后,杠爷的孙子告诉家里人,是他给法制日报写得信,他的目的只想分辨一下究竟是“村规”正确,还是“国法”正确。 本片是一部反映社会现实的力作,它探讨了“村规”与“国法”,其实也就是人治与法治的问题。影片同时也展示了中国社会发展的不平衡,引发出很

7、深的思考。要探讨人治与法治,就要考虑到中国社会发展的程度。如果我们国家的每一个村子、每一个村民都能达到美国乡镇的素质水平,那么我们国家就可以构建法治社会了。但是,我们国家却不是如此,而是一个封建、落后、贫穷的发展中国家,社会的发展还相当不平衡。因此,在本片中的村子中,要法治的话,是根本不现实的。就因为如此,村中才出现了强势的霸王杠爷。所以说,在像片中那样偏僻的山村,只有人治才能维护好一个和谐社会。相反的,在同时代的大城市中,我们国家却有着建立法治社会的良好条件,完全可以“依法治国”!所以,我们在谈法治的同时,也要看到中国社会的发展的不平衡!面对一些事情,法律显得太仁慈,而强权专制又侵犯了人们的

8、权利,难办!人治,还是法治,而今还是个难题! 二十年后的今天,大家都知道,依法治国已经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但这毕竟是一条漫漫长路,还需要我们大家一代又一代人走下去。为什么这样说呢?首先我想谈谈我们当前的农村形态形式。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农村出现了很多新情况、新问题,加之农村村干部、村委会所处的工作条件和工作环境以及村干部主观方面的因素,村干部的工作又是很艰巨的。我认为村干部工作艰巨的原因,主要是有以下四个方面的矛盾造成的: 一是地位与任务的矛盾。一个村就是一个小社会,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有人说“农村工作两台戏,计划生育宅基地”,其实远非如此,农村工作是“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大到

9、党的方针政策,小到夫妻吵架,每一项工作都与村干部有关,每一项任务都要靠村干部消化解决。这些工作,既艰巨复杂,又繁琐具体,有些问题和困难由于受村干部地位的局限,自身力量难以解决和克服。当工作遇到重大阻力时,往往束手无策,每当要完成计划生育、上级布置的各项重大、急难任务时,村干部往往只得采取强硬的简单粗糙的办法,搞得干群关系紧张,村干部工作吃了苦,得罪了人且不说,甚至连家庭人身财产的安全有的受到威胁,遭到报复。这种地位与任务的矛盾,职责与职权的反差,从客观上制约了村干部作用的充分发挥。二是对象与手段的矛盾。村干部工作对象主要是广大农民群众。大家知道,过去,在村务管理上,一般是村干部说了就算,定了就

10、干,群众对村干部在很大程度上有依赖性,“干部一声吼,群众跟着走”,村干部有威信有威望。实行生产责任制以来,农民各种各的田,生产经营、分配都由自己决定,对村干部的依赖程度明显降低,一些村干部在生产指挥权失落的同时,也失却了引导组织农民群众的渠道和手段,工作中的难度很大,加之,农民群众(包括党员)的价值观念,思想行为也发生了新的变化。一些人各种各的田,各挣各的钱,对集体的事不关心,不过问,对村干部的管理、教育漠然置之。一些人“有田有地不找你,有吃有穿不靠你,不批不斗不怕你,不交费用气死你,有了问题老缠你,解决不了就骂你”,给村干部开展工作增加了很大的难度。使一些干部感到“行政命令不行了,思想工作失

11、灵了,经济调动没钱了,法制管理没权了”,“老办法不能用,新办法不会用,硬办法不敢用,软办法不顶用”。这就造成了落后的管理手段和复杂的管理对象之间的矛盾。这种落后的管理手段与复杂的管理对象之间的矛盾,是制约村干部发挥作用的又一重要因素。 三是政策与工作的矛盾。党的农村政策,是村干部发挥作用、做好工作的基本依据,而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往往会出现某些政策的不适应性和难操作性。如“两补”粮食直补、农资综合直补中规定的“七不准、八不准”,如土地转租等情形的补贴发放问题、农村医保、社保缴纳问题等;再如 “村委会选举委托投票不得超过2人”等规定,这就产生了政策与工作的矛盾。从而使村干部常常处于困惑之中。有的观

