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五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单元核心素养提升讲义(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doc

上传人:tang****xu1 文档编号:120551786 上传时间:2020-03-04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9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五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单元核心素养提升讲义(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五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单元核心素养提升讲义(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五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单元核心素养提升讲义(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五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单元核心素养提升讲义(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五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单元核心素养提升讲义(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五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单元核心素养提升讲义(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五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单元核心素养提升讲义(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doc(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把握“主题主线”41题考什么怎么考文明之源古代中国的农耕经济热点解读为什么考精耕细作是指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采用先进的技术措施进行细致的耕作,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它是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特色,也是中国古代农业长期居于世界领先地位的关键因素。从历史问题的现实思考看,精耕细作的生产模式对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生态理念和生态环境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对当前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典例感悟怎样考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我国古代是一个以农立国的社会,历代都把发展农业当作头等大事,尤其是重视兴建水利工程。公元前246年,为耗竭

2、秦国实力,韩国派水工郑国入秦游说,在泾水和洛水间穿凿一条大型灌溉渠道。本为“疲秦”之策的郑国渠却在完工后发挥了“强秦”的作用,使干旱的关中平原旱涝保收,为战国时期秦国的强盛和统一六国奠定了经济基础。湖州太湖溇港是太湖流域特有的古代水利工程类型,源于在太湖滩涂上纵港横塘的开凿。始建于春秋时期,北宋时形成完整体系。因为有了太湖溇港,太湖平原成为我国主要的粮食产区和蚕丝品生产地,孕育出“苏湖熟、天下足”的杭嘉湖平原和鱼米之乡、丝绸之府、文化之邦。陈晨中国古代水利工程何以千年不衰材料二自尧舜追溯农业发达之时,亦必在千年左右。我国农业发达,总在距今五千年之前了。中国的农业,是如何进化的呢?一言以蔽之,曰

3、:自粗耕进于精耕。总而言之:农业有大农制和小农制。大农制的长处在于资本的节约,能够使用机械,以及人工的分配得宜。小农制的长处,则在以人尽其劳,使地尽其力。所以就一个人的劳力,论其所得的多少,是大农制为长。就土地同一的面积,论其所得的多少,则小农制为胜。中国农夫的技能,在小农制中,总可算首屈一指了。这都是长时间自然的进化。吕思勉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重视兴修水利工程的原因。(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的基本特征,分析我国古代小农经济发展的有利因素。解析:第(1)问,据材料一“我国古代是一个以农立国的社会,历代都把发展农业当作头等大事”得出

4、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农业税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据材料一“使干旱的关中平原旱涝保收,为战国时期秦国的强盛和统一六国奠定了经济基础”“因为有了太湖溇港,太湖平原成为我国主要的粮食产区和蚕丝品生产地”并结合所学,得出中国水旱灾害频发,严重影响农业生产,水利灌溉是保证农业生产和提高农业产量的重要因素。第(2)问第一小问,据材料一“始建于春秋时期”得出起源较早,据材料二“自粗耕进于精耕”“小农制的长处,则在以人尽其劳,使地尽其力”得出小农经营,精耕细作,结合所学分析得出自给自足,铁犁牛耕;第二小问,据材料一“尤其是重视兴建水利工程”得出大量水利工程的修建,据材料一“历代都把发展农业当作头等

5、大事”得出政府对农业的重视,据材料二“中国农夫的技能,在小农制中,总可算首屈一指了”并结合所学得出,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的不断改进和进步。答案:(1)原因: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农业税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中国水旱灾害频发,严重影响农业生产,水利灌溉是保证农业生产和提高农业产量的重要因素。(2)特征:起源较早;小农经营;自给自足;铁犁牛耕;精耕细作。有利因素: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的不断改进和进步;大量水利工程的修建;政府对农业的重视。主线梳理归纳备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特点方面特点农业生产模式以铁犁牛耕为主要耕作方式,以小农经济为主要生产模式,实行精耕细作土地制度地主土地所有制、自耕农土地

