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第二单元一、王好战请以战喻课件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ppt

上传人:tang****xu1 文档编号:120550431 上传时间:2020-02-07 格式:PPT 页数:28 大小:18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一、王好战请以战喻课件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一、王好战请以战喻课件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一、王好战请以战喻课件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一、王好战请以战喻课件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一、王好战请以战喻课件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一、王好战请以战喻课件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第二单元一、王好战请以战喻课件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ppt(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单元 孟子 选读 一 王好战 请以战喻 知人论世 1 作者作品 孟子 约前372 前289 名轲 字子舆 战国中期邹国 今山东邹城市东南 人 离孔子的故乡曲阜市不远 他是著名的思想家 政治家 教育家 孔子学说的 继承者 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 孟子的出生距孔子之死 前479 百年左右 关于 他的身世 流传下来的已很少 韩诗外传 载有他母亲 断织 等故事 列女 传 载有他母亲 三迁 和 去齐 等故事 可见他得益于母亲的教育不少 据 列 女传 和赵岐 孟子题辞 说 孟子曾受教于孔子的孙子子思 但从年代推算 似乎不可信 史记 孟子荀卿列传 说他 受业子思之门人 这倒是有可能 的 无论是受业于子思还是

2、受业于子思的门人 孟子的学说都受 到了子思的影响 所以 荀子把子思和孟子列为一派 这就是后世所称儒家中 的 思孟学派 2 写作背景 战国时期 七雄并立 相互之间战事频仍 战争的规模也远远超过了既往任何 一个时代 在这个动荡不安的时代里 人民的生活极端痛苦 乐岁终身苦 凶 年不免于死亡 老弱转乎沟壑 壮者散而之四方 孟子目睹当时社会纷乱之 景 认为天下 定于一 主张通过施行仁政来 王天下 所以他游说梁惠王 齐 宣王 乃至宋 滕等小国的统治者 但是他的理想终究未能成功 大国忙于逐 鹿中原 攻城略地 小国则苟延残喘 希求自保 孟子的理想与社会的现实脱 节 这就使他的主张不可能被付诸实施 温馨晨读 鸡

3、声茅店月 人迹板桥霜 自主积累 博观而约取 厚积而薄发 合作探究 奇文共欣赏 疑义相与析 栏目 索引 温馨晨读 鸡声茅店月 人迹板桥霜 学会感恩 生活当中 自己所做的事情不一定都是别人认可的 也许这在 当时会成为心中纠结 但是 在经历过后 仔细想想 岁月的洗礼 才能让自己逐渐走向成熟 这个时候 要感谢那些曾经让自己成长 的人 是他们让我们走向成熟睿智 学会感恩 收获别样的人生 哲思短章 在生活中不如意事十有八九 如遭受挫折 被人误解 受到批 评等等 当时是满腹的委屈 曾几何时那段阴霾还藏在心底 纠结成一 小段暂时无法逾越的障碍 人只有在经历了无数次生活的砥砺 磨练后 才会逐渐地走向成熟 睿智

4、那时的你再蓦然回首 曾经的阴霾只不过 是人生长河中的一朵浪花 如梭岁月里的一缕馨香 生活需要一颗感恩的心来创造 一颗感恩的心需要生活来滋养 常 怀感恩心 一生无憾事 翻开日历 一页页崭新的生活会因为我们的感 恩而变得更加的璀璨 1 饮食之人 则人贱之矣 为其养小以失大也 孟子 告子上 赏读 只讲吃吃喝喝 不讲善心培养 的人 人们会瞧不起他 因为他保养 的是小的方面而丢掉了大的方面 2 砥砺琢磨非金也 而可以利金 诗书壁立 非我也 而可以厉心 说苑 建本 赏读 磨刀石并不是金属 但可以把金属磨得锋利 诗书很多 并不是我 自己 但可以修炼我的内心 修身名句 返回 自主积累 博观而约取 厚积而薄发

