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课时跟踪检测(九)赤壁赋(含解析)新人教必修2.doc

上传人:tang****xu1 文档编号:120550709 上传时间:2020-03-0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课时跟踪检测(九)赤壁赋(含解析)新人教必修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中语文课时跟踪检测(九)赤壁赋(含解析)新人教必修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中语文课时跟踪检测(九)赤壁赋(含解析)新人教必修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高中语文课时跟踪检测(九)赤壁赋(含解析)新人教必修2.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高中语文课时跟踪检测(九)赤壁赋(含解析)新人教必修2.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课时跟踪检测(九)赤壁赋(含解析)新人教必修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课时跟踪检测(九)赤壁赋(含解析)新人教必修2.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赤壁赋一、文言基础专练1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山川相缪,郁乎苍苍缪:盘绕B举匏樽以相属 属:劝酒C知不可乎骤得 骤:快速D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适:享有解析:选CC项,“骤”,屡次。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B.C.D.解析:选CC项,都是介词,在。A项,连词,表修饰/连词,表转折。B项,形容词词尾/语气词,表示疑问。D项,结构助词,的/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没有活用的一项是()A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B顺流而东也C侣鱼虾而友麋鹿 D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解析:选DA项,“西”“东”,名词作状语;B项,“东”,名词用作动词;

2、C项,“侣”“友”,名词的意动用法;D项,“藏”,宝藏,没有活用。4下列各句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慕乎A客有吹洞箫者B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C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D徘徊于斗牛之间解析:选CC项与例句都是宾语前置句。A项,定语后置句;B项,被动句;D项,状语后置句。5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一项是()A我国古代的纪年法有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帝王年号纪年法、干支纪年法等。“壬戌之秋”中的“壬戌”属于干支纪年法。B诗经中的名句名篇常常被后代的文学作品引用,赤壁赋中的“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等都化用了诗经中的句子。C古代农历每月初一叫“朔”,十五

3、叫“望”,月末一天叫“晦”。“七月既望”中的“既望”指农历十六日。D二十八星宿是中国古代天文学的重大创造。“徘徊于斗牛之间”中的“斗牛”指的就是二十八星宿中的斗宿和牛宿。解析:选B“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是曹操的诗。6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译文: (2)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译文: (3)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译文: 参考答案:(1)那箫声呜呜咽咽,像哀怨又像思慕,像哭泣又像倾诉,余音悠长婉转,像丝一般绵延不绝。(2)江水总是像这样滚滚流去,却始终未曾流走;时圆时缺就像那月亮,可是最终没有消减或增

4、长啊。(3)大家互相枕着垫着睡在舟中,不知不觉东方已经露出白色(天亮了)。7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在赤壁赋中,苏轼用“ , ”两句概括了曹操的军队在攻破荆州后顺流东下时的军容之盛。(2)苏轼在赤壁赋中描写客人吹箫为自己伴奏,其中表现箫声作用和力量的名句是: “,。”(3)赤壁赋中,从事物变化的角度看待天地的存在的名句是“,”。答案:(1)舳舻千里旌旗蔽空(2)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3)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二、阅读理解专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题。后赤壁赋苏轼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

5、。顾而乐之,行歌相答。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需。”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盖二客不能从焉。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返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须臾客去,予亦就

6、睡。梦一道士,羽衣翩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俯而不答。“呜呼噫嘻!我知之矣。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耶?”道士顾笑,予亦惊寤。开户视之,不见其处。精读设计 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义。(1)顾而乐之,行歌相答答:酬答(2)今者薄暮,举网得鱼 薄:接近(3)归而谋诸妇 诸:兼词,相当于“之于”,“之”代这件事,“于”,介词(4)披蒙茸,踞虎豹 披:拨开 踞:蹲(5)玄裳缟衣 玄:黑色 缟:白色2.解释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1)盖二客不能从焉 焉:代词,我(2)凛乎其不可留也 乎: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其:代词,那里(3)赤壁之游乐乎 之:结构助词,的3.指

7、出下面加点词的活用类型,并解释。(1)横江东来 东:名词作状语,从东边(2)掠予舟而西也 西:名词作动词,向西飞去4.分析下列文言句式类型并翻译。非子也耶?句式:固定句式(非耶,译为“不就是吗”)译文:不就是你吗?8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B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C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D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解析:选C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

