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宁波市中考物理模拟试卷(二)

上传人:云*** 文档编号:120498680 上传时间:2020-02-06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379.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宁波市中考物理模拟试卷(二)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浙江省宁波市中考物理模拟试卷(二)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浙江省宁波市中考物理模拟试卷(二)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浙江省宁波市中考物理模拟试卷(二)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浙江省宁波市中考物理模拟试卷(二)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浙江省宁波市中考物理模拟试卷(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宁波市中考物理模拟试卷(二)(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中考物理模拟试卷(二) 题号一二三四总分得分一、单选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18.0分)1. 做压缩空气引火的实验时,小科利用注射器自制一个如图所示的压缩空气仪,数字温度计可以测出空气压缩仪内空气的温度。从做功和能量转化的角度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在相同的前提条件下,为使温度计示数上升更快,推力应大一点B. 在相同的前提条件下,为使温度计示数上升更快,活塞运动速度应大一点C. 密封性能好是实验现象明显的前提条件D. 此过程类似于汽油机的做功冲程2. “运9”运输机女机长在远海低空训练后接受采访时说:“由于海天一色,低空飞行时会产生错觉,常会将海看成天,给飞行带来难度。”从运动的相对性

2、来看,“错觉”的产生是因为飞行过程中()A. 飞机速度过大B. 飞机所面临的气流不稳定C. 飞行员缺少合适的参照物D. 飞机很难改变运动状态3. 质量是6kg的物体A放在水平桌面上,小科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匀速拉动绳子自由端并在5s内做了30J的功,物体A运动速度为0.5m/s。下列判断错误的是()A. 绳子自由端移动速度为1.0m/sB. 由于G定存在,物体A受到的摩擦力大于12NC. 作用在绳子自由端的拉力F为6ND. 绳子自由端移动5m4. 我国科学家做了一个关于“隐身”的实验,其核心部分由六块特殊材质的透明材料组成,每块的横截面是等腰三角形,有人在其中央的六边形小孔中插入一支笔,然后放置

3、于水中,人们从侧面看去,似乎看不到笔穿过特殊材料的部分,但可以直接看到这个装置后的背景(如图甲),科学家给出了俯视的原理图(如图乙)。关于该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光从水中进入特殊材料发生第一次折射时入射角小于折射角B. 光从水中射向特殊材料时,除了发生折射现象还发生了反射现象C. 光从整个装置射出后的速度要小于光进入装置前的速度D. 光无法入射到铅笔,铅笔也无反射光线射出,这就是“隐身”原理5. 如图甲所示,电源电压为5V,电压表量程为“03V”,电流表量程为“00.6A”,滑动变阻器规格为“151A”,小灯泡L标有“2.5V1.25W”,图乙是小灯泡的I-U曲线,在保证小灯泡L电流

4、不超过额定电流和其他元件能正常工作的情况下,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 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最小阻值为5B. 电路消耗的最小功率为2WC. 电压表示数最小是2.5VD. 电流表示数最大是0.5A二、填空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0.0分)6. 如图所示,某同学自制的水凸透镜可以用拉推注射器活塞的方法改变焦距,向右拉活塞可以增大焦距,向左推活塞可以减小焦距。(1)该同学完成如图凸透镜成像的实验,并在光屏上得到了一个清晰、倒立、_的实像。(2)保持光屏、水凸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向右移动5cm,为了再次得到一个清晰的像,应_(填“向左推”或“向右拉”)活塞。(3)眼球中的晶状体类似

5、于水凸透镜,当眼睛看远处或近处物体时,晶状体在人体_的调节下通过睫状肌改变焦距,从而既能看清近处物体,也能看清远处物体。7. 小科在做“用电流表研究并联电路电流特点实验”时,连接了如图所示的电路。当闭合开关,由于_致使电流表无示数,但两个灯泡会发光;当拆除导线_时,就可以修复电路,并使电流表测其中一条支路电流。三、计算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26.0分)8. 某工厂要研发一种新型材料,要求对该材料所承受的撞击力进行测试,测试电路如图甲所示。在测试时将材料样品(不计质量)平放在压力传感器上,闭合开关S,从一定高度由静止自由释放20kg重物,经撞击后样品材料仍完好无损,最后重物静止在样品上。从重物开