5、1 通假字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答案 无 通 毋 不要 颁 通 斑 斑白 涂 通 途 道路 2 一词多义 答案 胜 予观夫巴陵胜状 在洞庭一湖 驴不胜怒 蹄之 谷不可胜食也 优美的 忍得住 尽 答案 就 望之不似人君 就之而不见所畏焉 济沅湘以南征兮 就重华而陈词 人性之善也 犹水之就下也 侯生视公子色终不变 乃谢客就车 臣具以表闻 辞不就职 老人延入坐 知从郡城就童子试归 轲自知事不就 倚柱而笑 箕踞以骂 待到重阳日 还来就菊花 接近 靠近 前往 归于 趋向 登上 赴任 参加 成功 观赏 答案 顾 又顾而之他 君臣相顾 泣下沾襟 三岁贯女 莫我肯顾

6、蹈死不顾 将军宜枉驾顾之 人之立志 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顾吾念之 强秦不敢加兵于赵者 徒以吾两人在也 回头看 环视 看 视 顾念 顾惜 看望 拜访 反而 只是 答案 与 孰能与之 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吾与点也 日月逝矣 岁不我与 玉斗一双 欲与亚父 亲附 结交 亲附 赞成 等待 给予 3 古今异义 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今义 表示有可能或能够 古义 是非君子之道 今义 事理的正确和错误 古义 答案 可以凭借 这样做不符合 4 词类活用 1 名词的活用 名词作动词 然而不王者 未之有也 名词作状语 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 2 形容词的活用 形容词作动词 骄其妻妾 答案 称王 每天 轻视 其妻妾不羞也而不相

7、泣者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今兹未能 请轻之 3 动词的活用 动词作名词 去关市之征 答案 感到羞耻 使 轻 减轻 征收的赋税 5 文言句式 养生丧死无憾 王道之始也 此其为餍足之道也 良人者 所仰望而终身也 以五十步笑百步 则何如 然而不王者 未之有也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五亩之宅 树之以桑 申之以孝悌之义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 答案 判断句 判断句 判断句 宾语前置句 宾语前置句 状语后置句 状语后置句 状语后置句 状语后置句 定语后置句 6 名句默写 五亩之宅 树之以桑 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七十者衣帛食肉 黎民不饥不寒 然而不 王者 未之有也 答案 鸡豚狗彘之畜 无失其

8、时 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百亩之田勿夺其时 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返回 合作探究 奇文共欣赏 疑义相与析 主旨归纳 本课选录了 孟子 中的4则文章 第1则选文记载了孟子和梁惠王的一次 对话 围绕 民不加多 的问题展开了讨论 阐述了孟子 仁政 的具体 内容 第2则用寓言的形式 形象地描述了一个齐人靠乞讨残羹冷炙以求 一饱 却又在妻妾面前假充阔佬 竭力炫耀欺骗的故事 讽刺了那些为追 求富贵利达而不择手段进行狡诈欺骗的无耻之徒 第3则用偷鸡者的故事 证明了知错不改的荒谬 阐明了 如知其非义 斯速已矣 的道理 第 4则孟子以久旱禾苗逢雨蓬勃生长为喻 对梁襄王讲述

9、了不嗜杀人才能统 一天下的道理 宣传自己的仁政主张 重点突破 一 孟子以 五十步笑百步 的比喻说理有什么妙处 答案 提示 五十步笑百步 巧妙地指出梁惠王所谓 尽心 于国 其实与邻国之政 相差无几 本质上都是虐民暴政 要从根本上使国民增加 必须施仁政 行王道 孟子不直接回答 民不加多 的问题 而是以梁惠王 好战 为喻 启迪对方思 考 梁惠王自认为对于国家比邻国国君尽心 政策比邻国好 邻国之民应该主动 投奔归顺他 但他的目的并没有达到 邻国的国民并没有减少 自己的国民也没 有增多 孟子通过设喻 设圈套 诱使对方在不知不觉中说出 不可 直不百步耳 是 亦走也 这正好走进 圈套 所以孟子说 王如知此

