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夯基提能卷13中国地理含解析.doc

上传人:tang****xu1 文档编号:120552079 上传时间:2020-03-04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9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夯基提能卷13中国地理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考地理夯基提能卷13中国地理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考地理夯基提能卷13中国地理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高考地理夯基提能卷13中国地理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高考地理夯基提能卷13中国地理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夯基提能卷13中国地理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夯基提能卷13中国地理含解析.doc(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夯基提能卷13中国地理夯基提能卷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2019湖南衡阳八中质检黑河是我国西北内陆干旱地区第二大内流河,发源于祁连山北麓,最后通过蒸发消失于内蒙古额济纳旗。黑河中游盆地是我国著名灌溉农业区,在黑河中下游地区,地下水与地表水有规律地、重复地转化(下图),导致不同河段流量变化存在明显差异。据此回答13题。1黑河流域的冰川总量在减少,该流域的水循环情况为()A多年平均降水量大于实际蒸发量B多年平均降水量小于实际蒸发量C多年平均降水量等于实际蒸发量D多年平均降水量等于蒸发量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水循环中的水量平衡。由材料可知,黑河流域属于内流区域,该区域较为干旱,由题干可知,

2、黑河流域的冰川总量在减少,说明冰川的消融量大于生成量,因此,其多年平均降水量应小于实际蒸发量,B正确。2每年35月黑河下游河水流量最小,其原因是()A中游盆地进入春灌高峰B下游降水量少C下游盆地进入春灌高峰D下游地区气温回升,蒸发旺盛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影响河流水文特征的因素。由材料可知,黑河中游盆地是我国著名灌溉农业区,每年35月,气温回升,中游地区农作物开始生长,进入春耕灌溉高峰,导致黑河下游河水流量最小,A正确。3关于黑河中下游水文特征的比较,正确的是()A中游流量小于下游 B中游含沙量小于下游C中游下渗量小于下游 D中游汛期早于下游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黑河流域的特征。根据图示材料分

3、析,黑河水源补给主要是冰川融水,故越往下游水量越小,中游流量大于下游,A错误;中游河流落差大,含沙量大于下游,B错误;由图示可知,中游河流砂层厚,地下水存储量大,下渗量大于下游,C错误;由于河流水源来自上游,故中游汛期早于下游,D正确。2019江西名校联考台湾南部的“月世界”,又名恶地形,指的是一种地表崎岖的地貌景观。因土壤地质疏松,透水性又差,因此遇雨水就变得十分软滑,顺坡向下流动,植物生长相当困难,地表有如月球般荒凉贫瘠。其中的“泥火山”,喷发出黏稠的泥浆,泥浆温度比当地气温低,静静外淌,不时爆裂出几个气泡。点燃这些气泡能生成火焰,出现“水火同源”的奇观。读图,回答45题。4“月世界”地貌

4、景观的形成原因是()A变质作用地壳抬升 B风力堆积流水侵蚀C板块张裂岩浆活动 D地壳抬升流水侵蚀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台湾某地区地形特征分析。由材料可知,“月世界”地表崎岖,地表泥岩遇雨水顺坡向下流动,植物生长相当困难,地表有如月球般荒凉贫瘠,说明“月世界”地势较高且有流水侵蚀,结合平时所学知识,台湾地处造山运动带,地壳不稳,造山运动强烈,隆升速率很快,因此地势较高,综上,“月世界”形成是先有地壳抬升,后有流水侵蚀,D正确。5泥火山发育的地质构造及其“喷发”的主要能量来源分别是()A背斜断裂地球内能B向斜断裂地球内能C背斜断裂太阳辐射D向斜断裂太阳辐射 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内力作用对地貌的影

5、响。由材料可知,“泥火山”是由地下泥浆和可燃性气体喷出所致,地下可燃性气体多位于背斜构造,推测可能是背斜产生断裂,导致气体溢出,该地“泥火山”地处地壳活跃地带,可能是地壳运动导致油气层压力过大,油气推动泥浆喷涌而出,因此,泥浆喷发的能量来源应是地球内能,综上,A正确。元阳梯田位于云南元阳县哀牢山南部,1月、2月云海出现的频率最高,此时梯田灌水保养,田中无稻谷,水面平静,光影效果最好。右图是摄影师镜头下的梯田夕阳景观。读图,回答67题。6图示梯田所在山坡大致朝()A东 B西C南 D北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实景图的判读。由材料和图示可知,图示时间为冬半年,太阳东南升起,西南落下,因此,图示夕阳为西