6、始下落到静止的过程中,电流表的示数I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压力传感器的电阻R随压力F变化的关系如图丙所示。电源的电压恒为24V,定值电阻R0为10。求:(1)重物未下落时,压力传感器的电阻是多少?(2)在撞击过程中,样品受到的最大撞击力是多少?(3)图乙中x的值。9. 真密度是指粉末材料在绝对密实状态下单位体积的固体物质的实际质量,即去除内部孔隙或者颗粒间的空隙后的密度。焦炭是一种质硬而多孔、不与水反应的颗粒固体,小科想测量焦炭的真密度,进行了如下实验和思考:方法一:用天平测量焦炭的质量,用如图甲所示方法测量体积,由此计算出焦炭的密度,结果发现把空隙体积也算作焦炭体积,导致测量结果_(

7、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真密度。方法二:市场上有一种真密度测定仪,如图乙所示,具体测定步骤为:把烧杯放在测量台上清除质量(质量归零),倒入焦炭稳定后按“确认”键记忆。将比重瓶装满水放在测量台上面和焦炭一起称量,稳定后按“确认”键记忆。将比重瓶中的水倒掉一半,将焦炭装入比重瓶,然后再把比重瓶加满水(焦炭完全浸没于水中),放在测量台上,稳定后按“确认”键记忆,然后由测定仪自动计算,屏幕直接读出真密度。若第一次记忆数据为5g,第二次记忆数据为505g,第三次记忆数据为502.3g,屏幕上显示的焦炭真密度焦=_。(保留两位小数)小科思考:能否用排空气的方法测量焦炭的体积,从而测出其真密度?他设

8、想将焦炭与空气密封在一个注射器内,只要测出注射器内空气和焦炭的总体积及空气的体积,其差值就是焦炭的体积。关键在于如何测出空气的体积。查阅资料得知:温度不变时,一定质量气体的体积与其压强的乘积是定值。方法三:称取9g焦炭并装入注射器内,如图丙,从注射器的刻度上读出焦炭和空气的总体积,通过压强传感器测出此时注射器内空气压强为p;而后将注射器内的空气缓慢压缩,当空气压强增大为2p时,再读出此时的总体积(压缩过程中焦炭的体积、空气的温度均不变),整理相关数据记录如表。根据方法三求出焦炭的真密度。状态注射器内空气压强注射器内空气和焦炭的总体积压缩前p25mL压缩后2p15mL10. 学习了电能的利用后,

9、小科想搞清楚家里电饭锅的工作原理。他找出了电饭锅的说明书,由于保存不当,电路图已模糊,如图是电饭锅工作原理的简化电路图的局部,下表是铭牌标识。小科想到家里的电饭锅有高低两挡,分别是高温烧煮和低温焖饭。琢磨一段时间后向老师求助,老师告诉小科,在图甲的局部电路中只要再加一个开关和一个定值电阻R2就可实现两挡加热,并且R1、R2均为电热丝。小科根据老师的提示,补全了电路,并求出了R1、R2的阻值。(1)求正常高温烧煮时的电路总电流。(计算结果准确到0.01A)(2)请你也用两种不同原理的方法补全电路,并求出相应R1、R2的阻值。(计算结果准确到0.1)电饭锅额定电压220V额定功率高温烧煮1000W

10、低温焖饭50W电源频率50Hz四、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8.0分)11. 用如图所示的实验电路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请解答下列问题:(1)请你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中实验电路连接完整(导线不能交叉)。(2)小科所在小组先接入5的电阻,获得了一组数据并记录在下表,接着他应_(选择下列选项并排序),然后获得另一组数据。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闭合开关换用一个阻值为10的电阻断开开关实验次数123电阻/510电流/A0.3(3)按上述排序实验时,如缺失了“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步骤,电表也未损坏,则第二次实验的电流这一项数据应该是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0.15A。12. 小科用一个

