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考真题精品解析 语文(江苏淮安卷)精编word版(解析版).doc

上传人:ha****o 文档编号:120492069 上传时间:2020-03-04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9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年中考真题精品解析 语文(江苏淮安卷)精编word版(解析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7年中考真题精品解析 语文(江苏淮安卷)精编word版(解析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7年中考真题精品解析 语文(江苏淮安卷)精编word版(解析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17年中考真题精品解析 语文(江苏淮安卷)精编word版(解析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17年中考真题精品解析 语文(江苏淮安卷)精编word版(解析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7年中考真题精品解析 语文(江苏淮安卷)精编word版(解析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年中考真题精品解析 语文(江苏淮安卷)精编word版(解析版).doc(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24分)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答题。(4分)他们是普通的劳动者,更是杰出的创造者。他们毕生艰守岗位(传承 传达)记忆,zun研技巧,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让享誉全球的“中国制造”升级为“优质创造”, 他们是令人敬仰的大国工匠。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2分)zun: 誉: (2)改正文段中的一个错别字。(2分) 改为 。(3)结合语境,从文段括号内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写在横线上。(1分) 【答案】(1)钻 y(2)“艰”改为“坚”(3)传承【考点定位】正确使用词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2下面这段文字中画线处有语病,请进行修改。(4分)为贯彻落实“广阅读” 行动计划,某中

2、学开展了一次“我与经典” 读书活动。通过本次活动,使广大师生对阅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阅读不仅可以提高人的修养,而且能够增长人的知识。大家热切希望这样的活动能持之以恒的开展下去。修改 修改 【答案】2修改(1):把“通过”或者“使”删去;修改(2):将“提高人的修养”与“增长人的知识”互换位置。【解析】试题分析:病句题最简便最有效的方法还是找出主干。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仔细分析病句的类型,如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等。:缺少主语。:语序不当。重要的放在后面:“提高人的修养”比“能够增长人的知识”更重些。【考点定位】辨析或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3下

3、面文字,回答相关问题。(6分)大家认为这种改革不但对于身体健康有益,同时,对表达思想更加简练也有好处。因为大家都很清楚,我们说出一个词来多多少少都会侵蚀肺部,结果也就缩短了我们的寿命。这种发明还有一大好处:它可以作为一切文明国家都可以通晓的共同语言,因为各国的货物、器具大体相同或者类似,所以他们的用途就很容易了解。这样,驻外大使尽管完全不懂外国语言也有资格和外国的亲王、大臣打交道。(1)加点词语“这种发明”在这部作品中具体指的是什么?(2分)【(2)格列佛曾到飞岛国的科学院参观,看到了很多奇特的研究。请简要说说作者写那些研究有何目的。(4分)【答案】(1)取消语言中的所有词汇。(2)(运用反语

4、)讽刺那些脱离实际、脱离生产的“科学研究”(科学家)【考点定位】识记文学名著内容。能力层级为识记A。4诗文名句填空(10分)必答题:(1)万里赴戎机, 。(木兰诗) (2)大漠孤烟直, 。(使至塞上王维)(3) ,却话巴山夜雨时。(夜雨寄北李商隐)(4)夜阑卧听风吹雨,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5)稻花香里说丰年,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辛弃疾)(6)陋室铭中描写陋室环境优美的句子是:“ , 。”选答题:(7)自古逢秋悲寂寥, 。 , 。(秋词刘禹锡)(8)两个黄鹂鸣翠柳, 。 , 。(绝句杜甫)【答案】(1)关山度若飞(2)长河落日圆(3)何当共剪西窗烛(4)铁马冰河入梦来(5)听取蛙

5、声一片(6)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7)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8)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考点定位】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二、(66分)【来源:Z。xx。kCom】5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后面小题。(6分)己亥杂诗龚自珍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1)试分析首句写“白日斜”的作用。(3分)(2)三、四句包含了诗人的哪些情感?(3分)【答案】(1)运用环境描写(点明时间),写出了夕阳西下,黄昏将至的景象,渲染了日暮穷途的氛围,烘托了诗人心中的无限离愁。(2)对新生命的赞美;呵护生命的无私奉献精神