6、南方向,则梯田旁边的道路为南北方向,由此判断梯田山坡的大致朝向为南,C正确。7该季节多云雾的主要原因是()A植被茂密,空气湿度较大B谷口朝南,西南季风影响大C梯田灌水,促进水分蒸发D地表降温,水汽遇冷易凝结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雾的形成原因。读图可知,该地为水田,植被并不茂密,A错误;由材料可知,1月、2月云海出现的频率最高,此时受冬季风影响大,受西南季风影响小,B错误;梯田位于哀牢山南部,海拔较高,冬季气温较低,水汽蒸发较弱,C错误;云雾出现需要两个条件,一是水汽充足,二是水汽要遇冷凝结。该地为水田,空气中水汽充足;当地海拔较高,且冬半年地表降温快,水汽遇冷凝结,因此多雾,D正确。2019湖

7、北七校联考平潭是福建省一个岛县,当地盛传“光长石头不长草,风沙满地跑,房子像碉堡”的民谣。当地人就地取材,利用岛上丰富的花岗岩作为建筑材料,建造如下图所示的石头房屋,名为石头厝。其独特的造型是海岛居住文化的“活化石”。据此回答89题。8石头厝的特征及其对应功能正确的是()A房屋低矮便于保温 B屋顶缓防暴雨C窗户小防外敌 D石头压瓦防大风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福建地区区域特征。福建位于亚热带,房屋不需要保温,A错误;屋顶缓不利于防暴雨,B错误;窗户小,主要便于防风,C错误;福建位于东南沿海,多台风灾害,石头压瓦可以防大风危害,D正确。9结合平潭的地理特征,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该地降水少主

8、要是由于沿岸寒流降温减湿B该地适宜发展的产业有渔业、风电、旅游业C该地主要房屋建材是岩浆喷出冷却凝固而形成的D由于台湾山脉的阻挡,该地夏秋免遭台风灾害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福建平潭地理特征。结合平潭的地理特征,该地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多,A错误;该地渔业资源丰富,全年多大风天气,适宜发展的产业有渔业、风电、旅游业,B正确;岩浆侵入地壳上部冷却凝固形成花岗岩,喷出地表形成玄武岩,C错误;该地夏秋易遭台风灾害,D错误。2019山东潍坊模拟塞罕坝海拔1 0101 940米。20世纪60年代,林业部开始在这里建设林场,50多年来,林场建设者们在“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沙地上造林近百万亩,创造

9、了一个生态文明建设的奇迹。造林过程中发现荒山南坡难以绿化,需要攻克许多难关。下图示意塞罕坝林场的位置。据此完成1011题。10适合塞罕坝林场人工造林的主要树种属于()A落叶阔叶林 B常绿硬叶林C针叶林 D常绿阔叶林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塞罕坝自然植被类型。华北平原地区的自然带类型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塞罕坝海拔为1 0101 940米,属于高原地形,气温较低,适合塞罕坝林场人工造林的主要树种为针叶林,C正确,A错误;常绿硬叶林属于地中海气候区植被,B错误;常绿阔叶林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植被,D错误。11与北坡相比,塞罕坝荒山南坡造林的主要不利条件是()A蒸发较强,土壤湿度较小B降水较少,土层较薄,

10、砾石较多C光照强烈,昼夜温差大D风力较大,受低温冻害影响大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塞罕坝不利自然条件对植被生存的影响。与北坡相比,塞罕坝荒山南坡是阳坡,造林的主要不利条件是气温较高,蒸发较强,土壤湿度较小,A正确;南坡是迎风坡,受海洋影响降水较多,B错误;光照强弱、昼夜温差不是影响造林的主要因素,C错误;南坡是冬季风的背风坡,风力较小,受低温冻害影响小,D错误。二、综合题(共46分)122019广东执信中学调研阅读下列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20分)材料一老虎沟流域位于祁连山西段北坡、疏勒河的上游,流域常年低温,高山区降水丰富,降水集中在59月,占全年降水的70%以上,多以局地降水为主,年平均

