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西南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342农业知识综合四[专业硕士]之《农业经济学》考研冲刺模拟题及答案.doc

上传人:q****9 文档编号:120579130 上传时间:2020-03-0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年西南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342农业知识综合四[专业硕士]之《农业经济学》考研冲刺模拟题及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6年西南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342农业知识综合四[专业硕士]之《农业经济学》考研冲刺模拟题及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年西南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342农业知识综合四[专业硕士]之《农业经济学》考研冲刺模拟题及答案.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6年西南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342农业知识综合四专业硕士之农业经济学考研冲刺模拟题及答案一、简答题1 农业发展分成哪三个阶段? 它们的基本含义是什么?【答案】农业发展可分成原始农业、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三个阶段。(1)原始农业是从新石器时代到铁器工具出现以前的农业,其基本特征是以石器、棍棒为生产工具,以传统的直接经验为生产技术,只能够利用自然而不能改造自然,只是从土地上掠夺物质和能量,没有物质和能量的人为循环。(2)传统农业是指开始十石器时代末期和铁器时代初期,并且在发达国家一直延续到18世纪60年代的一种农业生产经营方式。传统农业是在原始采集农业和游猎农业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是人类进入定

2、居时代后所发展起来的第一个产业部门。(3)现代农业是从资本主义产业革命到20世纪初,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的农业。基本特点是物质和能量开放式循环,从农业以外投放大量的能量和物质,因而加速了农业生产的发展。现代农业是人类第一次在农业生产和经营中人规模自觉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和农业机械的结果,是广泛采用以机械、化学和生物技术群为核心的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工业提供的生产资料和科学管理方法的农业,同时,它又是高度发达的市场经济。2 农村十地承包经营权、承包经营主体的含义是什么? 权利和义务有哪些?【答案】(1)土地承包经营主体土地承包方土地承包方有两类:本集体经济组织的农户、本集体经济组织农户以外的经营主

3、体。土地发包方a. 农民集体所有土地的发包方按照谁所有谁发包的原则,应当由村内各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村民小组发包。即使由集体经济组织或者村民委员会代为发包的,并不改变所有权关系。b. 国家所有依法由农民集体使用的农村土地的发包方国家所有依法由农民集体使用的农村土地,由使用该土地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村民委员会或者村民小组发包。(2)主体的权利与义务发包方享受的权利发包方享受的权利包括:发包农村土地的权利; 监督承包方的权利; 制止承包方损害承包地和农业资源行为的权利: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发包方承担的义务发包方承担的义务有:维护承包方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不得非法变更、解除承包合同; 尊重

4、承包方的生产经营自主权,不得干涉承包方依法进行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 依照承包合同约定为承包方提供生产、技术、信息等服务; 执行县、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组织本集体经济组织内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义务。承包方享受的权利承包方享受的权利有:对承包地的使用权; 对承包地收益的获取权; 生产经营自主权和产品处置权; 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权; 补偿权;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承包方承担的义务承包方承担的义务有:维持土地的农业用途,不得用于非农建设; 依法保护和合理利用土地,不得给土地造成永久性损害;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义务。3 试比较分析农贸市场与超级市场在经销

5、农产品上的优劣势和发展趋势。【答案】农贸市场全称是农产品集市贸易市场。农贸市场的发展,为搞活农产品流通、增加农民收入、丰富城市居民的“菜篮子”发挥了重要作用。优势:(1)生鲜农产品的销售以个体经营为主,农贸市场为大量的个体零售商贩和消费者提供交易平台;(2)个体零售商贩主要由当地的个体经营者、来自农村的农民和城市的下岗工人构成,他们经营生鲜农产品货源主要有两个途径:一是自产自销,二是批发市场;(3)一般而言,小城镇和乡村农贸市场上农民自产自销的比例大,大中城市农贸市场的农产品大多是从批发市场进货;(4)农贸市场作为农产品流通的一个末端,满足了广大居民传统购物习惯的特点,目前仍然在广大农村和小城

