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习班毫针刺法的临床运用

上传人:杰猫 文档编号:120573417 上传时间:2020-02-07 格式:PPTX 页数:89 大小:949.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习班毫针刺法的临床运用_第1页
第1页 / 共89页
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习班毫针刺法的临床运用_第2页
第2页 / 共89页
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习班毫针刺法的临床运用_第3页
第3页 / 共89页
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习班毫针刺法的临床运用_第4页
第4页 / 共89页
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习班毫针刺法的临床运用_第5页
第5页 / 共8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习班毫针刺法的临床运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习班毫针刺法的临床运用(8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透穴刺法多针刺法深浅刺法运动针刺法 第一节临床常用刺法 中医药大学院针灸推拿学习班 毫针刺法的临床运用 谭声定 13017281174QQ微信 434405310 一针透两穴或一针透多穴治疗疾病的刺法 1 直透法操作 直刺进针 由甲穴向其对应的乙穴透刺 刺入甲穴得气后 继续刺入乙穴 得气后实施相应手法 应用 表里两经直透 治疗表里两经病症 邻近经脉直透 治疗邻近经脉病症 一 透穴刺法 一 操作方法和临床应用 1 精简用穴2 扩大腧穴的主治范围3 促进经气传导 一 透穴刺法 二 临床特点 1 透穴深度以相关穴位得气为度 不必刺穿乙穴皮肤 也不一定要透达乙穴的表皮下 2 透穴进针时要避开血管 骨骼

2、 肌腱 内脏 进针缓慢 注意方向和深度 防止针刺损伤组织器官 3 透穴刺法手法要轻柔缓慢 透皮后缓慢进针 捻转角度与力度宜小 透刺穴位得气后 用小幅度提插捻转手法 4 因人施术 年轻体壮 针刺耐受性强 针感迟钝者多用本法 年老体弱 针刺敏感者慎用本法 孕妇 婴幼儿忌用本法 一 透穴刺法 三 注意事项 在病变局部或腧穴处 用多支毫针刺入施术的方法 1 原文 灵枢 官针篇 傍针刺者 直刺 傍刺各一 以治留痹久居者也 2 操作方法先在患部痛点正中 或反应点 或某一腧穴 直刺一针 主针 再在该针旁边0 5 1寸处向痛点正中斜刺一针 辅针 针尖朝向并靠近主针 得气后施捻转提插手法1分钟 促使针感向四周扩

3、散 3 临床应用本法治疗 留痹久居 即病位固定不移 病灶较小 缠绵难愈的痹痛 一 傍针刺 二 局部多针刺法 在病变中心直刺一针 两侧各斜刺一针的刺法 1 原文 灵枢 官针篇 齐刺者 直入一 傍入二 以治寒气小深者 或曰三刺 三刺者 治痹气小深者 2 操作方法用3支等长毫针 先在痛点中心直刺一针 主针 得气后行针1分钟 再用2支毫针在其两侧 上下或左右 1 1 5寸处向痛点中心斜刺 辅针 得气后行针1分钟 促使针感向深层或四周扩散 3 临床应用病位较深的寒湿痹证与疼痛 如梨状肌损伤以环跳穴为主针齐刺 腰痛取腰阳关 大肠俞三针齐刺 二 齐刺 二 局部多针刺法 在病变中心直刺一针 其上下左右各刺一针

4、的刺法 1 原文 灵枢 官针篇 扬刺者 正内一 傍内四而浮之 以治寒气之博大者也 2 操作方法先用1 5寸毫针在病变中心直刺一针 主针 得气后捻转行针1分钟 再用4支毫针 1 5 3寸 在其上下左右各1 2 5寸处朝病变中心斜刺或沿皮刺 辅针 得气后行针1分钟 使针感向四周扩散 3 临床应用本法治 寒气之博大者 即病位较浅 病灶较大的疾病 三 扬刺 二 局部多针刺法 在扬刺法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多针向病变中心刺入的刺法 1 操作方法在病变中心直刺一针 在其四周边缘处向中心斜刺或平刺4 8针 根据病灶面积确定针数 多采用长针 得气后捻转行针 留针20 30分钟 隔5 10分钟捻针1次 促进针感向四

