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疗学

上传人:杰猫 文档编号:120587948 上传时间:2020-02-07 格式:PPT 页数:60 大小:5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疗学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中医疗学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中医疗学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中医疗学_第4页
第4页 / 共60页
中医疗学_第5页
第5页 / 共6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医疗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疗学(6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副标题样式 1 中医治疗学 周宜轩 一 中医治疗的基本原则 一 治疗宜早 1 早期治疗 2 发于机先 务在先安未受邪之 地 又称治未病 要求医者根据疾病 变化的规律把握疾病传变的机制以全局 的观点 动态的规点制定正确的治疗方 案 二 治病求本 1 求本就是求阴阳 阴平阳秘 2 审察病机 如见痰休治痰 见血 休治血 无汗不发汗 有热莫攻热之说 均为 治病求本之旨趣 三 以平为期 1 疾病意味着机体失去正常的生理 平衡 以平为期 即是恢复机体的生理 平衡的治疗目标 2 对各种治疗措施和方药的应用都 应适度 过则伤正气 使机体出现新的 不平衡 四 缓急轻重

2、1 病证缓急 指病证的发展速度和 危害性 2 治疗缓急 指治疗的先后步骤 所谓 间者并行 甚者独行 即为此意 五 异法方宜 指治疗疾病不能固守一法 对不同病 人 在不同的时间和地区等应异法治疗 方为适宜 即逆循 个体化原则 六 重视调护 所谓 三分治疗 七分护理 表明 了调护工作在治疗中的重要地位 二 中医常用的治疗大法 一 补益法 补益法又称补法 是用具有补益作用的药 物 以治疗人体阴阳气血或某一脏腑虚弱不足 之证 虚则补之 素问 三部九候论 损者益之 素问 至真要大论 凡先天不足 或后天失调 或久病 重病后 证见阴 阳 气 血 津液等不足之虚证 或 应用攻伐之剂而须固护正气者 都是应用补益

3、 法的适应证 1 临床应用 1 补气法 适用于气虚证候 如面色晄 白 倦怠乏力 气短懒言以及易感冒汗出 食 少便溏 脏器下垂 气不摄血的出血证等 根 据五脏气虚的不同 补气法又有补心气 补肺 气 补肝气 补脾气 补肾气之分 但临床以 补益脾肺之气最为常用 因脾为生气之源 补 益各脏之气都以补益脾气为基础 故四君子汤 补中益气汤可视作补气的代表方 2 补血法 适用于血虚证候之面色爪甲苍 白无华 唇舌淡 头晕心悸 目眩耳鸣 失眠 月经量少者 应用补血法 除直接选用具有养血 补血作用的药物外 尚应结合血的生理特点 适 当配用补气药物以生血 如当归补血汤 活血以 养血 如四物汤 温阳 养心化赤以生血

4、如人 参养营汤之用桂 精血同源 补精以生血 如近 年治疗虚劳血虚 再生障碍性贫血 等广泛应用 紫河车 地黄 山茱萸 淫羊藿等补精之品于补 血方中 都是按照血的生理特点 结合临床实际 灵活运用补血法的例证 3 补阴法 适用于阴虚证候之见 形体消瘦 口燥咽干 头晕眼花 腰膝 痠软 潮热盗汗者 补阴法主要运用具 有补阴养阴作用的药物 根据亏损部位 的不同 有补心阴 补肺阴 补胃阴 补肝阴 补肾阴之别 代表方如天王补 心丹 百合地黄汤 益胃汤 一贯煎 左归饮等 4 补阳法 适用于阳虚证候 如 畏寒肢冷 腹痛久泻 阳痿滑精 尿频 清长 水肿 舌胖而淡 脉沉迟等证 常选右归丸治肾阳虚 理中丸治脾阳虚 桂枝

