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湖北师范学院地理课程与教学论之综合自然地理学复试笔试仿真模拟题.doc

上传人:q****9 文档编号:120590870 上传时间:2020-03-0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年湖北师范学院地理课程与教学论之综合自然地理学复试笔试仿真模拟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6年湖北师范学院地理课程与教学论之综合自然地理学复试笔试仿真模拟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年湖北师范学院地理课程与教学论之综合自然地理学复试笔试仿真模拟题.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6年湖北师范学院地理课程与教学论之综合自然地理学复试笔试仿真模拟题一、名词解释1 风沙作用【答案】风沙作用是指风沙对地表的作用,是风将沙粒吹离地表,使砂粒以悬移,跃移和蠕移等方式被气流搬运,再堆积到地面上的过程,是受太阳辐射作用的影响而使地表逐渐发生潜移默化的改变。主要包括风沙的侵蚀作用、搬运作用和堆积作用。风沙作用显著发生在干旱半干地区,造成沙漠,荒漠等,沙丘,雅丹地貌等典型地貌。 2 干洁大气【答案】干洁空气是指除水汽、液体和固体杂质外的整个混合气体,简称干空气,它是地球大气的主体,主要成分是氮、氧、氩、二氧化碳等,其容积含量占全部干洁空气的99.99%以上。此外还有少量氢、氖、氪、

2、氙、臭氧等稀有气体。从作用上看,氮气对太阳紫外辐射具有选择性吸收;丰富的氧气是动植物赖以生存、繁殖的必要条件:二氧化碳的存在是是光合作用发生的必要条件:臭氧具有强烈吸收太阳紫外辐射的能力,保护人类健康。 3 土壤垂直带谱【答案】土壤是成土母质在一定水热条件和生物的作用下,并经过一系列物理、化学和生物化学过程形成的,它是地球陆地表面具有一定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是一个独立的历史自然体。土壤的基本属性和本质特征是具有肥力,且能从物质组成、形态、结构和功能上进行剖析的物质实体。土壤具有自身的发生发展过程,是连接无机界和有机界的纽带,是生物的生长点和营养泉,是人类生存的重要自然资源。 4 地面

3、辐射【答案】地面辐射是指地球表面在吸收太阳辐射的同时,又将其本身的热量日夜不停地向外放射辐射给大气的辐射方式。由于地表温度比太阳低得多,因而,地面辐射的主要能量集中在130微米之间,其最大辐射的平均波长为10微米,属红外区间,与太阳短波辐射相比,称为地面长波辐射。地面的辐射能力,主要决定于地面本身的温度,由于辐射能力随辐射体温度的增高而增强,所以,白天,地面温度较高,地面辐射较强;夜间,地面温度较低,地面辐射较弱。 5 生物圈【答案】生物圈是指地球上所有生态系统的综合整体,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它是地球的一个外层圈,范围大约为海平面上下垂直约10公里,包括地球上有生命存在和由生命过程变化和转

4、变的空气、陆地、岩石圈和水,主要由生命物质、生物生成性物质和生物惰性物质三部分组成,生命物质又称活质,是生物有机体的总和;生物生成性物质是由生命物质所组成的有机矿物质相互作用的生成物;生物惰性物质是指大气低层的气体、沉积岩、粘土矿物和水。 6 土壤剖面【答案】土壤剖面是指从地面向下挖掘所裸露的一段垂直切面。不同类型的土壤,具有不同形态的土壤剖面,因此,土壤剖面可以表示土壤的外部特征,包括土壤的若干发生层次、颜色、质地、结构、新生体等。土壤剖面深度一般在两米以内,通常由人工挖掘而成,供观察和研究土壤形态特征用;因修路、开矿或兴修水利设施时显露的土壤垂直断面称自然剖面。 7 潮汐【答案】潮汐是指海

5、洋水面因受月球和太阳引力作用而定时上升,在潮汐循环中,自低潮至,晚上的称为“汐”,合称为“潮其后一个高潮的潮位变化过程。古代称白天的河海涌水为“潮”汐”。现代社会习惯上把海面垂直方向涨落称为潮汐,而海水在水平方向的流动称为潮流,在不考虑其他星球的微弱作用的情况下,月球和太阳对海洋的引潮力的作用是引起海水涨落的原因。潮汐不仅可发电、捕鱼、产盐及发展航运、海洋生物养殖,而且对于很多军事行动有重要影响。8 土壤圈【答案】土壤圈是覆盖于地球陆地表面和浅水域底部的土壤所构成的一种连续体或覆盖层,是岩石圈顶部经过漫长的物理风化,化学风化和生物风化作用的产物。它是岩石圈最外面一层疏松的部分,其上面或里面有生