5、周扩散 2 临床应用范围较大的肿块 疼痛 麻木 皮肤病 四 围刺 二 局部多针刺法 根据不同的病变部位实施深浅不同的刺法 病位有皮 脉 肉 筋 骨之分 在刺法上也有相应的区别 原文 灵枢 官针篇 毛刺者 刺浮痹于皮肤也 素问 刺要论 刺毫毛腠理无伤皮 操作 用短毫针轻浅点刺皮毛 不透皮 勿出血 应用 浅表疾病 小儿疾患 如小儿腹泄 可轻浅点刺水分 天枢 气海 关元 足三里 上巨虚 下巨虚等穴 一 毛刺 直针刺 半刺 三 病位深浅刺法 1 毛刺 原文 灵枢 官针篇 半刺者 浅内而疾发针 无针伤肉 如拔毛状 以取皮毛 此肺之应也 半与全相对 半刺指进针半途而止 不深入 浅刺针 快出针 不伤肌肉 定

6、位于皮毛 如同拔出毫毛一样 应用 浅表疾病 小儿疾患 目前的梅花针法为毛刺 半刺法发展而来 2 直针刺 原文 灵枢 官针篇 直针刺者 引皮乃刺之 以治寒气之浅者也 直并不是指进针90 的直刺 而是针尖直对病所 操作 押手捏起穴位两旁皮肤 刺手针尖朝病所沿皮刺入 应用 浅表病症 寒气之浅 三 病位深浅刺法 一 毛刺 直针刺 半刺 3 半刺 4 注意事项 1 毛刺与半刺均为浅刺疾出 但毛刺较浅 浅刺勿透皮 不出血 半刺较深 浅刺透皮后快速出针 2 毛刺与半刺均治疗浅表疾病 小儿疾患 激量较小不留针 要求取穴较多 一般可取5 15个穴位 不然难以构成有效刺激量 3 直针刺法发展为现代的沿皮横透法 可

7、酌情留针 一 毛刺 直针刺 半刺 三 病位深浅刺法 1 浮刺 原文 灵枢 官针篇 浮刺者 傍入而浮之 以治肌急而寒者也 操作 斜刺进针至肌肉浅层施术 应用 风寒束表引起的肌肉拘急疼痛 全身酸困不适 肌肤麻木不仁等 或扭伤导致肌肉浅层的疼痛 麻木不适 浮刺与毛刺 半刺均为浅刺法 但毛刺浅刺皮毛而不透皮 半刺浅刺疾出而透皮 毛刺与半刺均定位于皮肤 浮刺则是斜针浅刺至肌肉浅层施术 定位于肌肉浅层 二 分刺 合谷刺 浮刺 三 病位深浅刺法 2 分刺 原文 灵枢 官针篇 分刺者 刺分肉之间也 素问 调经论 病在肉 调之分肉 操作 刺入肌肉间隙捻转提插行针施术 应用 治疗各种肌肉病变 3 合谷刺 原文 灵

8、枢 官针篇 合谷刺者 左右鸡足 针于分肉之间 以取肌痹 此脾之应也 素问 气穴论 肉之大会曰谷 操作 在肌肉丰厚处先直刺至深层 退至浅层后分别向左 右斜刺 使针刺痕迹形如鸡足 应用 治疗各种肌肉病变 同分刺法 二 分刺 合谷刺 浮刺 三 病位深浅刺法 4 注意事项 1 浮刺与分刺 合谷刺均为刺肌肉之法 但浮刺刺入肌肉浅层 而分刺与合谷刺刺入肌肉深层 2 分刺与合谷刺均刺 分肉之间 即均在肌肉丰厚部位施术 分刺只在肌肉丰厚处作捻转插行针 而合谷刺要求一针多向刺 形如鸡足 二 分刺 合谷刺 浮刺 三 病位深浅刺法 1 关刺 原文 关刺者 直刺左右尽筋上 以取筋痹 慎无出血 此肝之应也 或曰渊刺 一

