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新导学大一轮复习区域地理第二单元中国地理学科关键能力提升15讲义(含解析)鲁教版.doc

上传人:tang****xu1 文档编号:120552160 上传时间:2020-03-0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8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新导学大一轮复习区域地理第二单元中国地理学科关键能力提升15讲义(含解析)鲁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考地理新导学大一轮复习区域地理第二单元中国地理学科关键能力提升15讲义(含解析)鲁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考地理新导学大一轮复习区域地理第二单元中国地理学科关键能力提升15讲义(含解析)鲁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高考地理新导学大一轮复习区域地理第二单元中国地理学科关键能力提升15讲义(含解析)鲁教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高考地理新导学大一轮复习区域地理第二单元中国地理学科关键能力提升15讲义(含解析)鲁教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新导学大一轮复习区域地理第二单元中国地理学科关键能力提升15讲义(含解析)鲁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新导学大一轮复习区域地理第二单元中国地理学科关键能力提升15讲义(含解析)鲁教版.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单元 中国地理学科关键能力提升15一、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典例1(2018山东济南模拟)某校学生到我国一村落进行地理考察。下车后,他举目所见尽是沟渠纵横的水田,前方高山耸立、左侧椰林成排(如下图)。他步行进入村落,他见民居间处处涌泉。村主任带领他们参观该村的祠堂,提及当初祖先因受连年灾荒,不得不渡海来此。据此完成(1)(3)题。(1)该村落所处地形为()A冲积扇B高原C三角洲D山地(2)该地可能位于我国()A山东B台湾C四川D浙江(3)村民的祖先渡海来此后,对当地改造最显著的自然景观是()A植被B河流C土壤D地形答案(1)A(2)B(3)A解析第(1)题,由材料可知,该村落位于高山山前地区,

2、水田面积大,且民居间处处涌泉(山前冲积扇扇顶为地下水富集区),据此可推断,该村落所处地形为冲积扇,A正确;水田应分布在地势平坦,土壤肥沃、灌溉水源充足的地方;B、D错误;三角洲应分布在入海口,C错误。第(2)题,由材料可知,居民是渡海来此,可推知,该处与大陆之间有大海相隔,且岛上有椰林分布,应位于热带地区,结合中国地理知识及选项可知,该地应位于台湾,B正确;山东、四川及浙江为温带或者亚热带季风气候,均不会有椰林分布,排除A、C、D。第(3)题,在村民的祖先到来之前,该岛人烟稀少,以天然植被为主,随着人口增加,为了获得充足的粮食供应,应当对自然环境中的植被进行改造,开垦耕地,种植水稻等作物,A正

3、确。思考:你从上述材料中解读到哪些信息?答案水田;处处涌泉;渡海来此;高山耸立;椰林成排。典例2(2018天津文综)结合图a和图b中的信息,回答(1)(2)题。(1)最有可能观察到图a中景观的地点,是图b中的()A甲地B乙地C丙地D丁地(2)在图a所示地区,年降水量最多的地带应位于()A终年积雪区B高山草甸带C云杉林带D山麓草原答案(1)A(2)C解析第(1)题,A对:由图a某地景观图中可以看出,该地位于草原地区,北部为高山,海拔3700米以上,图b中甲地在海拔01000米的山麓地带,附近有河流经过,可能为草原,北部为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山,符合题意。B错:由图b可知,乙地海拔在01000米

4、,但是乙地离南侧天山较远,不处于山麓地带,因而不可能看到图a中的景观。C错:由图b可知,丙地海拔在30005000米,不可能分布有草原景观。D错:由图b可知,丁地位于海拔10002000米的山麓地带,位于塔里木盆地北侧,山地背风坡,降水少,不可能有云杉林和高山草甸分布。第(2)题,该山地自然带的分布主要受水分条件差异影响,四个地带中云杉林带对水分条件要求最高,因而此地带的年降水量最多。思考:你从上述材料中解读到哪些信息?答案终年积雪区;高山草甸区;云杉林区;草原区;天山西部;甲地为山麓;乙地为沙漠;丙地为冰川;丁地为天山南山麓;甲地有河流;丁地无河流。典例3(2019福建莆田质检)新疆罗布泊地