6、;对理想信念的执着追求。【解析】(1)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语言的赏析,“白日斜”属于自然环境描写,主要有以下几个作用:一是交代故事的时代背景;二是渲染气氛;三是烘托人物性格;四是揭示主题思想的作用;此外,还可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映衬人物的心情,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等。结合本诗分析,渲染了气氛,烘托了当时诗人的无限离愁。【考点定位】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2)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思想感情的赏析,作者以“落红”自喻,表明虽然也离开官场,但仍关心关键的前途和命运。两句移情于物,是新生命的赞歌。落花的生命并未终结,而是获得了新生。它化作春天的泥土,为培育新一代的鲜花发

7、挥作用。“落红”“护花”是崇高献身精神的象征。【考点定位】来源:学,科,网6阅读【甲】【乙】两部分文字,完成后面小题。(20分)【甲】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乙】(刘备)率诸将自江南缘山截岭,军于夷道猇亭。吴将皆欲迎击之。陆逊曰:“备举军东下,锐气始盛;且乘高守险,难可卒攻。攻之纵下,犹难尽克,若有不利,损我大势,非小故也。今

8、但且奖励将士,广施方略,以观其变。若此闲则是平原广野,当恐有焱音标沛交驰之忧。今缘山行军,势不得展,自当罢于木石之间,徐制其弊耳。”诸将不解,以为逊畏之,各怀愤恨。 闰月,逊将进攻汉军,诸将并曰:“攻备当在初,今乃令入五六百里,相守经七八月,其诸要害已固守,击之必无利矣。”逊曰:“备是猾虏,更尝事多,其军始集,思虑精专,未可干也。今住已久,不得我便,兵疲意沮,计不复生,犄角此寇,正在今日。”乃攻一营,不利。逊曰:“吾已晓破之之术。”乃敕各持一把茅,以火攻拔之。(节选自资治通鉴)【注释】夷道猇(xio)亭:地名,在今湖北省宜都市西北。纵:即使、纵然罢:同“疲”,疲乏制:掌握猾虏:狡猾的家伙。尝:

9、经历干:做便:便利犄(j)角:分兵牵制或夹击敌人。敕:命令。(1)请用“/” 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只标一处)(2分)吴将皆欲迎击之。(2)解释文中加点词语(4分)(1)公将鼓之。( )(2)彼竭我盈( )(3)犹难尽克( ) (4)诸将并曰( )(3)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1)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2)夫战,勇气也。(3)其诸要害已固守。【来源:Z。xx。kCom】(4)请简要分析【甲】文为什么略写齐鲁两军战斗的经过。(4分)(5)曹刿与陆逊都战胜了强大的敌人,请结合选文内容,简要分析他们采取的方法有哪些共同之处。(4分)【答案】(1)吴将/皆欲迎击之。(2)(1)击鼓

10、、击鼓进军(2)充满、旺盛、士气正旺盛(3)战胜、攻克(4)一起、都。(3)(1)(曹刿)下车看了看齐军战车的车轮留下的痕迹,又登上车前横木眺望齐军退败的情况。(2)打仗,是靠勇气的。(3)他们的各个险要的地方都已经巩固(或加强)了防守。(4)示例:(1)使文章详略得当,能够集中表现主要内容对战争的分析评论;(2)后文学曹刿的集中论战,可以更好地突出曹刿的军事才干,表现他“远谋”。(5)避其锋芒(消磨的方锐气);及时出击【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文语句翻译,翻译时要注意该句是不是特殊的文言句式,如判断句要注意加上判断词“是”,倒装句

