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xbk血液

上传人:杰猫 文档编号:120579051 上传时间:2020-02-07 格式:PPT 页数:60 大小:2.0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yxbk血液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yxbk血液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yxbk血液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yxbk血液_第4页
第4页 / 共60页
yxbk血液_第5页
第5页 / 共6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yxbk血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yxbk血液(6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生理学 Physiology 生理教研室 1 血液的基本功能 O2 CO2 激素 营养物质 代谢终产物 缓冲 PH 体热 防御保护 生理止血 抵御微生物 免疫 运输 2 本章主要内容本章主要内容 血液组成及理化特性 血细胞生理 生理性止血 血型和输血原则 3 第一节 血液组成 及理化特性 4 1 1 血液的组成 血浆 白细胞和血小板 红细胞 血细胞比容 血细胞在 全血中所占的容积百分 比 反映红细胞在血液 中的相对浓度 正常值 男性为40 50 女性为37 48 占血细胞总数的 99 5 6 各种血细胞各种血细胞 1 2 3 1 2 3 单单 核细胞核细胞 4 5 6 4 5 6 淋巴淋巴 细

2、胞细胞 7 8 9 10 11 7 8 9 10 11 中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 12 13 14 12 13 14 嗜酸性粒细嗜酸性粒细 胞胞 15 15 嗜碱性嗜碱性 粒细胞粒细胞 16 16 红细胞红细胞 17 17 血小板血小板 7 血浆血浆 晶体溶液 血浆蛋白 水分 占血浆成分的90 92 电解质 小分子有机物 气体 白蛋白 A 分子小 含量多 40 48g L 球蛋白 G 1 2 15 30g L 纤维蛋白原 分子大 含量少 多来自肝 浆c 正常A G值 1 5 2 0 65 85g L 血清和血浆的区别 血清中没有纤维蛋白原 但增加了凝血过程中血 小板释出的物质和激活的凝血因子 8

3、1 2 血量 Blood volume v血量 人体血液的总量 循环血量 储存血量 正常成人血量L 体重Kg 7 8 v循环血量 安静时 大部分在心血管中循环 流动的血液 v储存血量 安静时 小部分滞留于肝 脾 肺 腹腔静脉等处 流动缓慢的血液 运动 时被动员补充循环血量 9 1 3 血液的理化特性 血液的比重 黏度和血浆PH v血液的比重 全血 1 050 1 060 血浆 1 025 1 030 RBC 1 090 1 092 v血液的黏度 液体内部颗粒的摩擦 是血流阻力的 组成部分 37 时 全血 4 5 血浆 1 6 2 4 全血属非牛顿液体 黏度与切率呈反变关系 v血浆PH值 正常人

4、为7 35 7 45 其相对恒定有赖 于血液中的缓冲物质 血浆 NaHCO3 H2CO3 Pr Na Pr Na2HPO4 NaH2PO4 RBC内 Hb K Hb HbO K HbO K2HPO4 KH2PO4 KHCO3 H2CO3 以及肺 肾的正常功能 10 1 3 血液的理化特性 血浆的渗透压1 渗透现象 半透膜隔开的两种 不同浓度的溶液 水分子由低 浓度向高浓度中扩散的现象 渗透压 溶液所具有的吸引和 保留水分子的能力 对标准半透膜而言 渗透压的 大小取决于溶液中溶质颗粒数 目的多少 而与溶质的种类和 颗粒的大小无关 渗透压的单位 渗透克分子 Osm 医学中用它的1 1000为 单位

5、 毫渗mOsm 1Osm 6 02 1023个颗粒 L 11 1 3 血液的理化特性 血浆的渗透压2 v对非标准半透膜而言 只有那些不能自由通 过半透膜的溶质颗粒才具有吸引和保留水分 子的作用 细胞膜是近似的标准半透膜 尿素 分子能自由通过红细胞膜 毛细血管壁是非 标准半透膜 水分和小分子物质能自由透过 而血浆蛋白不能透过 v张力 医学上把不能自由透过红细胞膜的溶 质颗粒所产生的渗透压称为 12 胶体渗透压胶体渗透压 晶体渗透压晶体渗透压 1 3mOsm 血浆渗透压 300mOsm 80 来自NaCl 70 80 来自白蛋白 晶体渗透压 决定细胞内外 的水平衡 胶体渗透压 决定毛细血管 内外的

6、水平衡 相关概念 把溶液的渗透压与血浆渗 透压相比较把溶液分为 高渗溶液 低渗溶液 等 渗溶液 如 0 85 NaCl 5 GS为等渗溶液 能使红细胞保持正常形态 的溶液称为等张溶液 即 不能自由通过红细胞膜的 溶质所形成的等渗溶液 1 9 的尿素等渗不等张 13 第二节 血细胞生理 14 2 1 血细胞生成的部位和一般过程 v胚胎早期是卵黄囊造血 第2个月开始肝脾造 血 第4个月开始骨髓造血 肝脾造血减少 出生时几乎完全依赖骨髓造血 v成年人的各种血细胞均发源于骨髓 v由于物理 或X射线 化学 氯霉素 苯 生物 病毒 因素的影响 使造血干细胞发 生质的异常和量的减少 或造血微环境缺陷 引起的

