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R最常用的计算公式

上传人:xmg****18 文档编号:120498770 上传时间:2020-02-06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404.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HR最常用的计算公式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HR最常用的计算公式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HR最常用的计算公式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HR最常用的计算公式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HR最常用的计算公式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HR最常用的计算公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HR最常用的计算公式(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 . . .HR必备宝速查宝典:最常用的100个计算公式一招聘分析常用计算公式1、招聘入职率:应聘成功入职的人数应聘的所有人数100。2、月平均人数:(月初人数月底人数)23、月员工离职率:整月员工离职总人数月平均人数1004、月员工新进率:整月员工新进总人数月平均人数1005、月员工留存率:月底留存的员工人数月初员工人数1006、月员工损失率:整月员工离职总人数月初员工人数1007、月员工进出比率:整月入职员工总人数整月离职员工总人数100二、考勤常用的统计分析公式1、个人出勤率:出勤天数规定的月工作日1002、加班强度比率:当月加班时数当月总工作时数1003、人员出勤率:当天出勤员工

2、人数当天企业总人数1004、人员缺勤率:当天缺勤员工人数当天企业总人数100三、常用工资计算、人力成本分析公式1、月薪工资:月工资额21.75天当月考勤天数2、月计件工资:计件单价当月所做件数3、平时加班费:月工资额21.75天8小时1.5倍平时加班时数4、假日加班费:月工资额21.75天8小时2倍假日加班时数5、法定假日加班费:月工资额21.75天8小时3倍法定假日加班时数6、直接生产人员工资比率:直接生产人员工资总额企业工资总额1007、非生产人员工资比率:非生产人员工资总额企业工资总额1008、人力资源费用率:一定时期内人工成本总额同期销售收入总额100 . 专业 专注 . . . .

3、.9、人力成本占企业总成本的比重:一定时期内人工成本总额同期成本费用总额10010、人均人工成本:一定时期内人工成本总额同期同口径职工人数11、人工成本利润率:一定时期内企业利润总额同期企业人工成本总额100四、培训统计分析公式1、培训出勤率:实际培训出席人数计划培训出席人数100五、HR常用基础公式汇总1.新晋员工比率已转正员工数/在职总人数2.补充员工比率为离职缺口补充的人数/在职总人数3.离职率(主动离职率/淘汰率)离职人数/在职总人数4.离职率=离职人数/(期初人数+期末人数)/2)5.离职率=离职人数/(期初人数+录用人数)1006.异动率异动人数/在职总人数7.人事费用率(人均人工

4、成本*总人数)/同期销售收入总数8.招聘达成率=(报到人数+待报到人数)/(计划增补人数+临时增补人数)9.人员编制管控率=每月编制人数/在职人数10.人员流动率=(员工进入率+离职率)/211.员工进入率=报到人数/期初人数12.员工当月应得薪资的计算方程式为:每天工资=月固定工资/21.75天13、当月应得工资=每天工资x当月有效工作天x当月实际工作天数调整比例14、当月应工作天数=当月自然日天数当月休息日天数15、当月有效工作日=当月应工作天数全无薪假期16、当月实际工作天数调整比列=21.75天/当月应工作天数:17、生产型企业劳动生产率=销售收入/总人数六、成本效用评估1、总成本效用

5、=录用人数/招聘总成本2、招募成本效用=应聘人数/招募期间的费用3、选拔成本效用=被选中人数/选拔期间的费用4、人员录用效用=正式录用人数/录用期间的费用5、招聘收益成本比=所有新员工为组织创造的价值/招聘总成本七、数量评估1、录用比=录用人数/应聘人数*100%2、招聘完成比=录用人数/计划招聘人数*100%3、应聘比=应聘人数/计划招聘人数*100%4、工资计算=月工资/21.75*实际工作天数(不计算周六日)6、加班率:总加班时间/总出勤时间7、直接间接人员比例:直接人员/间接人员八、制度工作时间的计算1、年工作日:365天-104天(休息日)-11天(法定节假日)250天2、季工作日:

6、250天4季62.5天/季/3、月工作日:250天12月20.83天/月4、工作小时数的计算:以月、季、年的工作日乘以每日的8小时5、日工资:月工资收入月计薪天数6、小时工资:月工资收入(月计薪天数8小时)。7、月计薪天数(365天-104天)12月21.75天九、社保计算方式根据最新的养老金计算办法,职工退休时的养老金由两部分组成:养老金=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1、个人账户养老金=个人账户储存额计发月数(计发月数根据退休年龄和当时的人口平均寿命来确定。计发月数略等于(人口平均寿命-退休年龄)X12。目前50岁为195、55岁为170、60岁为139,不再统一是120了)2、基础养老金 =