11、重为10N的球体,先后放入盛有等质量液体的底面积大小不同的甲、乙、丙三个圆柱形容器中,待球体静止后测定容器底部受到液体的压力增加量F,以此来研究同一个物体放入盛有不同液体的不同底面积的圆柱体容器时,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增加量F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数据和实验现象见下表:实验序号123456容器甲乙丙乙乙乙液体密度/103kgm-30.80.80.811.11.2F/N888101010实验现象(1)观察序号_中的实验现象并比较F和液体密度液的对应变化,可以提出问题:当球体浸没在液体中静止时,液体密度液越大,容器底部所受液体的压力增加量F也一定越大吗?(2)观察序号1、2、3中的实验现象并比较F和容

12、器底面积S的大小关系,得出初步结论是:当球体在密度相等液体中沉底时,容器底部所受液体的压力增加量与容器底部面积大小_(填“有关”或“无关”)。(3)第一次实验中,小球受到的浮力F浮=_N。答案和解析1.【答案】D【解析】解:AB、用力压缩空气,是通过做功使空气内能增大,根据W=Fs可知,推力F越大,空气在相同时间内经过的路程s越大,即活塞压缩空气的速度越大,做的功越多,所以空气的内能增加的越多,故在相同的前提条件下,温度计示数上升更快。故AB正确;C、此实验就是通过压缩空气使空气压缩仪内空气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故密封性能好是实验现象明显的前提条件。故C正确;D、该实验中,压缩筒内空气做功,活

13、塞的机械能转化为筒内空气的内能,与内燃机的压缩冲程相似。故D错误。故选:D。(1)用力压缩空气,是通过做功使空气内能增大,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据此根据W=Fs分析解答;(2)汽油机四个冲程中压缩冲程是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做功冲程是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排气和吸气冲程没有能的转化。此题考查了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内燃机冲程的理解和能量的转化的判断,是一道综合题,难度不大。2.【答案】C【解析】【分析】判断物体的运动还是静止,首先要选定一个参照物,被研究的物体和选定为参照物的物体之间发生位置变化,被研究的物体是运动的,否则是静止的。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的确定,关键取决于所选取的参照物,所选取的参照物不同,得

14、到的结论也不一定相同,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解答】低空飞行的飞机缺少合适的参照物,不好判断自己的运动方向和速度,所以会产生错觉,将与天空一样颜色的大海看成蓝天,给飞行带来难度。故选:C。3.【答案】B【解析】解:(1)由图知,n=2,绳子自由端移动速度v=2v物=20.5m/s=1.0m/s,故A正确;(2)5s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s=vt=1.0m/s5s=5.0m,由W=Fs可得拉力F=6N,故CD正确。(3)若不计动滑轮和绳重、不计滑轮与绳之间摩擦,物体A受到的摩擦力f=2F=26N=12N,由于动滑轮重力G动存在,物体A受到的摩擦力大于12N,故B错;故选:B。(1)由图知,n=2,绳子自由端移动速度等于物体移动速度的2倍;(2)利用s=vt求5s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再利用W=Fs求拉力;(3)若不计动滑轮和绳重、不计滑轮与绳之间摩擦,物体A受到的摩擦力f=2F,由于动滑轮重力G动存在,物体A受到的摩擦力偏大。本题考查了使用滑轮组时速度公式、功的公式的应用,注意水平拉动物体时是为了克服A受到的摩擦力。4.【答案】C【解析】解:A、由图可知,光从水中进入特殊材料发生第一次折射时入射角小于折射角,故A正确;B、光从水中射向特殊材料时,除了发生折射现象还发生了反射现象,故B正确;C、由题意可知,光从整个装置射出后的介质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