7、贫血称为再生障碍性贫血 15 2 2 红细胞 RBC 生理 数量 形态和功能 v红细胞的数量和形态 贫血 血液中红细胞的数量 血红蛋白浓度低于 正常称为 但两者并不总是平行的 v红细胞的功能 运输O2和CO2 缓冲血浆酸碱度 免疫功能 16 2 2 红细胞生理 生理特性1 v可塑 变形性 红细胞挤过脾窦的内皮细胞裂隙 大鼠 17 2 2 红细胞生理 生理特性2 v悬浮稳定性 原因是表面积 体积较大 红细胞沉降率 血沉ESR 抗凝血在血沉管静置 第一小时末下沉的距离称为 ESR越大 悬浮 稳定性越小 红细胞叠连 红细胞凹面相贴称为 影响因素 取决于血浆 不决定于红细胞 血浆 纤维蛋白原 球蛋白

8、胆固醇 ESR 血浆 白蛋白 卵磷脂 ESR 18 2 2 红细胞生理 生理特性3 v渗透脆性 RBC在低渗盐溶液中发生膨胀破 裂的特性 脆性高 抵抗力低 脆性低 抵 抗力高 高渗溶液中RBC皱缩 NaCl溶液浓浓度RBC状态态 0 85 形态态正常 0 42 部分溶血 0 35 全部溶血 溶血 RBC破裂 Hb漏出 称为 19 2 2 红细胞生理 RBC生成所需要的物质1 v红系祖细胞 原红 Hb合成开始 早幼红 中 幼红 晚幼红 有丝分裂停止 脱去细胞核 网 织红2 3天 成熟红 从原红至此约需6 7天 vRBC生成必需的物质 重要原料 Fe Pr 成熟因 子 VB12 叶酸 其余 VB2

9、 VB6 VC VE Cu Mn Co Zn等 v生成原料 Fe 内源性Fe25mg 日 外源性Fe约需1 2mg 缺Fe造成缺Fe性贫血 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Pr 缺乏蛋白质造成营养性贫血 20 2 2 红细胞生理 RBC生成所需要的物质2 v成熟因子 叶酸 F 和VB12 F FH4 VB12 DNA合成的辅酶 食物中的VB12 内因子 缺乏VB12和叶酸 巨幼细胞性贫血 大细胞高色素性贫血 缺乏内因子 巨幼细胞性贫血或称恶性贫血 21 2 2 红细胞生理 RBC生成的调节 v爆式促进活性因子 BPA 白细胞介素 3 IL 3 和粒 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GM CSF 作用于早期红系祖细

10、胞 爆式红系集落形成单位BFU E 使细胞从静息状 态 G0期 进入DNA合成期 S期 v促红细胞生成素 EPO 主要作用于晚期红系祖细胞 红系集落形成单位CFU E 由肾皮质管周间质细胞 成 纤维细胞 内皮细胞 生成的糖蛋白 肝细胞也有少量 生成 严重肾疾病时 EPO产生减少 造成肾性贫血 v雄激素 主要是促进EPO生成 也可直接作用于脊髓使 RBC生成增加 v其他促使RBC生成的激素 T4T3 GH 糖皮H等 22 促红细胞生成素调节红细胞生成的反馈环 BFU E 爆式红系集落形成单位 早期红系祖细胞 CFU E 红系集落形成单位 晚期红系祖细胞 表示促进 表示抑制 肝 爆式 促进 活性

11、因子 BPA 体外实验 23 2 2 红细胞生理 RBC的破坏和清除 RBC寿命 120天 90 巨噬细胞吞 噬 消化 Fe 氨基酸 胆红素 重复利用胆汁 10 血流中破损溶血Hb 血浆中的 触珠蛋白 肝内处理 24 2 3 白细胞 WBC 生理 略 25 2 4 血小板 Tc 生理 v血小板 platelet或thrombocyte 骨髓巨核细胞脱 落的小块胞质 是具有代谢功能的细胞 vTc的生成受血小板生成素TPO调节 TPO主要由肝 细胞生成 vTc在血液中平均寿命 7 14天 但只有最初2天有 生理活性 75 衰老和受损的Tc在肝脾中清除 其 余部分在活动中被消耗 vTc的功能 参与生

