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章检测题.docx

上传人:ha****o 文档编号:120492055 上传时间:2020-03-03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491.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10章检测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1-10章检测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1-10章检测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1-10章检测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1-10章检测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0章检测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10章检测题.docx(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九年级1-10章检测题2018-3一选择题(共16小题)12017年4月22日,天舟一号货运飞船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首次完成自动交会对接,如图所示,“天舟一号”与“天宫二号”对接完成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来源:Zxxk.ComA“天舟一号”相对于“天宫二号”是运动的B“天舟一号”和“天宫二号”相对于地球是运动的C“天舟一号”相对于地球是静止的,“天宫二号”相对于地球是运动的D“天舟一号”相对于地球是运动的,“天宫二号”相对于地球是静止的2如图所示,关于声现象的各种实验情景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实验:钢尺振动频率越高,响度越大B乙实验:抽气过程中,钟罩内铃声变小,说明真空可以传声C丙

2、实验:鼓面的振动幅度越大,音调越高D丁实验: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小球,可将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3如图所示是“探究某物质熔化和凝固规律”的实验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物质的凝固点是60 B在BC段,该物质不吸热C该物质凝固过程持续了5min D在t=5min时,该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3题 4题 5题4如图所示,一束激光沿直线射到空水槽底部O点,形成一个光斑,现在向水槽中缓慢地注水,水面逐渐升高(未到水槽口),则在此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光的折射角不断增大 B光的折射角不断减小C光斑从O点不断的向左移动 D光斑跳到O点左侧某一点后保持不动5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3、”的实验中,记录像到凸透镜的距离v(像距)跟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u(物距)之间对应关系,并作出如图所示的uv,关系图线,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20cm B该凸透镜的焦距是8cmC当物距u=40cm时,像距v=10cm D把物体从距凸透镜15cm处移动到25cm处的过程中,像一直在变小6对于同种物质而言,关于密度的公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与m成正比 B与m、v没有关系,是个恒定值C与v成反比 D与m成正比,与v成反比7小莉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得出以下四个结论,其中正确的是()A不同物质的密度一定不同 B固体的密度都大于液体的密度C一定质量的水结成冰,体积比原来减小了 D等质量

4、的实心铝球和空心铜球,体积可能相同8一物块沿斜面匀速下滑,如图关于该物块受力的示意图正确的是()ABCD9如图所示,一木块立在光滑的水平平板小车上,并随小车一起沿粗糙的水平地面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当小车突然加速,车上的木块将()A也跟着小车加速运动 B向左平滑出小车,落地后向左倾倒C向左倾倒在小车上 D向左平滑出小车,落地后向右倾倒 9题 10题 11题来源:学_科_网Z_X_X_K10每年都有一大批丹顶鹤从北方迁徙到我市滩涂越冬,如图所示,一只丹顶鹤正沿直线朝斜向下方向匀速滑翔,此过程中,空气对它作用力的方向()A竖直向上 B竖直向下 C与运动方向相同 D与运动方向相反11如图所示,C是水平

5、地面,A、B是两个长方形物块,F是作用在物块B上沿水平方向的力,物体A和B以相同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由此可知,关于A、B间摩擦力F1和B、C间摩擦力F2的分析中,正确的是()AF1=0,F2=0 BF1=0,F20 CF10,F2=0 DF10,F2012如图所示,下列现象中属于增大压强的是() A骆驼具有较宽的脚掌 B锋利的纂刻刀 C铁轨下面的枕木 D载重汽车的轮子多而宽13如图所示,甲、乙两支完全相同的试管,分别装有质量相等的液体,甲试管竖直放置,乙试管倾斜放置,两试管液面相平。设液体对两试管底的压强分别为p甲和p乙,则()Ap甲p乙 Bp甲=p乙 Cp甲p乙 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13

6、题 14题 14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现象:在无风的天气,汽车在马路上快速驶过以后,马路两边的树叶会随风飘动,如图所示,汽车向左行驶,马路两边的树叶会沿着A、B、C哪一个方向飘动()A向A方向飘动 B向B方向飘动 C向C方向飘动 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15在探究“物体浮力的大小跟它排开液体的重力的关系“实验时,具体设计的实验操作步骤如图甲、乙、丙和丁所示。为方便操作和减小测量误差,最合理操作步骤应该是 ()A甲、乙、丙、丁 B乙、甲、丙、丁 C乙、甲、丁、丙 D丁、甲、乙、丙 15题 16题16体积相同而材料不同的小球甲、乙、丙、丁,静止在容器的水中,如图所示。这四个小球所受的浮力分别为F甲、F乙、

