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无环流直流可逆调速系统的建模与仿真设计

上传人:xmg****18 文档编号:120492084 上传时间:2020-02-06 格式:DOC 页数:33 大小:7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逻辑无环流直流可逆调速系统的建模与仿真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逻辑无环流直流可逆调速系统的建模与仿真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逻辑无环流直流可逆调速系统的建模与仿真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逻辑无环流直流可逆调速系统的建模与仿真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逻辑无环流直流可逆调速系统的建模与仿真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逻辑无环流直流可逆调速系统的建模与仿真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逻辑无环流直流可逆调速系统的建模与仿真设计(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 . .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题目:逻辑无环流直流可逆调速系统的建模与仿真 学习中心: 内蒙古学习中心 学 号: 090F31153142 姓 名: 孔利强 专 业: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指导教师: 王旭东 2017 年 9 月 5 日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指导教师指导意见表学生姓名: 孔利强 学号:090F31153142 专业: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毕业设计(论文)题目: 逻辑无环流直流可逆调速系统的建模与仿真 指导教师意见:(请对论文的学术水平做出简要评述。包括选题意义;文献资料的掌握;所用资料、实验结果和计算数据的可靠性;写作

2、规范和逻辑性;文献引用的规范性等。还须明确指出论文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指导教师结论: (合格、不合格)指导教师姓名所在单位指导时间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评阅教师评阅意见表 学生姓名: 孔利强 学号:090F31153142 专业: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毕业设计(论文)题目: 逻辑无环流直流可逆调速系统的建模与仿真 评阅意见:(请对论文的学术水平做出简要评述。包括选题意义;文献资料的掌握;所用资料、实验结果和计算数据的可靠性;写作规范和逻辑性;文献引用的规范性等。还须明确指出论文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修改意见:(针对上面提出的问题和不足之处提出具体

3、修改意见。评阅成绩合格,并可不用修改直接参加答辩的不必填此意见。)毕业设计(论文)评阅成绩 (百分制): 评阅结论: (同意答辩、不同意答辩、修改后答辩)评阅人姓名所在单位评阅时间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本人所呈交的本科毕业论文交流电机串级调速系统建模与仿真,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论文中引用他人的文献、资料均已明确注出,论文中的结论和结果为本人独立完成,不包含他人成果及使用过的材料。对论文的完成提供过帮助的有关人员已在文中说明并致以谢意。本人所呈交的本科毕业论文没有违反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没有侵权行为,并愿意承担由此而产生的法律责任和法律后果。 论文作者(签字)

4、: 孔利强日期:2017年9月5日 专业.专注 .摘 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力劳动被大多数生产机械所代替。电力拖动及其自动化得到不断的发展。随着生产的发展,生产工艺对电力拖动系统的要求越来越高,尤其在其准确性、快速性、经济性、先进性等方面的要求,与日俱增。因此,需要不断地改进和完善电气控制设备,使电力拖动自动化可以跟得上技术要求。电力拖动系统由电动机及其供电电源、传动机构、执行机构、电气控制装置等四部分组成。电动机及其供电电源是把电能转换成机械能;传动机构的作用是把机械能进行传递与分配;执行机构是使机械能完成所需的转变;电气控制装置是控制系统按着生产工艺的要求来动作,并对系统起保护作用。随着

5、生产的要求不断提高,技术不断更新,拖动系统也随之更新。同时,新型电机、大功率半导体器件、大规模集成电路、电子计算机及现代控制理论发展的发展使电力拖动自动化发生了巨大的变革 关键词: 1、直流电机 2、无环流系统 3、调节器 目 录一、概述.1(一)直流调速系统.1(二)无环流调速系统简介.1二、系统总体参数. .3三、无环流可逆调速系统设计4(一)系统组成.4(二)系统主电路设计. 12(三)触发电路.14(四)电流调节器设计.16(五)转速调节器设计. .17四、仿真结果截屏显示20五、结论. 24 致谢25参考文献26 专业.专注 . . . .一、概述(一)直流调速系统直流电机由于其良好

6、的起、制动性能和调速性能,在电力拖动调速系统中占有主导地位,虽然近年来交流电动机的调速控制技术发展很快,但是交流电动机传动控制的基础仍是直流电动机的传动技术。直流电动机具有良好的起、制动性能,宜于在大范围内平滑调速,在许多需要调速或快速正反向的电力拖动系统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直流电机容易实现各种控制系统,也容易实现对控制目标的“最佳化”,直流拖动控制系统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比较成熟,而且从控制的角度看,它又是交流拖动控制系统的基础。因此,掌握直流拖动控制系统可以更好的研究交流拖动系统。从生产机械要求控制的物理量来看,电力拖动控制系统有调速系统、位置随动系统、张力控制系统、多电机同步控制系统等