5、区分布着成群的红柳沙包。红柳每年4月中旬发芽生长,11月落叶。风沙流受红柳的阻挡堆积,形成沙堆。随着红柳的不断生长,一层枯枝落叶层、一层沙层交替出现,这样年复一年两层交替堆积,逐渐形成高大的红柳沙包。据此完成(1)(2)题。(1)当地红柳沙包的枯枝落叶层沉积的主要季节是()A春季、夏季B夏季、秋季C秋季、冬季D冬季、春季(2)属于红柳沙包形成的必备条件是()A沙源丰富红柳的落叶特性B沙源丰富地形阻挡C土层深厚红柳的落叶特性D土层深厚地形阻挡答案(1)C(2)A解析第(1)题,由材料可知,红柳每年11月落叶,是北半球的秋冬季节。因此,当地红柳沙包的枯枝落叶层沉积的主要季节是秋季、冬季,C正确。第

6、(2)题,由材料可知,“风沙流受红柳的阻挡堆积,形成沙堆,随着红柳的不断生长,一层枯枝落叶层、一层沙层交替出现,这样年复一年两层交替堆积,逐渐形成高大的红柳沙包”,因此,红柳沙包形成的必备条件是沙源丰富、红柳的落叶特性,A正确。思考:你从上述材料中解读到哪些信息?答案红柳11月落叶;冬季受到沙子堆积;落叶层与沙层交替出现。二、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典例4(2018广东佛山调研)“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秦岭、大巴山地形崎岖,限制了南北两侧的人员往来和经济联系。2017年12月6日,作为我国第一条穿越秦岭、连接西安至成都的高铁客运专线,西成高铁正式开通,让“蜀道难”成为了历史。读图,回答(1)(2)题

7、。(1)西成高铁穿越了()A地势第二、第三级阶梯B季风区与非季风区C黄河流域和淮河流域D湿润区与半湿润区(2)西成高铁开通当日,从西安到成都沿线可以看到()A剑门关日出时影子朝西南B汉中附近河流结冰封冻C成都附近许多太阳能电站D西安地区草木枯黄凋零答案(1)D(2)D解析第(1)题,西成高铁是从西安到成都,位于地势第二级阶梯,A错误;两个城市都位于季风区内,B错误;西成高铁联系的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C错误;西成高铁穿越了湿润区与半湿润区,D正确。第(2)题,西成高铁开通当日是12月6日,北半球是冬季,(除极点外)日出东南,日落西南,从西安到成都沿线可以看到剑门关日出时影子朝西北,A错误;汉中位

8、于秦岭以南,附近河流无结冰期,B错误;成都地处四川盆地,云雾多,日照时间少,不适合建设太阳能电站,C错误;冬季西安地区草木枯黄凋零,D正确。思考:你在解答上题时用到了哪些知识?答案第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季风与非季风的分界线;黄河与淮河的分水岭;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界线;我国冬半年周日视运动;汉中地区的水文特征;太阳辐射的分布。典例5(2018江西名校联考)台湾南部的“月世界”,又名恶地形,指的是一种地表崎岖的地貌景观。因土壤地质疏松,透水性又差,因此遇雨水就变得十分软滑,顺坡向下流动,植物生长相当困难,地表有如月球般荒凉贫瘠。其中的“泥火山”,喷发出黏稠的泥浆,泥浆温度比当地气温低,静静外淌,

9、不时爆裂出几个气泡。点燃这些气泡能生成火焰,出现“水火同源”的奇观。读图,回答(1)(2)题。(1)“月世界”地貌景观的形成原因是()A变质作用地壳抬升B风力堆积流水侵蚀C板块张裂岩浆活动D地壳抬升流水侵蚀(2)泥火山发育的地质构造及其“喷发”的主要能量来源分别是()A背斜断裂地球内能B向斜断裂地球内能C背斜断裂太阳辐射D向斜断裂太阳辐射答案(1)D(2)A解析第(1)题,由材料可知,“月世界”地表崎岖,地表泥岩遇雨水顺坡向下流动,植物生长相当困难,地表有如月球般荒凉贫瘠,说明“月世界”地势较高且有流水侵蚀,结合平时所学知识,台湾地处造山运动带,地壳不稳,造山运动强烈,隆升速率很快,因此地势较

