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传染病应急医疗设施设计标准》标准全文及条文说明

上传人:木92****502 文档编号:120590777 上传时间:2020-02-07 格式:PDF 页数:42 大小:513.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传染病应急医疗设施设计标准》标准全文及条文说明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传染病应急医疗设施设计标准》标准全文及条文说明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传染病应急医疗设施设计标准》标准全文及条文说明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传染病应急医疗设施设计标准》标准全文及条文说明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传染病应急医疗设施设计标准》标准全文及条文说明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传染病应急医疗设施设计标准》标准全文及条文说明》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传染病应急医疗设施设计标准》标准全文及条文说明(4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标准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 传染病应急医疗设施设计标准 T h eD e s i g nS t a n d a r do f I n f e c t i o u sD i s e a s e Em e r g e n c yM e d i c a lF a c i l i t i e s f o rN o v e lC o r o n a v i r u s n C o V I n f e c t e dP n e u m o n i a T C E C S 主编单位 中国中元国际工程有限公司 批准单位 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 施行日期 年 月 日 北 京 前 言 为积

2、极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治工作 规范新 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传染病应急医疗设施的设计与建设 促进 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科学指导 中国工程 建设标准化协会批准组织中国中元国际工程有限公司等单位 在 广泛调查研究 认真总结近些年国内外传染病医疗设施实践经验 的基础上 制订了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传染病应急医疗设施 设计标准 本标准共分 章 主要技术内容包括 总则 术语 基本规定 建 筑 结构 给水排水 供暖通风及空调 电气及智能化和医用气体 请注意本标准的某些内容可能直接或间接涉及专利 本标准 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由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医疗建筑

3、与设施专业委员 会归口管理 由中国中元国际工程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 解释 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 请寄送解释单位 地址 北京市 海淀区西三环北路 号 邮政编码 主 编 单 位 中国中元国际工程有限公司 主要起草人 黄锡璆 许海涛 李 辉 张同亿 黄晓家 林向阳 涂 路 刘 强 褚 波 陈 兴 李 亮 黄 中 陈兴忠 牛住元 唐 琼 周 超 吴汉福 李著萱 周佐辉 高 敬 廖耀青 胡剑辉 刘晓雷 黄友根 高 磊 马玉涛 主要审查人 南在国 梁晓明 李传志 邓 斌 龚京蓓 徐 华 谭西平 目 次 总 则 术 语 基本规定 建 筑 结 构 给水排水 供暖通风及空调 电气及智能化 医用气体 本

4、标准用词说明 引用标准名录 附 条文说明 C o n t e n t s G e n e r a l p r o v i s i o n s T e r m s B a s i c r e q u i r e m e n t s A r c h i t e c t u r e S t r u c t u r e W a t e rs u p p l ya n dd r a i n a g e H e a t i n g v e n t i l a t i o na n da i rc o n d i t i o n i n g E l e c t r i c i t ya n d i n t

5、e l l i g e n t s y s t e m M e d i c a l g a s e s E x p l a n a t i o no fw o r d i n g i nt h i ss t a n d a r d s L i s to fq u o t e ds t a n d a r d s A d d i t i o n E x p l a n a t i o no fp r o v i s i o n s 总 则 为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 指导既有建筑改扩 建或新建应急医疗设施 确保应急医疗设施快速建造和安全运行 制订本标准 本标准适用于改扩建和新建的新型冠状病

6、毒感染的肺炎 传染病应急医疗设施工程的设计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传染病应急医疗设施工程的设 计 除应符合本标准外 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术 语 应急医疗设施 Em e r g e n c yM e d i c a lF a c i l i t y 为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灾害或事故快速建设的能够有效 收治其所产生患者的医疗设施 生活区 L i v i n gA r e a 医护换班后的宿舍生活区 以及换岗后的医务人员须在该区 域隔离两周 无状况后方可离开的临时居住区 卫生安全等级划分 为清洁区 限制区 R e s t r i c t e dA r e a 医务人员临时休息 应急指挥

