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西北民族大学法学院704法学综合之《经济法》考研必备复习题库及答案.doc

上传人:q****9 文档编号:120600130 上传时间:2020-03-0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年西北民族大学法学院704法学综合之《经济法》考研必备复习题库及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6年西北民族大学法学院704法学综合之《经济法》考研必备复习题库及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年西北民族大学法学院704法学综合之《经济法》考研必备复习题库及答案.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6年西北民族大学法学院704法学综合之经济法考研必备复习题库及答案一、名词解释1 反倾销【答案】反倾销是指各国通过对进口商品征收反倾销税以限制进口的一种法律手段。构成倾销必须符合三个条件:(1)低于正常价值的低价销售。所谓“正常价值”的确定方式包括出口国国内市场价格; 出口第三国价格; 产品在原产国的生产成本加合理的流通费用、利润等组成的组成价格。(2)损害事实存在。指产品对进口国工业造成实质性损害或威胁。通常以本国产品销量是否下降,失业率是否增加等因素作为判定是否存在损害的量化依据。(3)倾销与实质性损害有因果联系。2 印花税【答案】印花税是指国家对纳税主体在经济活动中书立、领受应税凭

2、证行为而征收的一种税收。印花税起初是纳税人将应税凭证送交征税机关,用刻制花纹的印戳在该凭证上印盖标记以示完税而被俗称为“印花”。后为征收便利,改革了征收方式,以在应税凭证上粘贴国家统一印制的印花税票为完税标志,故称之为印花税。3 产品质量认证【答案】产品质量认证,也称产品认证,是依据产品标准和相应技术要求,经认证机构确认并通过颁发认证证书和认证标志来证明某一产品符合相应标准和相应技术要求的活动。产品认证分为强制认证和自愿认证两种。一般来说,对有关人身安全、健康和其他法律法规有特殊规定者为强制性认证,即“以法制强制执行的认证制度”。其他产品实行自愿认证制度。4 审慎监管原则【答案】审慎监管原则,

3、是指银行业监管机构应当以认真谨慎的态度对银行的资本充足性、流动性、风险管理、内部控制机制等方面制定标准并进行有效的监督和管理。审慎监管原则是各国银行业监管实践的通行原则,是巴塞尔委员会于1997年发布的银行业有效监管核心原则的一项核心原则。我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及其他有关银行业监管法规借鉴国际银行业监管惯例和银行业有效监管核心原则的基本精神,确立了银行业审慎监管的原则,以促使我国银行业监管实现规范化、专业化和国际化。银行业的审慎监管通过两方面内容实现:通过银行等金融机构执行监管当局制定的审慎经营规则,加强内部风险管理; 通过监管当局检查金融机构的审慎经营规则的执行情况,进行审慎评估并及时进行风险

4、预警和控制。5 垄断协议【答案】垄断协议,是指经营者之间达成的,旨在排除、限制竞争或者实际上具有排除、限制竞争效果的协议、决定或者其他协同一致的行为。反垄断法规范的垄断协议行为包括横向的固定价格、市场划分、联合抵制和纵向的限制转售价格、排他交易以及串通招投标等多种表现形式。6 配额【答案】配额是指在对外贸易中,我国为了维护本国利益以及保障对外贸易秩序,对一些限制性商品的进口或出口进行宏观调控,实行数量限额的制度。根据划分角度不同,可分为进口配额和出口配额; 全球配额与国别配额; 协商配额和协定配额; 主动配额和被动配额等等。二、简述题7 简述经济法的平衡协调原则。【答案】平衡协调原则,是指经济

5、法的立法、执法和法律解释要从整个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和社会整体利益出发,来调整具体经济关系、协调经济利益关系,以促进、引导或强制实现社会整体目标与个体利益目标一致原则。平衡协调原则是经济法的中层原则,其原因在于:(1)民商法规范的天然缺陷需要经济法的平衡协调原则。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转需要民商法的规范来保障主体的意思自治,国家不得随便干预和介入,因为民商法以个人权利为本位,只能通过调整私人之间的经济关系维护正常市场秩序。对于那些有关社会经济整体结构和运行的经济关系,民商法规范根本无力顾及,而一个成熟的法治国家会通过立法和国家经济行为对经济进行适度的干预,即这里所谓的平衡协调,经济法的平衡协调原则超越