6、镇大量存在,是农产品零售市场的主要形式。劣势:在大中城市,随着城市居民生活环境质量的提高,购物习惯发生变化,农贸市场在购物环境、卫生条件和商品质量等方面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现代生活需要。发展趋势:逐渐开始被新型零售业态的代表一一超市所取代。超级市场是大规模、低成本、低毛利、消费者自我服务的零售经营方式,主要经营食品、清洁品及家庭其他日常用品,品种齐全,特别适合购买频繁、用量大的易耗类消费品。其本质特征是连锁经营。而连锁经营又有正规连锁、特许连锁和自愿连锁之分。正规连锁的优势:有较强大的议价能力、获取批发功能和多铺店销售的效率,可以利用传媒,便于计算统计,有明确的管理和长期规划。劣势:缺乏灵活性,需

7、要较高的投资,限制了个人的独立性。特许连锁的优势:投资少、扩张快。劣势:可降低风险、减少失败率。自愿连锁的优势:灵活性强,各店自主权大,主动性高。劣势:统一性差,决策迟缓。超级市场的发展趋势:农业产业化经营与大规模化的连锁经营相对接,构建农产品配送中心,创建农产品品牌或名牌,以及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标准与安全体系。4 你认为实施农业保护政策的主要理论依据有哪此?【答案】实施农业保护政策的主要理论依据包括:(1)从市场失灵的角度阐述实施农业保护政策的必要性农业本身所具有的农业的外部性、农业的公共产品性、农业的弱质性、农业的不稳定性导致市场在某些方面失灵,需要政府在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上,采取一定的政

8、策手段加以宏观调控。(2)从农业的基础地位出发来沦证实施农业保护政策的必然性工业生产的资本密集程度要高于农业生产的资本密集程度。随着农业生产资本的增长和技术水平的提高,工业产品的生产成本不断下降,农产品的生产成本则相对上升。在贸易中,农产品的比较优势丧失。在市场竞争中,农产品处于劣势,农民的收入增长缓慢。农业比较优势丧失,资源将流入其他产业。土地自由流动有限,绝大多数土地除了进行农业生产外基本别无它用,政府对农业用地的非农化进行严格的控制,当农民的主要或全部收入来自农业时,需要政府保护。政府因农业基础地位和农民生存对农业采取保护措施。(3)围绕农业的发展阶段来分析农业保护政策的产生日本经济学家

9、速水佑次郎在解剖日本农业保护问题时提出了三个发展阶段理论。一战前处于“食品问题”阶段,农业政策重点在于保障国内食品的充足供给和榨取农业剩余以保障工业发展。一战后至20世纪60年代处于“农业贫困问题”阶段,日本政府只是对农业提供了有限的保护,包括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工作机会、低吸贷款、财政补贴等。20世纪60年代至今处于“农业结构调整问题”阶段,农业政策重点在于缩小城乡差距。(4)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来阐述实施农业保护政策的可能性基姆安德森和速水佑次郎用政治市场来解释为什么发展中国家倾向于向农业征税而工业化国家倾向于支持农业。贫困国家最主要的经济目标是工业化,需要农业支持工业,农业保护政策的本质是让

10、生活在城市的少数人来支持生活在农村的大多数人,不会走得很远。工业化国家工业发达,需要巩固农业。只有当预算成本太高时,工业化国家政府才开始抵制对支持的请求; 则政部、农业部参与农业保护政策的制定; 农业政策最常见的外部政治压力和主要制约是公共预算; 政客和官僚倾向于选择只需很低的直接预算成本的政策。经济发展早期,国家需要尽快实现工业化,各阶层倾向于注重工业。从民族主义或防御的理由出发而产生建立一个更“平衡”的,而不是更特殊的更工业化的经济愿望,使工业保护政策得到广泛的支持。经济发展后,农产品不能获得较高价格的机会成本会提高,采取农业保护政策。食品进口国可能采取进口控制的手段扶持农业; 农业保持比较优势的国家,采取直接补贴或提高国内消费者一、简答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