6、物栖息,通过它与其他圈层之间进行物质能量交换。它是构成自然环境的五大圈(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土壤圈、生物圈)之一,是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一种环境要素,其平均厚度为5m ,面积相当于陆地总面积减去高山、冰川和地面水所占有的面积。二、简答题9 简述土壤质地和结构对土壤肥力的影响。【答案】(1)土壤质地对土壤肥力的影响土壤质地是指土壤颗粒的粗细程度和组成比例。土壤质地影响土壤水分、空气和热量的交换,进而影响土壤养分的转化。当土壤颗粒过粗时,土壤的通气性、透气性强、热容量小、温度变化剧烈、有机质分解迅速,不利于水分保持和养分的积累;而当土壤颗粒过细时,排水和通气差,有机质分解缓慢,有利于养分积累,但由

7、于粘性强,不易于耕作。只有当土壤质地适中时,不仅通气、透水性能良好,而且蓄水、保肥与供肥性能强。(2)土壤结构对土壤肥力的影响土壤结构是指土壤颗粒的胶结状况,土壤结构影响土壤孔隙的数量、大小及其分布,从而影响土壤与外界水分、空气、热量、养分的交换。土壤结构良好时土壤既保水又透水,并具有良好的土壤透气和热量状况,利于作物根系的伸展及对养分的保蓄和供应。 10何谓大气圈? 说明大气圈垂直分层的依据和各层的主要特征。【答案】(1)大气圈大气圈是指包围地球的整个空气层的总称,它是由氮气、氧气、氩气、二氧化碳等多种气体和悬浮物组成的复杂流体系统。(2)大气圈垂直分层的依据科学观测结果表明:由于地球旋转运

8、动、地球引力以及距地面不同高度各层次大气对太阳辐射能吸收程度的差异,使得描述大气状态的温度、密度、气压等气象要素在垂直方向上呈不均匀的分布。(3)大气层分大气层分为以下五个层:对流层,指从地面0kn 至距离地面818km,赤道地区的对流层厚度最大,两极地区最小。因地面长波辐射是重要的热量来源,故近地面层的大气温度较高。由于地表物质组成、性状及其接受的太阳短波辐射具有明显的差异性,使得低层大气受热不均匀,易发生垂直对流运动。平流层,是指从距地面818km至5055km之间,平流层内气体状态非常稳定。在距地表25km 以下的平流层下部,气温随着高度的升高保持不变或稍有升高。从25km 开始往上,气

9、温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升高,顶部气温可接近0。平流层无气体只有平流运动,且水汽和尘埃含量均很少,几乎无云、雨等天气现象,大气透明度也很好。中间层,指从距地面5055km至85km 。其显著特征是气温随着高度的升高而降低,顶部气温可达-92左右,垂直温度分布特征与对流层相似,由于层内热量仅靠其下部的平流层提供,因而下热上冷,故空气垂直运动相当强烈。热成层,指从距地面85kn 至800km 的高空,也称之为电离层。该层的特点是气温随着高度升高而迅速上升。顶部可达到1000k 以上。其空气极为稀薄,在太阳紫外线和宇宙射线的辐射下,空气处于高度电离状态,因而热成层也可称为电离层,是短波无线电通信的反射层。

10、逸散层,指从距地面800km 至20003000km的高空。那里空气更为稀薄,又远离地面,气体分子受地球引力极小,因而大气质点会不断地向星际空间逃逸。 11说明黄赤交角带来的地理效应。【答案】(1)黄赤交角黄赤交角是指黄道面与地球赤道面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夹角,这个夹角叫做黄赤交角。黄道面就是地球的公转轨道所在平面。现在的黄赤交角是2327 。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以及地球的公转运动,使得正午太阳直射点在一年中变化于南、北纬2327 之间,从而导致了季节的变化。(2)黄赤交角的地理效应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以及地球的公转运动,使得正午太阳直射点在一年中变化于南、北纬2327 之间,从而导致了季节的变化:当太阳光直射北半球,北半球就处于夏季,南半球就是冬季;当太阳光直射南半球,北半球就处于冬季,南半球处于夏季。 12简述生物多样性概念及其包含的一个层次。【答案】由于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生态环境的保护是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因此生一、名词解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