12、理止血 参与凝血过程 维持血管内皮的完整性 26 2 4 血小板生理 Tc生理特性1 v黏附 Tc与非Tc的表面的黏着称为 Tc膜GP 血浆vWF 内皮下成分 胶原 v释放 分泌 刺激引起Tc内致密体 颗粒或溶酶 体中物质排出的现象称为 致密体 ADP ATP 5 HT Ca2 颗粒 血小板球蛋白 PF4 PF5 vWF 纤维蛋白 原等 v聚集 Tc彼此之间相互黏着称为 v收缩 Tc内有收缩蛋白系统 能使血凝块回缩 Tc 活化后 Ca2 i 能促进Tc收缩 v吸附 Tc能吸附凝血因子 提高其局部浓度 有利 于凝血和生理止血 27 2 4 血小板生理 Tc生理特性2 vTc聚集的时相 第一聚集时

13、相 可逆性聚集 第二聚集时相 不可逆性聚集 v致聚剂 生理 ADP E 5 HT 组胺 胶原 凝血酶 TXA2 病理 细菌 免疫复合物 药物等 28 Tc聚集的过程 Tc膜 GP b a 致聚剂 Tc膜GP b a分子上 的纤维蛋白原受体暴露 Ca2 纤维蛋白原 Tc 纤维蛋白原 Tc 纤维蛋白原 Tc 纤维蛋白原 Tc 纤维蛋白原 vWF Tc Tc 激活 活化的Tc 或者Tc vWF 于是 29 血小板的聚集曲线 A 示 ADP 引起血小板聚集时血小板悬液透光度的增加呈双 相变化 表明血小板先迅速发生聚集 然后解聚 进而发生 更强的不可逆性聚集 B 示胶原引起血小板聚集时血小板悬液透光度呈

14、单相性持 续增高 表明血小板呈单一的不可逆性聚集 30 血小板和内皮细胞中前 列腺素 PG 的代谢 TXA2 血栓烷 A2 PGI2 前列环素 cAMP 环一磷酸腺苷 促进 抑制 致聚剂 致聚剂受体 Tc Ca2 cAMP Tc聚集 致聚剂的作用机制 Aspirin 31 第三节 生理性止血 正常情况下 小血管受损后引起的出血几分钟 内自行停止 这种现象称为生理止血 模板法测 定出血时间 正常人 9min 出血时间主要反映 血小板的问题 32 3 1 生理性止血的基本过程 生理止血过程示意图 缩 凝 堵 33 3 2 血液凝固 凝血块的扫描电镜图 血液凝固 血液 由流动的液体状 态变成不能流动

15、 的凝胶状态的过 程称为 简称 凝血 凝血时间 主要 反映凝血因子的 问题 34 3 2 血液凝固 凝血因子1 未编号的凝血因子 高分子激肽原 前激肽释放酶 35 3 2 血液凝固 凝血因子2 v凝血因子 血浆和组织中参与凝血的物质称 为 v除 外全部属于蛋白质 且大部分是酶 但 正常时都以酶原形式存在于血浆 v 和前激肽释放酶都是丝氨酸蛋 白酶 v除 外 都在肝内生成 且 需 要VK参与 称为VK依赖因子 36 3 2 血液凝固 凝血过程 凝血过程的三个基本步骤 凝血过程要点 1 正反馈 一旦触发就形成瀑布样反应 直到完成 2 酶促连锁反应 环环紧扣 一个环节受阻 整个过程就会终止 3 外源

16、途径在整个反应启动中起关键作用 是启动物且有 锚定 作用 4 在多环节中起作用 临床用于促凝血 加Ca2 和抗凝血 去Ca2 37 凝血过程 示意图 PL 磷 脂 PK 前 激肽释放 酶 K 激肽 释放酶 HK 高 分子激肽 原 表 示正反馈 促进 凝血酶原酶复合物 38 3 2 血液凝固 凝血的调控1 v血管内皮的抗凝作用 屏障 防止Tc 凝血因子与内皮下组织接触 抗凝血 合成抗凝物质 硫酸乙酰肝素 抗凝血 酶 凝血酶调节蛋白 TM 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 TFPI 抗Tc 合成并释放PGI2 NO 激活纤溶 合成分泌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 PA v纤维蛋白的吸附 锚定 血流稀释和单核巨核 细胞的吞噬作用 39 3 2 血液凝固 凝血的调控2 v生理性抗凝物质 丝氨酸蛋白酶抑制物 抗凝血酶 肝素辅因子 C1抑制物 1 抗胰蛋白酶 2 抗纤溶酶 2 巨球蛋白等 抗凝血酶 血浆糖蛋白 肝和血管内皮细胞 作 用 灭活凝血因子 与活化的 活性 中心的丝氨酸残基结合 作用有肝素依赖性 与肝素结合后抗凝作用增强2千倍 在生理情况 下 主要与内皮细胞表面的硫酸乙酰肝素结合 40 3 2 血液凝固 凝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