11、要调整语序等。还要注意重点文言词语的解释,重点词一定要翻译出来。文言文翻译要遵守信、达、雅的原则。“信”是忠实于原文的内容和每个句子的含义。“达”是翻译出的现代文表意要明确,语言要通畅。“雅”就是译文语句规范、得体、生动、优美。(1)注意“下”“之”的翻译。(2)“夫”发语词。(3) “固”的翻译。学科网【考点定位】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来源:学|科|网(4)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曹刿论战主要记叙的是曹刿在战前和战后的观点,略写了战争过程。这是与文章的“论战”相符合的。表现了曹刿的才干。【考点定位】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来源:学科网Z

12、XXK(5)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赏析能力,要求学生多读文章,能够大致翻译文章。然后找出共同点。【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7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小题。(18分) 不拘一格的宋代便服王志艳与礼服相对而言,便服是帝王百姓及士庶百姓平常所穿的衣服。宋代主张衣着要简洁朴素,不提倡花丽奢侈,服装日趋世俗化。现藏故宫博物院的北宋名画清明上河图,是极其生动的北宋民俗写照,从画面上可以看到北宋都城汴梁城中的各色人物服饰。总体来讲,男子的衣着依然不外乎“长袍帮”与“短衫帮”两大类。官吏、商贾、文人和富庶的市民都穿交领长袍或圆领衫,头戴巾子下身穿长裤,足登靴、履。遗

13、憾的是,由于色彩和花纹无法表示出来,这些衣衫显得式样变化不大。但从宋代的纺织技术上看,当时的丝绸色彩和纹样是十分丰富的。宋代世俗社会中仍不乏追逐华丽衣衫的人。水浒全传中描写柴进的衣着时,说他“身穿一领紫绣团胸花袍,足穿一双金线抹绿皂朝靴”。可见当时人们虽然趋向简朴,但对服饰的质料、颜色、纹饰还是很注重的。清明上河图中众多人物的服装,该也是五颜六色,缤纷竞呈的了。相比之下,穿着短衫的各种劳动者就随便的多。这里有农民、船家、商贩、挑夫等,大多是上身穿一件短短的襦衫。下身穿裤子,头戴巾子,赤脚着草鞋。上衣长短不一,长的可及膝下,短的仅到后腰。这些短衣的衣袖以及短腿都比较细窄,便于劳作。很多劳动者,挽

14、起袖子,有的人上身只穿一件对襟半臂。更有趣的是一些挑夫身穿有前后两个衣片连成的两当式布背心,这种背心直至今日还可以在北方的农村中见到。这些劳动者的装束在当时颇具代表性。宋代是封建士大夫文化最发达的时期。形成了一个较大的具有高度文化素养的封建文人阶层。在他们中普遍存在这返璞归真、崇尚自然的哲学思想。从北宋开始盛行的山水,花卉画中,显示出一种散淡清雅、和平闲逸的艺术气氛,充分体现出这种思想指导下的审美情趣。于这种情趣相协调,宋代文人喜欢穿宽松朴素的便装。朱熹给自己设计过一套家常衣服:上衣是直领对襟的传统短襦,下摆至膝;下身为黄色的裙裳,腰间竖一条原上黑边的白绢;足登方履。这是便服更多的保存了古代汉族衣裳的特点,简单典雅,很适合士大夫们既好古又追求闲逸的心理。当时士大夫阶层还爱穿宽大的长袍。它也叫道跑,或者直裰、直缝,这是由于它的背面分为左右两个一片,中间一道直线缝合。直裰多用素纱、素绢、麻布及棉布等衣料制作,颜色以黑、白为主。这是宋代官方规定百姓平民可以使用的服色。除去市民文人之外,僧侣也经常穿直裰。所以后来黑色的直裰变成了僧袍,和尚们日常穿用。(选自中国服饰:异彩纷呈的华夏衣冠,有改动)(1)从清明上河图所描绘的画面看,宋代男子的衣着一般分为哪两类?(3分)(2)文章第段写水浒全传才进中柴进的衣着有什么作用?(5分)(3)请分行文章第段加点词语“大多”的表达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