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研究部614马克思主义原理考研冲刺模拟题及答案.doc

上传人:q****9 文档编号:120590732 上传时间:2020-03-0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研究部614马克思主义原理考研冲刺模拟题及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6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研究部614马克思主义原理考研冲刺模拟题及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研究部614马克思主义原理考研冲刺模拟题及答案.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6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研究部614马克思主义原理考研冲刺模拟题及答案一、简答题1 简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含义及二者的辩证关系。【答案】(l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含义感性和理性既是人的认识的两种基本形式,又是认识运动过程的两个基本阶段:生动的直观是观念反映过程的第一阶段,即感性认识阶段; 抽象的思维是观念反映过程的第二阶段,即理性认识阶段。认识的辩证运动表现为由生动的直观上升到抽象的思维以及与此相应的由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飞跃。(2)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认识过程中的两个不同的阶段,彼此相互区分又相互联系,二者之间不存在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感性认

2、识和理性认识相互依赖。a. 理性认识来源于感性认识。从认识的内容和顺序上看,人们总是首先接触一个个事物的现象,得到一定数量的感性材料,然后运用科学的抽象思维,才能透过现象抓住本质,形成理性认识。 b. 感性认识有待发展为理性认识。认识的任务在于经过感觉而达到思维,达到对事物的本质、规律性的认识。为此,就必须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既不存在纯粹的感性认识,也不存在纯粹的理性认识。2 怎样理解辩证法与认识论的一致性?【答案】辩证法与认识论具有一致性。在一定意义上说,辩证法也就是认识论。列宁指出:“辩证法,按照马克思的理解,同样也根据黑格尔的看法,其本身包括现在称之为认

3、识论的内容。”“辩证法也就是(黑格尔和)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具体表现在:(1)辩证法为科学的认识论奠定了前提和出发点。唯物辩证法揭不出认识对象的客观的、辩证的性质,揭示出认识发生和发展的社会形式和机制,从而为科学认识论的确立奠定了前提和出发点。认识论是关于认识的理论,但不能就认识本身来研究认识,必须把认识同认识的对象、社会发展以及实践的发展联系起来加以研究。离开了唯物辩证法对认识基础、认识对象、认识动力的揭示,认识论就没有自己存在的基础。(2)辩证法的规律贯穿于认识的全过程。辩证法是人类认识本身所固有的。人的认识是物质世界辩证发展的产物和反映,因此,认识的本性必然同物质世界的辩证本性相一致。

4、唯物辩证法所揭示的一般规律,同样也是认识发展的规律。认识论所阐明的主观和客观、主体和客体、认识和实践、感性和理性、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等一系列关系,无不都是辩证法的规律,特别是对立统一规律的表现。所以,辩证法又是认识论的基本内容。离开了辩证法,人们就无法全面把握认识论的内容。旧唯物主义的根本缺陷之一,就是不能把辩证法应用于反映论,应用于认识的过程。而把辩证法贯彻于反映论和认识的过程,则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标志之一。(3)辩证法作为一门科学也离不开认识论。唯物辩证法的真理性和力量只有用认识发展的全部历史才能证明。辩证法既然贯穿于人类认识的全过程,既然是人的认识所固有的,那么,它的内容的丰富性,它

5、的正确性和生命力,就必须由全部人类的实践史、科学史、认识史来检验。离开了认识论所揭示的人类认识的历史,辩证法作为一门科学就不能确立和证实,同时,辩证法的发展及其新范畴的产生,也必须由新的认识来不断丰富和补充。以辩证法的现代发展为例,它总是要以新的认识成果,诸如系统与要素、结构与功能、有序与无序等认识成果不断丰富自己的内容。3 为什么说新生事物是不可战胜的?【答案】新生事物是不可战胜的。这是由新事物的本质决定的。具体原因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新事物代表事物发展的方向,符合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2)新事物具有适合它存在和发展的客观根据和历史必然性,因此具有强大的生命力。(3)新事物从旧事物中生

6、长出来,它摒弃了旧事物中消极的东西,吸取了旧事物中积极的东西,又包含更有生命力的新内容。(4)新事物符合社会历史发展的方向,得到人民的支持。所以新事物是不可战胜的。4 简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答案】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对认识起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取决于人们社会实践的需要和水平;(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认识是随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3)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4)践是认识的目的,人们认识世界的目的在于指导实践有效地改造世界。总之,认识的产生、发展、检验和目的都离不开实践,这就是实践在认识过程中的决定作用。5 为什么说人民

7、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我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内容是什么?【答案】(1)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原因如下:从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发展的观点出发,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社会历史从根本上说是生产发展的历史,是人民群众所创造的历史。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物质资料的生产力一式。物质资料生产活动的主体是劳动群众。作为物质生产的承担者的劳动群众,创造了人们吃穿住行等必需的生活资料和从事政治、科学、文化艺术等活动所必需的物质前提。包括知识分子在内的劳动群众在生产过程中不断地积累和传播生产经验,不断地改进和发明生产工具,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民群众也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

8、者。人民群众创造精神财富,首先通过生产实践为创造精神财富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和设施体现出来。没有一定的物质生活资料和物质设施,任何科学、文化、艺术等精神活动或精神生产都无法进行。同时,人民群众的生活、实践是一切精神财富、精神产品形成和发展的源泉。一切科学理论,一切有价值的文学艺术,都来源于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实践。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人民群众在创造社会财富的同时,也创造并改造着社会关系。生产关系的变革、社会制度的更替最终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但它又不会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自发地实现和完成,必然通过人民群众的革命实践。人民群众通过推动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要求改进生产关系,人民群众的人心向背体现了社会

9、发展的趋势。人民群众是社会革命的主力军,他们在充当“孕育着新社会的旧社会的助产婆”的角色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2)群众观点是无产阶级政党的基本观点,它是建立在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基本原理之上的。其内容是:坚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观点: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虚心向群众学习的观点。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路线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它是党的根本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即“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另一方面,它是群众路线的领导方法,即“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辩证的统一,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我们党区别于其它政党的显著特征之二、

10、论述题6 运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原理,论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性。【答案】(1)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的原理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对程的始终。矛盾的特殊性是指具体事物的矛盾及每一矛盾的各个方面都有其特点。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的统一。具体表现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特殊性中包含着普遍性。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2)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指导意义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指导意义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统一的原理,是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理论依据。建设社会主义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坚持社会主义的方向,坚持社会主义的根本制度和基本原则,这是共性; 同时又必须注意中国的特点,从中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实际出发,走自己的路,有中国特色,这是个性。只有这们,才能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精神实质,最根本的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当代中国的一、简答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