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一轮总复习第六章第19讲烷变热化学方程式课后作业含解析.doc

上传人:tang****xu1 文档编号:120584841 上传时间:2020-03-03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8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化学一轮总复习第六章第19讲烷变热化学方程式课后作业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考化学一轮总复习第六章第19讲烷变热化学方程式课后作业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考化学一轮总复习第六章第19讲烷变热化学方程式课后作业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高考化学一轮总复习第六章第19讲烷变热化学方程式课后作业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高考化学一轮总复习第六章第19讲烷变热化学方程式课后作业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化学一轮总复习第六章第19讲烷变热化学方程式课后作业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化学一轮总复习第六章第19讲烷变热化学方程式课后作业含解析.doc(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烷变 热化学方程式建议用时:4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题6分,共72分)1伴随下列变化而发生的能量变化中,属于反应热的是()A形成1 mol HCl键放出的能量B石墨转化成金刚石吸收的能量CNa变成Na吸收的能量D水蒸气变成液态水放出的能量答案B解析反应热是化学反应放出或吸收的热量。2下列物质间的反应,其能量变化符合下图的是()A由Zn和稀硫酸制氢气B灼热的炭粉与二氧化碳反应CBa(OH)28H2O晶体和NH4Cl晶体混合D碳酸钙的分解答案A解析该图示为放热反应能量图,A正确。3未来新能源的特点是资源丰富,在使用时对环境无污染或者污染很小,且可以再生。下列能源符合未来新能源标准的是(

2、)天然气煤核能石油太阳能生物质能风能氢能A BC D答案B解析天然气、煤、石油属于三大化石燃料,不可再生;核能对环境会产生污染。4下图表示某反应的能量变化,对于该图的理解正确的是()A曲线和曲线分别表示两个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B曲线可表示反应2NH3N23H2的能量变化C该反应不需要加热就能发生D该反应的HE2E1答案D解析图中曲线和曲线的始态、终态相同,表示同一个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A错误;反应物的能量大于生成物的能量,该反应是放热反应,NH3的分解反应是吸热反应,B错误;放热反应是指在反应过程中放出热量,并不表示反应不需要加热,C错误;D正确。5已知充分燃烧a g乙炔(C2H2)气体时生成1

3、 mol二氧化碳气体和液态水,并放出b kJ热量,则表示乙炔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A2C2H2(g)5O2(g)=4CO2(g)2H2O(g)H2b kJmol1BC2H2(g)O2(g)=2CO2(g)H2O(l)H2b kJmol1C2C2H2(g)5O2(g)=4CO2(g)2H2O(l)H4b kJmol1D2C2H2(g)5O2(g)=4CO2(g)2H2O(l)Hb kJmol1答案B解析由题意知2 mol CO22b kJ1 mol C2H2,则表示乙炔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2H2(g)O2(g)=2CO2(g)H2O(l)H2b kJmol1,故答案为B。6下列热

4、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A表示硫的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S(s)O2(g)=SO3(g)H315 kJmol1B表示中和热的热化学方程式:NaOH(aq)HCl(aq)=NaCl(aq)H2O(l)H57.3 kJmol1C表示H2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H2(g)O2(g)=H2O(g)H241.8 kJmol1D表示CO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2CO(g)O2(g)=2CO2(g)H566 kJmol1答案B解析表示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可燃物质的物质的量为1 mol,反应生成稳定氧化物。A中应生成SO2;C中应生成H2O(l);D中CO的物质的量应为1 mol。7(2018北京东城区模拟)由N

5、2O和NO反应生成N2和NO2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反应生成1 mol N2时转移4 mol eB反应物能量之和大于生成物能量之和CN2O(g)NO(g)=N2(g)NO2(g)H139 kJmol1D断键吸收能量之和小于成键释放能量之和答案A解析N2O和NO反应生成N2和NO2的化学方程式为N2ONO=N2NO2,反应生成1 mol N2时转移2 mol e,A不正确;根据图示,反应物能量之和大于生成物能量之和,B正确;该反应的反应热为(209348) kJmol1139 kJmol1,C正确;由于该反应放热,所以断键吸收能量之和小于成键释放能量之和,D正确。8一些烷烃

6、的标准燃烧热如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热稳定性:正丁烷异丁烷B正戊烷的标准燃烧热大约为H3540 kJmol1C乙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C2H6(g)7O2(g)=4CO2(g)6H2O(g)H1560.8 kJmol1D在101 kPa下,甲烷的热值是891.0 kJg1答案B解析由表格中的数据可知,异丁烷燃烧放出热量比正丁烷小,则异丁烷的能量低,即热稳定性:正丁烷异丁烷,A错误;正戊烷和2甲基丁烷互为同分异构体,由表格中正丁烷、异丁烷的燃烧热比较可知,互为同分异构体的化合物,支链多的燃烧放出热量小,则正戊烷燃烧放出热量大于2甲基丁烷,B正确;根据乙烷燃烧热的含义:完全燃烧1 mol乙