7、(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2缴费年限1% =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1+本人平均缴费指数)2缴费年限1%3、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平均缴费指数。4、个人养老金=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储存额1395、平均缴费指数就是去年你按1000基数缴纳,而社会当年平均工资2000那你的当年指数就是0.5,把每年的算出来平均,很容易,到时候你自己都可以计算多少养老退休金的。十、2015年部分省市最低工资标准速查 2015年全国二十大城市最低工资排行榜:1、深圳:20302、上海:20203、广东:18954、浙

8、江:18605、天津:18506、北京:17207、新疆:16708、内蒙古:16409、山西:162010、山东:160011、河南:160012、贵州:160013、云南:160014、湖北:1550 15、江西:153016、四川:150017、福建:150018、陕西:148019、甘肃:147020、西藏:140021、广西:140022、湖南:139023、河南:1270(注:以上所有公式可能会随着政策调整,或每个公司的实际情况有所差异,仅供大家参考)看似短暂的一生,其间的色彩,波折,却是纷呈的,深不可测的,所以才有人拼尽一切阻隔,在路漫漫中,上下而求索。不管平庸也好,风生水起也罢

9、,其实谁的人生不是顶着风雨在前行,都在用平凡的身体支撑着一个看不见的灵魂?有时候行到风不推身体也飘摇,雨不流泪水也湿过衣衫,而让我们始终坚持的除了一份信念:风雨总会过去,晴朗总会伴着彩虹挂在天边。一定还有比信念还牢固的东西支撑着我们,那就是流动在心底的爱,一份拳拳之爱,或许卑微,却是我们执著存在这个世界上,可以跨越任何险阻的勇气、力量和最美丽的理由。人生的途程积累了一定的距离,每个人都成了哲学家。因为生活会让我们慢慢懂得:低头是为了抬头,行走是为了更好地休憩,不阅尽沧桑怎会大度,没惯见成败怎会宠辱不惊,不历经纠结怎会活得舒展?看清才会原谅,有时的无动于衷,不是不屑,不是麻木,而是不值得。有时痛

10、苦,不是怕失去,不是没得到,而是因为自私,不肯放手,不是自己的,也不想给。人生到最后,有的人把自己活成了富翁,有的人却一无所有。梭罗说:一个人富裕程度如何,要看他能放下多少东西。大千世界,我们总是想要的太多,以为自己得到的太少。是啊,一个贫穷的人怎么会轻易舍得抛下自己的所有呢?到了一定年龄,才会明白一个人对物质生活的过多贪求,反而让自己的心灵变得愈加贫穷。人生到了最后,其实活出的只是一个灵魂的高度,清风明月,花香草色,便是一袖山水,满目清澈。放下从前,放下过去,从容地走入当下,和自己的内心交流,和自己的灵魂对话,听时光走过的声音,嗅闻它御风而过的芳香如果兜兜转转了大半个人生的你,此刻依然觉得自

11、己很贫穷,那么愿一无所有的你,看似短暂的一生,其间的色彩,波折,却是纷呈的,深不可测的,所以才有人拼尽一切阻隔,在路漫漫中,上下而求索。不管平庸也好,风生水起也罢,其实谁的人生不是顶着风雨在前行,都在用平凡的身体支撑着一个看不见的灵魂?有时候行到风不推身体也飘摇,雨不流泪水也湿过衣衫,而让我们始终坚持的除了一份信念:风雨总会过去,晴朗总会伴着彩虹挂在天边。一定还有比信念还牢固的东西支撑着我们,那就是流动在心底的爱,一份拳拳之爱,或许卑微,却是我们执著存在这个世界上,可以跨越任何险阻的勇气、力量和最美丽的理由。人生的途程积累了一定的距离,每个人都成了哲学家。因为生活会让我们慢慢懂得:低头是为了抬

12、头,行走是为了更好地休憩,不阅尽沧桑怎会大度,没惯见成败怎会宠辱不惊,不历经纠结怎会活得舒展?看清才会原谅,有时的无动于衷,不是不屑,不是麻木,而是不值得。有时痛苦,不是怕失去,不是没得到,而是因为自私,不肯放手,不是自己的,也不想给。人生到最后,有的人把自己活成了富翁,有的人却一无所有。梭罗说:一个人富裕程度如何,要看他能放下多少东西。大千世界,我们总是想要的太多,以为自己得到的太少。是啊,一个贫穷的人怎么会轻易舍得抛下自己的所有呢?到了一定年龄,才会明白一个人对物质生活的过多贪求,反而让自己的心灵变得愈加贫穷。人生到了最后,其实活出的只是一个灵魂的高度,清风明月,花香草色,便是一袖山水,满目清澈。放下从前,放下过去,从容地走入当下,和自己的内心交流,和自己的灵魂对话,听时光走过的声音,嗅闻它御风而过的芳香如果兜兜转转了大半个人生的你,此刻依然觉得自己很贫穷,那么愿一无所有的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