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品德与社会导学案第三课戊戌变法鲁教版

上传人:迷**** 文档编号:120495471 上传时间:2020-02-0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上品德与社会导学案第三课戊戌变法鲁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六年级上品德与社会导学案第三课戊戌变法鲁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六年级上品德与社会导学案第三课戊戌变法鲁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六年级上品德与社会导学案第三课戊戌变法鲁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六年级上品德与社会导学案第三课戊戌变法鲁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六年级上品德与社会导学案第三课戊戌变法鲁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上品德与社会导学案第三课戊戌变法鲁教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课戊戌变法 导学案课题:第三课:第一节:戊戌变法课 型:新授课 课 时:一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公车上书”;2、掌握戊戌变法的社会背景和经过;学习重点:“公车上书”;学习难点:戊戌变法的社会背景;学习环节一:目标导航,导入新课近代的中国,遭受外敌的屈辱,清政府屡战屡败,许多仁人志士行动起来,开始了艰难的救国之路。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部分知识。学习:第一节:戊戌变法学习环节二:学案助学,自学探究:学习任务一:自读教材p2021内容,明确:1、北京大学的前身是_。2、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_ 和_ 正在北京参加会议。他们联合各省参加会试的举人1300多名,上书光绪帝,反对同_

2、 ,请求变法。这就是有名的“_”。3、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_,实行变法。1898年是旧戊戌年,历史上称这次变法为“_”。光绪帝让维新派人士_ 、_、_、_、_等参与变法。4、“戊戌六君子”指的是_、_、_、_、_、_。变法失败后,、事先闻讯,逃到国外,等被捕后惨遭杀害。5、“戊戌变法”发生在1898年,戊戌变法从开始到失败,前后仅_天,因此又称“_”。6、“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这是_ 在刑场说的话。7、什么是戊戌变法?_8、戊戌变法为什么会失败呢?_9、“戊戌六君子”中,你了解那一位?找一找它们的资料,想一想,我们可以从它们身上学习什么?_10、无论哪个年代,

3、都是在改革与变法中迂回向前发展,也正是有了这些仁人志士,才有了我们今天高速发展的社会。聪明的你能说出几次我国历代(包括现代)的制度改革与变法吗?_学习环节三:小组合作,师生互动,点拨导练:1、 针对自己学不会的问题,小组合作交流。2、 师生互动,组间交流,解决自学中解决不了的疑难问题,向老师提出疑问。学习环节四:知识整合,课堂小结:本堂课主要学习了:_学习环节五:测评拓展:一、我会填:1、维新派对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的一些改革触犯了以_ 为首的顽固派的利益,他们发动了政变,囚禁了_ 皇帝。2、戊戌变法中,维新派的代表人物是_ 、_ 等,_ 更是视死如归,留下了“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

4、快哉快哉!”的慷慨话语。二、对号入座。1、戊戌变法时成立的京师大学堂就是( ) 的前身。A.清华大学 B.北京大学 C.天津大学2、戊戌变法失败后,逃到国外的是( )A .谭嗣同 B.康广仁 C康有为三、我是小法官。1、戊戌变法从开始到失败,前后仅100天,因此又称“百日维新” 。( )2、下令搜捕维新派人士,废除变法诏令的是光绪帝。( )四、想一想,我会做:1、戊戌变法为什么会失败呢?_课题:第三课:第二节:辛亥革命课 型:新授课 课 时:一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2、掌握中华民国成立的经过;学习重点: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学习难点:中华民国成立的经过;学习环节一

5、:目标导航,导入新课当时反动的清政府日益暴露出它甘心充当帝国主义走狗的丑恶嘴脸。在清政府的压榨下,人民起来反抗。这时出现了一个伟大的人物孙中山。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部分知识。学习:第二节:辛亥革命学习环节二:学案助学,自学探究:学习任务一:自读教材p22内容,明确:1、1911年,在中国大地上爆发了一场对中国历史进程产生重大影响的革命,这就是以_先生为代表的革命党人领导的_ 。2、1894年11月,孙中山在檀香山建立了中国资产阶级第一个革命团体-_ ,决心推翻清朝政府,建立_。学习任务二:仔细阅读教材p23内容,明确:1、1905年8月,孙中山在日本东京成立了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_。2、_ 年_月_日,武昌起义爆发,并与_年_月_日取得胜利,在其以后的50天里,先后有14个省区响应起义并宣布独立,脱离清王朝的统治。这一年是农历辛亥年,历史上称这次革命为“_ ”。3、搜集资料,简述什么是辛亥革命?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