5、甘草汤治心阳虚 2 注意事项 1 运用补益法时 应根据生理特点 气 血阴阳互相兼顾 才能提高疗效 气为血帅 血为气母 补血时应兼顾健脾益气 气旺 可以生血 补气时佐以养血 如补中益气汤 中之用当归 血充有助益气 气与阳 血与 阴 有着密切的联系 气损可及阳 血虚可 及阴 故益气时注意补阳 补阳时注意补气 养血重视补阴 滋阴不忘养血 另外 阴阳互根 阳损可及阴 阴 损可及阳 故 景岳全书 云 善补阳 者 必于阴中求阳 则阳得阴助而生化 无穷 善补阴者 必于阳中求阴 则阴 得阳升而泉源不竭 2 运用补法时 要注意照顾脾胃 如果脾胃不能运化 则任何补剂都不能 起补益作用 滋阴补血药大多滋腻 应 用时

6、宜配合一定量的芳香理气健脾药 以免脾胃壅滞 补气助阳药性多燥热 可配合一定量的滋润敛阴药 以防化燥 伤阴 3 虚证当补 无可非议 若没有虚 证时 不可妄补 否则 容易造成新的 生理失衡 甚至留邪于内 犯 实实 之 戒 二 清热法 清热法 是运用具有清热作用的寒凉 药物 以治疗热性病证的一种治疗方法 热者寒之 温者清之 素问 至真要 大论 清热法具有清热 泻火 解毒 保津 存阴 凉血 解暑等作用 故清 热法广泛应用于因温热病邪所致的发热 脏腑功能亢进 烦躁 出血斑疹 疮疡等 病证 1 临床应用 1 苦寒清热法 主要运用味苦性寒 的药物 治疗热势炽盛的病证 以达其 泻火 解毒 凉血的目的 清热泻火

7、法 主要运用味苦性寒而泻火作用强的 药物 以解除热邪 临床见高热 谵语 神昏或咳喘 便秘 胁痛等病证 皆 可选用清热泻火法 例如心烦懊 身热 不眠 心火炽盛者用栀子豉汤 心胃火 盛 迫血妄行 口舌生疮者选用三黄泻 心汤 身热舌痛 口苦目赤 耳聋肿痛 肝胆火盛者选用龙胆泻肝汤等 均是 苦寒清热泻火之代表 清营凉血法 主要用苦甘咸寒的药物 治疗热扰 营血致夜热不寐 烦躁 神昏 谵语 发斑 吐血 衄血等 例如营分热盛者 用清营汤 血分热盛者用犀角地黄汤 化斑汤等 清热解毒法 主要用味苦性寒而解毒作用较强的 药物 以解除热毒深重的各种实热证 如热毒炽盛的瘟疫 丹毒 斑疹 肺痈 肠痈 痢疾下脓血 尿毒尿

8、赤及疮疡 阳证等 本法以黄连解毒汤 普济消毒 饮等为代表 清热化湿法 本法主要用苦寒清热燥湿药 与苦 温燥湿 芳香化湿或淡渗利湿药物配伍 治疗以湿热互结所引起的发热性病证 如身热不扬 脘痞困倦之湿温病及痢 疾 淋证 湿疹 黄疸等病证 代表方 如治湿温初起之甘露消毒丹 治疗痢疾 之黄芩汤 治疗淋证之八正散 治疗疮 疹之二妙散 治疗黄疸之茵陈蒿汤等 2 甘寒清热法 主要运用性味甘寒或咸寒的药物 治疗热病因阴虚所致之证或热病伤津耗 液的病证 以达解热 保津 护阴之目 的 清热生津法 温病患者出现高热烦躁 汗出蒸蒸 渴喜冷饮 舌红苔黄 脉洪大等症 是热入气分 法当清热生津 常用白虎 汤之类 如汗多伤津