8、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9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望:月亮圆的那一天。通常指旧历每月的十五日前后。这是古代纪日的一种方法。B赤壁:赤壁是著名的古战场,东汉建安十三年,刘备与孙权联合,大破曹操于此,是历史上有名的赤壁之战遗址。C冯夷:也称作冰夷、河伯,是古代汉族神话中的黄河水神。也泛指水神。文中指河伯。D羽衣:指以羽毛织成的衣服;或常称道士或神仙所着衣为羽衣;或指道士的代称;或指轻盈的衣衫等。文中指道士或神仙所着衣服。解析:选AA项,“通常指旧历每月的十五日前后”错,应该是“每月的十五日”。10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后赤壁赋是

9、苏轼三个月后再游赤壁时所做,前赋着重写水,后赋着重写山,前赋着重写秋景,后赋着重写冬景。B后赤壁赋也是写月夜游赤壁,但描绘的不再是江上明月,而是山间草木,景色也由清幽转为峭拔。C前赋谈玄说理,议论风生,寓悲愤于旷达之中;后赋则以记叙、描写为主,写奇景以抒怀。D后赤壁赋抒发了作者坚忍不拔、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壮志豪情。从本段节选的文字即可看出作者的这种精神风貌。解析:选DD项,表达的应是作者在出世与入世问题上的矛盾心情。1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译文: (2)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译文: (3)返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

10、所止而休焉。译文: 参考答案:(1)这时,霜露已经降下,树叶全都脱落,我们的身影倒映在地上,抬头望见明月高悬。(2)有客人却没有酒,有酒却没有菜。月色皎洁,清风吹拂,这样美好的夜晚,我们怎么度过呢?(3)回到江边登上船,把船划到江心,任凭它漂流到哪里,就在哪里停泊。参考译文:这一年十月十五日,我从雪堂出发,准备回临皋亭。有两位客人跟随着我,一起走过黄泥坂。这时,霜露已经降下,树叶全都脱落,我们的身影倒映在地上,抬头望见明月高悬。(我们)互相望望,很喜欢这景色,于是一面走一面吟诗,相互酬答。过了一会儿,我叹惜地说:“有客人却没有酒,有酒却没有菜。月色皎洁,清风吹拂,这样美好的夜晚,我们怎么度过呢

11、?”一位客人说:“今天傍晚,我撒网捕到了鱼,大嘴巴,细鳞片,形状就像是松江的鲈鱼。不过,到哪里去弄到酒呢?”我回家和妻子商量。妻子说:“我有一斗酒,储藏了很久,等你随时的需要。”就这样,我们携带着酒和鱼,再次到赤壁的下面游览。长江的流水发出声响,陡峭的江岸高峻直耸,山峦很高,月亮显得小了,水位降低,礁石露了出来。才相隔多少日子,上次游览所见的江景山色就再也认不出来了!我就撩起衣襟上岸,踏着险峻的山岩,拨开纷乱的野草,蹲在虎豹形状的怪石上,又不时拉住形如虬龙的树枝;攀上猛禽做窝的悬崖,低头看水神冯夷的深宫。两位客人都不能跟着我到这个极高处。我忽然张口长啸,草木被震动,高山与我共鸣,深谷响起了回声

12、,大风刮起,波浪汹涌。我也不觉忧伤悲哀,感到恐惧,觉得这里使人害怕,不可久留。回到江边登上船,把船划到江心,任凭它漂流到哪里,就在哪里停泊。这时快到半夜了,(我)望望四周,觉得冷清寂寞得很。正好有一只鹤,横穿江面从东边飞来,翅膀像车轮一样大小,尾部的黑羽如同黑裙子,身上的白羽如同洁白的衣衫,它嘹亮地拉长声音叫着,擦过我们的船向西飞去。过了一会儿,客人离开了,我也回家睡觉。梦见一位道士,穿着羽毛编织成的衣裳,轻快地走来,走过临皋亭的下面,向我拱手作揖说:“赤壁的游览快乐吗?”我问他的姓名,他低头不回答。“哎呀!我知道了。昨天夜晚,边飞边叫经过我船上的,不就是你吗?”道士回头笑了起来,我也忽然惊醒。开门一看,却看不到他在什么地方。三、语言表达专练12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按照要求答题。苏轼的作品具有广泛的影响。他热心奖掖后进,培植了不少人才。他的作品在宋代广为流传,对宋代文学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苏诗受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