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人文地理(同等学力加试)复试笔试最后押题五套卷.doc

上传人:q****9 文档编号:120584300 上传时间:2020-03-0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年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人文地理(同等学力加试)复试笔试最后押题五套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6年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人文地理(同等学力加试)复试笔试最后押题五套卷.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年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人文地理(同等学力加试)复试笔试最后押题五套卷.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6年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人文地理(同等学力加试)复试笔试最后押题五套卷目录 2016年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人文地理(同等学力加试)复试笔试最后押题五套卷(一) . . 22016年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人文地理(同等学力加试)复试笔试最后押题五套卷(二) . . 112016年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人文地理(同等学力加试)复试笔试最后押题五套卷(三) . . 202016年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人文地理(同等学力加试)复试笔试最后押题五套卷(四) . . 282016年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人文地理(同等学力加试)复试笔试最后押题五套卷(五) . . 36一、名词解释1 通勤活动空间【答案】通勤

2、活动空间是由于居住场所与工作或上学场所处于不同的地点,上下班、上下学所经由的路线和地点构成的行为空间。该行为空间由持相同目的的通勤者和通学者所构成,在城市运输高峰时间由居住地移向工作地点或者学校。居住地和下作地、学校的场所,以及可以利用的交通手段决定通勤和通学的行为空间特点。 2 主体功能区【答案】主体功能区即各地区所具有的、代表该地区的核心功能。各个地区因为核心(主体)功能的不同,相互分工协作,共同富裕、共同发展。核心(主体)功能是自身资源环境条件、社会经济基础所决定的,也是更高层级的区域所赋予的。主体功能不同,区域类型就会有差异。大致可分为以提供工业品和服务产品为主体功能的城市化地区,以提

3、供农产品为主体功能的农业地区,以提供生态产品为主体功能的生态地区等。 3 人地关系或然论【答案】人地关系或然论是法国的地理学家维达尔白兰士提出了一种人地关系论,也称之为可能论或或然论。该观点不强调环境在人地关系中的决定性作用,而是注重人对环境的适应与利用方面的选择能力。他认为地理学的任务是阐述自然条件与人文条件在空间上的相互关系,自然环境提供一定范围的可能性,而人类在创造居住地时,按照自己的需要、愿望和能力来利用这种可能性。 4 经济区【答案】经济区是在劳动地域分工基础上形成的不同层次和各具特色的地域经济单元,是以中心城市为核心,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以交通运输和商品流通为脉络,具有发达

4、的内部经济联系,并在全国经济联系中担负某种专门化职能的地域生产综合体。 5 文化整合【答案】文化整合是指不同文化相互吸收、融化、调和而趋于一体化的过程。特别是当有不同文化的族群杂居在一起时,他们的文化必然相互吸收、融合、涵化,发生内容和形式上的变化,逐渐整合为一种新的文化体系。文化整合过程是在矛后与斗争的反复交替中不断前进的。文化在经历了冲突、调整和适应之后,就达到了整合的趋向。文化整合的结果往往促进新文化的产生,给社会进步提供了巨大的动力。 6 自下而上型城市化【答案】自下而上型城市化是指农村地区通过自筹资金发展以乡镇企业为主体的非农业生产活动。首先实现农村人口职业转化,进而通过发展小城市镇

5、,实现人口居住地的空间转化。典型代表为我国郑州,它位于黄河中下游,是中部平原的中心地带,农业历史悠久发达,且具有良好的地理位置,通过多年的发展成为整个中原地区产品交易的中心,从而达到城市化进程。7 旅游业【答案】旅游业,国际上称为旅游产业,是凭借旅游资源和设施,专门或者主要从事招徕、接待游客、为其提供交通、游览、住宿、餐饮、购物、文娱等六个环节的综合性行业。旅游业务要有二部分构成:旅游业、交通客运业和以饭店为代表的住宿业。他们是旅游业的三大支柱。旅游业从业务种类划分看,主要有3种类型:组织国内旅客在本国进行旅行游览活动。组织国内旅客到国外进行旅行游览活动。接待或招徕外国人到自己国家进行旅行游览

