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观察物体北师大版

上传人:迷**** 文档编号:120542131 上传时间:2020-02-07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05.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观察物体北师大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观察物体北师大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观察物体北师大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观察物体北师大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观察物体北师大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观察物体北师大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观察物体北师大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单元 观察物体课时1 搭积木比赛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等活动,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5个小正方体组合)的形状,并能画出相应的平面图形。2.能根据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5个小正方体组合),进一步体会从三个方向观察就可以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能根据给定的两个方向观察到的平面图形的形状,确定搭成这个立体图形所需要的正方体的数量范围,发展空间观念。教学重点: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立体图形(5个小正方体组合)的形状,并画出相应的平面图形;能根据从上面、正面、左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5个小正方体组合)。教学难点:根据

2、给定的从两个方向观察到的平面图形,确定搭成这个立体图形所需要的小正方体的数量范围。一、从不同方向(正面、左面、上面)观察立体图形(5个小正方体组合)的形状 创设“比赛”情景一1.比赛一:画一画。笑笑用5个小正方体搭成了一个立体图形请各组同学画出从上面、正面、左面看到的形状,比一比哪个组画得正确。2.画一画。(生单独画出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和想象的平面图形) 3.组员之间交流对比,讨论修改后完成比赛记录纸项目一。 4.各组代表上台投影展示本组比赛作品,并说明理由。 5.师:从三个不同方向观察,为什么只看到3个正方形或4个正方形?这个物体不是由5个小正方体搭成的吗?应该看到5个才对呀。 6.

3、师:是。虽然看不见,但它仍然是组成这个立体图形的一部分。请分别指出从从三个不同方向(正面、左面、上面)看不见的是哪个?(让生上台指出是哪一个)。二、根据从正面、左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5个小正方体组合) 1.比赛二:搭一搭。一个立体图形,从正面看到的形状是,从左面看到的形是。搭这样的立体图形最少需要几个小正方体?最多可以有几个小正方体? 2.第一回合是撘一搭:根据从正面和左面看到的样子,搭出一种立体图形,符合要求的小组获胜。 3.第二回合是再搭:还有其他搭法吗?比一比,哪个小组搭法多?搭法多的获胜? 4.第三回合是辩论:思考搭这样的立体图形,最少需要几个小正方体?最多可以有几个?能够

4、有根有据说出想法的小队获胜? 5.师:从两个方向看到的平面图形虽然不能唯一确定一个立体图形,但可以确定搭成这个立体图形所需要的正方体的数量范围,也就是最少是几个,最多是几个?三 、看谁搭得多 1.比赛三:用6个小正方体撘一个立体图形,从上面看到的形状是。 2.各组代表上台展示本组比赛作品。四、反馈练习,深化体会认识 1.下面是用5个小正方体搭成的立体图形,分别画 出从上面、正面和左面看到的形状。2.一个立体图形,从正面看到的形状是,从上面看到的形状是,从左面看到的形状是。 搭一搭,你用了几个小正方体?五、课后反思课时2 观察的范围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感受观察范围随观察点、观察角度的变化

5、而变化,了解物体间的相互关系,能利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2.能借助画图、操作等多样化的活动,积累观察物体的经验。教学重点:了解观察点、观察角度、观察范围三者间的关系。教学难点:能画出观察范围随观察点、观察角度的变化而变化的平面图形。教学过程:一、导入 站的高、看的远这句话,同学们知道是什么意思吗?那它又与我们这节课的学习内容有什么联系呢?随着我们的学习你会得到答案。二、自主学习 1.创设情境,引入问题。 (课件出示)师:小猴在墙外能看见地上的桃子吗?怎么办? 小猴爬上A点,看到墙内地上最近的点是哪里?同学们,你们能帮它想个好办法吗? 2.自主操作,初步探究。 (1)画一画,找一找。

6、(2)汇报,说说你是怎么找到 点的。 (3)演示,注意眼睛、墙的右上角。 (4)说一说:小猴在A点看到的范围 3.自主操作,深入探究。小猴爬到B点、C点,看到墙内最近的点是哪里?它能看到墙内哪些地方呢? 学生在书上试一试,画一画,再汇报交流。二、合作探究 比较三次的结果,有什么发现? 1.同桌互学 2.小组讨论三、展示点拨 1.小组展示,教师点拨小结:爬得越高,看到的范围越大。说明观察点越高,观察的范围越大,观察点越低,观察的范围越小。 板书:高、低,大、小。 2.回归课本,回顾所学,巩固知识。四、达标检测1.变化的楼房(课件出示)。 客车在平坦的大路上行驶,前方有两座建筑物。 (1)客车行驶

7、到位置1时,司机能够看到建筑物B的哪一部分? (2)到达位置2时能看见建筑物B吗?穿过建筑物A呢? (3)司机的观察范围是如何变化的? (4)你有什么发现?障碍点不动时, 观察点远,观察的范围大;观察点近,观察的范围小。2.画影子。练一练第二题。(课件出示) 老师和学生共同研究影子的形成,并让学生画出路灯下几个杆子的影子。 从中你发现了什么? 同样高的杆子离路灯越近,它的影子就越短。观察点不动,障碍点越远,观察的范围越大;障碍点越近,观察的范围越小。 小结:观察点与障碍点的相对位置发生变化,观察的范围也会变化。 3.猫捉老鼠。一天,一只猫追一只老鼠,迎面遇到了一堵残墙,这只聪明的小老鼠就躲在这

8、堵残墙的后面。 (1)请你在图2中画出小老鼠可以活动的区域。 (2)如果你是这只猫,想看到更大的范围,你想怎么办?预设:a.有障碍物的情况下,猫向后退;b.可以绕过障碍物或跳到墙上。五、反思总结这节课你们学到了哪些知识?说一说你的收获。我们是用哪些方法得到的呢?课时3 天安门广场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比较一些照片,能够识别和判断拍摄地点与照片的位置关系。2.通过观察连续拍摄到的一组照片,能判断拍摄照片的先后顺序,培养观察能力和判断能力。3.通过观察、想象、判断与推理活动,发展空间观念。教学重点:能识别拍摄地点与照片的位置关系。教学难点:会判断连续拍摄的一组照片的先后顺序。教学过程:一、从漫画

9、引入,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 1.问学生喜欢漫画吗?漫画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今天我们就是利用这个道理来学习今天的内容。 2.引入课题:天安门广场(板书课题)。二、调动生活经验,整理成数学认识课件演示天安门广场的一组照片,判断四张照片分别是从几号位置拍摄的。这里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同桌交流,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想的,将自己的答案与小组成员交流,说一说自己判断的方法。 小结:在观察物体时,因为所在位置的不同,所看到的结果是不同的,所以一定要抓住其中位置关系等主要的特点来判断观察的位置或角度。 上面观察的学问也告诉我们,思考问题时也要从多个角度思考,从多方面判断,这样得到的结果才是全面的。三、自学检测1.试一试:淘气乘船游览,游船从A点处出发四幅图片按看到时间的先后顺序是b,c,d,a。2.你用三个物品代替上面三个建筑物,并按上图中的位置摆放,然后从A点出发,看一看你在“河”上航行时所看到的三个建筑物之间的位置关系是怎样变化的。四、巩固练习1.不马虎沿小路向果树林看守人的小屋走去。(1)下面两幅图中,哪幅是在A点处看到的,哪幅是在B点处看到的?(2)不马虎走到C点时,可以看到什么,看不到什么?2.练一练第2题,下面四个画面,分别是站在哪个位置看到的?五、课后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