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新导学大一轮复习第三册第四单元区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第35讲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东北地区为例讲义(含解析)鲁教版.doc

上传人:tang****xu1 文档编号:120552093 上传时间:2020-03-05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4.3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新导学大一轮复习第三册第四单元区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第35讲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东北地区为例讲义(含解析)鲁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高考地理新导学大一轮复习第三册第四单元区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第35讲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东北地区为例讲义(含解析)鲁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高考地理新导学大一轮复习第三册第四单元区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第35讲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东北地区为例讲义(含解析)鲁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高考地理新导学大一轮复习第三册第四单元区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第35讲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东北地区为例讲义(含解析)鲁教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高考地理新导学大一轮复习第三册第四单元区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第35讲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东北地区为例讲义(含解析)鲁教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新导学大一轮复习第三册第四单元区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第35讲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东北地区为例讲义(含解析)鲁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新导学大一轮复习第三册第四单元区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第35讲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东北地区为例讲义(含解析)鲁教版.doc(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35讲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东北地区为例考纲呈现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问题;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考纲解读1.学会分析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特点及存在的问题。(重点)2.理解区域自然特征对农业生产的影响。3.理解区域农业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方法和途径。(重点)思维导图考点一东北地区农业的发展条件1自然环境(1)范围: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及内蒙古自治区东部。(2)基本特征:山环水绕、沃野千里。(3)自然条件:地形地貌:呈半环状,外侧是河流,中间是山脉和山地丘陵、内侧是平原。A松嫩平原,B三江平原,C辽河平原,D大兴安岭,E小兴安岭,F长白山。气候土壤:黑土、黑钙土广布,有机质含量高

2、,利于农业生产。2社会经济条件思维建模区域农业发展条件的分析思路(1)从地形、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方面,分析该区域适合发展哪种类型的农业,以及种植哪些作物。(2)综合考虑该区域社会经济条件,如区位、交通、市场等,从上一步已确定的农业类型及作物中选取单位产值较高且对当地生态环境影响较小的一部分。(3)要注意区域内部自然及社会经济条件方面的差异,合理布局小区域农业。(4)关注重要农业区域农业发展过程中的生态问题及发展障碍。综合思维我国区域农业发展条件分析考向一区域农业的发展条件分析1(2016全国文综)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茉莉喜高温,抗寒性差,25以上才能孕育花蕾,3237是花蕾成熟开放的

3、最适温度。喜光。根系发达。生长旺季要求水分充足,但土壤过湿不利于其根系发育。开花季节,于天黑之前采成熟花蕾,花蕾开放吐香时间从20时左右至次日10时左右,是将茶叶染上花香、制作茉莉花茶的最佳时间。广西横县种植茉莉历史悠久。改革开放后,茉莉花茶市场需求旺,横县开始扩大茉莉种植规模。1983年,在广西首次举办的茉莉花茶评比中,横县茉莉花茶一举夺魁。至20世纪90年代,我国茉莉花茶生产重心开始从东南沿海地区向横县转移。2000年,横县获“中国茉莉之乡”的称号。目前,横县的茉莉鲜花和茉莉花茶产量占全国总产量80%以上,占世界总产量60%以上。下图示意横县在广西的位置和范围。(1)与江苏、浙江相比,说明

4、横县有利于茉莉生长的气候条件。(2)横县地形以河流冲积平原为主,茉莉主要种植在平原地势较高的旱地上。试解释冲积平原地势较高的旱地有利于茉莉种植的原因。答案(1)横县位于北回归线以南,高温期较长;高温期湿度较高(降水较多),(而江浙一带或梅雨期过湿,或伏旱期过旱且时有超过37的高温);冬季受寒潮影响较小,气温较高。(2)(冲积平原地势较高的旱地,)平坦便于种植;排水良好,土壤不会过湿;离河较近,便于灌溉,且不易受洪水侵袭;土层深厚且疏松,利于茉莉根系发育;冲积平原土壤肥沃。解析第(1)题,横县在北回归线以南,纬度低,热量丰富,高温时间长,有利于茉莉的生长;横县北部地势高,冬季可以阻挡寒冷气流,因