9、 则宜用白虎加人 参汤 温病后期 余热未尽 津液已伤 胃气未复 用竹叶石膏汤之类 皆是 清热生津之法 滋阴清热法 肺痨阴虚发热 或温病后期 邪留 阴分 夜热早凉 骨蒸潮热等 宜选本 法滋阴以退热 代表方为青蒿鳖甲汤 秦艽鳖甲散之类 2 注意事项 1 清热的各种方法 不应孤立应用 临床应根据病情需要 将各种方法互 相配合运用 2 本法只适用于热邪所致的或阴虚所 致的发热 不可一见发热便用清热法 发 热若因寒袭肌表 当选用发汗退热法 若 因瘀血阻滞 当用化瘀退热法 若因气虚 发热 当用甘温除热法等 尤其真寒假热 证 更须忌用清热法 而应急用引火归原 之法 3 3 苦寒太过易化燥伤阴 甘寒咸 苦寒太

10、过易化燥伤阴 甘寒咸 寒太过易壅脾碍胃 寒凉药多伤阳气 寒太过易壅脾碍胃 寒凉药多伤阳气 故应用本法时清热不应伤正 养阴不应故应用本法时清热不应伤正 养阴不应 害脾 害脾 三 润下法 润下法是通过润泄大便以攻逐邪实 荡涤肠胃 排除积滞的治疗方法 润下 指老年体虚 久病津亏 产 后血虚 热病伤津等 由于津血不足引 起的便秘及习惯性便秘 适于润下通便 常选用滋润滑肠的药物 如麻仁 当 归 生首乌等 代表方如五仁丸 麻仁 丸 济川煎 润肠丸等 四 理气法 理气法 是运用具有疏畅气机的药 物 治疗脏腑经络气机紊乱的一种治法 脏腑经络 气机运行失常 应 疏其 血气 令其条达 而致和平 素问 至真要大论

11、1 临床应用 1 行气法 行经通络 适用于因风寒湿阻痹或跌扑损伤等 而见经络气滞者 常于祛风除湿或活血 化瘀之中 伍以行气之法 选用木香 乌药 枳壳等行气之品 以行经络之气 如乌药顺气散 即是以行气为主 治 疗身体顽麻 肢节疼痛等经络气滞证的 代表方 疏肝解郁 适用于肝气郁滞之证见情怀不舒 胁肋疼痛 少腹睾丸胀痛 月经不调 咽中如有炙脔等 常用香附 柴胡 郁 金之类疏肝解郁 代表方如柴胡疏肝散 越鞠丸 半夏厚朴汤 天台乌药散等 行胃肠气 适用于胃肠气滞之证见脘腹胀满 嗳气则舒或脘腹疼痛 攻窜不定 不矢 气或矢气频转者 常用木香 陈皮 厚 朴等行胃肠之气 代表方如排气饮 十 香丸等 2 降气法

12、降肺气 适用于肺气上之咳嗽气喘证 降肺 气常选用苏子 杏仁 沉香等 代表方 如苏子降气汤 四磨饮 降胃气 适用于胃气上逆之证见呕吐 呃逆 嗳气者 降胃气常选陈皮 竹茹 旋 覆花 丁香之类 如橘皮竹茹汤 丁香 柿蒂散 旋覆代赭汤等为降胃气之代表 方 降肝胆气 肝胆之气上逆之证见头痛 眩晕 易怒者 常用石决明 珍珠母 赭石等 重镇之品以降逆 因肝胆气逆常伴肝热 肝风 故传统将降肝胆之法与清肝泻 火 镇肝熄风等治法一并应用 3 升气法 适用于气机下陷之病证 如短气 久泄 胃下垂 肾下垂 脱肛等 升气 法常用选升麻 柴胡 桔梗 葛根等具 升提作用的药物 因气机下陷的本质多 为气虚 故升气应以补气为主

