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中专《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案

上传人:xmg****18 文档编号:120492426 上传时间:2020-02-06 格式:DOC 页数:175 大小:2.8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职业中专《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75页
职业中专《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75页
职业中专《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75页
职业中专《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75页
职业中专《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7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职业中专《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职业中专《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案(17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word格式 .15169019226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计算机网络技术教案2014年8月备课时间2014年8月27日课型多媒体教学+新授课课题第一章 计算机网络概述 第一节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和发展历史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和发展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认识世界的能力德育目标爱科学教育教学方法教师讲解、演示、提问教学重点网络的定义教学难点网络发展的特点教学过程教学内容一、复习提问二、新授教学(多媒体幻灯片演示或板书)(从四个方面掌握计算机网络的概念)三、巩固练习四、课堂小结五、布置作业导入:由现在的网络通讯、网络游戏引导学生思考、回答并相互补充。生活中的网络应用很多,教师总

2、结归纳网络的结构特点和发展,进入教学课题。一、计算机网络的定义1、概念:计算机网络是将分布在不同一地理位置、具有独立功能的多台计算机及其外部设备,用通信设备和通信线路连接起来,在网络操作系统和通信协议入网络管理软件的管理协调下,实现资源共享、信息传递的系统。计算机网络也可以简单地定义为一个互连的、自主的计算机集合。所谓互连是指相互连接在一起,所谓自主是指网络中的每台计算机都是相对独立的,可以独立工作。2、由定义可知:(1) 计算机网络是 “ 通信技术 ” 与 “ 计算机技术 ” 的结合产物 (2) 数据交换是基础,资源共享为目的3、网络资源所谓的网络资源包括硬件资源(如大容量磁盘、打印机等)、

3、软件资源(如工具软件、应用软件等)和数据资源(如数据库文件和数据库等)。二、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历史1、第一阶段( 60年代初期到60年代中期):计算机通信网络,特征是计算机与终端互连,实现远程访问。第一代计算机网络是由主机-通信线路-终端组成,只可算是计算机网络的“雏形” (1)具有远程通信功能的单机系统解决了多个用户共享主机资源的问题 存在问题:主机负担重,通信费用高终端计算机网络模型主机TTTT(2)、具有远程通信功能的多机系统 解决了主机负担重、通信费用昂贵的问题。 主要问题:多个用户只能共享一台主机资源 主计算机前端机集中器TTT具有通信功能的多机系统模型2、第二阶段(60 年代中期到

4、70年代中期):计算机通信系统,特征是计算机与计算机互连。 采用分组交换技术实现计算机 计算机之间的通信,使计算机网络的结构、概念都发生了变化,形成了通信子网和资源子网的网络结构 主要问题:网络对用户不是透明的 第二代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网络的“形成与发展”阶段 美国的ARPA网就是第二代网络的代表。3、第三阶段(70年代中期80年代末期):现代计算机网络互连阶段,特征是网络体系结构的形成和网络协议的标准化。 在计算机通信系统的基础之上,重视网络体系结构和协议标准化的研究,建立全网统一的通信规则,用通信协议软件来实现网络内部及网络与网络之间的通信,通过网络操作系统,对网络资源进行管理,极大的简化

5、了用户的使用,使计算机网络对用户提供透明服务 。 (1)局域网技术出现突破性进展。v 该阶段始于70年代末,这是按照ISO提出的OSI参考模型为指导性标准构建的计算机网络。v 第三代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网络的“成熟”阶段。(2)第三代计算机网络的特点:v 网络体系结构的形成和网络协议的标准化v 建立全网统一的通信规则v 使计算机网络对用户提供透明服务4、第四代计算机网络-高速、综合化网络该阶段始于80年代末,相继出现了快速以太网、光纤分布式数字接口(FDDI)、快速分组交换技术(包括帧中继、ATM)、千兆以太网、B-ISDN 等一系列新型网络技术,这就是高速与综合化计算机网络阶段。 Intern

6、et就是这一代网络的典型代表,已经成为人类最重要的、最大的知识宝库 第四代计算机网络属于计算机网络的“继续发展”阶段分析40多年来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过程和过程中所表现出的特点,可以把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分为4个阶段: 第一代:面向终端的计算机网络 第二代:计算机通信网络 第三代:计算机互联网络第四代: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信息高速公路)1、网络资源包括_、_和_。2、什么是计算机网络?(2008高考题)3、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分为哪四个阶段?各有什么特点?P10 1 课后记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分四个方面来讲解效果好!备课时间2014年8月27日课型多媒体ppt演示+教学讲解课题12计算机网络的功能和应用教学目