7、F丙、F丁,则()AF甲=F乙 BF甲F丁 CF乙F丙 DF丙F丁二填空题(共11小题)17某同学通过5次测量物理课本的长度分别是26.16cm,26.14cm,26.37cm,26.17cm,26.15cm,其中有1个数据是错误测量,它是 ,该物理课本所测的长度应是 。18音乐小组的几位同学自己动手制作了各自的乐器,乐器发声的波形图如下图所示:根据波形图可以知道:三种乐器具有相同的 ,不同的 。(选填“音色”、“音调”)19为了改善环境,今年我国北方推行“煤改气”,造成天然气供应紧张,家用液化石油气价格也随之上涨。液化石油气储存在钢瓶中时通常是 态(选填“固”、“液”或“气”)使用时,要打开

8、钢瓶上的阀门,这时用手摸一摸罐体,感觉罐体 (选填“变热”或“变凉”),这是因为瓶中物质发生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而 (选填“吸热”或“放热”)造成的。20如图所示,一束光线与水平面成30入射到平面镜上,则其经平面镜反射后的反射角是 ,如果保持入射光线不动,将平面镜顺时针旋转10,则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是 。 20题 21题21人的眼睛相当于一个 ,现在我市学生很多不注意用眼保健,以致近视眼越来越多,近视时就如图中的 ,而矫正后则变为图中的 。22已知一个空瓶子装满水后的总质量为300g,在装满水的瓶子中放入一个小石块,溢出水后其总质量为320g,取出石块后,剩余的水和瓶子的总质量为290

9、g(不计取出石块的过程中带走的水)则石块的质量为 g,石块的密度为 g/cm3(水=1.0103kg/m3)23如图所示,一装满水的密闭容器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将其倒置后,水平桌面受到的压力将 ,水对容器底的压强将 (均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3题 24题 25题 26题24如图所示,物体重10N,被水平向左的力F压在竖直墙壁上,当F=50N时,物体沿竖直墙壁匀速下滑,这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是 N;当F=80N时,物体在墙壁上保持静止,此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是 N。25小去用矿泉水瓶做实验,如图所示。(1)将两瓶相同的矿泉水如图甲放置,验证的是压力的作用效果与 的关系。(2)如图乙,他

10、在空矿泉水瓶中装入少量热水,迅速倒出,再马上盖上瓶盖,看到矿泉水瓶瘪了,验证的是 的存在。26将自制的简易密度计分别放入甲、乙两种液体中,静止后如图所示,则密度计在两液体中的浮力关系是F甲 F乙,两种液体的密度关系是甲 乙。27把重5N、密度为0.9103kg/m3的实心物体投入水中、当物体静止时,物体处于 状态(填“漂浮“、“悬浮”或“沉在水底“),物体所受的浮力是 N(水的密度为1.0103kg/m3)三作图题(共2小题)28如图画出了光线通过透镜前、后的方向,请在图中虚线框内画出适当类型的透镜。 29如图所示,物体A处于静止状态,小车在拉力F作用下向右加速运动。请在图中画出物体A所受的支

11、持力N和摩擦力f的示意图(力的作用点图中已标出)。四实验探究题(共4小题)30为了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小明准备了图甲所示的实验器材:(1)实验时,小明应选 作为平面镜(填字母),这样选择的目的是便于 。(2)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小明应选 两支蜡烛(填字母)。(3)实验时镜面与桌面必须 。(4)实验中小明把光屏放在烛焰所成像的位置上,他在光屏上并没有看到烛焰的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 像。来源:Z+xx+k.Com(5)实验结束后,小明无意间从平面镜中看到墙上的电子钟的像如图乙所示,这时的时间是 。31小强同学在测量某金属块密度时,做了如下操作:(1)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将 移至标尺左端零

12、刻度处;(2)调节横梁平衡时,发现指针偏向分度盘左侧,则他应该将平衡螺母向 端移动;(3)横梁平衡后,他应将被测金属块放在天平的 盘,用镊子向天平的 盘加减砝码,必要时移动游码,直到天平平衡。砝码和游码位置如图甲所示,则金属块的质量为 g。(4)他又用量筒测量了金属块的体积,如图乙和图丙所示,物体的体积为 cm3。(5)他用密度公式=计算得到金属块的密度为 g/cm3。 31题 32题32在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的实验中,小明采用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1)实验时,小明向左盘和右盘同时加入一个质量相等的砝码时,木块两边所受的拉力 (填“相等”或“不相等”),木块处于静止状态。小明再把右盘中的砝码换成一个质量较大的砝码时,发现木块仍然处于静止状态,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于是他把木块换成小车,并选择较 (填“光滑”或“粗糙”)的实验桌面,继续完成实验。来源:学+科+网Z+X+X+K(2)在左右两盘放入质量相等的砝码,再将小车水平 ,松手后,观察小车运动状态,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探究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是否能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