9、曰岂刺 操作 在关节附近的肌腱上针刺 可作小幅度捻转提插 不宜大幅度捣针 防止刺伤肌腱或出血 应用 肌腱 韧带 关节病变 三 恢刺与关刺 三 病位深浅刺法 2 恢刺 原文 恢刺者 直刺傍之 举之前后恢筋急 以治筋痹也 操作方法一 针刺受损经筋的旁边 或前或后地提插捻转 为一针多向刺法 张景岳等 方法二 从受损肌腱旁刺入 捻转插插行针 将针提至皮下 配合关节屈伸活动 为一种互动刺法 新教材 方法三 从受损肌腱旁刺入 得气后 令患者作关节功能活动 不断更换针刺方向 以舒缓筋急 老教材6版 应用 肌腱 韧带 关节病变 3 注意事项 1 关刺法直接刺筋 禁止大幅度提插 捣针 防止损伤肌腱 一般只宜小幅

10、度捻转提插 刺激其边缘 2 恢刺法令患者活动关节前 必须将针提到皮下 防止弯针 断针 3 无论是关刺还是恢刺 施术时手法必须轻柔 注意针刺方向与深浅 因为肌腱 韧带附着的关节处血管丰富 针刺不慎容易引起出血 疼痛 甚至关节屈伸功能障碍 三 恢刺与关刺 三 病位深浅刺法 1 输刺 原文 输刺者 直入直出 深内之至骨 以取骨痹 此肾之应也 操作 直刺进针 深刺至骨 在病变处捻转提插 然后逐步退针 应用 骨与关节病变 2 短刺 原文 短刺者 刺骨痹 稍摇而深之 致针骨所 以下摩骨也 操作 进针时 边摇动针柄 边逐步深入 深刺至骨上下提插 如摩刮骨状 其手法特点是摇法与提插法结合 有扩大针感的作用 应

11、用 骨与关节病变 四 短刺与输刺 三 病位深浅刺法 3 注意事项 1 短刺与输刺均以局部取穴为主 以针刺至骨为度 2 为避免损伤骨骼 二法手法要轻柔 可作小幅度捻转提插 不宜作大幅度捣针 四 短刺与输刺 三 病位深浅刺法 医生在针刺施术时 指导患者活动相关部位的刺法 由于医生与患者配合互动 又称为互动式刺法 1 选穴原则由于本法要求活动局部 所以以远道取穴为主 可以上病下取 下病上取 左病右取 右病左取 一 操作方法 四 运动针刺法 2 针刺方法针刺得气后 实施手法1 2分钟 指导患者活动相关部位5 10分钟 重复上述操作1 2次 此为先针后动 亦可边针边动 即针刺得气后 一边行针施术 一边叫

12、患者活动相关部位 3 活动部位 关节部位以屈伸 旋转为主 眼 口腔 咽喉 肛门等部位以其生理活动为主 语言障碍者以指导其发音为主 内脏以胸式或腹式深呼吸为主 目前多用于肢体关节疼痛 运动功能障碍 二 临床应用 四 运动针刺法 1 实施针刺手法时 应由弱渐强 并随时观察患者的面部表情 防止晕针 2 指导患者作运动时 幅度宜由小到大 速度宜由慢渐快 以患者耐受为度 3 是先针后动 还是边针边动 是否留针 一次治疗的总时间等问题 应根据临床实际灵活掌握 三 注意事项 四 运动针刺法 1 巨刺 缪刺 概念 指采用右病取左 左病取右的一种选穴方法 灵枢 官针 云 巨刺者 左取右 右取左 素问 调经论 王