10、高,综上,“月世界”形成是先有地壳抬升,后有流水侵蚀,D正确。第(2)题,由材料可知,“泥火山”是由地下泥浆和可燃性气体喷出所致,地下可燃性气体多位于背斜构造,推测可能是背斜产生断裂,导致气体溢出,该地“泥火山”地处地壳活跃地带,可能是地壳运动导致油气层压力过大,油气推动泥浆喷涌而出,因此,泥浆喷发的能量来源应是地球内能,综上,A正确。思考:你在解答上题时用到了哪些知识?答案地壳运动;板块学说;外力地貌成因;地质活动顺序;地质构造。典例6(2019江西名校联考)青藏铁路格尔木至拉萨段通过多年冻土区约552km,对多年冻土区路基的防护成为青藏铁路建设施工的重点,片石通风路基是冻土区常用的路基防护

11、措施。下图示意青藏铁路片石通风路基横断面。据此完成(1)(2)题。(1)片石通风路基散热效果最显著的季节是()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2)专家建议青藏铁路东西走向路段路基两侧增加片石护坡层,且南坡厚度要大于北坡,其目的是()A进一步降低路基的温度B保持路基两侧降温一致C降低南坡风力侵蚀强度D增加北坡路基散热效率答案(1)D(2)B解析第(1)题,片石由粒径较大的砾石组成,砾石间孔隙较大,孔隙中充满空气,冬季外部气温低于路基孔隙中气温,则外部较冷重的空气进入片石通风路基孔隙中,置换孔隙中原有的较热空气,形成热对流,从而使路基温度降低;夏季相反,外部气温高于片石通风路基孔隙中气温,则外部热空气不

12、易进入路基。故其散热效果最显著的季节是冬季,D正确。第(2)题,北半球东西走向的铁路南侧路基处于阳坡,获得太阳辐射较多,因此温度高于北坡,为了保持路基是两侧降温一致,应使南坡片石护坡层厚度大于北坡,B正确。思考:你在解答上题时用到了哪些知识?答案热力环流的原理;坡向对太阳辐射的影响。三、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典例7(2019广东执信中学调研)阅读下列图文资料,回答下题。老虎沟流域位于祁连山西段北坡、疏勒河的上游,老虎沟流域面积为36.2km2,老虎沟12号冰川是祁连山最大的山谷型冰川,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该流域冰川面积变化明显。下表示意19572009年老虎沟流域冰川总面积年变化率情况。年份面积/

13、km2面积变化/km2面积年变化率/%195754.320199452.9491.3710.066199950.7582.1910.672200648.9721.7860.411200948.0240.9480.436请分析19572009年老虎沟流域冰川总面积变化的特点和可能原因。答案19572009年老虎沟流域冰川总面积呈逐渐减少的趋势。19571994年间变化较小,90年代以来变化较大。其中,19941999年间变化最大,1999年以后冰川面积减小率出现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冰川总面积总体减小的原因主要是受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思考:解答上题,你想从哪些方面描述?答案分时间段描述冰川的面积变

14、化。典例8(2018北京文综)中国和意大利都有悠久的历史,两国文化交往源远流长。中国原创歌剧运之河在意大利罗马、米兰等地演出,引起当地民众广泛关注。为进一步向意大利民众介绍京杭运河,运用所学地理知识,据图简述京杭运河沿线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答案地处我国东部沿海,位于北纬3040之间,季风气候显著,淮河南北分属亚热带和温带季风气候;地形以平原、丘陵为主;主要河流自西向东流,河湖南多北少,水量季节变化大;淮河南北分属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和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思考:解答上题,你想从哪些方面分析?答案自然地理特征主要从地理位置、气候、地形、水文、土壤和植被等方面分析。四、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典例9(2018

15、湖北联考)读“我国某区域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简析古汉中在历史上的交通地位,并说明判断理由。答案交通枢纽。理由:通过古栈道向北沟通渭河平原及城市(如西安),向南联系四川盆地及城市(如成都和重庆);向东通过汉水联系长江中下游地区(如武汉)。思考:解答上题,你想从哪些方面分析?答案从向东、向西、向南、向北四个方向联系的地区分析汉中的交通地位。典例10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2017年11月10日,四川省正式印发四川省“十三五”钒钛钢铁及稀土产业发展指南。“十三五”期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8%;2020年规模以上钢铁钒钛及稀土产业总产值达到5000亿元以上。攀枝花努力实现从“百里钢城”到“钒钛之都”的产业升级,从“工矿基地”到“阳光花城”的城市转型。下图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