11、降水量可达390 mm(海拔4 200 m)。流域内冰川广布,植被稀疏,裸土、裸岩、砾石地表占地面积较大,植被较为丰富的区域大部分集中在河流两侧的河漫滩与河流阶地上,这些地区主要分布高寒草甸类植被。下图为老虎沟流域图。材料二老虎沟流域面积为36.2 km2,老虎沟12号冰川是祁连山最大的山谷型冰川,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该流域冰川面积变化明显。下表是19572009年老虎沟流域冰川总面积年变化率。年份面积/km2面积变化/km2面积年变化率/%195754.320199452.9491.3710.066199950.7582.1910.672200648.9721.7860.411200948.

12、0240.9480.436(1)根据上述材料一,请从气候、地形角度分析老虎沟流域冰川广布的原因。(6分)(2)根据上述材料二, 请分析19572009年老虎沟流域冰川总面积变化的特点和可能原因。(10分)(3)请分析老虎沟流域的冰川变化对河流径流量的影响。(4分)答案:(1)老虎沟流域位于祁连山(中纬度地区)4 000米以上地区(高海拔地区),气温低,利于永久性积雪、冰川的形成;受西风带环流影响,地形抬升,该流域高山区降水丰富,且固态降水较多,累积大量冰雪资源;流域面积大,且地势平缓,积雪区域面积大且较稳定,因此,流域内冰川广布。(2)19572009年老虎沟流域冰川总面积呈逐渐减少的趋势。1

13、9571994年间变化较小,90年代以来变化较大。其中,19941999年间变化最大,1999年以后冰川面积减小率出现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冰川总面积总体减小的原因主要是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3)由于流域冰川总面积总体呈逐渐减少趋势,短期内河流径流量受冰川融水的补给,流量大增;但冰川长期消融会导致河流的补给来源减少,径流量减小甚至会断流,进而影响下游地区的生态环境。解析:第(1)题,主要从冰川的形成条件(低温、降水丰富,积雪区域广)来分析,由材料可知,老虎沟流域位于祁连山西段北坡、疏勒河的上游,流域常年低温,高山区降水丰富,低温和降水有利于冰川积雪的形成和累积,流域内沟谷面积大,给冰雪提供了充分

14、的发育空间。第(2)题,冰川总面积变化的特点要从总体变化、具体变化(分时间段描述)两方面阐述,原因主要跟全球气候(气温、降水)变化有关。读1957年2009年老虎沟流域冰川总面积年变化表可知,冰川面积总体呈减少趋势,1957年1994年历经37年冰川面积减少了1.371平方千米,1994年2009年历经15年,冰川减少了约5平方千米,说明前一阶段冰川面积变化小,90年代以来冰川面积变化相对较大,结合表中面积年变率,可知1999年以后冰川面积减小率出现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结合冰川面积变化的时间差异推理气候变化即可。第(3)题,从表上看,冰川呈减少趋势,短期内补给了河流,使其径流量变大,但冰川形成

15、的时间较长,长远来看河流补给源会越来越少。132019江西名校联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6分)荒漠植被在防风固沙及维持荒漠生态系统的稳定等方面有重要作用。下图所示沙漠G为我国最大的固定半固定沙漠,年降水量在150 mm左右,冬季有稳定积雪覆盖。植被较其他沙漠茂密,但植被覆盖率年内差异较大,主要植被有多年生灌木、一年生和短命植物,春季一派草原景象。雾凇通称“树挂”,是水汽遇冷凝结在枝叶上形成的冰晶。该沙漠地区冬季常出现雾凇现象,雾凇的出现与该地温度、湿度、风速等气象条件关系密切。观察发现,雾凇在日出后2小时内大部分飘落到雪面,较我国吉林地区持续时间短。研究表明,冬季雾凇和积雪覆盖对该沙漠地区生态系统的稳定起到了重要作用。(1)说明该沙漠地区“春季一派草原景象”原因。(8分)(2)分析该沙漠冬季有利于雾凇出现的条件。(12分)(3)简述冬季雾凇及积雪对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