7、烷生成二氧化碳和液态水时会放出1560.8 kJ的热量,所以热化学方程式为2C2H6(g)7O2(g)=4CO2(g)6H2O(l)H3121.6 kJmol1,C错误;燃料的热值是指一定条件下单位质量的物质完全燃烧所放出的热量,在101 kPa下,甲烷的热值是891.0 kJg1,D错误。9(2017佛山高三质检)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H的绝对值均正确)()AC2H5OH(l)3O2(g)=2CO2(g)3H2O(g)H1367.0 kJmol1(燃烧热)BNaOH(aq)HCl(aq)=NaCl(aq)H2O(l)H57.3 kJmol1(中和热)CS(s)O2(g)=SO2(g)

8、H296.8 kJmol1(反应热)D2NO2=O22NOH116.2 kJmol1(反应热)答案C解析燃烧热是在一定条件下,1 mol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所放出的热量,水的稳定状态是液态,A不正确;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B不正确;C正确;D不正确,没有注明物质的状态。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已知C2H6的燃烧热为1090 kJmol1,则C2H6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2H6(g)3.5O2(g)=2CO2(g)3H2O(g)H1090 kJmol1B已知2CO(g)O2(g)=2CO2(g)H566 kJmol1,则CO的燃烧热H283 kJC测定HCl和NaOH反应的中和热时,

9、每次实验均应测量3个温度即盐酸起始温度、NaOH起始温度和反应后最高温度D在稀溶液中:H(aq)OH(aq)=H2O(l)H57.3 kJmol1,则稀醋酸与稀NaOH溶液反应生成1 mol H2O(l)时也放出57.3 kJ的热量答案C解析A项,燃烧热指1 mol可燃物完全燃烧所放出的热量,完全燃烧指C生成CO2,H元素生成液态水,正确的为C2H6(g)3.5O2(g)=2CO2(g)3H2O(l)H1090 kJmol1,错误;B项,CO的燃烧热为283 kJmol1,错误;C项,测定HCl和NaOH的中和热时,每次实验均应测量三个温度,即盐酸起始温度、NaOH起始温度和反应后最高温度,正

10、确;D项,醋酸为弱电解质,在电离时吸收热量,所以稀醋酸与稀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1 mol水时放出的热量小于57.3 kJ,错误。11铁系氧化物材料在光催化、电致变色、气敏传感器以及光电化学器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和诱人的前景。实验室中可利用FeCO3和O2为原料制备少量铁红,每生成160 g固体铁红放出130 kJ热量,则下列有关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2FeCO3(s)O2(g)=Fe2O3(s)2CO2(g)H130 kJmol1B4FeCO3(s)O2(g)=2Fe2O3(s)4CO2(g)H260 kJmol1C4FeCO3(s)O2(g)=2Fe2O3(s)4CO2(g)H

11、260 kJmol1D4FeCO3(s)O2(g)=2Fe2O3(s)4CO2(g)H130 kJmol1答案C解析每生成160 g固体铁红的物质的量为1 mol,放出130 kJ热量,所以生成2 mol氧化铁放出的热量为260 kJ,所以热化学方程式为4FeCO3(s)O2(g)=2Fe2O3(s)4CO2(g)H260 kJmol1,选C。12(2018太原五中月考)燃烧a g C2H5OH(l),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和液态水,放出的热量为Q kJ,经测定,生成的CO2与足量澄清石灰水反应得到5 g沉淀,则表示乙醇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是()AC2H5OH(l)3O2(g)=2CO2(g)3H2O

12、(l)H20Q kJmol1BC2H5OH(l)3O2(g)=2CO2(g)3H2O(l)H40Q kJmol1C.C2H5OH(l)O2(g)=CO2(g)H2O(g)H20Q kJmol1DC2H5OH(l)3O2(g)=2CO2(g)3H2O(g)H40Q kJmol1答案B解析由关系式:CaCO3CO2C2H5OH可知,a g乙醇的物质的量为n(CaCO3)0.025 mol,所以1 mol C2H5OH(l)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和液态水,放出的热量是40Q kJ,热化学方程式为C2H5OH(l)3O2(g)=2CO2(g)3H2O(l)H40Q kJmol1。二、非选择题(共28分)

13、13(16分). 已知某反应A(g)B(g)C(g)D(g),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该反应是_反应(填“吸热”或“放热”),该反应的H_kJmol1(用含E1、E2的代数式表示),1 mol气体A和1 mol气体B具有的总能量比1 mol气体C和1 mol气体D具有的总能量_(填“一定高”“一定低”或“高低不一定”)。(2)若在反应体系中加入催化剂使反应速率增大,则E1、E2和H的变化是:E1_,E2_,H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二氧化碳的回收利用是环保领域研究的热点课题。(1)在太阳能的作用下,以CO2为原料制取炭黑的流程如图所示。其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2)CO2经过催化氢化合成低碳烯烃。其合成乙烯的反应为2CO2(g)6H2(g)CH2=CH2(g)4H2O(g)H。几种物质的能量(在标准状况下,规定单质的能量为0,测得其他物质在生成时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如下表所示:则H_。答案.(1)吸热E1E2一定低(2)减小减小不变.(1)CO2CO2(2)128 kJmol1解析.(2)加入催化剂能降低反应的活化能,催化剂不改变反应物总能量与生成物总能量之差即反应热不变。.(1)在700 K条件下,CO2和FeO反应生成C和Fe3O4,过程1中Fe3O4分解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