12、望、徘徊;有的急抓一把,急功近利;有的干脆放任自流,躺倒不干。这种政策与工作的矛盾,使村干部工作很难稳定有序。 四是素质与要求的矛盾。农村工作的发展,要求村干部不仅要有较高的政治素质,而且还要有较强的组织领导能力和生产管理能力。但是,村级党员干部的政治思想素质是不平衡的,存在的一些问题也不容忽视,导致有些工作抓不实、抓不了、抓不好。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政治理论素养需要提高。部分村干部对政治理论学习不感兴趣,不读书,不看报。由于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导致政策水平低,领导能力差,对我国在农村的现行政策产生怀疑或动摇。对此,中央决定从利用5年时间选派10万名大学生到村任职。二是缺乏工作激情。一

13、些农村干部说“我们不是飞鸽牌,而是永久牌不敢得罪人的太多,我们基层干部手中的制约办法少。软了,上级交给的任务完不成,领导不满意;硬了,群众又骂是歪嘴和尚念经,是土皇帝。部分村干部和国家干部不一样,往上没啥奔头,对上别挨批评,对下过得去就行了;有的工作不敢碰硬,遇到难题就回头,见硬就弯,孩哭抱给娘,上下推卸责任;有的工作敷衍塞责,缺少创见,因循守旧,工作停滞不前。三是组织纪律观念淡薄。有的村级干部政治纪律性差,对党的方针政策不积极认真贯彻,只顾本位,不顾大局,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有的组织纪律性不强,搞家长作风,对组织决议不执行,我行我素,还有的本届不管上届的事,对遗留问题不解决,对上届决定

14、的事不执行;还有的村级账务不清,不遵守财经纪律,不公开村级财务或公开不明不细。这些方面存在的问题在我们xx也是有所反应的,如村道修建过程中形成的债务化解问题、老百姓入户道路修建中涉及到占用农户山林、土地的协调问题,有的已经是数年前的事情,因为未及时解决,导致当事人不断上访,党委、政府不断接访接人,维稳成本增加。那么,工作如此艰难,我们农村干部又该怎样履行职责呢?古人说:不在其位不谋其政,那么在位则要谋其政,在位也就是你有一定的职务,谋其政,政呢,就是你应担负的责任,谋呢,就是去履行。担负一定的职务,就要履行应负的责任,我们村干部应谋哪些政呢?我认为主要是以下几点:一是不折不扣落实政策(对县以上

15、)。二是顾全大局交好帐(对乡镇)。三是抓好稳定和发展(对村)。四是抓好队伍自身建设(对自己)。我重点结合自身工作谈谈第三点:抓好稳定和发展,说白了就是治理本村的问题。稳定与发展是一对双胞胎,稳定是基础,发展是目的。这里我只谈基础问题,也就是农村民间纠纷相关的问题。 农村民间纠纷是人民内部矛盾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具体表现,随着农村经济社会转轨步伐的加快,农村民间纠纷日益增多,且调处难度不断加大。从xx法庭开门办公一年多的时间来看,2013年受理各类案件125件,今年截至5月中旬受理案件已达60多件。与我院其它法庭相比,本辖区案件数远超上述法庭。究其原因和特点如下:1、纠纷类型发生变化。以往的纠纷主

16、体一般是公民、邻里之间的纠纷,多出现在婚姻家庭、邻里、债权债务、房屋等方面的矛盾纠纷,但现在纠纷的主体出现了村民与村干部、村民与企事业单位、村民与政府及职能部门之间的纠纷日益频繁,已经扩展到社会经济生活和政治生活的各个领域。(如村道路建设中债务化解问题、入户公路占用土地协调问题等)2、农村村民法制观念淡薄。农村基层一些村民法制观念淡薄现象仍有不同程度的存在,具体表现在发生矛盾后,不能自觉运用法律武器,不是靠公力救济,而是靠私力救济,轻则骂、重则打、急则杀,有的仅为小孩吵架、家畜、林地、债务、婚姻家庭等方面小事,斤斤计较,引起邻里不和、亲人反目,甚至转化为刑事案件。(老街石家兄弟争过道归属问题、杜x、康x两家房屋修建纠纷、xx村旷氏兄弟为树木打架斗殴事件、化龙乡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