13、参以升 提之品 方以补中益气汤 升陷汤为代 表 2 注意事项 1 注意病之虚实 气机之升降 勿犯虚虚实实之戒 如应补气而行气 则气更虚 当行气而补气 则气愈滞 当降气而升提 则气更逆 当升气而误 降气 则气益陷 但气机下陷固多补气 与升气并用 若气滞 气逆而正气又虚 者 亦不乏补气与行气 降气并用之例 具体运用 当把握虚实 气机升降 临证斟酌 2 理气药多辛温香燥 易耗气伤阴 应适可而止 勿使过剂 3 单纯气虚 阴虚火旺者忌用本 法 气滞而兼阴亏者 或孕妇见气滞证 应用本法亦当慎重 五 理血法 应用活血 止血等药物 通过调血 理血的作用 治疗血分病证的方法 称 为理血法 血病的范围很广 治疗方

14、法 比较繁多 常用的有活血化瘀 止血 补血等治法 补血已见于补血法 此处 主要介绍活血化瘀法和止血法 1 临床应用 1 活血化瘀法 活血化瘀法是选 用具有活血化瘀作用的药物 如当归 川芎 桃仁 红花等 治疗一切血行不 畅或瘀血内停病证的一种治法 活血化 瘀法 近年受到广泛重视 应用范围不 断扩大 凡因瘀血所致的疼痛 肿块 出血 发热 痈肿等 均适用本法治疗 行气活血 活血化瘀法与行气法一并应用 可达 到气行血亦行的目的 此法适用于气滞 血瘀证 如血府逐瘀汤 即是于活血化 瘀药物之中加柴胡 桔梗 枳壳以行气 活血 温经活血 适用于因寒凝致血脉瘀阻的病证 本法是将温经之品加入活血化瘀方剂中 代表方

15、有少腹逐瘀汤 生化汤 温经 汤等 清热化瘀 适用于温病热煎血凝 或瘀阻化热 痈疡等热瘀并见的病证 本法是于化瘀 方药之中佐以清热之品 代表方有大黄 牡丹皮汤 益气活血 适用于气虚不能行血所致之血瘀证 或血瘀证又见气虚者 通过补气 活 血并用 以达气旺血行之功 方如补阳 还五汤 二味参苏散 2 止血法 用具有止血作用的药物治疗如吐血 咳血 便血 尿血 肌衄 鼻衄等各种 出血病证的一种法 凉血止血 此法用于火热迫血妄行的出血证 选用既有凉血作用又有止血功能的药物 或于止血药中加清热之品 实热血证 以犀角地黄汤为代表方 虚热血证以滋 阴清热止血之茜根散为代表方 温经止血 适用于阳虚而不能统血的出血证

16、 或 出血而兼阳虚的病证 多于止血剂中加 入温经之品 代表方如柏叶汤 黄土汤 等 益气止血 又称益气摄血 适用于气虚不能摄血 血溢脉外的 血证 本法以益气健脾为主 于益气药 中佐以止血之品 以归脾汤为代表方 化瘀止血 适用于因瘀血阻滞 血不循经的出血 证 实际上是活血化瘀法的特殊运用 以既能活血又能止血的药物 如三七 蒲黄 白药等为首选取药物 收敛止血 本法是固涩法的特殊应用 选用具有 收敛止血功效的药物 如花蕊石 棕榈 炭之类组方 适用于出血久治不止的病 证 代表方如十灰散 收敛止血法常与 其它止血法配合应用 2 注意事项 1 应用活血化瘀法 应注意做到活 血而不破血 化瘀而不伤正 一般瘀血 轻者 选用当归 川芎 丹参 赤芍 鸡血藤等活血之品 瘀血重者 选用三 棱 莪术 五灵脂 水蛭 虻虫 虫等 破血化瘀药物 以使药物活血作用与病 情轻重相适应 新瘀证急 宜用汤剂 取其力大效速 久瘀证缓 宜用丸剂 取其力小性缓 缓消瘀血而不伤正气 2 应用止血法要防止止血留瘀之弊 除非是急性大出血 一般可在止血剂 中佐以少量活血之品 以达血止而不留 瘀之效 选择具体方药时 应审因论治 反对滥施大剂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