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概论模拟考试题

上传人:xmg****18 文档编号:120577210 上传时间:2020-02-0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9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学概论模拟考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文学概论模拟考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文学概论模拟考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文学概论模拟考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文学概论模拟考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文学概论模拟考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学概论模拟考试题(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业.专注一、名词解释1、文学: 答案:文学是显现在话语蕴藉中的审美意识形态。地理学。 2、话语蕴藉: 答案:对文学活动的特殊的语言与意义状况的概括,指文学作为社会性话语活动蕴含着丰富的意义生成可能性。 3、艺术构思: 答案:作家在材料积累和艺术发现基础上,在某种创作动机的指导下,以心理活动和艺术概括方式,创造出完整的呼之欲出的意象序列的思维过程。 4、艺术真实: 答案:以主观性感知与诗艺性创造,在其营构的假定性情境中表现对社会生活内蕴、特别是那些本质性规律性的东西的认识与感悟。 5、诗: 答案:诗是一种语词凝练、结构跳跃、富有节奏和韵律、高度集中地反映生活和表达思想情感的文学体裁。 二、简答

2、题1、列举文学理论的基本形态 答案: 从文学创作文学作品文学接受这一流动系统来看,文学理论有文学哲学、文学心理学、文学信息学、文学符号学等基本形态;从文学创造艺术价值文学消费这个流动系统看,文学理论有文学社会学、文学价值学、文学文化学等基本形态。 2、文学活动的四要素是什么? 答案: 根据艾布拉姆斯的观点,文学活动应由四个要素或环节构成:世界、作者、作品和读者。我们认为这四个要素是文学活动的四个基本要素。它们在文学活动这个整体中不是彼此孤立地或静止存在的,而是相互渗透、相互依存、相互作用,浑然一体。 3、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基石是什么? 答案: 第一、文学艺术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 第二、文

3、学艺术作为意识形态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第三、文学艺术是一种艺术生产。 三、论述题1、怎样理解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意识 答案: 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性质是对文学活动的特殊性质的概括,指文学是一种交织着无功利与功利、形象与理性、情感与认识等综合特性的话语活动。 文学做为审美意识形态,从目的上看,既是无功利的,也是功利的。确切地说,无功利是直接性的,功利性是间接的,直接的无功利性总是实现间接功利性的手段。从方式上看,既是形象的,也是理性的。文学是形象的,这是由于文学的直接的审美感性特征决定的;同时,文学又是理性的,即文学创作、阅读及形象本身都与某种简接的或深层的理性思考有关,这是由文学的人类活动属性本身

4、决定的。总之,文学直接地是形象的,但在深层又是理性的。从态度上看,既是情感的,也是认识的。审美情感是直接的,理性认识则是间接的。直接的审美情感的深层往往隐伏着间接的理性认识。 2、试述文学发展的因素。 答案: 以生产劳动为中心的人们的经济活动,是推动文学发展的终极原因。 “不平衡关系”说明了文学发展与经济发展关系的一个方面,而这一关系的另一方面是两者发展上的平衡关系,就是经济的、物质生产活动的发展水平会最终制约文学发展水平。不平衡与平衡两者共存于文学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之中,从局部的情况,或者从某一历史时期的情况看,不平衡关系确实存在的,但在总的方面,或者说从相当长的历史阶段来分析,那么文学与经济

5、发展之间大致平衡。 但是,最终的支配作用的因素并不等于唯一的因素,影响文学发展的除了经济以外,上层建筑的政治、道德、哲学、宗教等观念以及一些涉及文学发展的制度、政策、设施也会对文学发展产生影响,而且往往是更直接的影响。 综上,文学发展是在诸多因素的“合力”中进行的,“合力”的方向可能与其中任何一种力的方向都不相同,而“合力”中起着终极作用的因素是经济。 一、名词解释1、意境: 答案:意境是抒情型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境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系统及其所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 2、抒情话语: 答案:抒情话语是一种表现性话语,它具有象征性地表现情感的功能,通过类似音乐的声音组织和富有意蕴的画面组织来体