6、所有制、封建国家土地所有制多种形式并存经济重心经历了从西向东、从北向南的转移过程,中国社会经济的空间格局不断变化工商业作为农业经济的补充而存在,但曾长期居于世界领先地位经济结构明朝中后期在农业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孕育出资本主义萌芽经济政策中国古代政府大多都采取重农抑商政策,在明清时期还采取闭关锁国政策,限制了工商业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二、突出“个性见解”42题考什么怎么考末日曙光明清时期的社会转型热点解读为什么考无论是从经济基础,还是从上层建筑、意识形态方面,都不难看出明清时期的历史特征,即中国封建社会已走向了衰落。十七世纪下半叶到十八世纪,经过清朝的康乾盛世后,封建社会也走到了末日,资本主义萌

7、芽的产生,正逐步瓦解着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封建专制制度已无法适应新的生产关系的发展,产生了许多危机,而且清朝闭关锁国、故步自封,到鸦片战争前夜,它已衰相尽显,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拉开很大距离。习近平指出:“历史是最好的老师,它忠实记录下每一个国家走过的足迹,也给每一个国家未来发展提供启示。”反思明清衰落的历史,对我们敏锐地洞察和把握当今世界大势,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典例感悟怎样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西方学者对18世纪中国评价的分歧有两种观点影响最大:一种观点以黄宗智为代表,他认为明清时期的中国(以江南最为典型)由于人口压力而导致资源紧张,只能依靠不断地增加

8、生产要素来提高产量,由此而得出了“没有发展的增长”的著名论断。另一种观点以彭慕兰为代表,他认为在18世纪(含18世纪)以前,东西方处在同样的发展水平上,西方不仅没有任何明显的内生优势,而且在许多方面要落后于中国;18世纪末19世纪初,东西方之间才开始“大分流”,此后差距越来越大,主要原因是美洲新大陆的开发使土地的制约解除和英国煤矿优越的地理位置使蒸汽为动力的大规模使用成为可能。仲伟民学术界对前近代中国研究的分歧以彭慕兰、黄宗智的观点为中心评论材料中关于前近代中国研究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解析:本题属于观点评析类题型。首先,从材料中归纳出一个观点

9、并表明自己的态度;其次结合史实多角度来进行论证,一般可从政治、经济、思想等角度来分析;最后要适当进行总结。题目中“前近代”即近代前夕。材料中有关观点有三个:明清时期是“没有发展的增长”;18世纪西方在许多方面落后于中国;18世纪末19世纪初东西方之间开始“大分流”。结合自身的情况,选择理由较充分的一个观点论述即可。答案:观点一:我同意明清时期是“没有发展的增长”。理由:明清时期社会长期稳定,人口增长迅速,土地等资源日益紧张;明清时期传统农业经济虽有所发展,但单位面积产量提高有限;新增粮食大多被新增人口消耗,不能为社会发展提供必要的积累。观点二:我不认同明清时期是“没有发展的增长”。理由:明清时

10、期农业手工业的发展推动了商品经济的空前活跃,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发展;反封建的民主思想出现;中国开始出现向近代社会转型的因素。观点三:我认为18世纪西方在许多方面落后于中国。理由:18世纪中国实行中央集权,国家统一,社会稳定;传统农业经济发展,商品经济空前活跃,综合国力强盛;以传统科技为代表的文化发达,领先世界。观点四:我认为18世纪中国已经落后于西方。理由:中国封建制度渐趋衰落,西方资本主义制度开始在英法美初步确立;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西方部分国家已经开始工业革命;中国实行文化专制,西方启蒙运动发展到顶峰;从社会发展趋势看,中国已经落后于西方。观点五:我同意18世纪末19世纪初东西方之间开

