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物理二轮复习---第十三章第2讲 放射性元素的衰变、核能Word版含答案

上传人:刚** 文档编号:120564839 上传时间:2020-02-07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350.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高考物理二轮复习---第十三章第2讲 放射性元素的衰变、核能Word版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新高考物理二轮复习---第十三章第2讲 放射性元素的衰变、核能Word版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新高考物理二轮复习---第十三章第2讲 放射性元素的衰变、核能Word版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新高考物理二轮复习---第十三章第2讲 放射性元素的衰变、核能Word版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新高考物理二轮复习---第十三章第2讲 放射性元素的衰变、核能Word版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高考物理二轮复习---第十三章第2讲 放射性元素的衰变、核能Word版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高考物理二轮复习---第十三章第2讲 放射性元素的衰变、核能Word版含答案(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高考物理二轮复习第2讲放射性元素的衰变、核能板块一主干梳理夯实基础【知识点1】原子核的组成、放射性、放射性同位素、射线的危害和防护一、原子核1原子核的组成(1)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和中子统称为核子。(2)原子核的核电荷数质子数,原子核的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质子和中子都为一个单位质量。2同位素:具有相同质子数、不同中子数的原子。同位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相同,具有相同的化学性质。具有放射性的同位素叫放射性同位素。例如:AlHePn,PSie。二、天然放射现象1天然放射现象元素自发地放出射线的现象,首先由贝可勒尔发现。天然放射现象的发现,说明原子核还具有复杂的结构。2放射性和放射性元素物

2、质发射射线的性质叫放射性。具有放射性的元素叫放射性元素。3三种射线放射性元素放射出的射线共有三种,分别是射线、射线、射线。4三种射线的比较5放射性同位素的应用与防护(1)放射性同位素:有天然放射性同位素和人工放射性同位素两类,放射性同位素的化学性质相同。(2)应用:消除静电、工业探伤、作示踪原子等。(3)防护:防止放射线对人体组织的伤害。【知识点2】原子核的衰变、半衰期 1原子核的衰变(1)原子核放出粒子或粒子,变成另一种原子核的变化称为原子核的衰变。(2)分类衰变:XYHe衰变:XY_01e当放射性物质连续发生衰变时,原子核中有的发生衰变,有的发生衰变,同时伴随着辐射。(3)两个重要的衰变U

3、ThHe;ThPae。2半衰期(1)定义: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有半数发生衰变所需的时间。(2)影响因素:放射性元素衰变的快慢是由原子核内部因素决定的,跟原子所处的物理状态(如温度、压强)或化学状态(如单质、化合物)无关。3衰变和衰变的实质衰变:核内两个中子和两个质子结合得比较紧密,作为一个整体从较大的原子核内发射出来。衰变:核内的一个中子转化为一个质子,同时放出一个电子。【知识点3】核力、结合能、质量亏损1核力(1)定义:原子核内部,核子间所特有的相互作用力。(2)特点核力是强相互作用的一种表现;核力是短程力,作用范围在1.51015 m之内;每个核子只跟它邻近的核子间才有核力作用。2结合能核子

4、结合为原子核时释放的能量或原子核分解为核子时吸收的能量,叫做原子核的结合能,亦称核能。3比结合能(1)定义:原子核的结合能与核子数之比,称做比结合能,也叫平均结合能。(2)特点:不同原子核的比结合能不同,原子核的比结合能越大,表示原子核中核子结合得越牢固,原子核越稳定。4质能方程、质量亏损爱因斯坦质能方程Emc2,原子核的质量必然比组成它的核子的质量和要小m,这就是质量亏损。由质量亏损可求出释放的核能Emc2。【知识点4】裂变反应和聚变反应、裂变反应堆核反应方程1.重核裂变(1)定义:质量数较大的原子核受到高能粒子的轰击而分裂成几个质量数较小的原子核的过程。(2)特点裂变过程中能够放出巨大的能