5、此受寒潮影响小;而江苏、杭州地形平坦,易受寒潮的影响,且江浙地区受梅雨天气和伏旱天气影响,会出现长时间的过干和过湿现象,都不利于茉莉生长。第(2)题,由题干可知,横县地形以河流冲积平原为主,地形平坦,冲积而成的土壤肥沃,土层深厚,有利于茉莉种植;茉莉分布在地势较高的旱地,有利于雨季排水,防止洪涝灾害,有利于防止土壤过湿影响茉莉的正常生长,而且离河流近,有利于旱季引水灌溉,保证茉莉的正常生长。考向二区域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2019天津调研)下图为某地区主要农作物分布。读图完成23题。2该地区南部农业生产具有的特点是()A生产规模小B科技水平高C商品率高D精耕细作3该地区北部发展农业生产的过程中,

6、产生的主要生态问题是()A荒漠化、次生盐渍化B水土流失、石漠化C大量使用化肥、土地退化D雨林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答案2.C3.A解析第2题,从图中的纬度位置看该地区南部为热带,从图例农作物种类看,油棕、可可、棉花等都是经济作物,应为热带种植园农业,生产特点为生产规模大、商品率高。第3题,该地区北部为热带草原气候,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干季时降水少,主要生态问题为荒漠化和次生盐渍化。(2018北京海淀质检)下图甲、乙、丙、丁为四个国家玉米主产区的位置。读图,回答45题。4图中四个玉米主产区()A甲家庭经营,科技水平最高B乙夏季播种,全年水分充足C丙商品率高,机械化水平高D丁地势低平,人口密度较大

7、5玉米生产对该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A甲过度垦殖,黑土流失加剧B乙种植面积扩大,破坏当地森林植被C丙不合理灌溉,造成水资源枯竭D丁培育新品种,增加物种多样性答案4.C5.A解析第4题,甲位于我国东北地区,生产规模大,多为国营农场;乙位于南半球,属于热带草原气候,分干、湿两季;丙位于美国,为商品谷物农业,商品率高,机械化水平高;丁位于巴西高原。第5题,东北地区过度垦殖,导致黑土流失加剧,土壤肥力降低;乙地种植面积扩大,主要是破坏当地草地资源;不合理灌溉主要是导致土地的次生盐渍化问题;培育新品种不会增加物种的多样性。考点二东北农业的布局与可持续发展1农业生产和布局(1)全国重要的农林

8、基地农业:农业结构比较完整,耕作业占主导地位,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和最大的甜菜生产基地。林业:全国重要的林业基地,黑龙江省是全国最大的木材调出省份。集中分布在大兴安岭、小兴安岭和长白山三大林区。(2)农业布局:明显的地域性。2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存在问题整治措施黑土开发黑土层变薄、土壤肥力下降少耕深松、耕松结合、深松蓄水;加强黑土培肥,增施有机肥林业发展森林资源减少、覆盖率下降以营林为主,发展速生丰产林;合理采伐,以蓄积量定采伐量;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保护生态环境湿地保护湿地系统破坏、湿地面积减少建立湿地保护区,保护好现存的天然湿地;对已经围垦的湿地逐步退田;采取工程措施,恢复已退化的湿地1大

9、规模专业化生产商品粮基地建设(1)地位:东北地区是全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三江平原是我国粮食商品率最高的商品粮生产基地。(2)大规模专业化生产的突出特点大规模机械化生产。地区专业化生产。2农业发展方向(1)东北农业发展出现的问题、成因及对策类型问题原因对策耕地黑土退化、土地沙化、盐碱化人口激增,高强度的农林开发等造成土地利用不合理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保持水土,退耕还林还草,保护湿地,增施有机肥等林地、草地林地、草地的比重下降,草场退化沼泽地开垦沼泽地,破坏湿地环境其他环境污染严重、自然灾害频繁(2)东北地区内部不同区域的农业发展方向与重点农业区域发展方向发展重点平原区面向国内大宗农产品需求市场,继

10、续强化商品粮、豆等大宗农产品的生产发展适应加工需要的优质、专用品种,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促进粮食转化,延长产业链条;建设绿色食品基地西部草原区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舍饲畜牧业强化人工草地建设,发展草业经济;推动退耕、退牧和围栏限牧工程的顺利实施,发展集约化草食性畜牧业山区发展特色农业和特色产品配套加工业以特色经济作物为主,实现由原料型生产向原料及产品加工并举的转变3.湿地资源开发与保护的分析思路(1)湿地资源功能的分析思路(2)湿地减少原因的分析方法自然原因:气候变干,降水减少使湿地逐年消失;海岸侵蚀使滩涂湿地不断减少。人为原因:人口急剧增加带来巨大的环境压力;土壤侵蚀导致