7、标知识目标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功能和应用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德育目标树立远大理想的思想意识教育教学方法教师讲解、演示、提问教学重点网络的功能教学难点网络的功能教学过程教学内容一、复习提问二、新授教学(多媒体幻灯片演示或板书)三、巩固练习四、课堂小结五、布置作业判断:1、计算机网络是由网络结点和连接结点用的通信链路组成的2、早期的计算机网络是由终端-通信线路-终端组成的计算机网络系统。1.2 计算机网络的功能和应用1. 计算机网络的功能(1)实现计算机系统的资源共享 计算机网络最基本的功能之一(2)实现数据信息的快速传递 计算机网络是现代通信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结合的产物。(3)提高可靠性 多

8、点备份(4)提供负载均衡与分布式处理能力 在全球多个地方放置相同内容的服务器,就近访问。(5)集中管理 如银行等行业业务通过集中管理和信息处理,来对业务分散地到不同的营业网点。(6)综合信息服务2、计算机网络的应用计算机网络由于其强大的功能,已成为现代信息业的重要支柱,被广泛地应用于现代生活的各个领域,主要有:(1)办公自动化:同一单位的微机、数字复印机、数字打印机等连成网络。(2)管理信息系统:企业内的计划统计、劳动人事、生产管理、财务管理等(3)过程控制:工厂各生产车间的生产过程和自动化控制。(4)Internet互联网应用电子邮件E-mail信息发布WWW电子商务E-Commerce远程

9、音频与视频应用3、计算机网络的特点可靠性:某子系统出现故障时,可由网内其他子系统代为处理 独立性:网络系统中各相连的计算机系统各自既相互联系又相互独立 可扩充性:可以很灵活地在网络中接入新的计算机系统 高效性:网络信息传递迅速,系统实时性强,采用分布式操作 廉价性:避免系统中的重复建设和重复投资,达到节省投资和降低成本 透明性:如何利用网络高效而可靠地完成自己的任务 易操作性:大多数用户感到使用方便,操作简单1、 计算机网络的功能主要体现在:_、_、_、_、_、_等六个方面。2、计算机网络最基本的功能是( )。A.降低成本 B.文件打印 C.资源共享 D.传输文件3、以下( )不是网络上可共享

10、资源。A.文件 B.打印机 C.内存 D.应用程序P10 2课后记备课时间2014年8月28日课型多媒体教学课题1.3计算机网络的系统组成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计算机网络的系统组成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的能力德育目标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教学方法教师讲解、演示、提问教学重点计算机网络的系统组成教学难点计算机网络的系统组成教学过程教学内容一、复习提问二、新授教学(多媒体幻灯片演示或板书)教师讲解学生思考并讨论三、巩固练习四、课堂小结五、布置作业1、计算机网络的最基本的功能是( )。2、计算机网络从哪几个领域的应用?1.3计算机网络的系统组成1.3.1 网络节点和通信链路从拓扑结构看,计算机网络就是由若

11、干网络节点和连接这些网络节点的通信链路构成的。计算机网络中的节点又称网络单元,一般可分为三类:访问节点、转接节点和混合节点。通信链路是指两个网络节点之间承载信息和数据的线路。链路可用各种传输介质实现,如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缆、卫星、微波等。通信链路又分为物理链路和逻辑链路。1.3.2 资源子网和通信子网从逻辑功能上可把计算机网络分为两个子网:用户资源子网和通信子网。1、资源子网资源子网是由处于网络外围的主机和终端机构成。资源子网的任务是负责信息处理,向网络提供可用的资源。用户通过资源子网不仅共享通信子网的资源,而且还可以共享用户资源子网的硬件资源和软件资源。2、通信子网通信子网是由网络中的各种

12、通信设备和用作信息交换的节点计算机构成。系统以通信子网为中心,通信子网处于网络的内层。通信子网的重要任务是负责全网的信息交换,它采用的是分组交换技术(也就是存储转发技术)。通信子网是连接这些计算机资源并提供通信服务的连接线路。正是在通信子网的支持下,用户才能利用网络上的各种资源,进行相互间的通信,实现计算机网络的功能。通信子网有两种类型:(1)公用型(如公用计算机互联网CHINANET)(2)专用型(如各类银行网、证券网等)计算机网络由通信子网和资源子网组成1.3.3 网络硬件系统和网络软件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是由计算机网络硬件系统和网络软件系统组成的。 1、网络硬件系统是指构成计算机网络的硬设备,包括各种计算机系统、终端及通信设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