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上海交通大学南加州大学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专业硕士]之当代新闻评论教程考研题库.doc

上传人:q****9 文档编号:120592447 上传时间:2020-03-0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年上海交通大学南加州大学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专业硕士]之当代新闻评论教程考研题库.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7年上海交通大学南加州大学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专业硕士]之当代新闻评论教程考研题库.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年上海交通大学南加州大学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专业硕士]之当代新闻评论教程考研题库.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7年上海交通大学南加州大学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专业硕士之当代新闻评论教程考研题库一、简答题1 党报社论拥有重要地位和权威性原因是什么?【答案】应当指出,革命导师毛泽东曾对社论工作做出过重要贡献。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他不仅亲自过问和审阅中央党报和新华社的重要社论,而且还为其撰写了大量的精辟的重要社论,起到了积极地宣传政策、引导舆论的重大作用。党中央和毛泽东本人对报纸社论高度重视,并揭示了社论在宣传和传播事业中的独特的引导舆论的功能及其无可取代的重要地位。党报社论之所以有如此重要的地位和权威性,是因为:(1)社论是代表编辑部发言的,对执政的共产党的机关报来说,它更是党和人民的重要喉舌,不

2、仅代表编辑部发言,在一定程度上还代表同级党委。直接表达党的观点和意图,传达党委和政府的声音。社论的主要任务是根据当前的国内外形势,围绕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结合实际,阐明政策,作出号召,引导舆论,指导实践,因而有较强的政策性。有的重要社论直接由党和政府的领导人执笔,也就更显示它的权威性。(2)社论的内容一般是针对当前的重大事件、重大典型、重大问题或重大节日纪念,表明报刊编辑部的立场、态度和意见,必要时要提出解决问题的指导思想和措施,指明任务和方向,因而具有鲜明的针对性和高度的指导性。有的重要社论实际上成了党的重要文献。(3)党的领导干部亲自写作并审阅党报的社论,已经成为我国新闻工作的光辉传统。毛

3、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他们的长期革命实践中,都曾为报刊、通讯社写过、主持过或审阅过大量的重要社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就逐步形成了党报重视社论的优良传统,由此而大大增强了我国党的报刊社论的威望和权威性。 2 党报评论怎样才有说服力和感召力?【答案】党报评论要有说服力和感召力,须从五方面做努力:(1)化被动为主动为壮大主流舆论,提高舆论引导的及时性、权威性和公信力、影响力,在各类突发事件、热点新闻面前,党报评论一定要及时准确,抢占舆论引导第一落点,将突发事件舆论引导与事件处置同步推进,在第一时间发布权威观点,先入为主,先声夺人,掌握主动,从而最大程度地挤压谣言传播空间,真正占领舆论制高点

4、。党报评论要化被动为主动,在关键时刻不缺位、不“失声”,除对突发事件、热点新闻要在第一时间发布权威观点外,主动设置话题,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紧紧围绕人民群众尤为关切和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生发评论,也是党报自觉引导舆论的一个重要路径。(2)化说教为说理党报评论要化说教为说理,关键在指导思想上要实现“三个转变”。由命令向对话转变,要放下架子,端正位置,从内心深处把受众视作朋友,平等沟通,倾心交流,多些释疑解惑,多些循循善诱,多些和风细雨,多些人文关怀,以理服人,以情感人。由指导向引导转变,其主旨是带领,是指引,是指明方向,是选择路径,绝不“越姐代l.“按图索骥,而把最终的评判权、选择权

5、和决定权交给受众自己。由灌输向疏导转变,要以人为本,把读者是否接受,宣传是否有效果放在首位,在为群众分忧、减压、解愁方面有所作为。要关注民生,服务百姓,疏导群众心理,理顺社会关系,为构建和谐社会鼓与呼。这不仅是工作作风和工作方法问题,而是与群众观点、百姓情怀密切联系在一起。(3)化生硬为生动要坚持深入群众、深入基层,善于使用源于生活本身的“新鲜”语言,吸收富有表现力的时代语言,力求使评论同拍共振。要适当借鉴文学表现手段,嬉笑怒骂皆成文章,把评论写得五彩缤纷、绚烂夺目,从而实现传播价值。文章要有优美的韵律,要有明快的节奏,要有个性化的文字。语意含糊的句子要改,不够有亮度的句子要换,不够简洁的句子