5、量;裂变的同时能够放出23(或更多)个中子;裂变的产物不是唯一的。对于铀核裂变有二分裂、三分裂和四分裂形式,但三分裂和四分裂概率比较小。(3)典型的裂变反应方程UnKrBa3n。(4)链式反应:由重核裂变产生的中子使裂变反应一代接一代继续下去的过程。(5)临界体积和临界质量:裂变物质能够发生链式反应的最小体积叫做它的临界体积,相应的质量叫做临界质量。(6)裂变的应用:原子弹、核反应堆。(7)反应堆构造:核燃料、减速剂、镉棒、防护层。2轻核聚变(1)定义两轻核结合成质量较大的核的反应过程。轻核聚变反应必须在高温下进行,因此又叫热核反应。(2)特点聚变过程放出大量的能量,平均每个核子放出的能量,比

6、裂变反应中平均每个核子放出的能量大3至4倍。聚变反应比裂变反应更剧烈。对环境污染较少。自然界中聚变反应原料丰富。(3)典型的聚变反应方程HHHen17.60 MeV3核反应(1)核反应:原子核在其他粒子的轰击下产生新原子核的过程,称为核反应。(2)核反应的几点说明核反应中应遵循两个守恒规律,即质量数守恒和电荷数守恒。核反应通常不可逆,书写核反应方程时,“”不能写成“”。核反应类型分为:衰变,人工转变,裂变,聚变。4核反应的四种类型比较板块二考点细研悟法培优考点1 原子核的衰变半衰期 深化理解1确定衰变次数的方法(1)设放射性元素X经过n次衰变和m次衰变后,变成稳定的新元素Y,则表示该核反应的方

7、程为XYnHeme。根据电荷数守恒和质量数守恒可列方程AA4nZZ2nm。(2)确定衰变次数,因为衰变对质量数无影响,先由质量数的改变确定衰变的次数,然后再根据衰变规律确定衰变的次数。2对半衰期的理解(1)根据半衰期的概念,可总结出公式N余N原,m余m原式中N原、m原表示衰变前的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数和质量,N余、m余表示衰变后尚未发生衰变的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数和质量,t表示衰变时间,表示半衰期。(2)影响因素:放射性元素衰变的快慢是由原子核内部因素决定的,跟原子所处的物理状态(如温度、压强)或化学状态(如单质、化合物)无关。例1(多选)日本福岛核电站泄漏事故中释放出大量的碘131,碘131是放射性

8、同位素,衰变时会发出射线与射线,碘131被人摄入后,会危害身体健康,由此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下面关于核辐射的相关知识,说法正确的是 ()A人类无法通过改变外部环境来改变碘131衰变的快慢B碘131的半衰期为8.3天,则4个碘原子核经16.6天后就一定剩下一个原子核C射线与射线都是电磁波,但射线穿透本领比射线强D碘131发生衰变时所释放的电子是原子核内的中子转化为质子时产生的(1)衰变的快慢由哪些因素决定?提示:由放射元素原子核内部因素决定,与外界因素及所处状态无关。(2)衰变的实质是什么?提示:原子核内的一个中子转化为一个质子,同时放出一个电子。尝试解答选AD。衰变的快慢由放射性元素本身决定,

9、与外部环境无关,A正确。半衰期是大量原子核衰变的统计规律,对少数几个原子核无意义,B错误。射线是高速电子流,射线是电磁波,故C错误。衰变的实质是nHe,D正确。总结升华原子核衰变、半衰期易错点(1)半衰期是一个统计概念,只有对大量的原子核才成立,对少数的原子核无意义。(2)经过一个半衰期,有半数原子核发生衰变变为其他物质,而不是消失。(3)衰变的快慢由原子核内部因素决定,跟原子所处的外部条件及所处化学状态无关。2017广东肇庆二模U的衰变有多种途径,其中一种途径是先衰变成Bi,然后可以经一次衰变变成X(X代表某种元素),也可以经一次衰变变成Ti,最后都衰变变成Pb,衰变路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