11、始“大分流”。理由:18世纪末19世纪初,中国依然在封建大道上徘徊,西方资本主义发展迅速;殖民地的开拓扩大了资本主义活动范围,英国开始的工业革命向大西洋两侧扩展;西方科学革命和政治革命蓬勃发展,近代社会逐步建立。鉴史明智(1)社会制度更为先进者往往后来者居上明清之际中国与西方国家的盛衰转换向我们揭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在人类历史的跑道上没有哪一个国家、哪一个民族能够永远独领风骚,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永远是一个你追我赶、交互领先、生机勃勃的局面,而社会制度捷足先登者往往后来者居上。国家要想进步,就得在政治体制、军事科技、思想文化等方面依据客观现实和历史发展趋势,大胆创新、与时俱进。今日之中国必须直面危

12、险、深化改革,这是历史给我们的最好启示。(2)开放则强,闭关则弱在走向现代化的今天,反省我们民族这段历史,最要紧的是获得一份警醒、一份自觉,在列强林立的世界里,落后必定挨打,要摆脱落后挨打的局面,必须善于学习外国,绝不可盲目排外,闭关自守,而是要以虚怀若谷的胸襟面对世界、走向世界。时至今日,中国走过了40年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征程,所取得成就举世瞩目。中国越发展就越开放,中国开放的大门不可能关闭。改革开放永无止境,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单元综合检测 (时间:45分钟满分:85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论语微子记载,“丈人止子路宿,杀鸡为黍食”;唐诗记载,“故人具

13、鸡黍,邀我至田家”。由此可以推知“黍”()A在古代已被广泛种植B在生活中有重要地位C已经成为高产农作物 D改变了人们饮食习惯解析:选B材料没有黍广泛种植的信息,排除A项;由材料“杀鸡为黍食”和“故人具鸡黍”,说明黍是待客的重要食物,故选B项;材料没有涉及黍的产量问题,排除C项;材料反映黍成为饮食的重要组成部分,排除D项。2据盐铁论记载,战国时期出现了许多商业都会,如“燕之涿蓟、赵之邯郸齐之临淄三川之二周。富冠四海,皆为天下名都”。其中就是没有一处是秦国的城镇,这主要是由于当时秦国()A社会经济极度的落后 B长期抑制工商业发展C受到了其他国家孤立 D尚未完成社会的转型解析:选B商鞅变法之后,秦国

14、的经济得到了发展,故A项错误;商鞅变法推行“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抑制了工商业发展,故B项正确;战国时期的秦国和其他诸侯国有正常的交往,故C项错误;秦国通过商鞅变法完成了社会转型,故D项错误。3以下为汉代各农耕区的劳动生产率比较表,此表可以用来说明当时()农耕区域年人均耕田数平均亩产量粮食总收入量南方农耕区23亩1.37石32石中原农耕区30亩1.5石45石西北屯垦区74亩0.4石30石A.人多地少制约南方经济发展B西北与南方生产力水平相近C中原地区精耕细作技术领先D地理环境决定农业生产水平解析:选C汉代南方地区尚未得到充分开发,并非人多地少,故A项错误;西北地区年人均耕田数多于南方,但平均亩

15、产量和粮食总收入量均低于南方,说明西北生产力水平低于南方,故B项错误;中原地区平均亩产量和粮食总收入量高于南方和西北,说明中原地区精耕细作技术领先,故C项正确;农业生产水平受多种因素影响,地理环境并非农业生产水平的决定性因素,故D项错误。4唐中宗时,两京诸市在正铺外更造偏铺以适应需要,坊内也不断出现店肆,如长安胜业坊出现卖蒸饼的店家,宣平坊内有油坊等。这说明当时()A城市坊市分离格局已形成B政府重视对城市严格管理C商业活动突破了空间限制D政府改变了重农抑商政策解析:选C城市坊市分离的格局形成于唐朝之前,且从材料中“坊内也不断出现店肆”可知,坊和市界限不是十分严格,故A项错误;材料体现不出政府重视对城市严格管理,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出原来的界限严格的坊市制度出现变化,体现了商业活动打破了空间限制,故C项正确;材料体现不出政府改变了重农抑商政策,故D项错误。5旧五代史食货志有诏令言明:“其铜镜今后官铸造,于东京置场货卖,许人收买,于诸处兴贩去。”对此理解准确的是()A铜镜只能在东京铸造和销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