7、 物资供应的区域 卫生安全等 级划分为半清洁区 隔离区 Q u a r a n t i n eA r e a 医务人员直接或间接对患者进行诊疗和患者涉及的区域 卫 生安全等级划分为半污染区和污染区 清洁区 C l e a nA r e a 医务人员开展医疗工作前后居住 停留的宿舍区域 半清洁区 S e m i C l e a nA r e a 限制区的功能区域以及由限制区通向隔离区的医护主通道和 配餐 库房 办公等辅助用房 半污染区 S e m i C o n t a m i n a t e dA r e a 由医护主通道经过卫生通过后的医护工作区 包括办公 会 诊 治疗准备间 护士站等用房

8、污染区 C o n t a m i n a t e dA r e a 医护人员穿上防护服后进入的直接对患者进行诊疗的区域 以及有患者进入有病毒污染的区域 接诊区 C h e c k i nA r e a 办理 接收来院患者 并对患者进行诊断的区域 负压病房 N e g a t i v eP r e s s u r eW a r d 采用空间分隔并配置通风系统控制气流流向 保证室内空气 静压低于周边区域空气静压的病房 负压隔离病房 N e g a t i v eP r e s s u r e I s o l a t i o nW a r d 采用空间分隔并配置全新风直流空气调节系统控制气流流 向

9、 保证室内空气静压低于周边区域空气静压 并采取有效卫生安 全措施防止交叉感染和传染的病房 缓冲间 B u f f e rR o o m 半清洁区 半污染区 污染区等相邻空间之间的有组织气流并 形成卫生安全屏障的间隔小室 卫生通过 P a s sT h r o u g h 位于不同卫生安全等级之间 进行更衣 沐浴 换鞋 洗手等卫 生处置的通过式空间 基 本 规 定 针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传染病 改扩建和新建的应 急医疗设施应结合当地资源 项目需求等具体情况 因地制宜 宜 采用合理适宜的技术方案和相应的技术措施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传染病应急医疗设施的设计应 执行医疗业务流程 医院感染控制以

10、及各相关专业的有关要求 并 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传染病医院建筑设计规范 G B 综 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 G B 和 医院负压隔离病房环境控制 要求 G B T 的有关规定 应急医疗设施宜选用耐久 免维护或少维护的产品和部 件 建 筑 新建应急医疗设施选址宜利用现有医疗设施的空地或邻 近地块 并应符合下列条件 地质条件应良好 市政配套设施应齐备 交通宜便利 应急医疗设施周边应设置不小于 m的安全隔离区 且 应远离人口密集场所和环境敏感地 既有建筑改造为应急医疗设施时 应选择院区内相对独立 的建筑或区域 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应具备改造医疗流程的条件 并满足结构安全要求 应能满足改造机电系统的要求 在

11、楼内局部改造时 应设置在建筑的尽端或独立的区域 有独立的出入口 且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医院负压隔离病房环境 控制要求 G B T 的有关规定 应急医疗设施建筑功能配置应合理 建筑布局及人流 物 流组织应有序 安全 高效 应急医疗设施建筑功能分区应包括接诊区 医技区 病房 区 以及生活区和后勤保障区 应急医疗设施应按传染病医疗流程进行布局 且应根据新 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传染病诊疗流程细化功能分区 基本分区 应分为清洁区 限制区 半清洁区 隔离区 半污染区和污染区 相邻区域之间应设置相应的卫生通过或缓冲间 建筑设施和部件应与气流的组织有效结合 应控制空气按 规定压力梯度 实现限制区 隔离区的空气

12、流向由半清洁区向半污 染区 污染区单向流动 医务人员与患者的交通流线应严格划分 清洁物流和污染 物流应分别设有专用路线 且不应交叉 住院病房应为负压病房 负压隔离病房根据需要设置 医护走廊与病房之间的物品传递应采用双门密闭联锁传 递窗 隔离区应设固体医疗废弃物暂存间 并应具备就地封装 的空间 院区应设置专用医疗垃圾收集间 患者转运路线应满足无障碍要求 无障碍道路宽度和坡 度应满足转运患者配置的电瓶车和带有防护罩的推床的要求 院区内应设置急救车 转运设备洗消的场所和设备 应急医疗设施应优先采用装配式建筑 宜采用整体式 模 块化结构 特殊功能区域和连接部位可采用轻质板材现场拼接 建筑室内面层应选用

