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北京高考化学试题与答案[高清解析版]

上传人:xmg****18 文档编号:120494650 上传时间:2020-02-06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25.8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年北京高考化学试题与答案[高清解析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16年北京高考化学试题与答案[高清解析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16年北京高考化学试题与答案[高清解析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2016年北京高考化学试题与答案[高清解析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2016年北京高考化学试题与答案[高清解析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6年北京高考化学试题与答案[高清解析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年北京高考化学试题与答案[高清解析版](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业.专注.2016年北京市高考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1(3分)(2016北京)我国科技创新成果斐然,下列成果中获得诺贝尔奖的是()A徐光宪建立稀土串级萃取理论 B屠呦呦发现抗疟新药青蒿素C闵恩泽研发重油裂解催化剂 D侯德榜联合制碱法【答案】B【解析】 2015年10月,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治疗疟疾的新疗法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故选:B 2(3分)(2016北京)A冷水浸泡B加热煎制C箅渣取液D灌装保存【答案】C【解析】解:A冷水浸泡属于物质的溶解,故A错误;B加热煎制属于加热,故B错误;C箅渣取液将固体和液体分离,属于过滤操作,故C正确;D灌装是液体转移,故D错误 3(3分)(2016北京

2、)下列食品添加剂中,其试用目的与反应速率有关的是()A抗氧化剂B调味剂C着色剂D增稠剂【答案】A【解析】解:A抗氧化剂减少食品与氧气的接触,延缓氧化的反应速率,故A正确;B调味剂是为了增加食品的味道,与速率无关,故B错误;C着色剂是为了给食品添加某种颜色,与速率无关,故C错误;D增稠剂是改变物质的浓度,与速率无关,故D错误 4(3分)(2016北京)在一定条件下,甲苯可生成二甲苯混合物和苯有关物质的沸点、熔点如表:对二甲苯邻二甲苯间二甲苯苯沸点/13814413980熔点/132547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反应属于取代反应B甲苯的沸点高于144C用蒸馏的方法可将苯从反应所得产物中首先分离

3、出来D从二甲苯混合物中,用冷却结晶的方法可将对二甲苯分离出来 所有【答案】B【解析】解:A、甲苯变成二甲苯是苯环上的氢原子被甲基取代所得,属于取代反应,故A正确;B、甲苯的相对分子质量比二甲苯小,故沸点比二甲苯低,故B错误;C、苯的沸点与二甲苯的沸点相差较大,可以用蒸馏的方法分离,故C正确;D、因为对二甲苯的沸点较低,冷却后邻二甲苯与间二甲苯容易形成固体,从而将对二甲苯分离出来,所以能用冷却结晶的方法分离出来,故D正确; 5(3分)(2016北京)K2Cr2O7溶液中存在平衡:Cr2O72-(橙色)+H2O2 CrO42-(黄色)+2H+。用K2Cr2O7溶液进行下列实验:结合实验,下列说法不

4、正确的是A中溶液橙色加深,中溶液变黄 B中Cr2O72-被C2H5OH还原C对比和可知K2Cr2O7酸性溶液氧化性强 D若向中加入70% H2SO4溶液至过量,溶液变为橙色【答案】D【解析】解:A在平衡体系中加入酸,平衡逆向移动,重铬酸根离子浓度增大,橙色加深,加入碱,平衡正向移动,溶液变黄,故A正确;B中重铬酸钾氧化乙醇,重铬酸钾被还原,故B正确;C是酸性条件,是碱性条件,酸性条件下氧化乙醇,而碱性条件不能,说明酸性条件下氧化性强,故B正确;D若向溶液中加入70%的硫酸到过量,溶液为酸性,可以氧化乙醇,溶液变绿色,故D错误 6(3分)(2016北京)在两份相同的Ba(OH)2溶液中,分别滴入

5、物质的量浓度相等的H2SO4、NaHSO4溶液,其导电能力随滴入溶液体积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A代表滴加H2SO4溶液的变化曲线Bb点,溶液中大量存在的离子是Na+、OHCc点,两溶液中含有相同量的OHDa、d两点对应的溶液均显中性【答案】C【解析】解:ABa(OH)2溶液和H2SO4、NaHSO4溶液反应方程式分别为H2SO4+Ba(OH)2=BaSO4+2H2O、NaHSO4+Ba(OH)2=BaSO4+NaOH+H2O,溶液导电能力与离子浓度成正比,根据图知,曲线在a点溶液导电能力接近0,说明该点溶液离子浓度最小,应该为Ba(OH)2溶液和H2SO4的反应,则曲线为Ba

6、(OH)2溶液和NaHSO4溶液的反应,即代表滴加H2SO4溶液的变化曲线,故A正确;B根据图知,a点为Ba(OH)2溶液和H2SO4恰好反应,H2SO4、NaHSO4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则b点溶液溶质为NaOH,所以b点,溶液中大量存在的离子是Na+、OH,故B正确;Cc点,中稀硫酸过量,溶质为硫酸,中硫酸氢钠过量,则溶质为NaOH、Na2SO4,因为硫酸根离子浓度相同,中钠离子浓度大于中氢离子浓度,所以溶液中氢氧根离子浓度不同,故C错误;Da点中硫酸和氢氧化钡恰好完全反应,溶液中只含水;d点中溶质为Na2SO4,水和硫酸钠溶液都呈中性,故D正确; 7(3分)(2016北京)用石墨电极完

