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2019_2020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检测考试试题20200107039

上传人:Changge****183;we... 文档编号:120559547 上传时间:2020-02-07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55.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2019_2020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检测考试试题20200107039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河北省2019_2020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检测考试试题20200107039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河北省2019_2020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检测考试试题20200107039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河北省2019_2020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检测考试试题20200107039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河北省2019_2020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检测考试试题20200107039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北省2019_2020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检测考试试题20200107039》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2019_2020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检测考试试题20200107039(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河北省2019-2020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检测考试试题 考试时间为60分钟,总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5小题,90分)读图,回答12题。1图中的M天体可能是A月球或水星 B水星或金星C金星或木星 D火星或土星2与地球相比,天体M没有生命存在的原因是没有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和液态水 没有坚硬的地表距日较近,表面温度较高 卫星数少A B C D下图这张照片是美国宇航局拍摄的太阳耀斑爆发时的图像。据此完成35题。3照片中的耀斑这种太阳活动现象出现在A光球层上 B日冕层上C色球层上 D日核上4太阳耀斑爆发对地球带来的影响可能包括A全球出现大面积停电 B许多地区的无线电短波通信中断C

2、我国东北地区上空出现极光 D全球许多国家出现强烈地震5如果20112012年是太阳活动强烈的时段,那么上一个活动强烈时段约是A20002001年 B20222023年C20062007年 D20872088年2014年7月16日凌晨,“双星伴月”天象出现,金星、木星和月亮在天空中组成了一幅“乐歪嘴”的笑脸。据此回答67题。6不包含图中天体的天体系统为A太阳系 B河外星系 C银河系 D总星系7与地球相比,图中三天体均缺少A岩石 B大气 C液态水 D阳光读“火山景观图”和“地球的内部圏层结构图”,完成8-9题。8从火山口喷发出的炽热岩浆,一般来源于A圈层 B圈层 C圈层 D圈层9下列关于地球圈层特

3、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圈层的厚度海洋较陆地大 B圈层横波不能通过C圈层最可能为液态 D圈层的温度、压力和密度都较小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等,这些圈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结合地球圈层构造示意图,回答1011题。10图中所示的圈层A、B、C分别是A水圈、生物圈、岩石圈 B生物圈、岩石圈、水圈C岩石圈、水圈、生物圈 D生物圈、水圈、岩石圈11B圈层是一个A不连续、规则的圈层 B连续、不规则的圈层C连续、规则的圈层 D不连续、不规则的圈层读“地球、月球绕日运行示意图”,完成1213题。12图中包括的天体系统有A一级 B二级 C三级 D四级13“嫦娥三

4、号”月球探测器所处的天体系统中,级别最低的是A银河系 B河外星系 C太阳系 D地月系14地质学家常利用地震波来寻找海底油气矿藏,下列四幅地震波示意图中表示海底储有石油的是A B C D读下图,完成1517题。15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的热源是A地面辐射 B太阳辐射C大气辐射 D大气逆辐射16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以及它们在图中对应字母的组合,正确的是A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a B大气的反射作用dC大气的吸收作用b D大气的逆辐射作用c17以下有关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太阳高度角愈小,太阳辐射穿过的大气层厚度越大B大气密度愈小,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也愈大C大气透明度愈大,太阳辐射愈

5、弱D太阳高度角愈小,太阳辐射被大气削弱得愈少我国某中学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对霜冻现象进行探究性学习。下图是他们通过长期收听天气预报绘制的“我国东部地区的平均初霜、终霜日期曲线图”。据此回答1819题。18图中初霜、终霜出现时间差异很大,造成这种差异的根本因素是A作物品种 B纬度位置C海陆位置 D地形19不利于霜冻发生的条件是A天气严寒 B地面辐射强C微风 D大气逆辐射强20人们在塑料大棚中种植反季节蔬菜和花卉,主要是改善了当地的A水分条件 B地形条件 C土壤条件 D热量条件 将两个烧杯分别装入 300 毫升水和干沙,并排放在一起,把两支温度计液泡插入水和干沙中,用 100 瓦的白炽灯照射(见下图

6、) ,回答2122题。 21打开白炽灯, 10 分钟后A沙和水的温度一样高 B水的温度没变化 C沙的温度比水高 D水的温度比沙高 22该模拟实验验证的是A温室效应 B水循环过程 C城市热岛效应 D海陆热力性质差异23深秋,我国北方有寒潮活动的地区,农民常用浓烟笼罩大白菜地,可以防止大面积冻害,其主要原因是A浓烟散射地面辐射,增加大气温度B浓烟反射大气逆辐射,增加大气温度C浓烟可阻挡冷空气入侵,防止大面积作物冻害D浓烟吸收地面辐射,增加大气逆辐射24正确反映三大类岩石互相转化的模式图是读“某地地质构造简图”,完成2527题。25图中岩层,最晚形成的是A B C D26如果是石灰岩,则为A花岗岩