6、现难以言传的主观感受过程。 3、文学风格: 答案:文学风格就是作家创作个性与具体话语情境造成的相对稳定的整体话语特色。 4、文学消费实: 答案:近代以来出现的,指的是在商品经济充分发展、印刷出版等传播媒介得到广泛运用的条件下,在文学成为一种特殊的商品以来,人们对它的消费、阅读和欣赏。 5、期待视野: 答案:在文学阅读之先及阅读过程中,作为接受主体的读者,基于接受主体的读者,基于个人和社会的复杂原因,心理上往往会有一个既成的结构图式。读者的这种据以阅读文本的既成心理图式,叫做阅读经验期待视野,简称期待视野。 二、简答题1、简述作为文学创造客体的社会生活的特殊性 答案: 第一、文学创造的客体是整体

7、性的社会生活。 第二、文学创造的客体是具有审美价值的或经过审美提炼而具有审美价值的社会生活。 第三、文学创造的客体是作家体验过的社会生活。 2、简述艺术概括的规律 答案: 第一、在对富有特征的具体事物的观照和描述中,实现“个别”和“一般”的统一。 第二、实现“个别”和“一般”相统一的过程,始终体现为主体意识对客体对象的能动性介入和把握。 3、文学话语的特点 答案: 文学话语的特点有形象性、生动性、凝练性、音乐性。此外,还有三个特点: 文学话语是内指性的。 文学话语具有心理蕴含性。 文学话语具有阻拒性。 三、论述题1、试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答案: 首先,典型环境,不过是充分地体现了现实关系真

8、实风貌的人物的生活环境。它包括以具体独特的个别性反映出特定历史时期社会现实关系总情势的大环境;又包括由这种历史环境形成的个人生活的具体环境。 其次,关于典型环境与典型人物的关系,一方面典型性格是在典型环境中形成的。所谓环境,就是那种形成人物性格、“并促使他们行动”的客观条件;同时,典型环境还逼迫着人物的行动,制约着人物性格的发展变化。另一方面,在一定条件下,典型人物可以对环境发生反作用。典型环境与典型人物的关系还有互相依存的一面。典型人物的刻画是离不开典型环境的,典型环境是典型人物赖以生存发展的现实基础。 2、试论述叙事视角 答案: 视角也称为聚焦,即作品中对故事内容进行观察和讲述的角度。视角

9、的特征是由叙述人称决定的。叙事视角分三种:第一人称叙述、第三人称叙述、第二人称叙述,还有叙述视角和人称的变换。 (1)第三人称叙述是从与故事无关的旁观者立场进行的叙述。这类叙述的传统特点是无视角限制,也可称为是无焦点叙述。但传统的叙事方法易产生叙述者对作品中的人物及其命运完全控制、任意摆布,剥夺了接受者的大部分探索、解释作品地权力,而现代的第三人称叙述作品实际上是退缩到了一个固定的焦点上。例如达罗卫夫人 (2)第一人称叙述即作品中的叙述者同时又是故事中的一个角色,成为内在式焦点叙述。首先,这个人物不仅可以参与事件过程,还可以离开作品环境而面向读者进行描述和评价。其次,做为叙事者的视角受到了角色

10、身份的限制,这造成了叙述的主观性。 (3)第二人称叙述的方式,这类叙事的主人公是以“你”的称谓出现的。 (4)除此之外,叙述视角和人称还可能出现变换。 一、名词解释1、艺术真实: 答案:以主观性感知与诗艺性创造,在其营构的假定性情境中表现对社会生活内蕴、特别是那些本质性规律性的东西的认识与感悟。 2、诗: 答案:诗是一种语词凝练、结构跳跃、富有节奏和韵律、高度集中地反映生活和表达思想情感的文学体裁。 3、意境: 答案:意境是抒情型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境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系统及其所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 4、抒情话语: 答案:抒情话语是一种表现性话语,它具有象征性地表现情感的功能,通过类似音

