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专题一第1课太史公自序学案(含解析)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doc

上传人:tang****xu1 文档编号:120552521 上传时间:2020-03-04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40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专题一第1课太史公自序学案(含解析)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高中语文专题一第1课太史公自序学案(含解析)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高中语文专题一第1课太史公自序学案(含解析)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高中语文专题一第1课太史公自序学案(含解析)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高中语文专题一第1课太史公自序学案(含解析)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专题一第1课太史公自序学案(含解析)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专题一第1课太史公自序学案(含解析)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doc(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司马迁的学术史核心素养目标1.语言:掌握文中涉及的文言知识,如“适”“略”“论”等多义词,重点掌握通假字。2.思维:理解太史公创作史记的条件、动机和指导思想,加深对其人其书的认识。3.审美:主客问答的写作手法。学法点拨初学史记,同学们一定有理解不深不透、弄不明白的地方,不必急躁,可以注意以下几点:1.将它与必修五报任安书结合起来学习。2.借助注释和译文。抓住常见常用的语言点学习积累,过于艰涩的地方可以放过。尤其对文中最难的部分司马迁与壶遂的对话,只要知道司马迁写史记的目的是要效仿孔子作春秋、寓褒贬于书中即可,不必强求自己弄通。3.实在不明白,可以边学习其他文章边学习本文,将本文与其他具体文章结

2、合学。还可以在学完所有的选读篇目后,再重温甚至重学它。诗美晨读题汉太史司马迁墓诗明李园春曾读遗书慕令名,祠堂今教观仪型。数茎白发欺霜雪,一寸丹心贯日星。文藻不随秋色老,英灵常伴晓峰青。穷碑犹记当年事,三复令人涕泪零。赏析这是一首咏史怀古诗。首联点题,表达了自己对太史公的仰慕之情。颔联承接上联运用白描,描写了太史公的白发,疑似霜雪,让人想见太史公著述的艰辛,同时诗人点出太史公的一片丹心可昭日月,与日月同辉,彪炳史册。颈联是转,写太史公的文采不会跟秋色一样衰败,太史公的英灵永远和清晨的山峰一样万古长青。尾联是合,写诗人读完碑文,想起了太史公一生的际遇,心中感慨万千,不禁涕泗交流。语言积累与梳理一、

3、基础梳理1.通假字(1)诗记山川溪谷禽兽草木牝牡雌雄,故长于风:_(2)春秋文成数万,其指数千:_(3)失之豪厘,差以千里:_(4)察其所以,皆失其本已:_(5)堕先人所言,罪莫大焉:_(6)罔罗天下放失旧闻:_(7)辅拂股肱之臣配焉:_(8)扶义俶傥,不令己失时:_答案(1)同“讽”,讽喻(2)同“旨”,要旨(3)同“毫”,毫毛,极小的数量单位(4)同“矣”,助词,表陈述语气(5)同“隳”,毁(6)“罔”同“网”,搜罗;“失”同“佚”,散失(7)同“弼”,辅助(8)同“倜”,与“傥”构成联绵词,卓越洒脱,不拘于俗必备知识通假字古人在写作时,有时对某一个词没有用记录它的那个固定的字,而用了一个

4、跟它语音相同或相近的字来代替,这就叫做“通假”,原先那个固定的字叫“本字”,用来代替的字叫“通假字”。如太史公自序“故易曰失之豪厘,差以千里”中“豪”表示的是“细微”的意思,而当时记录这个意思的汉字是“毫”,司马迁没有用“毫”,而用了一个同音字“豪”来代替,“毫”是本字,在这里,“豪”就是“毫”的“通假字”。显然,通假字本身的意义跟作者在文章中要表达的意思是毫不相干的,如上例的“豪”本指“豪猪”,它跟“细微”风马牛不相及。因此,我们要了解文章的准确含义,就不能依据通假字字面意思,而是要通过通假字的语音,找出它所代表的本字。由于多种原因,古人通假时,所用的通假字与本字之间有着相对的稳定性,比如“