6、要删。(4)化单向为双向党报评论必须遵循“劝导传通”的规律,化单向为双向,要放下身段,面向基层,面向实际,改变居高临下、唯我独尊的评论诉求方式。要把体现党的意志与反映群众心声结合起来,把体现领导意图与通达社情民意、反映公众诉求结合起来,把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结合起来。在论述方式上要做到以下方面:从命令训诫式向平等商量式转变:从专家主导式向公众参与式转变;从道德评判式向专业分析式转变。对一些有争议的话题,通过设置正方和反方,给公众提供思考问题的不同视角,注重引导公众积极参与; 对同一个话题,从不同角度和侧面加以讨论,以深化对问题的认识; 运用对话和访谈的方式,主要由编辑记者依据特定的新闻事件设置话

7、题,请专家学者发表高见,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5)化互动为互赢为应对网络评论的挑战,党报评论应“取其长、避其短”,加速自身改革,实现报网互动,在评论的时效性、贴近性、互动性和大众化上狠下工夫,努力抓出成效,达到互学共赢的效果。3 为什么说评论的“深入”首先取决于评论作者的“身入”?【答案】评论作者的“身入”是指评论选题应该吃透下头,真正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评论工作者的“身入”,是为达到评论的“深入”。(1)成功的评论选题,总是真正吃透上下两头、上下紧密结合的选题。上,是中央的精神,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中央的重大决策和重要部署。下,是基层实际,群众呼声,现实问题。吃透上头

8、,大多可以通过阅读文件、参加会议和听报告解决,而吃透下头,则必须“身入”下去,真正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即坚持“三贴近”。(2)“身入”是“深入”的前提和基础,因为评论的论题,主要应该从上头精神和下头情况的结合中去找,最根本的是从实际工作中去找、从现实生活中去找,要把群众关心的问题,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列入选题范围。因为群众关心的问题,是党委关心的问题; 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党应该解决的问题。把这些问题列入选题范围,可以使党报新闻评论同群众的思想、群众的生活结合得更紧,更好地起到密切党群关系的作用。(3)新闻评论在分析客观形势,阐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时,并不是一般地复述和解

9、释有关政策条文,它总是力求把党中央的精神和基层的实际相结合,和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状况相结合,做到有的放矢、虚实并举,进行具体切实的宣传。新闻评论工作者要努力“身入”生活,深入实际,吃透两头,努力写出既有现实针对性又能很好体现党的意图的评论,这样的工作才是创造性的工作,才能对实际工作有帮助,才能使党和人民都满意。(4)事实上,任何一位优秀的评论作者,都在坚持“到生活中去”“身入”实际、调查研究。各种评论的要求不同,对调查研究的具体要求和做法也应有所不同。但是写一篇重要的评论,一般都应深入实际部门,深入基层单位,就有关问题的各个方面作广泛的了解,对其中的主要问题作深入的分析,力求详细地占有材料,从

10、全面情况的分析中选定论题,并寻找出正确分析论题的方法。近几年,每逢重大典型宣传报道,人民口报社领导都特别安排评论部的同志“身入”一线,深入采访,为新闻报道配发评论。实践表明,这样“身入”一线,走“进”生活撰写出来的评论,一般都具有较鲜明的时代感和现实感,都能较好地配合和深化新闻报道,产生一定的社会反响。4 立意与选题的关系怎样? 有何区别?【答案】(1)立意与选题的关系选题是选择新闻评论所要评述的事物或要论述的问题,是写作新闻评论的第一步,接下来便是立意,即提出观点和看法,亦称立论。这两步相辅相成,但又不是一回事。有时候是有题有意,题意相伴,题到意到。一般而言,自发撰文,总是意在题先。作者在现

11、实生活中捕捉到某种问题、某种倾向,又找到行文的相关材料,于是意思确定,题目也有,这样写评论也比较顺手。但也有题在意先的情况。譬如,领导布置写的题日,或者学生的命题作文,对写作者而言,往往有题无意,这首先要解决“立意”的问题一一明确全文的中心思想。这个问题解决才可以行文成篇。(2)立意与选题的区别选题规定评论的对象和范围,立意是对所评述的事物和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见解,是确定文章的主要思想。可以题在意先,也可以意在题先,关键是只有选题和立意同时具备,才能行文成篇。选题是立意的基础,立意则是选题的思想升华。立意是指确立中心论点,原则是联系实际,提炼出对事实的独特的观点和见解。如果选题旨在提出问题,那么立意正是经过思考酝酿形成解一、简答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