10、正确的是()A过程是衰变,过程是衰变;过程是衰变,过程是衰变B过程是衰变,过程是衰变;过程是衰变,过程是衰变C过程是衰变,过程是衰变;过程是衰变,过程是衰变D过程是衰变,过程是衰变;过程是衰变,过程是衰变答案B解析由于衰变释放出电子,质量数不变,核电荷数加1,衰变释放出氦核,质量数减少4,核电荷数减2;过程中的质量数不变,故它发生的是衰变,C、D错误;过程的质量数减少4,故应该是衰变,过程的核电荷数减少2,故是衰变,过程的核电荷数加1,说明是衰变,A错误,B正确。考点2 核反应类型与核反应方程 深化理解1核反应类型与核反应方程(1)核反应的四种类型:衰变、人工转变、裂变和聚变。(2)核反应过程

11、一般都是不可逆的,所以核反应方程只能用单向箭头“”连接并表示反应方向,不能用等号连接。(3)核反应的生成物一定要以实验为基础,不能凭空只依据两个守恒规律杜撰出生成物来写核反应方程。(4)核反应遵循质量数守恒而不是质量守恒,核反应过程中反应前后的总质量一般会发生变化。(5)核反应遵循电荷数守恒。2有关核反应方程的题型主要有(1)判断核反应的生成物。(2)判断反应类型。(3)判断反应是否成立。例2在下列四个核反应中,X表示中子的是哪些?_。在以下核反应中哪些属于原子核的人工转变?_。A14 7NHe17 8OXB.AlHePXC.HHHeXD235 92UXSr136 54Xe10X(1)如何确定

12、哪些是衰变,哪些是人工核转变?提示:衰变一般是一个核自发的变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新核,而人工核转变是两个核中一个是“靶核”,一个是“弹核”,反应后一般生成两个新核。(2)质量数、中子数与核电荷数的关系。提示:质量数中子数电荷数。尝试解答BCD_AB。不管什么类型的核反应,都遵守电荷数守恒和质量数守恒,由以上两个守恒规则,可以分别计算出A、B、C、D中X的质量数和电荷数,分别为A中X,B中X,C中X,D中X,所以X表示中子的是B、C、D;关于人工转变问题,首先应明确核反应的特点:有粒子作“炮弹”轰击作为“靶”的原子核,并且能在实验室中进行,因此人工核转变的有A、B,C叫轻核聚变,D叫重核裂变。总结

13、升华核反应方程的书写及理解(1)熟记常见基本粒子的符号是正确书写核反应方程的基础,如质子(H)、中子(n)、粒子(He)、粒子(e)、正电子(e)、氘核(H)、氚核(H)等。(2)掌握核反应方程遵守的规律是正确书写核反应方程或判断某个核反应方程是否正确的依据,所以要理解、应用好质量数守恒和电荷数守恒的规律。(3)生成物中有粒子的不一定是衰变,生成物中有粒子的不一定是衰变,衰变、裂变、聚变需认清其特点。核电池又叫“放射性同位素电池”,一个硬币大小的核电池,就可以让手机不充电使用5000年。燃料中钚(Pu)是一种人造同位素,可以通过下列反应合成:用氘核(D)轰击铀(U)生成镎(Np238)和两个相

14、同的粒子X,核反应方程是UDNp2X;镎(Np238)放出一个粒子Y后转变成钚(Pu),核反应方程是NpPuY,则X粒子的符号为_,Y粒子的符号为_。答案ne解析两个核反应是UDNp2n,NpPue,所以X是n,Y是e。考点3 核能 深化理解1质能方程的理解(1)一定的能量和一定的质量相联系,物体的总能量和它的质量成正比,即Emc2。方程的含义是:物体具有的能量与它的质量之间存在简单的正比关系,物体的能量增大,质量也增大;物体的能量减少,质量也减少。(2)核子在结合成原子核时出现质量亏损m,其能量也要相应减少,即Emc2。(3)原子核分解成核子时要吸收一定的能量,相应的质量增加m,吸收的能量为Emc2。2核能释放的两种途径的理解中等大小的原子核的比结合能最大,这些核最稳定。(1)使较重的核分裂成中等大小的核。(2)较小的核结合成中等大小的核,核子的比结合能都会增加,都可以释放能量。3核反应过程中的综合问题(1)两个守恒定律的应用若两个原子核发生核反应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新原子核过程中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