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湿阻病

上传人:杰猫 文档编号:120569414 上传时间:2020-02-07 格式:PPT 页数:20 大小:7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湿阻病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中医湿阻病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中医湿阻病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中医湿阻病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中医湿阻病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医湿阻病》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湿阻病(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湿阻 目的与要求 了解湿阻的概念 范围 熟悉湿阻的病因病机 掌握湿阻各个证型的辨证论治 广州中医药大学内科教研室易思 概述 定义 湿邪阻滞中焦 运化功能减弱 以脘腹闷满 肢体困重 纳食呆滞为主要症状的外感疾病 源流 素问 指出湿邪为病与自然环境 气候有重要关系 金匮要略 痉湿暍病脉证并治 湿邪致病的表现 治法 禁忌 临证指南医案 记载有治疗温病的大量医案 为温热病的辨证用药提供了笵例 温病条辨 倡导三焦辨证 范畴 湿阻中焦脾胃 几种假说 1 血液循环系统说2 内分泌系统说3 胸导管 血管 神经系统说4 微循环系统说5 淋巴系统说6 中焦胰腺说 胃肠道功能紊乱 胃肠神经官能症 功能性消化不良 十

2、二指肠壅滞症 肠道易激综合征 水电解质失调 某些维生素缺乏症 范围 肢体困重 脘腹痞闷 纳食呆滞 舌苔厚腻 脉濡 证候特征 病因病机 病因 久居湿地外因涉水作业气候潮湿 嗜食生冷肥甘饥饱失常素体脾虚大病失调 内因 病理示意图 外湿 内湿 脾胃 运化失职 热为湿遏 湿为热蒸 中阳不健损伤脾阳 湿从热化湿遏热伏 湿从寒化寒湿相合 湿热蕴蒸 寒湿困脾 重 闷 呆 腻 濡 湿阻的病位在脾胃 病机是湿邪阻滞中焦 病变有寒化 热化之异 诊断 1 临床表现 重 闷 呆 腻 濡2 体征 无器质性改变 实验室理化检查正常3 起病与夏令梅雨季节 地域潮湿有关 4 起病缓慢 病势缠绵 病程较长 病位固定 鉴别诊断

3、湿温 湿热留于气分 传变入营血 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不退 身重而痛 脘痞闷 病情重 湿阻 湿阻中焦 脾胃失于健运 临床表现以重 闷 呆 腻 濡为特点 病情轻 辨证论治 辨证要点辨寒热 寒湿 身重而寒 无汗 脘痞闷胀 喜揉按 口中淡而无味 便溏 苔白腻 脉濡缓 湿热 身重有热 汗出 脘痞似痛 不喜揉按 甚至拒按 口苦而粘腻 尿赤 苔黄腻 脉濡数 治疗原则 祛湿健脾 祛邪 祛湿 芳香化湿 淡渗利湿 苦温燥湿 清热化湿 扶正 健脾益气 分型论治主证 四肢困重 脘腹胀闷 纳呆 湿困脾胃 症状 主证 头重如裹 恶寒 口淡无味便溏 舌淡红 苔白腻 脉濡滑 治法 芳香化湿 方药 藿香正气散 湿热中阻 症状 主

4、证 脘痞闷似痛 身热口苦 渴不欲饮 尿赤舌红苔黄腻 脉濡数 清热化湿 王氏连朴饮 治法 方药 脾虚湿滞 主证 脘腹痞闷喜揉按 神疲乏力 口淡 便溏舌淡齿印 苔薄腻脉濡缓 健脾化湿 香砂六君子汤 参苓白术散 症状 治法 方药 祛湿药用时过久量重湿未去而阴先耗素体阴虚湿从热化 伤及胃阴 合用甘淡生津 甘寒增液之品 生津养阴而不助湿 沙参 石斛 芦根 生地 梨汁 清热化湿而不伤阴 荷叶 滑石 苡仁 1 湿阻蒸热 头痛脘闷 藿香 杏仁 茯苓皮 厚朴 木防己 2 湿阻泄泻藿香梗 茯苓皮 大腹皮 麦芽 厚朴 陈皮 3 湿阻身痛白术 桂枝 苡仁 茯苓 蚕砂 木防己 叶氏医案 预后 本病一般传变很少 变证不多 病情较轻 预后较好 预防与调摄 忌生冷 肥甘 饥饱有度 避潮湿涉水若湿阻已成 饮食以清淡容易消化为宜 对于常患湿阻者 每逢夏令梅雨季节 用藿香 佩兰 脉芽煎水作饮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