10、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 也 回答了 民不加多 的原因 孟子以临阵逃脱为喻 风趣地说明梁惠王的 政策和邻国的相差无几 本质上讲都是虐民暴政 所以不必希望民之加多于邻国 本体和喻体的贴切 使孟子的比喻充满了逻辑的力量 二 人们都认为孟子 善辩 试以本课中孟子见梁襄王一节为例 分析 其是如何 善辩 的 提示 孟子是一位有名的雄辩家 其门人公都子对他说 外人皆称夫子好辩 孟子回答说 予岂好辩哉 予不得已也 孟子确实是为了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 对付那班见利忘义 嗜杀不仁的统治者 才施展他的辩才的 孟子对付梁襄 王 首先在于善于察言观色而择言 他见梁襄王 望之不似人君 就之而不见所 畏焉 因而讲话直截了当 毫不

11、婉转曲折 其次在于围绕中心 逐步展开论述 梁襄王的命题是 天下恶乎定 意即怎样才能使天下安定 孟子回答 定于 一 襄王不知 孰能一之 问的都属于治国的常识性问题 孟子也就以严密的 逻辑联系 用启发与阐释相结合的言论 使之启蒙益智 孟子循着梁襄王问题 的思路 逐步提示所要讲的内容 而不径直揭底 使对方在获得某种满足之时 又有新的不满足 这种 引而不发 跃如也 的讲话艺术 较之捷言尽说更能收 到效果 答案 三 本文四篇文选分别讲了哪些寓言故事 各说明了什么道理 这样写 有什么好处 答案 提示 寓 言道 理 五十步笑百步说明了统治者应反省自己 清除虐政 施行仁政的道理 齐人乞墦 指责了社会上那些用龌

12、龊的手段谋求富贵显达 连妻妾都为 他感到无地自容的人 邻人攘鸡 运用偷鸡者知道自己的行为不符合道义却不能停止 来讽刺 宋国君臣知道赋税苛重不符合道义却要等到明年才改变的行 为 揭示宋国君臣不施 仁政 不关心民生的道理 禾苗遇旱枯槁 遇雨而兴盛 隐喻了百姓遇暴政而痛苦 遇仁政而归之的道理 反映了孟 子主张要用 仁政 来获得民心 从而统一天下的仁政思想 答案 好处 化抽象为具体 深入浅出 容易理解和接受 人物形象 鲜明 情节曲折生动 易于引人入胜 使人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感染 从而接受作者的观点和主张 文本审美 巧为蓄势 制胜的高招 王好战 请以战喻 的辩论艺术浅析 辩论 不仅仅是考较逻辑和概念 也要

13、比拼语言和气势 如果说前者 是内功 后者就是招式 孟子在与梁惠王的对话 一场非严格意义上的 辩论中为我们展现了他高明的招式 从 请以战喻 到 以五十步笑百步 则何如 不仅仅是逻辑上的 一个陷阱布置 也是气势上的一个积蓄过程 直不百步耳 是亦走也 梁惠王从主动提问者变成了进入圈套的羔羊 丧失了 先手 孟子则 蓄势已毕 决堤放洪 在接下来的长篇陈词中 孟子运用了成串的排比 辅以强劲的气势进 行大量细节描绘 从不可胜数的谷物 鱼鳖到衣帛食肉的长者 又急转至 路有饿莩的惨相 听者如身临其境 陷入感情的汪洋大海中不能自拔 铺张扬厉的语言在这里的效果甚至胜过了其内在逻辑 毕竟是那么长时间 的论证 如果一味搞推理肯定会让人厌烦 和排比一样 类比也是很重要的手段 虽然理性不足 但鲜活动人 比如在这里 荒岁死人和刺人而杀之究竟有多大的可比性 是否符合内在 逻辑 已经没有人会追究这些了 在前面细节的铺陈之下 这个类比显得 水到渠成 而它的形象犀利又让语言的气势更上一层楼 在辩论中 若双方的理论准备不相上下 则胜负取决于临场发挥 这 种情况下 语言更丰富气势更强劲者往往能笑到最后 返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