5、毫”就常用“豪”来通假,项羽本纪“吾入关,秋豪不敢有所近”中“豪”即如此。这就给我们识别通假字提供了方便。2.一词多义(1)适(2)卒(3)罔(4)略(5)论答案(1)到/恰巧(2)死/最终(3)同“网”,搜罗/名词,网(4)巡行,巡视/大略(5)读ln,编/论述/讨论3.古今异义词(1)而太史公留滞周南,不得与从事古义:_今义:_(2)迁俯首流涕曰:“小子不敏”古义:_今义:_(3)礼经纪人伦,故长于行古义:_今义:_(4)余所谓述故事,整齐其世传古义:_今义:_(5)维我汉继五帝末流,接三代绝业古义:_今义:_(6)则文学彬彬稍进,诗书往往间出矣古义:_今义:_答案(1)古义:参与其事。今

6、义:做,投身到(事业中去);(按某种办法)处理。(2)古义:我,谦称。今义:男孩子;人(用于男性,含轻蔑意)。(3)古义:纲常,法度。这里用作动词,有“规范”之意。今义:策划并管理(企业);经营。(4)古义:旧事。今义:真实的或虚构的用作讲述对象的事情,有连贯性,富吸引力,能感染人;文艺作品中用来体现主题的情节。古义:整理,归纳。今义:有秩序;有条理;不凌乱。(5)古义:文中指遗业。今义:最低的等级或品类。(6)古义:儒生。今义:以语言文字为工具形象化地反映客观现实的艺术,包括戏剧、诗歌、小说、散文等。古义:不断。今义:表示根据以往的经验,某种情况在一定条件下时常存在或经常发生。4.说说下列加

7、点词语的活用情况,并解释一下(1)靳与武安君坑赵长平军:_(2)诸侯之相王,王卬于殷:_(3)明是非,定犹豫:_(4)是非二百四十二年之中:_(5)臣不臣则诛,父不父则无道:_(6)则学者至今则之:_答案(1)名词作动词,坑杀(2)名词作动词,封王(3)形容词作动词,明辨(4)名词作动词,评定是非(5)名词作动词,像臣子;像父亲(6)意动用法,把当作准则5.判断下列各句的句式特点(1)程伯休甫其后也:_(2)喜为五大夫,卒,皆葬高门:_(3)夫子所论,欲以何明:_(4)见父于河洛之间:_(5)此孝之大者:_(6)昔孔子何为而作春秋哉:_答案(1)判断句(2)省略句(3)宾语前置句(4)状语后置

8、句(5)定语后置句(6)固定句式(“何为哉”译为“为什么呢?”表疑问)6.翻译下面的句子(1)孔子为鲁司寇,诸侯害之,大夫壅之。译文:_(2)察其所以,皆失其本已。译文:_(3)夫礼禁未然之前,法施已然之后;法之所为用者易见,而礼之所为禁者难知。译文:_答案(1)孔子担任鲁国司寇,诸侯嫉恨他,卿大夫阻抑他。(2)考察他们所以会这样的原因,都是丢掉了立国立身的根本(礼义)。(3)礼是在坏事发生之前加以防范,法是在坏事发生之后予以惩处;法施行的作用容易看到,而礼禁绝的作用却难以察觉。二、常识识记1.封禅封禅,是中国古时候统治者举行的一种祀典。封为“祭天”,禅为“祭地”。封禅就是“祭天地”。封与禅一般都是在泰山同时进行。2.黄老“黄老”,也称黄老学说,是道教的别称之一。“黄”指道教始祖黄帝,“老”指道教创始人老子。黄老之术始于战国,盛于西汉,以黄帝、老子的道家思想为主,兼采阴阳、法、儒、墨等诸家观点,特点是“无为而治”。3.三皇五帝“三皇五帝”指古代传说中的帝王。三皇为伏羲(太昊)、神农(炎帝)、燧人。五帝为黄帝、颛顼(高阳氏)、帝喾(高辛氏)、唐尧(陶唐氏)、虞舜(有虞氏)。思维发展与审美鉴赏1.下面是本文的结构导图,请根据课文在空白处填出相应的概括内容。答案叙述年轻时生活经历,立志创作史记通过对话,阐述创作史记的目的2.下面是司马迁一生大事年表,请根据课文在空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