7、成下列电解实验实验一实验二装置现象a、d处试纸变蓝;b处变红,局部褪色;c处无明显变化两个石墨电极附近有气泡产生;n处有气泡产生;下列对实验现象的解释或推测不合理的是()Aa、d处:2H2O+2eH2+2OHBb处:2Cl2eCl2Cc处发生了反应:Fe2eFe2+D根据实验一的原理,实验二中m处能析出铜【答案】B【解析】解:Ad处试纸变蓝,为阴极,生成OH,电极方程式为2H2O+2eH2+2OH,故A正确;Bb处变红,局部褪色,说明是溶液中的氢氧根和氯离子同时放电,故B错误;Cc处为阳极,发生了反应:Fe2eFe2+,故C正确;D实验一中ac形成电解池,db形成电解池,所以实验二中也相当于形

8、成三个电解池(一个球两面为不同的两极),m为电解池的阴极,另一球朝m的一面为阳极(n的背面),故相当于电镀,即m上有铜析出,故D正确 二、解析题(共4小题,满分58分)8(17分)(2016北京)功能高分子P的合成路线如下:(1)A的分子式是C7H8,其结构简式是_。(2)试剂a是_。(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4)E的分子式是C6H10O2。E中含有的官能团:_。(5)反应的反应类型是_。(6)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7)已知:。以乙烯为起始原料,选用必要的无机试剂合成E,写出合成路线(用结构简式表示有机物),用箭头表示转化关系,箭头上注明试剂和反应条件)。【答案】 (1) ;(2)

9、浓硫酸和浓硝酸;(3) +NaOH+NaCl;(4) 碳碳双键、酯基;(5) 加聚反应;(6) +nH2O+n CH3CH2OH;(7)H2=CH2CH3CH2BrCH3CH2OHCH3CHOCH3CH=CHCOOHCH3CH=CHCOOCH2CH3 【解析】解:A的分子式是C7H8,其结构简式是,结合P的结构简式,可知A与浓硝酸在浓硫酸、加热条件下发生消去反应生成B为,B与氯气在光照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生成C为,C在氢氧化钠水溶液、加热条件下发生水解反应生成D为,可知G的结构简式为,则F为,E的分子式是C6H10O2,则E为CH3CH=CHCOOCH2CH3(1)A的分子式是C7H8,其结构简

10、式是, ;(2)试剂a是:浓硫酸和浓硝酸 ;(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aOH+NaCl, (4)E为CH3CH=CHCOOCH2CH3,E中含有的官能团:碳碳双键、酯基,故答案为:碳碳双键、酯基;(5)反应的反应类型是:加聚反应, (6)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H2O+n CH3CH2OH, (7)乙烯与HBr发生加成反应生成CH3CH2Br,然后发生水解反应生成CH3CH2OH,再发生氧化反应生成CH3CHO,2分子乙醛发生加成反应生成,再发生氧化反应生成,再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生成,在浓硫酸、加热条件下发生消去反应生成生成CH3CH=CHCOOH,最后与乙醇发生酯化反应生成CH3CH=CHC

11、OOCH2CH3,合成路线流程图为:CH2=CH2CH3CH2BrCH3CH2OHCH3CHOCH3CH=CHCOOHCH3CH=CHCOOCH2CH3, 9(13分)(2016北京)用零价铁(Fe)去除水体中的硝酸盐(NO3)已成为环境修复研究的热点之一。(1)Fe还原水体中NO3-的反应原理如右图所示。作负极的物质是_ _。正极的电极反应式是_ _。(2)将足量铁粉投入水体中,经24小时测定NO3的去除率和pH,结果如下:初始pHpH=2.5pH=4.5NO3的去除率接近100%50%24小时pH接近中性接近中性铁的最终物质形态FepH=4.5时,NO3的去除率低。其原因是 _。(3)实验

12、发现:在初始pH=4.5的水体中投入足量铁粉的同时,补充一定量的Fe2+可以明显提高NO3的去除率。对Fe2+的作用提出两种假设:. Fe2+直接还原NO3;. Fe2+破坏FeO(OH)氧化层。做对比实验,结果如右图所示,可得到的结论是 _。同位素示踪法证实Fe2+能与FeO(OH)反应生成Fe3O4。结合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解释加入Fe2+提高NO3去除率的原因: _。(4)其他条件与(2)相同,经1小时测定NO3的去除率和pH,结果如下:初始pHpH=2.5pH=4.5NO3的去除率约10%约3%1小时pH接近中性接近中性与(2)中数据对比,解释(2)中初始pH不同时,NO3去除率和铁的

13、最终物质形态不同的原因: _。【答案】 解:(1) 铁; NO3+8e+10H+=NH4+3H2O;(2) FeO(OH)不导电,阻碍电子转移;(3) 本实验条件下,Fe2+不能直接还原NO3;在Fe和Fe2+共同作用下能提高NO3的去除率; Fe2+2FeO(OH)=Fe3O4+2H+,Fe2+将不导电的FeO(OH)转化为可导电的Fe3O4,利于电子转移;(4) 初始pH低时,产生的Fe2+充足;初始pH高时,产生的Fe2+不足【解析】解:(1)Fe还原水体中NO3,则Fe作还原剂,失去电子,作负极, NO3在正极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产生NH4+,根据图2信息可知为酸性环境,则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NO3+8e+10H+=NH4+3H2O, (2)pH越高,Fe3+越易水解生成FeO(OH),FeO(OH)不导电,阻碍电子转移,所以NO3的去除率低 (3)从图2的实验结果可以看出,单独加入Fe2+时,NO3的去除率为0,因此得出Fe2+不能直接还原NO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