6、了民商法的个人本位,从社会经济发展全局出发,通过国家的促导和纠正等行为调节社会经济,实现经济结构和比例关系的均衡,促进经济的合理运行和有序发展。(2)经济法的价值取向和基础原则的落实要求将平衡协调作为经济法的中层原则。经济法的发展公平价值和整体经济效益价值实现的基本要求是对整个社会主体的经济权利和经济义务进行合理配置,这在经济法基本原则上直接反映为经济权责一致这一经济法的静态原则、基础原则,它只为经济法价值取向的实现提供了一种基础、一种可能,却缺乏一种具体的操作层次的原则。而平衡协调原则的补足,是对基础原, J的重大发展,是经济法的发展公平价值和整个经济效益价值得以落实的重要依托。发展公平中的

7、产业公平、地区公平、资源公平和竞争公平无一不需要国家依平衡协调原则对其促成和维持,发展公平本身即是平衡协调的直接结果。同理,要使个体经济效益有效整合为整体经济效益,在兼顾个体时实现整体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仅有经济权责一致原则显然也是不够的。平衡协调原则当必不可少。相对于经济权责一致原则,平衡协调原则体现出了一定的动态性和较高层次性即所谓中层原则。8 我国合同法规定的合同解除事由。【答案】合同解除,是指在合同有效成立以后,当解除的条件具备时,因当事人一方或双方的意思表示,使合同自始或仅向将来消灭的行为,也是一种法律制度。(1)合同法第九十三条规定,当事人协商一致,可以解除合同。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解

8、除合同的条件,解除合同的条件成就时,解除权人可以解除合同。(2)第九十四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当事人可以解除合同: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 在履行期限届满之前,当事人一方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主要债务; 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主要债务,经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仍未履行; 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债务或者有其他违约行为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 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9 简述我国产业政策与产业法的关系。【答案】产业政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的产业政策,是指国家对本国的产业发展和经济发展实行宏观调控的所有政策的总称。狭义上的产业政策,仅指产业结构政策。产业法是调整国家产业政策制定和实施过程中

9、发生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1)一者的联系产业法与产业政策具有密切的关系。许多学者在阐述产业法的时候,就直接将产业法称为产业政策法门产业法有利于规范、协调和保障产业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产业法有时还是制定和推行产业政策的依据。许多产业政策本身就是以产业法的形式出现,产业法在制定和实施的过程中要受到包括产业政策在内的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影响。需要指出的是,产业法或者说产业政策的法律化仅仅是产业政策实施的手段之一。一般情况下,产业政策的实施可以有多种形式,包括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2)二者的区别二者的性质不同。产业政策是国家政策,属于政治范畴; 产业法是法律规范,属于法的范畴。二者的制定

10、主体不同。产业政策由党和政府指定; 而产业法因其法律性质不能由党制定,而只能由立法机关制定。二者的稳定性不同。由于国家宏观调控的目标、任务、手段和措施在不同时期和不同的国内外形势下具有不同的特点,产业政策具有较大的变动性; 而产业法因其法律性质不可能朝令夕改,稳定性较强。三、论述题10试论WTO 与我国外商投资法律制度的完善。【答案】(1)外商投资立法从整合现有分散的法律法规,逐步向统一的外资立法迈进。(2)外商投资立法界定的投资领域应进一步扩大。(3)外商投资立法应逐步解决国民待遇问题。(4)外商投资立法应逐步提高透明度。包括:应取消关于外商投资的内部文件;应逐步制定统一的外商投资法;可以设立法律咨询机构或指定法律事务所进行外资法律的专门咨询和服务,扩大外商投资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宣传途径,保证外商可以及时充分地了解到相关信息。111992年后,经济法学界对“经济法”概念有哪5种代表性的表述,请试给“经济法”下一个你认为科学的定义。【答案】(1)1992年后,经济法学界对“经济法”概念有5种代表性的表述:一、名词解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