7、多种类型,各种系统往往都是通过控制转速来实现的,因此调速系统是最基本的电力拖动控制系统。(二)无环流调速系统简介无环流控制的可逆调速系统主电路由两组反并联的晶闸管组成,当一组晶闸管工作时,用逻辑电路或逻辑算法去封锁另一组晶闸管的触发脉冲,使它完全处于阻断状态,以确保两组晶闸管不同时工作,从根本上切断了环流的通路,这就是逻辑控制的无环流可逆系统。有环流可逆系统虽然具有反向快、过渡平滑等优点,但设置几个环流电抗器终究是个累赘。因此,当工艺过程对系统过度特性的平滑性要求不高时,特别是对于大容量的系统,常采用既没有直流平均环流又没有瞬时脉动环流的无环流可逆系统。无环流可逆调速系统可按实现无环流原理的不

8、同而分为两大类:逻辑无环流系统和错位控制无环流系统。而错位无环流系统在目前的生产中应用很少,逻辑无环流系统目前生产中应用最为广泛的可逆系统,组成逻辑无环流可逆系统的思路是:任何时候只触发一组整流桥,另一组整流桥封锁,完全杜绝了产生环流的可能。至于选择哪一组工作,就看电动机组需要的转矩方向。若需正向电动,应触发正组桥;若需反向电动,就应触发反组桥,可见,触发的选择应决定于电动机转矩的极性,在恒磁通下,就决定于信号。同时还要考虑什么时候封锁原来工作桥的问题,这要看工作桥又没有电流存在,有电流时不应封锁,否则,开放另一组桥时容易造成二桥短路。可见,只要用信号极性和电流“有”、“无”信号可以判定应封锁

9、哪一组桥,开放哪一组桥。基于这种逻辑判断电路的“指挥”下工作的可逆系统称逻辑无环流可逆系统。二、系统总体参数直流调速系统的基本数据如下:晶闸管三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供电的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直流电动机:220V,136A,1460r/min,电枢电阻Ra=0.2,允许过载倍数=1.5;电枢回路总电阻:R=0.5,电枢回路总电感:L= 15mH,电动机轴上的总飞轮力矩:GD2= 22.5Nm2,晶闸管装置:放大系数Ks=40,电流反馈系数:=0.05V/A,转速反馈系数:=0.007Vmin/r,滤波时间常数:Toi=0.002s ,Ton=0.01s三、无环流可逆调速系统设计(一)系统组成主电路

10、采用两组晶闸管装置反并联线路;由于没有环流,不用设置环流电抗器;仍保留平波电抗器 Ld ,以保证稳定运行时电流波形连续;控制系统采用典型的转速、电流双闭环方案;电流环为内环,转速环为外环。为了实现转速和电流两种负反馈分别起作用,可在系统中设置两个调节器,分别调节转速和电流,即分别引入转速负反馈和电流负反馈。电流环分设两个电流调节器,1ACR用来控制正组触发装置GTF,2ACR控制反组触发装置GTR。 速度环把转速调节器的输出当作电流调节器的输入,再用电流调节器的输出去控制电力电子变换器。为了保证不出现环流,设置了无环逻辑控制环节DLC,这是系统中的关键环节。它按照系统的工作状态,指挥系统进行正

11、、反组的自动切换。1、逻辑无环流调速系统的原理图 ASRDLC-1TAVRVFGTR2ACRMTGGTF1ACRU snU fn-U siUcfU c1Uc2UcrUsiUfiUsiUiLdA-+图3.1 逻辑无环流调速系统原理图( TG:永磁式直流测速发电机;DLC:逻辑控制器;TA:三相电流传感器;ASR:转速调节器 ;Ld:平波电抗器;ACR:电流调节器; TR:联接的三相整流变压器;U:三相整流桥;GTR、GTF为正反组晶闸管触发电路; A:反相器)2、逻辑无环流系统组成及其工作原理在无环流控制系统中,反并联的两组整流桥需要根据所要求的电枢电流极性来选择其中一组整流桥运行,而另一组整流桥触发脉冲是被封锁的。两组整流桥的切换是在电动机转矩极性需要反向时由逻辑装置控制进行的。其切换顺序可归纳如下:(1)由于转速给定变化或负载变动,使电动机应产生的转矩极性反向。(2)由转速调节器输出反映这一转矩的极性,并由逻辑装置对该极性进行判断,然后发出切换开始的指令。(3)使导通侧的整流桥(例如正组桥)的电流迅速减小到零。(4)由零电流检测器得到零电流信号后,经延时,确认电流实际值为零,封锁原导通侧整流桥的触发脉冲。(5)由零电流检测器得到零电流信号后,经延时,确保原导通侧整流桥晶闸管完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