11、进入河流的泥沙增加,减小了湿地的面积;大量引水灌溉和河道截流改向;围湖、围海造田;湿地植被破坏;过度利用湿地动植物资源;环境污染;引入外来物种的干扰;城市化和旅游业的发展与道路建设等。(3)湿地保护措施的分析思路退田还湖、退田还沼泽、退耕还林还草;防治水污染;保护野生动植物,禁止滥捕滥猎;建立保护湿地的法规,增强保护湿地的意识。考向一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开发,三江平原草甸、沼泽大多已被利用。下图为“三江平原部分地区土地利用变化示意图”。完成12题。1根据该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可推断出()A甲地海拔较高B丙地耕地开发条件好于乙地C丁地地势低平D丁地耕地开发条件好于甲地2目前,有

12、利于该地区农业大规模经营的主要措施是()促进农业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增加耕地面积增加农业资金投入改变耕作制度ABCD答案1.B2.B解析第1题,甲地在21世纪初期土地利用方式为湿地,因此甲地海拔较低。丙地纬度低于乙地,热量条件好;丙地位于河流上游地区,排水条件好于乙地,因此丙地耕地开发条件好于乙地。丁地在20世纪五十年代和21世纪初期都为林地,林地主要位于山区,海拔较高,开发条件较差。故选B。第2题,该地为东北平原,农业大规模经营需要增加资金投入,需要采取多种措施促进农业劳动力向城市转移。材料中说三江平原草甸、沼泽大多已利用,故可增加的耕地很少。东北地区的气候决定了耕作制度。故选B。(2019河南

13、豫南九校模拟)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了“田园综合体”这一新概念。该发展模式建议有条件的乡村以农民合作社为主要载体,建设集现代农业、休闲旅游、田园社区为一体的特色小镇和乡村。读“田园综合体功能结构图”,完成34题。3发展“田园综合体”模式的主要意义有()A促进土地流转、集约化经营B提高农产品产量C推动工业化、城镇化进程D促进大城市向田园型城市发展4下列地区可以优先发展“田园综合体”的是()A黑龙江小麦种植区B浙江舟山渔村C太湖平原农耕区D新疆天山牧区答案3.A4.C解析第3题,图示该模式特点为区域专业化发展,可促进土地流转,实现集约化经营,A正确;从材料中无法得出该模式可以提高农产品产量

14、,B错误;有利于推动农村城镇化进程,但该产业不是工业,C错误;建设特色小镇和乡村,可能会使部分大城市人口回迁到乡村,但不会使大城市向田园型城市发展,D错误。第4题,由图示信息可知,该模式适宜在人口密集,经济发达地区推行。太湖平原农耕区位于苏南经济发达地区,且人口密集,适宜发展“田园综合体”。舟山渔村位于沿海,人口密度较小、土地面积小,不适宜发展;黑龙江小麦种植区和新疆天山牧区人口密度小,一般不适宜。考向二区域农业生产对区域经济的影响5(2017全国文综)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剑麻是一种热带经济作物。剑麻纤维韧性强,耐海水腐蚀,是制作船用缆绳、汽车内衬、光缆衬料等的上乘材料。非洲坦桑尼亚曾是世界最重要的剑麻生产国,被称为“剑麻王国”。自1999年,中国某公司在坦桑尼亚的基洛萨(位置见下图)附近投资兴建剑麻农场,并建设配套加工厂,所产剑麻纤维主要销往我国。该农场一期种植1000多公顷,雇佣当地长期和临时工超过1000人,预计2020年种植面积达3000公顷,年产剑麻纤维1万吨。该公司还帮助当地修建学校、卫生所等。简述当地从中国公司兴建剑麻农场中获得的利益。答案增加就业,增加税收,促进基础(民生)设施建设和经济发展。解析从可持续发展角度尤其是经济、社会的角度,来分析当地从中国公司兴建剑麻农场中获得的利益。可以从材料中获取相关信息,从“雇佣当地长期和临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