6、活动。 8 汤因比的“挑战与应战”学说【答案】汤因比在其著作历史研究中,对文明的起源提出的原则有“挑战和应战”、“逆境美德”和“中庸之道”。汤因比在对多种文明的起源情况进行分析后,提出的第一个原则是“挑战和应战”。他以埃及的文明为例说明如果没有当时对环境的应战也就不会有埃及古国的文明。二、简答题9 人口迅速增长对资源的压力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答案】人口迅速增长对资源的压力主要体现在土地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和矿产资源方面:(1)土地资源退化人为造成的土地退化主要由于过渡放牧、森林砍伐、不适当的农业利用造成的。严重的水土流失使得坡耕地土壤具有低产性状,肥力下降。人类农业活动的加强和过度的垦殖使

7、可耕地土壤侵蚀问题日趋严重。土地荒漠化改变了陆地表面的物理特征,破坏了地表辐射平衡,诱发气候和环境变化。(2)水资源短缺世界水资源时空分布极不均衡,对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等导致水资源短缺。“淡水贵如油”现象从中东沙漠和干旱的非洲大陆扩展至欧洲、拉丁美洲、亚洲。大量超采地下水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地面沉降。为解决淡水不足,采取的限量供水、提高水价使水的重复利用率提高。局部地区的淡水资源紧张影响地区经济发展、引起地区冲突。(3)生物资源破坏严重人口爆炸、工业污染、滥垦滥伐、过渡放牧、工矿城镇发展以及气候变化、水土流失、病虫害等因素对动植物环境的极大破坏。世界森林的不断减少直接导致生物品种多样化的消失和物

8、种的灭绝。(4)矿产资源消耗剧增世界工业化速度的加快矿产资源的开采加速进行。含碳矿物燃料的使用所释放的二氧化碳导致温室效应、二氧化硫导致酸雨。 10在合与分的政治格局中人与地的焦点表现在哪些方面?【答案】在合与分的政治格局中人与地的焦点表现在;(1)单一民族国家中的少数民族易发生矛盾在单一民族的国家中,占绝对人口优势的民族很容易产生大民族主义,轻视与忽视少数民族,使其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得不到应有的地位,或者由于历史的宿怨过深,使其产生一种分离或独立的倾向。(2)跨国界的民族与土著民族的矛盾跨国界的民族在其所居住的国家属少数民族,而其相邻国家的同一民族则不属于少数民族,是人口多、影响大、地位

9、高的主体民族。当他们在其所居住的国家得不到良好的、应有的待遇时,往往易于产生从所在国分离出去,合并到相邻的同一民族国家去的愿望。(3)在中等非民族国家或双民族国家中,居于第二位的民族对第一位民族的挑战与对峙。 (4)多民族国家缺乏占优势的主体民族所产生的重重矛盾导致的不稳定因素。 11导致宗教传播的主要因素请举例分析。【答案】导致宗教传播的主要因素如下:(1)移民宗教范围扩展的一个明显途径是通过移民实现的。宗教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既表现在地面的宗教景观上,也反映在宗教信仰者的行为规范与宗教意识中,当某种宗教信仰者从一地迁向另一地,必然将他们的信仰带到新的地方。基督教移民使世界宗教地区发生了明显的

10、变化,欧洲人的迁移己使基督教范围比2000年前扩大了许多倍。特别是近数百年基督教的扩大,导致佛教和伊斯兰教信徒向新的地方移民,这些移民多是流动性的游牧民,他们被迫进入亚洲或非洲的山区、沙漠。(2)传抪在各种宗教传播形式中,宗教传柿的作用是很重要的。通过这种形式进行宗教传播,除受政治、自然等因素影响,也与种族意识以及宗教观念、宗教仪式的简单或复杂、组织形式是否灵活等有关。在传怖这种宗教传播形式中还可以表现为两种情况:交流和转教交流与转教也是宗教传播中的常见形式,依靠这种形式扩展信仰范围的往往与两种宗教的联系程度有关,尤其对两种文明程度差异较大的团体,处于较低文明进程的团体往往向更高的文明转化,最初是物质交流,随后信仰的交融变得更为重要。印度宗教与文化对周围地区的影响,中国儒学的发展与周围国家的历史文化之间的关系都是较典型的实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