7、B砂岩 C大理岩 D板岩27在地表形成的岩石具有的特征是A含有生物化石 B具有较多的气孔C由方解石组成 D由石英、云母、长石、方解石集合而成读下列甲、乙两图(若甲图中C是变质岩),回答2829题。28. 甲图中与所示的地质作用相同的箭头是A. B. C. D. 29. 乙图中若沿处向下钻探100米,发现地层由黏土、淤泥、岩石等物质组成,岩石中含芦苇化石。该岩石属于甲图所示的A. A类岩石 B. B类岩石 C. C类岩石 D. 难于判别下图是“半球近地面风带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3031题。30. 图中a处的盛行风向是A. 东北风 B. 西北风 C. 东南风 D. 西南风31. 图中b处的气候特征

8、是A. 炎热干燥 B. 高温多雨 C. 温和干燥 D. 温和湿润来自西西伯利亚的某天气系统(如下图所示),于2015年1月15日下午到达天山一带(Q地),并将继续向东南移动。预计当天晚上到第二天,西北地区东部的部分地区、华北地区将受其影响。读天气系统图,回答3233题。32. 下列气压场中,易出现上图所示天气系统的是33. 正确反映P地1月15日1月17日气温和气压变化的是读“形成某半球近地面的气压及各种力的示意图”,回答3435题。3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示气压场位于北半球B图中F2是使风力增强的地面摩擦力C图中等压线数值L1L2D图中F3是使风向向左偏的地转偏向力35图中促使大气产生水平运

9、动的原动力是AF1 BF2 CF3 DF2、F3的合力下图为某日某时刻欧洲西部部分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单位百帕),据此回答 3637题。36受不同天气系统影响 A甲地风向为东南风 B乙地狂风暴雪C丙地有连续性降水 D丁地雨过天晴37图中甲、乙、丙、丁四地风力最大的是A甲 B乙 C丙 D丁下图为地中海沿岸区域图。读图回答 3839 题。38图中斜线地区的气候类型主要是 A温带季风气候 B温带海洋性气候 C地中海气候 D亚热带季风气候 39夏季控制斜线地区的是 A东北信风带 B盛行西风带 C赤道低气压带 D副热带高气压带读下图 ,回答 40 41 题 40若图示为热力环流,则近地面 a 、 b

10、 的气压( P )和气温( T )数值大小比较,正确的是 APa Pb; Ta Tb BPa Pb; Ta TbCPa Pb; Ta Tb DPa Pb; Ta Tb41若图示为三圈环流的某一环流, a 、 b 表示近地面气压带, 地盛行西南风,则 Aa处纬度较 b处低 B地的西南风低温干燥 C该环流位于南半球中纬 Db气压带由动力因素形成下图是北半球某地区近地面天气模式示意图。读图回答4243题。42m地的风向是A西南风B西北风 C东南风D东北风43此时,m、n两地的一般天气状况是Am、n两地都晴 Bm、n两地都有雨Cm地有雨,n地晴 Dm地晴,n地有雨下表是我国某地气象站某月1821日气象

11、观测部分记录。据此,回答4445题。日期18日19日20日21日平均气温()2345气压(hPa)1 0021 0041 0061 008天气状况晴转多云阴转小雨夹雪小雪渐止转阴到多云多云转晴44此期间过境的天气系统是A冷锋 B暖锋 C准静止锋 D冷气团45主要由该类天气系统造成的天气现象是A台风 B梅雨 C寒潮 D伏旱二、综合题46下面两图是某区域近地面天气系统分布图(单位:hPa),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1)甲图表示北半球 (冬、夏)季的大气环流状况,判断的理由是 。(2)乙图表示北半球 (冬、夏)季气压带分布状况,判断理由 。(3)一般地说,A地比B地的降水量要 ,C气流来自 气压带。(4)乙图中P表示的气压中心名称为 ,它将 切断。(5)E地与F地相比,风速较大的是 地,原因是 。 高一地理答案一、单项选择110 BCCBA BCBCD 1120 BBDAA DABDD 2130 CDDCA CBDBB 3140 ABADA CACDC 4145 DADAC二、综合题46( 10 分,每空1分)(1)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