13、冰注 巨刺者 刺经脉 左痛刺右 右痛刺左 缪刺者 刺络脉 左背刺右 右痛刺左 操作方法 左病取右 右病取左 左右交叉取穴的针刺方法 适用范围 面瘫 牙痛 中风等 五 其他刺法 2 偶刺 概念 指选穴采用一前一后的针刺方法 灵枢 官针 云 偶刺者 以手直心若背 直痛所 一刺前 一刺后 以治心痹 操作方法 先用手循按前胸募穴和后背俞穴 前后对偶斜刺 或在痛点上一针刺前胸 一针刺后背 适用范围 心胸疼痛 五 其他刺法 3 刺血法 豹文刺 原文 灵枢 官针篇 豹文刺者 左右 前后针之 中脉为故 以取经络之血者 此心之应也 操作 以穴位为中心 进行散刺出血的刺法 应用 治疗红肿热痛 五 其他刺法 赞刺

14、原文 灵枢 官针篇 赞刺者 直入直出 数发针而浅刺出血 是谓治痈肿也 操作 直入直出 刺入浅而出针快 是连续浅刺出血的方法 应用 治痈肿 丹毒等 五 其他刺法 络刺 原文 灵枢 官针篇 络刺者 刺小络之血脉也 操作 是浅刺体表郁血的细小络脉使其出血 应用 多用于实证 热证 五 其他刺法 第二节分部腧穴针刺操作 不同的部位 由于其局部解剖不同 因此 针刺时也应该有所不同 防止刺伤内脏 神经 血管等组织器官 一 头面颈项部腧穴 一 头部腧穴头部 项部除外 皮薄肉少 血管丰富 针刺时大多采用平刺0 5 0 8寸 毫针快速透皮后 刺入帽状腱膜下层 有落空感 手法以捻转行针为主 出针后用消毒干棉球按压止

15、血 囟会穴 小儿囟门未闭时禁针 一 头面颈项部腧穴 二 眼眶内腧穴 眼眶内血管丰富 组织疏松 深部还有视神经 针刺手法宜慢宜轻 一般不作捻转提插手法 得气便可留针 必要时可酌情小幅度捻转 禁止大幅度提插捣针 防止出血 具体操作如下 1 进针前 嘱医者闭目 左手将眼球推开并固定 2 进针时 针沿眶骨边缘缓慢刺入0 5 1寸 最深不可超过1 5寸 3 得气后便留针 一般不作捻转提插手法 必要时可酌情小幅度捻转 但不宜大幅度提插捣针 4 缓慢出针 出针后用消毒干棉球压迫针孔2 3分钟 防止出血 若出血不止 可作冷敷止血 24小时后热敷以促进瘀血消散 一 头面颈项部腧穴 三 耳部腧穴 耳前三穴 耳门

16、听宫 听会 张口进针 由前外向后内刺入0 5 1寸 留针时闭口 不宜作大幅度捻转提插 防止出血 耳后完骨穴 斜刺0 5 0 8寸 翳风 直刺0 8 1寸 或由后外向内下方斜刺0 5 1寸 不宜深刺 防止刺伤面神经干 面瘫初期手法宜轻 一 头面颈项部腧穴 四 面部腧穴 1 四白 由内下方向外上方斜刺0 3 0 5寸 即可刺入眶下孔 本穴不宜深刺 若超过1寸可刺伤眼球 手法轻柔 不宜大幅度捻转提插 防止刺伤眶下动 静脉出血 2 额 颞穴位 平刺0 5 1寸 阳白向下平刺0 5 1寸 透鱼腰 印堂一般向下平刺 丝竹空 瞳子髎向后平刺 攒竹向下或向外平刺 太阳可直刺0 5 0 8寸 3 面部口鼻周围穴 直刺0 2 1寸 斜刺或平刺0 3 3寸 下关直刺0 5 1寸 人中 素髎向上斜刺0 3 0 5寸 迎香向上平刺0 5 1寸 地仓 颊车可平刺透穴3寸 面部血管丰富 针刺手法宜轻 防止出血 一 头面颈项部腧穴 五 项部穴 一般直刺或向下斜刺0 5 1寸 1 哑门 风府 直刺或向下斜刺0 5 1寸 禁止向上深刺 当向上深刺1 5寸以上 容易出现危险 2 风池 朝鼻尖方向刺入0 5 1寸 深部是寰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