13、耐擦洗 防腐蚀 防渗漏的建筑材 料 建筑构造应采取防结露 防渗和密闭的技术措施 机电专业设施设备的设计应与建筑功能及结构布置相匹 配 机电管道穿越房间墙处应采取密封措施 结 构 应急医疗设施应根据改扩建 新建及使用时限 使用要求 等确定结构可靠性目标及抗震设防标准 结构形式选择应因地制宜 方便加工 运输及安装 应优先 考虑装配式 轻型结构 轻型结构应采取抗风措施 构件连接应安 全可靠 应急医疗设施的结构主体应防渗 防漏及密闭 采用多层轻质房屋时 大型医疗设备 库房等应布置在首 层 首层地面为架空结构时 应验算其承载力及变形 采用轻质房屋时 送 排风机等设备基础及支架宜与房屋 结构脱开设置 给

14、水 排 水 当应急医疗设施采用既有建筑改造时 其建筑给水排水系 统应根据现行国家标准 建筑与工业给水排水系统安全评价标准 G B T 进行评价 并依据评价结果进行改造 生活给水泵房和集中生活热水机房应设置在清洁区或半 清洁区 生活给水系统宜采用断流水箱供水方式供给 且供水系统 宜采用断流水箱加水泵的给水系统 当改造项目采用断流水箱供 水确有困难时 应依据现行国家标准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标准 G B 的有关规定 分析供水系统产生回流污染的危险等级 并应 符合下列规定 当产生回流污染的风险较低 且供水压力满足要求时 供 水系统应设置减压型倒流防止器 当风险较高时 仍应采用断流水箱供水方式 生活热水系

15、统宜采用集中供应系统 当采用单元式电热水 器时 有效容积应设计合理 使用水温稳定且便于调节 排水系统应采取防止水封破坏的技术措施 并应符合下列 规定 排水立管的最大设计排水能力取值不应大于现行国家标 准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标准 G B 规定值的 倍 地漏应采用水封补水措施 并宜采用洗手盆排水给地漏水 封补水的措施 应急医疗设施室外污水排水系统应采用无检查井的管道 进行连接 通气管的间距不应大于 m 清扫口的间距应符合国 家现行标准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 G B 的有关规定 隔离区排水系统的通气管出口应设置高效过滤器过滤或 采取消毒处理 排水管道应进行闭水试验 且应采取防止排水管道内的污 水外渗和泄漏

16、的措施 当改造项目污水处理无法满足现行国家标准 传染病医院 建筑设计规范 G B 二级生化处理的有关规定时 污水处理 应采用强化消毒处理工艺 并符合下列规定 污水处理应在化粪池前设置预消毒工艺 预消毒池的水力 停留时间不宜小于 h 污水处理站的二级消毒池水力停留时间不 应小于 h 污水处理从预消毒池至二级消毒池的水力停留总时间不 应小于 h 化粪池和污水处理后的污泥回流至化粪池后总的清掏周 期不应小于 d 消毒剂的投加应根据具体情况确定 但 p H 值不应大于 污水处理池应密闭 尾气应统一收集消毒处理后排放 供暖通风及空调 应急医疗设施应设置机械通风系统 机械送 排风系统应 按半清洁区 半污染区 污染区分区设置独立系统 空气静压应从 半清洁区 半污染区 污染区依次降低 半清洁区送风系统应采用粗效 中效不少于两级过滤 半 污染区 污染区送风系统应采用粗效 中效 亚高效不少于三级过 滤 排风系统应采用高效过滤 负压病房送风口 排风口的位置应参照负压隔离病房的规 定设置 送风 排风系统的各级空气过滤器应设压差检测 报警装 置 隔离区的排风机应设置在室外 隔离区的排风机应设在排风管路末端 排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