11、乐的声音组织和富有意蕴的画面组织来体现难以言传的主观感受过程。 5、文学风格: 答案:文学风格就是作家创作个性与具体话语情境造成的相对稳定的整体话语特色。 二、简答题1、审美意象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答案: (1)审美意象的本质特征是哲理性; (2)审美意象的表现特征是象征性; (3)审美意象的形象特征是荒诞性; (4)审美意象的思维特征是抽象思维的直接参与。 2、简述叙事的构成 答案: 第一方面是叙事内容,指构成一段叙事话语主题的故事内容,即被讲述的故事,包括事件、人物、场景等等。 第二方面是叙事话语,即叙事作品中使故事得以呈现的陈述语句本身。 第三方面是叙述动作,即作为一种行为而存在的支配叙述

12、话语的“叙述”本身。 3、辨析文学消费和文学接受 答案: (1)文学消费具有物质消费和精神消费二重性,而文学接受则纯属一种精神文化范围内的活动。 (2)文学消费既包括阅读行为,也包括未含阅读活动的消费行为;而文学接受则一定是一种阅读或欣赏的精神活动。 (3)文学消费和文学接受的主客观条件不同。 (4)文学消费研究具有综合的多视角的特点,而文学接受研究则偏于审美经验或艺术心理这一独特视角。 三、论述题1、试论述叙事视角 答案: 视角也称为聚焦,即作品中对故事内容进行观察和讲述的角度。视角的特征是由叙述人称决定的。叙事视角分三种:第一人称叙述、第三人称叙述、第二人称叙述,还有叙述视角和人称的变换。

13、 (1)第三人称叙述是从与故事无关的旁观者立场进行的叙述。这类叙述的传统特点是无视角限制,也可称为是无焦点叙述。但传统的叙事方法易产生叙述者对作品中的人物及其命运完全控制、任意摆布,剥夺了接受者的大部分探索、解释作品地权力,而现代的第三人称叙述作品实际上是退缩到了一个固定的焦点上。例如达罗卫夫人 (2)第一人称叙述即作品中的叙述者同时又是故事中的一个角色,成为内在式焦点叙述。首先,这个人物不仅可以参与事件过程,还可以离开作品环境而面向读者进行描述和评价。其次,做为叙事者的视角受到了角色身份的限制,这造成了叙述的主观性。 (3)第二人称叙述的方式,这类叙事的主人公是以“你”的称谓出现的。 (4)

14、除此之外,叙述视角和人称还可能出现变换。 2、论述文学生产与文学消费的辩证关系 答案: 文学生产与文学消费之间形成了一种辩证的互动关系。一方面,文学生产规定着文学消费;另一方面,文学消费同时也制约着文学生产。 文学生产规定着文学消费,主要表现在文学生产为文学消费提供消费的对象,即为文学产品;文学生产规定着文学消费的方式;文学生产规定着文学消费的需要,或者说,生产着新的消费者。 同时,文学消费也同样反作用于文学生产,对文学生产起到重大的制约作用。文学消费制约着文学生产,首先表现在文学产品在消费中才得到最后实现;文学消费制约着文学生产的方式和规模;文学消费体现了文学生产的目的和动力。 一、名词解释1、当代性: 答案:这里指建设文学理论新形态应体现时代精神,具体说,当代性应概括社会主义文学实践的新经验,回答社会主义文学运动提出的新问题,敢于面对20世纪西方文论的挑战,敢于吸收新的方法。 2、艺术发现: 答案:艺术发现是作家依据自己的理想、审美原则,从所观察的事物中发掘出的一种独特的感知。 3、形式创造: 答案:是文学创造的基本原则之一,要求作家赋予自己的创作对象以艺术形式。形式创造既体现为对内容的内在结构的把握,又体现为利用语言材料及艺术手段(结构、题材、韵律、表现手法)对内容的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